網誌

香港是美好之家 在這美好能言的網上為,真,善,美,愛。為社會謀求繁榮。興盛

2013年6月25日 星期二

谁都逃不掉的中国经济大泡沫 【轉載】

谁都逃不掉的中国经济大泡沫 【轉載】




谁都逃不掉的中国经济大泡沫  来源: 冯明军的日志 


 [谁都逃不掉的中国经济大泡沫 / 杨连宁 著 ]
 
    书籍介绍:
      一线城市的房价,为什么离谱到1套房折合1个工人100年的工资或30辆轿车或1000台液晶电视?为什么不担心房价翻番伤害民生,却担心房价回落伤害经济?大起的股价已经大落了,大起的房价会不会大落?防过热、防通胀的双防,为什么变成了防下滑、防衰退的救市?泡沫是对抗衰退的成本吗?救市就是用大起扛住大落吗?不是通胀,就是通缩,病灶何在?增长性衰退的不住来袭,显示出“超常规、跨越式”赶超战略的难以为继,还是比较优势战略正丧失优势?是泡沫助推了贫富分化,还是两种资源配置方式,两套游戏规则,两类交易价格,两种生存方式决定了贫富分化?
  作者不仅从经济学角度出发,还从哲学、历史、伦理角度出发谈论以上话题,力求使艰涩的话题变得通俗易懂。而以其人生亲历贴近读者,以饶有趣味的语言夹叙夹议并旁征博引,则是本书的独特之处。
000
1A篇 投资亢进:泡沫叠加的增幅器
 研究表明,信贷的迅速增加是金融系统不稳定的最重要的领先指标。资产价格泡沫的出现是第二个最为可靠的危机指标。低利率和快速的货币增长也是明显的警告标志。由于投资泡沫造成资本错配,房市的崩盘会造成严重且长期的经济衰退。典型的投机狂热往往由一个令人信服的增长故事和对现状的盲目信任相伴而来。这一切因道德风险和猖獗的腐败而变本加厉。
第1节:高房价的背后:国家食租的“卖地财政”(1)    第2节:高房价的背后:国家食租的“卖地财政”(2)  
第3节:高房价的背后:国家食租的“卖地财政”(3)    第4节:高房价的背后:国家食租的“卖地财政”(4)  
第5节:高房价的背后:国家食租的“卖地财政”(5)    第6节:高房价的背后:国家食租的“卖地财政”(6)  
第7节:高房价的背后:国家食租的“卖地财政”(7)    第8节:高房价的背后:国家食租的“卖地财政”(8)  
第9节:高房价的背后:国家食租的“卖地财政”(9)    第10节:资产泡沫化造成避险保值功能的丧失(1)  
第11节:资产泡沫化造成避险保值功能的丧失(2)    第12节:资产泡沫化造成避险保值功能的丧失(3)  
第13节:“国中之国”:超市场的垄断寡头(1)    第14节:“国中之国”:超市场的垄断寡头(2)  
第15节:“国中之国”:超市场的垄断寡头(3)    第16节:人民币的外升内贬(1)  
第17节:人民币的外升内贬(2)    第18节:人民币的外升内贬(3)  
第19节:人民币的外升内贬(4)    第20节:人民币的外升内贬(5)  
第21节:股市OR事故(1)    第22节:股市OR事故(2)  
第23节:投资行为的虚荣、虚骄与虚掷、虚耗(1)    第24节:投资行为的虚荣、虚骄与虚掷、虚耗(2)  
第25节:投资行为的虚荣、虚骄与虚掷、虚耗(3)    
2B篇 资产虚估:只能由资产贬值来纠正
 前边说一线城市一套小房子,约合1个工人100年的工资或30辆轿车或1000台液晶电视,就是房价被大大虚估的结果。按照斯密“价格决定了为谁生产”的原理,我想通了房价超高也取决于其用途。如果用于大众消费,房价绝不会畸高。但用于投机炒作赚快钱,就决定了房价绝不能不高,不高就没法赚钱。所以,茅于轼说高房价是由于“老百姓太有钱了”不对,改成高房价是由于“炒房族太想赚钱了”或“地方政府太想赚钱了”才对。任志强说“只给富人盖房子”也不准确,改成“只给想当富人的人盖房子”或“只配合政府回笼社会财富而盖房子”才准确。
第26节:被虚估的房价,是消费还是投资(1)    第27节:被虚估的房价,是消费还是投资(2)  
第28节:被虚估的房价,是消费还是投资(3)    第29节:房贷,不过是借了银行房子的分期居住权  
第30节:挤压实体经济的“面子工程”(1)    第31节:挤压实体经济的“面子工程”(2)  
第32节:泡沫已裂,为什么房价还涨(1)    第33节:泡沫已裂,为什么房价还涨(2)  
第34节:六问房地产市场(1)    第35节:六问房地产市场(2)  
第36节:六问房地产市场(3)    
3C篇 急涨长跌:亲历上世纪末海南房地产神话破灭
 我写了《我的亲历:什么样的楼市会崩盘》的文章后,有记者电话采访,说网友对海南当年房地产泡沫的缘起与破灭极感兴趣。我当然知道读者为什么感兴趣。读者感兴趣,是因为海南当年的泡沫虽小,但却具有实验标本的意义,能够比对今天全国房地产泡沫的或起或落。其实,海南当年岂止房地产泡沫?也是炒地、炒楼、炒股票、炒期货、炒免税品、炒开发区、炒海岛旅游、炒港口、炒高速路、炒机场、炒海运等。
第37节:历尽劫波,出水才见两腿泥(1)    第38节:历尽劫波,出水才见两腿泥(2)  
第39节:历尽劫波,出水才见两腿泥(3)    第40节:中国最大的市场化改革实验室之一(1)  
第41节:中国最大的市场化改革实验室之一(2)    第42节:中国最大的市场化改革实验室之一(3)  
第43节:中国最大的市场化改革实验室之一(4)    第44节:闭关锁国与开门揖盗(1)  
第45节:闭关锁国与开门揖盗(2)    第46节:谁是最后成功的“搬运工”(1)  
第47节:谁是最后成功的“搬运工”(2)  


 ------章节内容开始-------

    正文 作者简介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0-31 9:23:46 本章字数:180


    作者自画像
    杨连宁,独立网评人,资深报人。务过农,做过工,经过商。电大中文专业毕业,多年前创办《青年一代》、《宁夏青年报》任主编。曾任宁夏团委副书记、全国青联常委、海南大学外聘教授,数次游历欧洲、日本并出版《看日本也看中国》等。亲历20世纪海南房地产泡沫破灭并赔得血本无归,痛定思痛后,开始专注于研究中国经济泡沫。

 

    正文 盛世危言:《谁都逃不掉的中国经济大泡沫》..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0-31 9:23:48 本章字数:1631


    荆 竹(评论家、宁夏文联副主席、硕士生导师)
    高耸的写字楼黑灯瞎火,人满为患的住院部大楼却灯火通明。新竣工的大桥对岸还是稻田,你却常常堵在路上有家难回。月薪2000元的应聘要排长队,20000元/平方米的新楼开盘也会排长队。中国经济这是怎么了?除了好奇的孩子,你我都不会在孔雀开屏时,专门跑去后面看孔雀的屁股。但审美归审美,事实归事实。总会有好奇的孩子从孔雀身后跑回来大喊大叫,提醒我们看一看一片繁盛的背后!杨连宁的新书《谁都逃不掉的中国经济大泡沫》揭露了经济泡沫吞噬国民财富的真相,让我们又听到了盛世下的危言警讯!
    经济泡沫五彩纷呈,但终究是垃圾,不过是化了妆、整了容的垃圾。格林斯潘有名言曰:泡沫只有在破灭后,才知道它是泡沫。翻译成我们熟悉的语言,就是“出水才见两腿泥”。但投身泡沫狂欢的人们往往贪杯,流连忘返,用杨连宁的比喻,就是成了“脑子昏了,身子却在弹跳”的醉虾。亢进的政府和民间投资成了财富增值的催化器、放大器,令世人惊叹于“中国速度”、“中国模式”、“中国奇迹”,争先恐后地投身财富瓜分盛宴。但别忘了,投资亢进也是泡沫发生器。我们说的是又好又快,干的是多、快压倒好、省,说的是防止大起大落,干的是用大起扛住大落。我们越是害怕经济下滑与衰退,就越是害怕不可持续的狂欢将散,就越是要狂饮最后一杯。为什么?因为官方与民间的“病态渴求”(黑兹利特语)一拍即合:官方是对丰功伟绩有“病态渴求”;民间的发财饥渴,则是对一夜暴富的免费午餐有“病态渴求”。
    海外评论认为:“对中国来说,通过政府投资来强求加快经济增长,是出于经济目的之上的政治目的的需要。政府主导的投资仍在持续增加,这完全是因为中国害怕经济增长放缓。中国当前房价飙升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经济患上了不治之症,只有房地产才能使中国经济维持虚假的繁荣。这才是最大的原因。(日本《选择》月刊)”盖房子、炒房子,就成了最快捷、最便利、机会成本最低的暴富捷径。办厂?开店?打工?恐怕都不如楼市投机的性价比。说实话,大家也实在想不出来了,还有什么能比盖房子、炒房子更能满足这两种“病态渴求”的其它什么管道了。
    杨连宁的独特见解有许多。他认为,控制基础民生的垄断国企,实质上不是什么企业,不过是权力资本的治理工具和赋敛工具。他认为,半吊子市场里有内有外、有亲有疏、有肥有瘦的二元游戏规则与制度偏袒,不亚于城贵乡贱、官富民贫的社会不公。他认为眼下的游戏规则已经变成了:不能善意获得,就要恶意牟利;道德越低,获利越多。他认为,中国市场上所有不经济、不合理的浪费与虚耗,根子还在产权虚置上。又譬如,他认为国内变革的历史性课题,从头到尾不过就是这4个字:“放权让利”——解除管制与垄断,把还利于民进行到底!他坚持世界上坏人不多但蠢人多的道理。他认为,恶的根源其实是蠢,恶意牟利的实质是愚蠢地牟利。
    但我认为,这本书最有个性的价值,还在于杨连宁完整亲历了上世纪90年代海南房地产泡沫。他就是从泡沫狂欢到深深套牢再到破财脱身的一位现身说法者。他多次跟我谈过当年海南泡沫对于如今全国泡沫的预演意义,分析过其中的异同。从根儿上说,他认为克鲁格曼的见解,颇能切中中国式泡沫的要害:“任何经济体,仅靠高投入而不注重技术创新和提高效率,就容易形成泡沫经济,迟早要进行大规模调整。”
    但杨连宁认为,国外经济学家的见解仍有隔靴搔痒之嫌,总不如生于斯、长于斯的我们自己的感受来的更真切、更痛楚。什么感受?就是今天的经济病态,全都肇因于制度变革的半途抛锚。说穿了,肇因于上世纪末可持续变革的流产。权力与资本的病态联姻,是因为“放权让利”的变革早已流产了。因此,看似“超常规、跨越式”赶超战略催生了泡沫,加剧了贫富悬殊,其实,是制度安排必然催生泡沫,必然催生贫富分化。仅仅是出于普通人的直觉,虽然不大钻研经济学,我也深以他的见解为然。



    正文 推荐语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0-31 9:23:53 本章字数:189


    一位亲历20世纪末海南房地产泡沫破灭的投资者,研究中国经济政策18年,动态解读中国式泡沫。
    中国99%的白领及他们的家庭即将面临破产?
    巴菲特 索罗斯 格林斯潘 吉姆·查诺斯 郎咸平 陈志武 谢国忠 茅于轼……
    敢说话的或有良知的国内外专家都在给我们警示!!!
    认清泡沫,就能读懂中国经济。



    正文 名家论点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0-31 9:23:56 本章字数:430


财富的增长应该是逐步积累的,但中国人很喜欢赌博,有一群人在大面积豪赌,而且赌得很大。
    ——巴菲特
中国经济有“巨大泡沫”,但因缺乏数据,未来不好预测。
    ——格林斯潘
中国飙涨的房地产市场,是靠投机性资金撑起来的泡沫,相当于1000个以上的迪拜!
    ——吉姆•查诺斯
任何经济体,仅靠高投入而不注重技术创新和提高效率,就容易形成泡沫经济,迟早要进行大规模调整。
    ——保罗·克鲁格曼
他(指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警告说,亚洲资产泡沫可能演变成新一波的全球经济危机。人们应该吸取教训,不要等到泡沫爆破以后才来收拾残局。其实他讲这番话还有一个深层的意义,我相信各位还没看懂,那就是泡沫大战即将开打。
    ——郎咸平
很有可能,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将在2012年破裂。
    ——谢国忠


    正文 高房价的背后:国家食租的“卖地财政”(1)..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0-31 9:23:58 本章字数:1589


现在(2002年)投资的增长60%靠房地产,房地产的推动能力很大,建筑材料工业、钢铁工业都上去了,但将来如果没有这样的拉动力怎么办?难以为继啊!……我也不是说问题很大,我就是说,某些城市——我没说全部城市,它的房地产有一点热,不是“过热”,是有一点热,现在就应引起注意。……这个房地产,特别是高级房地产,尤其是在大城市的高档房地产能不能保证卖掉呢?你不能把这个风险都加在银行身上,我只是提出一个预测,也不是警告,要小心一点。
    ——朱镕基
    看到朱镕基2002年对于中国房地产业不是警告的警告,不知你会作何感想?你的第一反应一定会是:2002年?那可是这一轮热了又热的房地产还没怎么热的时候嘛,怎么当时的总理就那么忧心忡忡?为什么忧心忡忡?因为朱镕基深知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的不可持续,深知投资过度依赖房地产更难以为继。谁都知道,自2002年开始升温的房地产一路加温至眼下,早已烧得快虚脱了。
    哈耶克认为萧条是高涨种下的果实。避免萧条的唯一办法就是避免高涨,舍此之外,没有它途。一涨再涨的房价早已种下了危机,也早已错过了能够防患于未然的良机。当初没能防住房价的大起,今天谁还能防住房价的大落?换言之,如今谁都不愿看到房价崩盘,但当初为啥能坐视房价一涨再涨地涨上天?每调控一次就再涨一次的房价像个最酷的DJ师,奏出狂欢的旋律,催促投资者跳进泡沫里扬尘舞蹈,但却几乎摧毁了消费者的信心——网上调查显示,相信房价会跌的人只占9%。于是,国内出现了经济史上最怪诞的社会心理预期:房价1年翻番轻而易举,1月涨价30%稀松平常,甚至坐地涨价10%也习以为常。但经年累月却难以下跌哪怕10%。总之,房价涨落上,市场失灵但权力显灵,人们终于折服了垄断专卖制度下房价的只涨不跌。这种折服,既是折服于权力强势,市场弱势,也是叹服中国人“毕其功于一役”,把今后30年至50年的资产升值空间一次用光用尽,令全国城镇住宅均价在三五年内普遍翻了一番。
    泡沫,一般是指虚浮的价格飘离真实价值太远。对于人类来说,凡飘离太远的,除了气球,都属于想象力一类。当年把1块郁金香根茎炒成约合4吨小麦或4头牛或8只猪或12只羊或1000磅奶酪价格的荷兰人,表面上是想象不拥有郁金香就不算富人,实质上还是想象不费什么力气就能发大财。这与今天中国人靠想象力把房子炒成天价同属一类——表面上想象不拥有房产就不算富人,实质是想象坐拥房产就坐拥了马良笔下的金山,身不动膀不摇地变成了富翁。但问题来了:房价能在国内炒成个天价,难道仅仅靠投机者的热捧吗?不是。任何商品,其市场价格为什么会长期高于真实、自然、均衡的正常价格?斯密认为,无非是出自5种原因:   (1)被人忽视的高额利润;(2)自然垄断;(3)行政垄断;(4)行业垄断;(5)拥有专利技术。一看这5个原因你就恍然大悟了:除了没有什么专利技术之外,国内房地产叠加了其他所有4项原因,房价长期远离真实价值还有什么奇怪吗?
    炒房者已是“黄泥巴掉进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他们不得不承担骂名,是因为从表面上看,是他们推高了房价。他们作为“经济人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时由于信息失灵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使经济不能维持在均衡状态”(斯蒂格利茨语)。但其实,房价畸高的真实原因不是有人炒房,而是“膨胀的货币政策使投资者混淆了人为制造的需求和自然的市场需求,结果严重扰乱了经济秩序,使资金和资源都集中于生产力较虚弱的行业”(哈耶克语)。在我看来,眼下磁铁般吸附资金和资源的房地产,看似产销两旺,实际上是虚弱的泡沫发生器。所以,如果地方官员出面指责炒房客推高了房价,就有转移视线、推卸责任的嫌疑。借用赵丽蓉那句通俗的话说,就是“放屁瞅别人——不用瞅,就是你!”

 

    正文 高房价的背后:国家食租的“卖地财政”(2)..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0-31 9:24:00 本章字数:1644


    “房价高是由于老百姓太有钱了”(茅于轼语),“喊收入不均是哗众取宠,喊房子贵是红眼病”(张五常语),“高房价是进城的门票,现在还不够高”、“北京房价要涨到30万每平”(金岩石语),“年轻人就该买不起房”(任志强语),等等。听着这类云山雾罩的言论,你连什么是真经、假经都听不出来了,还能分辨什么好经、坏经吗?说这类言论云山雾罩,是说它们把政府垄断专卖制度下的强迫交易,说成了愿打愿挨的自由交易;把超市场性质的房价,说成是市场性质使然。
    还是用郎咸平的话说吧。中国在建房、买房领域里,自由恋爱是拿不到结婚证的。譬如小产权不合法。而所谓大产权,无非是强迫婚姻才能办证。事实如此,但云山雾罩的话语却指鹿为马,缘木求鱼。指鹿为马是指:房子明明是政府垄断、强制专卖的,不得不捱高价是因为房子是必需消费品,不能不住,就像不加高价油就别开车一样无奈。但无奈却被说成是情愿,就像强奸被说成是卖淫一样,不是指鹿为马,又是什么?缘木求鱼是指:明明是政府严格掌控了房地产,才弄出离谱的房价掠夺了财富,激起了民怨的局面,市场失灵是由于权力显灵。但全盘操控却被说成是操控不够,过度干预被说成是干预不力,嫌政府管得不够、管得不严,主张政府应当加大力度管制房地产市场的话语,一浪高过一浪。对于寻求市场化解决之道来说,这类话语不是缘木求鱼,又能是什么?
    中国的高密度、高互扰性住宅楼,本身就是个以最低成本谋取最大空间的蜂巢式结构——你的天花是邻居的地板,你的地板又是邻居的天花。你的上下左右墙体,全是和邻居共用,也按墙体中间线计算面积付款。省钱省力的雷同设计,不但使得千家万户的组合沙发全都围着电视摆成个槽型,还使得各楼层的住户全都蹲在邻居头上或被邻居蹲在头上拉屎撒尿——排水管道的笔直安装既省钱又省力。总之,你花巨资买下的,其实是不具备独立建筑性质也不含土地的共用结构中的一个空间,还得防备20年拆迁或40年濒危。为什么?因为国内平均的建筑物寿命是35年就拆,而英国是132年,美国是74年。所以,国内住房真实、自然的均衡价格,其实不该这么高。正如郎咸平所说,现在卖8000元/平方米的,其中真正属于房价的也就2500元,其他5500元都是虚炒、虚填、虚掷、虚耗加虚骄的泡沫。
    据国家电网统计,全国有6000多万套住宅超过半年电费为零,属于空置。按3口之家计,这些空置房可供2亿人入住。统计还显示,超过7成的北京市民拥有房产,其中半数为政策房。按户口均摊的住宅保有量,上海本市居民已户均有房3套了,而广州50%的家庭拥有两套房。显而易见的趋势是,支持畸高房价的所有条件都已发生变化。作为泡沫膨胀的暂时现象,房价直冲九霄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前些年,一些扎堆凑热闹的条件同时出现,联袂上演了房价冲顶。这些主要条件是:货币超发与信贷放任,大规模城市拆迁扩建改造,超高暴利刺激下的超常交易量,套内功能健全的住宅楼全面取代功能不全的老旧房舍,婚育适龄人口高峰,脱贫致富后的迁居高峰,房改与住宅私有化高峰,守土重迁、自有自住的居住消费传统,等等。这些叠加于前些年的非常态条件,白驹过隙,今后再也不会重新碰面聚首了。因而,时过境迁,畸高房价已成明日黄花,必将走进暴涨缓跌,急涨长跌的下降通道了。
    谁能否认,非常态已开始回归常态?市场给出的条件,当下已经今非昔比了:财赤与信贷放缓了,旧城改造与新区扩建放缓了,人口增长放缓了,新房需求放缓了。与之相反的却是:住宅保有量暴增了,对冲高价的保障房入市了,房产的投资价值丧失了,税费负累加重了,人均住房面积增加了,高铁、轨交、地铁等速度换空间的交通网密集了,城际差距缩小了,内地向沿海城市的移居减少了,远郊的居住便利性接近了市中区,市中区的宜居性下降了,等等。总之一句话,房地产“物以稀为贵”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不得不滑落入白银时代甚至黑铁时代了。你已不难看出,房价的回落已成定局,谁也无力回天。



    正文 高房价的背后:国家食租的“卖地财政”(3)..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0-31 9:24:03 本章字数:2010


    物有不值但价值却被大大虚估。按理说,城市住房从公有实物分配制度转换为货币化私有交易制度,不可避免地要重估价值,要大幅升值。但满城楼宇一夜间翻着跟斗升值,虽是个财富暴增过程,却是个靠注水、充气升值的过程。这个非常态的财富暴增过程,充斥着自欺欺人的虚妄。事实上,房价泡沫是靠以下这个逻辑吹大的:房价只涨不跌→ 炒房强于炒股→ 晚买不如早买→ 凑够首付不难→ 便捷代办房贷→ 房贷加速扩张→ 银行优质资产→ 资产保值增值→ 又因为房价不跌只涨——不难看出,整个链条是靠一把“房价只涨不跌”的锁头锁住的。一旦这把锁头解锁,整条利益链就会崩解。这个千钧系于一发的惊险链条,与日本、美国房价泡沫的形成并无二致。
    今天一线城市的房主们全已梦想成真,满大街走的全是百万富翁。但你发现,他们真实的消费并没有穷汉乍富、大幅度提升,还得省着菜金过每天的日子。为什么?因为没法卖了房子住到大街上去!财富为什么难以变现?因为房子是你仅有的必需消费品,尚不属投资品。也就是说,你只有坐拥两套以上房子才算有了投资品,也才能或租或卖地受益。区别住宅是消费品还是投资品就这么重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房子只是个价格越高越消费不起的消费品。只有对于少数投资者来说,房子才是个越涨越赚钱的牟利工具。所以,消费者跟着投资者起哄窜秧子地追捧高房价,实在是一件蠢得不能再蠢的事情——房价变高,投资者变富,消费者变穷,难道你还没看出来吗?所谓通胀加剧贫富分化,对穷人更加不公,这就是个现成的例子。房价飙涨,不但拉大了多房户与少房户、无房户的贫富差距,也拉大了东部城镇与中西部城镇的贫富差距。房价助推了贫富分化,不是个难遮难掩的事实?
    眼下一线城市的1套小房子,约合1个工人100年的工资或30辆轿车或1000台液晶电视,但也没人给你支招说:干脆别买房了,把这笔巨款存入银行吧。坐吃低息每月收入都接近白领,一生自由自在地换地方租房。玩个多样化不说,临死前这笔巨款仍分文未动,作为遗产想分给谁就分给谁,多爽。为什么没人给你支招?因为除非向银行借来,你自己其实并没有那笔巨款。但要能跟银行借来巨款,又非办房贷不可。可这房贷与任何借贷消费一样,借入的实质不是货币而是消费品。于是,机会成本的问题来了:你借到的只是房子而不是钱,也就失去了灵活性,一步一步地丢失了许多可选择性。比如说,你借贷来了房子,本身透支了20年的收入,这20年你得替银行打工还债,对不?这个透支来的人生最大财产,又被绑定在房价上无法逃脱,像鸡蛋全在一个篮子里,风险变得无穷大,对不?
    这样一分析,分析出了问题:原本最能保值的房产投资,怎么会成为风险投资?原本是寻机致富的灵活投资,怎么会不知不觉地变成没了选择余地的被套?种下龙种,怎么会收获跳蚤?你追涨买房的动机无可厚非,但后果可能颇为不妙。为什么?还是因为“经济人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时由于信息失灵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斯蒂格利茨语)。你细想想就能想开:你有追求满足动机,却缺乏避免牺牲动机(马歇尔语);你有投机动机,却缺乏预防动机(凯恩斯语)。同是投机,理性与非理性的区别,足以导致其后果相去甚远。其实,之所以甘愿高价买房,是因为买房者的想象力钻进了一个牛角尖:认为每月的房租是白付的,到头来房子还是房东的,不划算。正是这种名义产权一定要归自己的价值偏好,导致了房奴们以为按揭买房不是租房,以为自己每月的月供款,不是向房东银行支付的使用权租金。
    我这样盘算高房价下买房不如租房,其实也属于投机,但自认为属于理性投机。敢说自己理性,是因为我知道,按揭买房是赊购,是预支购买力,是你在透支未来——按照国际惯例,你的月供不应当超过月收入的28%——超过了,就不是你在“拿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而是你在“拿青春赌明天”。但房租却需现付,是你现有的支付能力。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并不是任何投机都催生价格泡沫。理性战胜贪婪的合理投机,派生的不但不是价格泡沫,反倒派生了相对低廉的选择。催生价格泡沫的投机,全是贪婪压倒了理性的投机。当年投身英国南海公司股价泡沫的,除了全民,还包括了国王、大臣、议员、贵族和科学家牛顿,可见人性的一时贪婪,足以压倒任何人的理性。英国为此次的全民丧失理智,矫枉过正,相当于自我惩罚:此后100年内,英国再未发行过股票,更无人炒股。
    不仅想象力容易爆掉,即使真实的气球,飘得太高也只能爆掉。我用探空气球不断升高必然爆裂来比喻泡沫价格,就很贴切:气球内压太大,离地太高后一旦外压降低,它就会爆裂。内压太大,是指畸高价格虹吸的资金密度太大,像高密度黑洞的膨胀。离地太高,是指高价格脱离现实购买力太远,消费者望洋兴叹。一旦外压降低就会爆裂,是指超高密度的资金难以为继时,也就是高空缺氧缺压时,黑洞坍缩的反向吸力,会吞噬所有来不及逃脱者。

 

    正文 高房价的背后:国家食租的“卖地财政”(4)..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0-31 9:24:05 本章字数:1664


    股市、楼市的崩盘类似气球的爆掉,IT、网络、新技术、新能源、新经济、金融衍生品的泡沫,也有过类似气球的爆掉。经济史上的泡沫,无论是炒实物的,如荷兰郁金香、佛罗里达土地,还是炒股票的,如法国密西西比、英国南海等,价格泡沫无一不是人的主观估值高高飘离了真实价值。主观估值过高,完全受投机心理的支配,只不过支配过高估值的,不是理性投机,而是贪婪压倒了理性的投机罢了。无一例外,人的致富奢望,无异于贪婪的同义语。
    合理投机没有过错,合理投机就是市场行为本身,无可厚非。合理投机,无非就是盘算怎样投入最小/收益最大,符合市场法则,没有过错。但我又要问了,你把投机分成理性与非理性有什么根据?谁能当裁判?信息失灵→知识不足→理性不够→判断有误→市场惩罚,是个必然过程,谁能当“事前诸葛亮”?所以,我们所谓非理性投机,只能指知错犯错的恶意牟利。也就是说,有过错的不是投机,有过错的是不当得利;“不当得利”才是过度投机的正确定义。但这其中,是否“不当得利”,一向是法院判案时最难界定的难点,自然地,也就成了辨别投机性质的焦点。同是投机,谁的投机“荒谬、妄为和极度违背常理”(斯密语),成了谁都难以拿捏分寸的研判节点。怎么办?人的任何行为,动机可能暧昧但后果肯定清晰。因而,凡是难用动机定性的人类行为,都得拿行为造成的后果追责。
    韦伯把人的经济行为动机分为3种:(1)无产者把经济活动当成生活方式,是出于随时有衣食之忧的危险;(2)资产者、特权者的动机是丰厚获利和虚荣心,以及将自身活动“使命化”;(3)对于赢利性投机者来说,风险与机会的对比度,决定了他以赢利心态作为检验自己获益的标准。由此来看,无疑地,牟利的投机者属于第3种人。就是说,他们是在社会约束与个人利益的博弈中,以自我赢利检验成功与否的那部分人,别指望他们能为自己投机行为的社会后果担责。虽然在斯密看来,自利与贪婪完全不同。自利需要合作自律,而贪婪源于弱肉强食的恶性竞争。靠炒股、炒房的炒作经济方式谋生的群落,以中国社会层次划分来看,大致居于无产者和资产者、特权者之间的过渡,可称为风险生存一族。指望他们的炒作行为理性化,并能顾及社会后果,比指望雄蜂能变成工蜂还难。
    这样,对于投机与泡沫的研判,也就成了“事后诸葛亮”——只能以后果评价行为,而不能事前一味谴责投机者动机贪婪。譬如股价、房价畸高,谁都不能否认它后果极其严重,但又不能怨恨投机者的赚钱动机,更别指望炒股、炒房炒出泡沫的群体会有负罪感,会悔改,会把吃下去的暴利吐出来。王石不说房价民愤极大,只说它激起了民怨,还说如果民怨转为民怒,当事者将“不自律,必自毙”,潘石屹也有类似的表达。放出重话,我们只能判断他们有划清界限、撇清自己的动机。只有当他们主动降房价时,才能认为他有主动让利的行为后果,对不?
    以结果评价楼市,谁也无法否认楼市大病缠身,就像以2008年股灾的后果评价股市,中国股市肯定存在过度投机。推而广之,以一哄而上办网站又一哄而散的损失后果评价,IT业也有过泡沫。以某地满荒滩风机却并未发电、满大街纳米产品但无功效的后果评价,新技术、新能源也吹过泡沫。以追捧许多基金却血本无归的后果评价,许多金融投资品种更像个“涂上了口红的猪”。“涂上了口红的猪”,是次贷危机后美国人对房地产信托产品的概括。国内主营房地产信托投资的公司,早已随1992~1994年那场房地产泡沫的破裂而破产了。当年王岐山“揭房顶、开窗户”地加大透明度,成功主持了广东国投的破产清算。“中国第一拍”拍了3次,才拍掉了63层的大厦,就是一例。
    荷兰人有一天突然想到,这郁金香根茎除了种在花园里之外,其实并没有其他用途,价格也就随着想象力的跌落而跌落了。跟当年荷兰人终于想通了郁金香的用途一样,中国人也会终于想通房子的用途。等到中国人有一天突然想到,这房子除了自己住或租给别人住外,其实并没有其他用途时,突破了这个发财迷思,也会促成房价泡沫的破灭。

 

    正文 高房价的背后:国家食租的“卖地财政”(5)..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0-31 9:24:07 本章字数:1736


    说会促成,是指突破了致富迷思,会回归理性。但理性不能当饭吃。理性苏醒了,还得解决利益需求才行。譬如当下,谁都知道,不解决地方政府的财源匮乏,不解决土地财政问题,也就解决不了高房价。为什么?因为中国的房价其实不是房价,是变相的政府征税。买房跟加油一样,也跟吃盐、抽烟、喝酒一样,都是在被强制征税。我的同龄人都忘不了,当年5元成本的上海全钢手表卖120元,娶媳妇也得买。5厘成本的香烟卖2角,上瘾的也得抽。一直以来你抽的“爱国烟”,与你今天买的“爱国房”一样,都属于变相纳税;跟不足1元成本的汽油卖6元,不足1角成本的电力卖1元/千瓦时一样,都是政府在回收民间财富。
    说实话,房地产领域,属于国内独占性最强、垄断最严格、交易最不公平的计划管制经济的残留领域,但还是装得像个真市场似的。房交会也办,广告促销也有,但那都是营销手段。骨子里,房地产市场上没有交易双方的对等平权,更没有消费者主权。谁的绝对主权?地方政府透过支配开发商来支配市场的绝对主权。市场交易双方协议价格,自由成交、互利互惠、愿打愿挨的一般规则,在这个市场上行不通。为什么行不通?因为它根本就不存在。
    不存在讨价还价的市场法则,就存在不可抗拒的强征强拆。带红圈的“拆”字一上墙,权力转化为资本的戏码就会重复上演。按照韦伯界定权力的说法:“这一状态意味着群众毫无疑问和毫无反抗地顺从”,“意味着在一种社会关系里无须顾忌他人意愿,总能贯彻自己意志”。因而,征地拆迁的一幕幕令穷人又盼又怕的悲喜剧情,上演的仍是“民有冤情盼青天”的古装戏。诚然,拆字上墙,合家几代人无力告别的蜗居陋室告别了,有生以来想都没敢想过的大笔补偿款到手了。但毋庸讳言,财产权的强迫交易也开始了。斯密揭示出财产权是排他性权利,进而揭示出穷人千百年来之所以穷的根源“在于穷人的财产权得不到保护,甚至性命也没有保障”。维权抗争,1866年“旧磨坊VS皇帝行宫”的剧情,只是这个戏码绝不会在国内上演。为什么?因为国内财产权的排他性不够,私有财产还没有进化到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步。
    工薪阶层希望房价能降下来,但总有任志强们出面劝告大家,说:“别抱幻想,该买就买吧!”为什么?因为承载着天量土地税费、银行放贷与垄断企业暴利的房价不容你讨价还价。你想讨价还价等于在与虎谋皮。2009年11月28日,兰州市车主们的一次变相游行,就是在与虎谋皮。隐忍无奈的50多个私家车主,车上贴着“路桥费不合民意”的贴纸结队出行,期望取消越设越多的拦路收费站。对此民意请愿,你猜官员怎么回应?当地官员的回应是:“想取消收费?别抱幻想!”
    消费者主权被剥夺,只是个结果,官商结合的高度垄断,才是原因。所以,利益共存的“坚钢”(陕西话:铁哥儿们)搭档、顽固堡垒,绝不是理性苏醒、观念转换就能轻易攻破的。当年从海南、北海、惠州孕育出来,又遍地春笋的中国式房地产开发模式,从胚胎里就是个商人高度依附官员的模式,开发商像个代理政府部门事务的掮客,也像个代理银行事务的掮客。
    西方的开发商就是建筑商,中国的开发商近乎是政府行为的代理人。说得更通俗一些,政府才是真正的开发商,房地产公司不过是替政府打工的。打工的不应冒充老板,事实上,他们也不敢冒充,只敢时不时地表达一点不满,冯仑与任志强的言论就是证明。按理说,各地原有的建筑公司最有资格盖房子,对不?由他们来当开发商不就得了,哪儿用得着现在这批掮客般的房地产公司?然而中国的房地产不同于西方,盖房子不难,难在审批。国内离不了这批专业于服侍权力、熟练于斡旋官员的开发商,是由于费正清所说的“中国的企业不是造出较好的捕鼠笼来捕捉更多的老鼠,而是向官府谋取捕鼠专利”。也就是说,开发商的业务核心不是怎么盖房子,而是怎么搞到盖房子的专利。为什么?因为这个行业的资源要素,如土地批租,银行批贷,税费征缴,规划报建,等等,全是地方政府掌控最严格的核心权力。20年下来,房地产一直就是个官商、准官商垄断定价权也垄断信息权、话语权的领域。换言之,这个土地资源的资本化过程,就是一个权力资本由绝对剩余价值率的升高,带动含金率、设租率、寻租率不断升高的过程。

 

    正文 高房价的背后:国家食租的“卖地财政”(6)..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0-31 9:24:10 本章字数:1785


    中东各国曾被称为“食租国家”,是指国家财政主要依赖石油收入而不是民众纳税。俄罗斯也有类似食租的特点,可以靠丰厚的石油天然气获利,为本国居民提供廉价住房与水电油气供应。全靠地租生存的叫地主,似乎不是个多么光彩的称号。排除它在历史上被大泼污水的因素,地主的不光彩来自不劳而获。什么叫不劳而获?不仅指它的食租剥削了穷人,更指它的食租剥削了大自然——土地矿产是不可再生的天然物,是大自然慷慨赐予给人类的,无须谁花钱向它购买——不劳而获,是指食租者无本万利。说土地不可再生,不是指人的居住空间不可再生。冯仑认为中国的土地可以无限供给,因为政府的规划几年一变。原先只能建低层的片区,可以改成高楼林立,海南就是例子。三亚海滨已经高楼林立了,海口的滨海区与海甸岛,早先规划全是低密度社区,如今也全变成了高楼林立。
    说房地产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产物太过模糊,颇不准确。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房地产是中国城市人口扩张和梯级迁徙的产物。一般来说,进城农民大多无力购房,都租住在城郊、城中村等低端社区。真正有能力购房用于搬迁移居的,主体不是农民,而是原本是城镇人口的婚房和先富一族的选择性移居。怎么移居?就是乡镇人口中先富起来的,一般会移居进县城。县城里有条件的家庭,会选择搬进省城。经济洼地的省会有购房能力的,会移居中心城市。而这些大中小城市的移民,大多首选进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这个梯级移居,并不是农民转化为市民的城市化进程,而是先富的官员、商人由小城市向大城市聚居的过程,当然,也是珠三角、长三角城市链式、矩阵式崛起的过程。其中颇具代表性的流向,就是打工族流向两个三角地带,中西部人口“孔雀东南飞”,中小城市的大中专学生毕业不返乡,飘在大城市,等等。这个过程,既表明财富随移民流向而流动,又表明购房消费不但与农民进城相关性不大,也与中低收入阶层不大相关,干脆就是官员、商人为主的先富一族由小城市往大城市聚居。这也解释了北、上、广、深为什么能靠抽取各地的财富而先富。对这种“马太效应”,温总理的解读就是,“上海和北京的发展不能代表整个中国”!
    上述迁徙的特定局限性,解构了房价将伴随城市化进程长期高涨的神话。为什么?因为随着城市之间经济落差的缩小,这类迁徙已大幅度放缓了。事实上,近年的返乡潮已经露出了征兆。真正的城市化过程,是工业化的派生物,是农民稳步变身市民的不可逆过程。显然,国内进城的农民不具备这个特性。有报道称,国内2.11亿流动人口集中在低薪、高危、过劳行业,多是随机的、临时的、多变的职业,也是与市民身份无缘的职业——农民工接替了市民不愿干的活儿,不是出于他们能变身市民,反倒是出于“城贵乡贱”的身份区别,出于他们无法变身市民,不是吗?
    其实,近年的高房价,除了抬高了农民进城的门槛之外,不可能助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但毫无助益,反倒给工业化、城市化设置了壁垒。为什么外资工厂大多设在远离城市的郊区?因为进城的门槛太高。而远离城市的封闭环境,无疑是导致富士康员工连串自杀的重要成因。张三说,高房价阻遏了农民进城,阻遏了穷人迁徙,阻遏了城市化进程;李四说,房地产的高涨加速了城市化进程。这两种说法,你信哪个?
    前边所说土地不可再生,实质是指人类居住不可挤占生态空间。满地盖楼已失序、失控,过剩率、空置率节节攀升。扩路、扩城的过度开发,已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国土生态恶化。海口滨海区与海甸岛多年来大举抽沙填海造地,看似再生了土地,其实破坏了海洋生态,最终还是挤占了人的生态空间。日本也填海造地,但特别注重保护生态。我看过神户的填海工程,掏洞都是边做支撑边从洞里挖土,淘空的山体也不塌陷,地表仍郁郁葱葱。
    土地本身由大自然无偿供给,地主靠专权垄断食租,显得像是无本万利,但其实不然。作为最稀缺的要素,土地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最大的投资偏好。购置土地是获利后士绅财产保值增值的首选,“有土斯有财”的传统观念令土地私有化程度颇高。有数据显示1900年后的20年,全国土地的97%已私有化,只有不到3%的国有土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也即土地100%国有化、准国有化(集体所有土地其实是预备役国有土地),是上个世纪后半叶一连串铲除私有财产的国有化政治运动的产物。

 

    正文 高房价的背后:国家食租的“卖地财政”(7)..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0-31 9:24:12 本章字数:762


    你知道30年来的变革,实质是国内去私有化之后的再私有化,去资本化之后的再资本化,去市场化之后的再市场化,去国际化之后的再国际化。因而,也是我们悔过改错似的对于市场经济生态的平反、恢复与补课。但国家已经成为唯一的地主,并通过专权垄断食租,是现行经济体制的核心资源与核心利益所在。改变土地资源一统天下的垄断,作为敏感的争议话题时起时落。但土地重新私有化的产权改革从未启动,也就谈不上触礁搁浅了。为什么?还是因为土地作为首要资源要素,在资本化过程中变得绝对剩余价值化,变成核心资源与核心利益。要食租人把已经吃下去并开始消化吸收的食物吐出来,你认为可能吗?
    面对记者追问中国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问题,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的回答是:“事实上承认一个国家为市场经济,需要这个国家满足一些具体的条件:政府是否控制土地?是否控制工业总产值?是否控制劳动力和劳动力的价格和薪酬?政府是否控制一整套领域?”这其中,政府控制土地,成了认定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的首要理由。非市场经济国家往往被称为“食租国家”。国内的地方财政如果过度依赖土地收入,也会染上食租国家的色彩,类似靠出卖自然资源维持财政的国家。各地有“砍树财政”、“挖煤财政”、“虫草财政”,甚至有“门票财政”——靠把山水景区圈起来卖门票的地方财政。各地更有样学样,全都学到手了“卖地财政”。这类财政,其实就是建立在不可再生资源上的不可持续财政。问题的关键在于,其他食租国家坐拥丰厚资源,有租可食。国家食租后,可以降低本国居民的税负并提升社会福利。而国内地方财政食租的同时,并未降税减费,也未能大幅提升居民福利。中国式食租的不可持续性在于,我们是个巨型人口拥挤在过于狭小的生态基座上,土地资源高度稀缺的国家。靠不可再生的土地食租,能不坐吃山空吗?

 

    正文 资产泡沫化造成避险保值功能的丧失(1)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0-31 9:24:14 本章字数:1820


    固定资产本来应该是理想的通胀对冲工具,但是,中国的房价已经是高出正常价位至少100%了。
    ——谢国忠
    吴小莉采访过俞正声:你认为上海房价高不高?俞脱口而出:高嘛!怎么不高?俞正声主政烟台时,为全国房改趟出了成功的路径。而他离开建设部辗转湖北又到上海,正赶上房价高企。怎么办?“加大供应量呗”(俞正声语),多年“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上海保障房,今年总算起步了;消费意向最强而支付能力最弱的蜗居困难户们,总算有了盼头。上海的地产投机有历史渊源,里弄石库门就是高密度小户型的前身,专门卖给、租给前来十里洋场打拼谋生的外地人的。与白吉尔笔下老上海的双重面貌一样,今天上海的房产,仍是个双重面貌:越是宽敞豪奢的小区空置率越高,只租不买的越多,越是逼仄拥挤的小区住的越满。至于观光客必去的陆家嘴,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写字楼的空置率绝不止50%。明眼人怎么看?看午间工作餐的就餐人数和送外卖的人数就可以了。
    前边说到国内经济有主有次、有强有弱、有薄有厚、有肥有瘦的二元,在房地产上最鲜明。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就是国企的任志强与民企的潘石屹两人截然不同的两类说法。同是开发商,还是合伙人,潘石屹说房价越高他越不安,越害怕,而任志强却有恃无恐,说要买房就趁早,不买还要涨。两个人一个底气不足,一个理直气壮,活脱脱地折射出国企为主,民企为辅;官商超强,私企超弱;垄断经营者称霸,非垄断经营者夹缝生存的影子。最新的例子,是潘石屹开发的北京建外SOHO隆冬季节遭停电停暖,逼缴欠费。说到底,高房价下,已呈现出消费者全面溃败、落荒而逃的局面。讨价还价的任何谈判筹码,消费者没有。牛刀、易宪容等的批评声音,对牛弹琴。不买房运动、互助建房计划、小产权,等等,弱不禁风。自己承认是“全国人民最想揍的第三人”任志强虽也遭遇了扔鞋,但一直实话实说:“我只给富人盖房子”、“非中高收入阶层免谈房地产”、“年轻人就该买不起房”。他的话其实没错,跟斯密说的“价格由为谁生产决定”,也即为谁盖房子决定了价格是一个道理。任志强的潜台词是:低收入阶层想住房?对不起,别找市场,去找市长吧。但眼下的问题是,这个中高收入阶层如果没有全球最高的收入,也仍然买不起一线城市全球最贵的房子,更别说高收入者其实真的不多。我想问任志强的是:不高不低的夹心层人数不少,他们的住房是找市场还是找市长?还有,年轻人应该买不起房,但罄尽两代人的积蓄,三个家庭的收入也该买不起房吗?任志强可能会答也该!那行,我的提问退至墙角:两代积蓄三个家庭倾囊而尽,连个首付也该付不起吗?试想,谁能出面回答我这个退无可退的提问?
    1998年7月停止福利分房,代之以货币化解决政策。其实,这以后福利性的建房、买房并未终止。也就是说,被政策撵进房地产市场的,并不是全体公民。凡行政、事业体系或国企、城镇户籍人口,大致能靠房改福利房、内部集资房、拆迁安置房等半市场方式解决住宅。完全仰赖楼市解决住有所居的,是只能市场化生存的各个阶层。这是个广谱的社会生存群体,下至农民上至私企老板都是。80年代有体制内、体制外之分,90年代有下海、上岸之分,吴思有暴力赋敛集团与福利生产集团之分,指的都是市场化生存与超市场生存的两类区别,也是供养财政与财政供养的两类区别,用大白话说,就是养别人和靠别人养的两类区别。为什么大学生争当公务员,也愿当掏粪工?实质在于他要取得财政供养编制,以逃避市场化生存。这个与重商主义初期人们争相下海完全相反的价值追求,反证出“官贵民贱、官肥民瘦、官富民穷”的顽强现实。
    除去吃财政饭、准财政饭的7000多万人及其家庭,再除去半市场化生存的约2000万国企员工及其家庭,近90%的国内人口属于市场化生存一族。但你不难发现,人们趋利避害,仍在逃避市场化生存。为什么?因为国内的市场环境变得风险偏高而收益偏低,全然不如行政事业系统和国企的高福利、低风险。能够内部化解决住房问题。北京房价每平方米两三万,却有公务员仍能买到4500元/平方米的,就是个例子。所以,我认为茅于轼反对经适房分割统一市场没错,但最该反对的,是行政、事业与国企体系的内部化住房特权。随着市场发育,公司化生存的群落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70后、80后不得不走进房地产市场。高房价下备受打击的是些什么人?显然,正是市场化生存的各个阶层群落。

 

    正文 资产泡沫化造成避险保值功能的丧失(2)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0-31 9:24:17 本章字数:1568


    高房价的社会危害到底是什么?我认为,它的危害恰恰在于致使大众返贫致穷,而不是炒房人追求的发财致富。这个悖反,就是发财动机与返贫后果的悖反。所谓贫穷,是指无力享受起码的生活必需品。而高房价改变了住宅作为生活必需品的性质,也就剥夺了大众享受这个基本必需品的权利!试想,没有高房价,你手里省吃俭用出来的存款是财富剩余,改善住房,买车或操办婚事都绰绰有余。有个二三十万,你已是个小富即安的小康人家了,对不?可高房价驾到,打碎了你的富足生活。如果它不是房价,只是车价,你可以不买,也可以捡便宜的买。如果它不是房价,而是个娶媳妇价,你也有选择,可以捡便宜的娶。可偏偏它是个房价,是个你每天“3饱2倒1澡”都离不开的生活必需品。这个必需品有个市场特性,就是价格一涨全涨,满城窝棚跟着涨,百年老屋跟着涨,残垣断壁也跟着涨。于是,原本富足的你变成了穷人。为什么?因为你买不起这个生活必需品了!无论它是新是旧,是大是小。你没了选择,除非选择搬到低房价城市。眼下全国房价都涨,你硬要选择,只能选择搬离国内。你还别说,国内房价的飙高还真飙出了移民潮:卖掉房产,卷款搬离,不失为借泡沫转换身份、当个华侨的好时机。资源错配,利益失衡,富人会用脚投票,移民国外。穷人无奈,只得用手投票。怎么投?甩手不干了,罢工、加薪、维权。用脚投票也罢,用手投票也罢,最终都用货币当了选票。货币能够成为选票,意味着消费者能够最终行使主权,哪怕它曾被垄断者一再地剥夺。
    我前边给你支过招,说买房不如租房划算。但你总也咽不下这口气,反诘我说:那最常租房的还是常住酒店的老板或大官呢,我能比么?明明我这笔钱不算少,前几年还可以买套房子,怎么今年就不行了?再说了,我这笔钱可以买5台轿车,100台液晶电视,怎么就不够1套房子的首付?当然,我可以劝你说:什么都涨价了,房价能不涨?你说房价涨我能理解,理解不了的是涨得这么快、这么高。大米30年前2角1斤,现在2块,我知道它跌不下去。为什么?因为它涨的合理。但房子大前年还2000元1平方米呢,转年变成了6000元,也不是钢筋水泥人工费翻番了嘛。再说了,粮油肉蛋、蔬菜水果几块钱1斤时,这服装鞋帽总不能3000元1件吧?工资每月1000元时,这房子总不能100万1套吧?这世间万物总的有个合理比价。你就是金价,穷人结婚也够买个三两件呢,何况你房子又不是金子做的!对于你的困惑,我无话可说。我只能劝你少安毋躁:既然你认为它“荒谬、妄为和极度违背常理”(斯密语),你不妨等几年看看,看高房价能否坚持得住。
    资产能对冲通胀的例子,最好是举拥有2套以上房子的公务员。但以下岗职工为例,也能说明问题。就是说,只要你有套不用缴租的房子自住,就不太怕通胀。收入再微薄,可以节衣缩食,也不用太怕。为什么?因为你的全部收入,只需应付其他生活必需品价格的高涨就可以了。但通胀带给住房市场化一族的压力,与你完全不同,他们两面受敌,须两面作战:一面,是高房价下的租金或月供,另一面,则是高物价下的生活开销。所以说通胀来袭,拥有房产就有个避风港,没有房产就备受风吹雨打。至于你有两套以上房子,那就更爽。你不但只须一面作战,另一面还有援军。哪来的援军?就是通胀下物价普涨,支出加大,但你的剩余房产或租或卖,增加的收益可以用来援助你的消费支出,冲抵了通胀。这不但证明,通胀对于富人的损害远低于穷人,还证明通胀有着富人越富、穷人越穷的马太效应,这效应还能发酵。市场化生存的人群,历来难以搭上政府保障房的列车。全国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近年来时起时落,时断时续,上海今年才结束了“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但愿今后逐步增量的保障房,能对冲、缓解和补偿一下通胀对于低收入阶层的损害。但完全市场化生存的大众,能受益的还是有限。



    正文 资产泡沫化造成避险保值功能的丧失(3)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0-31 9:24:20 本章字数:651


    凡具有通胀下避险保值功能的商品,都具有一般等价物性质,也即类似货币的性质,譬如黄金、石油、粮食、土地、房产等。它们之所以能避险保值,在于其真实价值厚重稳定,难以撼动,没有大涨大跌。因而,这类商品总能充任一般价值的度量衡。也就是说,它们是铁秤砣,能压住虚浮的棉花。所谓资产能对冲通胀,指的就是这个“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的功能。罗杰斯说:“纵观历史,当货币贬值时,保护自己最好的方法是持有真正的商品。”但如前所述,房价是政府专卖制度下的变相纳税,因而,住宅已不是真正的商品了。那些通胀预期下的高价购房者,持有的不是真正的商品,也就不能保值增值了,对不?
    但谁能否认,金价、油价、地价、房价的领先暴涨,本身不是恶性通胀,本身已失去了保值功能?如前所述,在或住或租或卖的效用上,房产能够缓解通胀。但保值增值的功能,在高涨的房价上已丧失殆尽。为什么?因为它不但不是秤砣,反而率先变成了棉花。它拖不住通胀的后腿,是因为它自己已成了通胀的先头部队和排头兵。用早已泡沫化的资产抵挡通胀,无异于用通胀来抵消通胀,等于拿泡沫去戳破泡沫,肯定无效。这类似拿扳手开启罐头,用螺丝批剔牙——用错了工具。泡沫剂可以灭火,但戳破气球得用针尖。拿泡沫化的资产来保值避险,无异于“指猫念经,指屁吹灯”:我老家土话说的,“把猫打呼噜当成念经,指望放屁能吹灭油灯”,也属于高高飘扬的人类想象力。像前边所说荷兰郁金香和中国的房子一样,这类想象力都已飘离真实价值太远,本身已变成必破的探空气球。

 

    正文 “国中之国”:超市场的垄断寡头(1)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0-31 9:24:22 本章字数:1288


    我认为国有企业是遗产,是计划经济的遗产,也是有中国特色的。我们现在的任务,从微观层面看应当把它搞好。从宏观层面看,应当把它逐步地分散到社会和民众手里去。
    ——秦晓
    你肯定记得1998年朱镕基新任总理,力撑经济困局时曾满怀闯“地雷阵”和“万丈深渊”的悲壮。悲壮源于当年国企的困境与脱困的艰巨。1990年代中期,全国40%的国企亏损,平均的资产负债率高达70%以上。当年的鞍钢,拖欠100多亿贷款并欠税、欠工资,以致全厂职工凑钱买煤维持生产,就是国企经营恶化,难以为继的一个例子。1997年,“抓大放小”的重组政策,“3年脱困”的改造政策出台。1999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产权多元化政策出台,“有进有退”的布局调整政策出台,开始了国企退出竞争性领域,兼并、重组、占据垄断领域的大分化、大改组、大变局。“放小”是放开生路,各谋出路,“抓大”可是不惜血本地再做大做强。这样,“抓大”的过程,自然成了国企进一步“主导产权、控制命脉、垄断资源、占领上游、支配关键、掌握要素”的强化垄断过程。这个过程,既促成了国企脱困并翻身上马,重振雄风,但也不知不觉间颠覆了非歧视性、无差别化的国民同等待遇,默许了不公平竞争的市场游戏规则,认可了强迫交易价格。
    “放小”的转制,放生的几十万濒临死亡的小企业,多是资不抵债的破产者,本已是市场竞争中被淘汰的失败者。而“抓大”呢?抓住的却是掌控初级产品、稀缺资源与上游产业,统治市场要素,垄断关键行业的约3万个大型国企。这就像当年以增值税为内容的分税制改革,下放给地方税源的,多是涓涓细流,而收编为国税品种的,则是财源滚滚的洪流。地方把涓涓细流又变成滚滚洪流的,不是别的,正是卖地。当年的“抓大”,也是抓住了具有潜在优势的国企,并赋予它们无人能比的垄断特权,从而造就了于今市场上尾大不掉的垄断巨头。虽然社会屡有微词,但一个大型垄断国企主导国内市场的架构由此建立了起来,并在一轮又一轮的宏观调控中靠政策倾斜发展壮大了起来。
    当下,垄断国企早已甩掉了“三年脱困”的帽子,也早已进入“左右逢源”的胜境:左手独享市场垄断利润,右手独享倾斜政策的超市场待遇。国有商业银行的呆坏账与不良资产过多,转制时需要国家的巨额注资来平账,就是例子。“石化双雄”一边涨价一边还要补贴,也是例子。由于“内部人控制”的格局,国企成为不透明经营的领域,盛行暗箱操作。员工不了解企业财务的真相,更不知晓高层的高收入。国企、央企管理层自我厘定天价薪酬的食利自肥体制,不但造就出“先富一族”,更造就出“为富不仁一族”,造就出掌勺人私分大锅饭的潜规则,被喊停的管理层收购、内部持股就是例子。据统计,国内155家央企管理层的年薪,从数十万、数百万甚至上千万不等,而低层员工的月薪仅一两千元。类似中国银行的王雪冰、刘金宝案,光大银行的朱小华案,红塔集团的储时健案,中石化的陈同海案,中航油的“期油交易”巨亏和南方航空“委托理财”巨亏一类案子,都是对该企业徒有其表的法人治理结构的反讽。

 

    正文 “国中之国”:超市场的垄断寡头(2)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0-31 9:24:24 本章字数:1328


    当年,当国企要拖垮银行时,不保企业但要保银行。为什么?因为银行是更大、更重要的国企,是控制金融命脉的国企。这样一个区别化的政策,使得“抓大放小,有进有退”的过程,成了个识别有主有次、有先有后、有大有小、有强有弱的企业划分过程,也是个有保有弃、有亲有疏、有薄有厚的企业差别化待遇过程。这么一个通过识别而差别化对待的政策核心,平心而论,既不利于平等竞争的规则统一,也不是个公平的起点。实质上,这是通过分割企业而分割行业、分割资源、分割利益、分割市场的过程。这个分割过程,构建了了国内市场竞争领域与垄断领域,自由交易与强迫交易,市场配置与超市场配置的二元结构。什么叫二元结构?二元就是实行两套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通行两套不同的企业行为规则,具有两种不同的价格形成机制。
    “抓大放小”、“有进有退”本身就是个二元差别政策,产生出今天的二元市场或半市场,你奇怪吗?不奇怪嘛。当然了,你会说完全市场也太理想了吧?超正点的公平市场哪里有嘛,地道的自由竞争哪里有嘛,“不完全竞争”满世界都是嘛。我说也对,理想的市场的确没有,但垄断比重这么高,垄断的程度这么高,兼有了自然垄断、行业垄断和行政垄断三重垄断,以及宽泛至资源、能源、原材料、交通等几乎所有基础产业,顶端至金融、保险、通讯、科技、网络、信息、医疗、教育、文化、新闻等产业,几乎全是国企主导的领域,满世界的确没有。最适宜自然垄断的土地,在美国是私有化的。最适宜行业垄断的邮政、铁路、航空等,在日本、英国是民营化的。最适宜行政垄断的武器装备等军工生产,在美国一直也是民企在竞争。说穿了,“不完全竞争”毕竟也是市场竞争,跟国内常见的重复建设一类非市场竞争压根儿不是一回事儿。
    其实,你该奇怪的不是二元结构,而是我们对于两种规则,两类价格的安之若素,甚至理直气壮。事实上,我对你一边盛赞抓大放小的成功,一边又痛感国企垄断的不公感到奇怪;对你一边热衷于差别化政策,一边又呼吁平等竞争感到奇怪;也对你一边按两类不同价格买单,一边又反驳“国进民退”感到奇怪。奇怪什么?奇怪我们逻辑从不自洽。
    说到国企在垄断领域的扩张,必然会说到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就像我们说到国企对于高速增长的功不可没时,不必讳言对于投资膨胀的隐忧,也不必讳言对于国企投资效益的隐忧。1992年至今,央行每年印刷纸币的速度约23%,而GDP增长约8.9%。也就是说,我们用23%的货币增长,才追求到手8.9%的经济增长。如果按照国际通行的通胀计算法,这个通胀率就是14%,而以复利计算,5年就要翻一番。前述从1994年起,年均超过30%的国债发行增量,拉动了不足2%的GDP增长。其中举债高峰初有1994、1995年,中有1997、1998年,后有2003、2004年,最近的2007、2008、2009、2010年则连年攀高,没有了峰谷。而且,2008年11月起,在救市政策指引下,4大商行大举放贷,逐月新增贷款为4000多亿、7000多亿、9000多亿、1万多亿,一直登顶为2009年3月放贷近2万亿。这些激素的80%以上,注入了大型国企的“铁(路)、公(路)、基(建)”项目。

 

    正文 “国中之国”:超市场的垄断寡头(3)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0-31 9:24:27 本章字数:1862


    由此可见,垄断国企的超常业绩,很大程度上,是超常享用金融资源的结果,并不是其成本/效率比提高的结果。统计显示,占用了2/3金融借贷额度的国企,只提供了1/3的GDP;其余那2/3的GDP,则是借贷额度不到1/3的外企、民企提供的。同为企业,谁的性价比更高,由此也可见一斑。
    其实,民众对于垄断国企的不满,早已怨声载道。从早年的装电话贵,到近年的双向收费,打电话贵;从液化气贵,到加油贵;从拦路收费,到涨价链条,无一没有收获满脸、满身的唾沫星子。电力、电信、石油、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国有行业的职工不足全国职工总数的8%,但工资和工资外收入总额却相当于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55%。深究下来,高尚全列举了国企垄断的4类问题:(1)垄断国企收入远远超过社会平均水平。电信、金融、保险、水电油气等行业员工的平均工资,高出其他行业两三倍。如果加上工资外收入和各项福利,实际收入差距更大。(2)垄断国企的高额利润并没有回馈社会。从1994年至2008年,国企的利润全都没有上缴。这意味着,公众既没有分享到垄断暴利,也就没有分享到公有财产的收益;这完全有违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的初衷。正试点的“国企分红”相当有限,也未纳入人大的审查。(3)垄断国企的产品、服务价格持续上涨,推高了全社会生活和生产成本,却缺乏监督与制约。诸多国计民生的核心价格听证是“逢听必涨”,更多的则是连听证程序都没有,有也流于形式。(4)垄断国企没有市场竞争压力,也就缺乏改善服务,提高品质的动力。水、电、油、气、教育、医疗等公用事业,价格高企但服务低效。
    垄断的实质到底是什么?说穿了,它是一种超市场的权力。任何权力的核心,都是暴力强制。所以,说垄断是一种超市场的经济行为,是指它是权力的资本化和资本的权力化,是背后依恃暴力的强迫交易。所以,在本质上,垄断是超市场、非市场和反市场的暴力强制。垄断弊端的根源,在于它抽走了了市场竞争的底线。什么底线?不仅是企业不盈则亏,不胜则败的底线;不敬业则失业,不努力则挨饿的底线,而且是每个人自由选择的底线。任何摁着牛头强喝水的交易,都是剥夺了消费者选择自由的权利。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你可以理解不仅物价上涨会令购买力下跌,强迫交易也会降低币值,缩减你的购买力。为什么?因为花钱没了选择,被人架着强买强卖,就等于变相劫了你的财。
    由于存在国企与非国企、垄断与非垄断、市场与超市场、可再生的加工业资本与不可再生的资源能源资本、弹性消费部门与“维持生计部门或生存部门”这个二元结构,一直以来,也就存在两套资源配置方式,通行两种交易规则。实际上,国内市场也就仍然存在着两类价格,存在着隐性的价格双轨制。一类,是外企、民企等弹性消费部门的竞争性自由交易价格,不可能只涨不降。这类低价惠及了大众不说,还对冲了国企的高价。另一类,则是“维持生计部门或生存部门”的垄断性强迫交易,只涨不降,没有谈判余地。这类高价像变相的横征暴敛,令人愤愤不平。从吃饭、穿衣到买家电、买车,你能选择也能讲价。但从上学、看病到居家缴费、买房,你没选择也不能讲价。凭什么我人工养了半年的1条鱼才卖6块,你工业化生产的1升汽油也卖6块?一想到加1箱汽油等于你半个月的生活费,或缴1次200元的罚款等于你好几天白干,不能不让你感到存在着两类价格,碰上了强迫交易;还不能不联想到那个官价“半匹红纱一丈绫”就牵走了卖炭老翁的“一车炭,千余斤”。
    今天市场的高房价+低肉价,就可以看作是两类配置、两种规则、两个价格的一个写照。低肉价是类似卖炭老翁的民营资本的产物,不得不靠降低成本来生存。高房价则是“手把文书”的权力资本的专利,靠垄断价格和强迫交易生存。高房价在制造通胀,低肉价在对冲通胀。说到底,依恃权力的企业就像依仗父母的孩子,只要不断奶,就是啃老族。说实话,国企的官僚主义精神,与民企的商业进取精神,压根儿就是两股道上跑的车。
    今年,政协发言人赵启正用来反驳“国进民退”的数据,是2009年度私企效益远高过国企。我以为这组数据真是沉重,能从常识角度对我们再次启蒙:原来国企的效益还是这么差呀!我还以为他们真像自己展示给社会的外表那么辉煌呢。于是,我的思维马上会进入一个必然逻辑,它合乎经济学没有免费午餐的苛刻本性,却不合乎国企优于私企的价值偏好:这就是,假如真有国进民退,那真叫汰优择劣。反之,假如真有民进国退,那才叫优胜劣汰——如若不信,你不妨读读这组数据。



    正文 人民币的外升内贬(1)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0-31 9:24:29 本章字数:1168


    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问题。
    ——约翰·康纳利
    相对连年外贸出超积累的巨额外汇储备而言,你不得不承认,人民币被低估了。但国内大水漫灌的货币泛滥,相对于真实的劳动生产率增长,你又不得不承认,人民币是被高估了。当下人民币的外升内贬,看似相互悖反,其实是币值失衡后在回归均衡。这个市场均衡顽强地战胜人为失衡的例子,再一次显示了墨菲原则的顽强。什么叫墨菲原则?就是原本不想发生的事情,它总会发生。换成通俗表达,就是我说过的“人有千算,天只一算”。为什么说人民币外升内贬有必然性?因为币值是货币的价格,货币的购买力。前边说到,中国制造对外富有竞争力,可以说是外部升值的基础。而国内却盛行垄断,导致通胀,则可以说是国内贬值的基础。人民币在国内市场的购买力下降,是其币值在通胀中下降的必然。而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则是人民币在固定汇率下紧盯着美元一起贬值后的适度回调。这个外升内贬看似悖反,其实内在逻辑一致,都能折射出国内经济成本推高,竞争力下降。换个说法就是,人民币对外升值,是国内成本企高后币值的对外表达。人民币对内贬值,又是国内购买力下跌后币值的内部表达。这个外升内贬的看似失衡,从购买力决定币值上衡量,反而是市场在修复失衡,重回均衡,不是吗?
    然而一国货币竟然会外升内贬,的确与你了解的经济学一般原理相悖。经济学的一般原理是,汇率变动与国际间的相对物价水平反向相关:如果一国的通胀率高于他国,本币就会贬值,反之则会升值。因而,通胀率与汇率的变动方向是互逆的,即通胀率上升,本币汇率下降;反之,通胀率下降,本币汇率就会上升,这是一般规律。难道还有不一般的规律?有。物价和比值同步上升的现象,在发展中国家并不少见,并非国内独有。这得从全球68亿人口分为高低不平的两个经济水平说起。说穿了,就是西方国家那10亿富裕人口处于高位,其他58亿人口处于落差。购买力、币值、汇率这些个东东,全都受这个高低落差影响。有人把这个落差比作三峡大坝的坝上与坝下,就很形象。
    什么是经济水平的落差?30年赶超落差的中国人最有发言权。1980年代我出国时,内裤里缝了300美元,靠吃方便面买回了免税待遇的“1大件1小件”,也耗尽了多年的积蓄。别忘了,那还是人民币官价3.7∶1美元的时候。你要买大件,只能在黑市换汇,找到周立波说的“打桩模子”即倒爷,那是人民币6.5∶1美元。这两种价格,就是当时国内汇率乃至价格的双轨制。所谓汇率的双轨制,其实就是国际之间经济水平落差在国内的投影——黑市汇率因自由而真实,官方汇价由管制而扭曲。你的疑问来了:既然扭曲,为什么要管制?我的答案是:落差太大,不得不筑坝。为什么要筑坝?因为所谓落差,就是比较成本、比较利益的落差,我们需要自我保护。



    正文 人民币的外升内贬(2)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0-31 9:24:31 本章字数:1173


    自我保护派生出我国外汇制度的两个基本词汇:汇率管制,强制结汇。两个基本词又派生出一个核心后果,就是官方储汇,民间不储汇。美国是藏汇于民的,官方储汇不抵1/10,日本的官∶民储汇比率也仅1∶3。由此可见,我国外汇制度的本质是国强民弱,国富民贫的。国内1994年1月1日汇率并轨并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浮动汇率”,无疑是试着朝自由汇率迈出了大胆的一步,但知易行难。与宣布建立市场经济后,又不得不徘徊在半市场状态一样。当时宣布了浮动汇率,后来又回到了紧盯美元的固定汇率。为什么跨不进完全的市场?因为有“地雷阵”和“万丈深渊”。为什么做不到汇率自由浮动?因为浮动汇率也有“地雷阵”与“万丈深渊”。什么是汇率的“地雷阵”与“万丈深渊”?说穿了,就是经济落差太大,不得不自我保护。怎么自我保护?就是筑坝挡水。自由汇率像是把水坝一炮炸开,让上下水位对齐。但强势的坝上之水会狂泻而下,冲击到国内产业从进口替代到出口导向的渐进过程。过渡性的策略是,在上下游水坝中间建个阶梯船闸,让人民币由紧盯美元到盯着一揽子货币小区间浮动,允许货船通行即经常贸易项目的汇兑自由,但控制洪水即资本项目有节制泄洪。这样过渡一二十年,逐渐扩大泄洪流量,缩小经济水平落差,最后波澜不惊地完成中国与西方的价格对接。
    人民币升值问题,是个快把人耳朵听出了老茧的问题,也是个从你上小学听到你孩子快上小学的问题。朱镕基当年提出“主动的、可控的、渐进的升值”,并一再强调,升值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最终要建立起国际通行的汇率机制。所以,当我们大谈人民币或升或贬时,别忘了,你说的是汇率,其背后是币值与购买力落差。而当我们大谈人民币的汇率调升或调降时,别忘了,你说的是对外贸易的支付与结算,其背后是贸易出超或入超。又当我们大谈外贸顺差或逆差时,别忘了,结汇的还有投资与套利,其背后是国际游资的大进大出。当我们大谈贸易自由与贸易保护的平衡时,更别忘了,短视的自我保护会招致长久的利益受损;贸易与金融自由化的终极目标,才是汇率改革的政策取向。这倒不一定是我们喜欢它,而是一路走来步步受益——中国经济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超过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还真是融入了经济全球化大潮的结果。
    自由汇率与完全市场都有“地雷阵”、“万丈深渊”,但我们也得学前总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为什么?因为开闸放水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更是中国击水世界中流的助力而不是阻力。汇改难题的实质,是难在国内经济早已深深嵌入国际市场,国际间的博弈决定了人民币的汇率。所以,当中国人的愿景是人民币成为全球自由兑换的世界货币时,起码你得知道,那其实就是你在主张人流、物流、资本流的全球市场自由化!你得重新定位,把自己定在一个全球超大经济体的高位上说话、办事。



    正文 人民币的外升内贬(3)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0-31 9:24:33 本章字数:1381


    你在香港买到的许多东东比内地便宜。你在欧盟旅游时购物,会在离境机场办理退税。我帮同胞在英国办过假退税,中国人大多都干。我干时良心自责,事后反躬自省。外来游客购物离境时,欧盟成员国在机场凭发票给予17%的退税。定居英国的朋友把她的购物发票开到我的名下,这样,这位大姐3000镑买的衣服,我能帮她拿回500镑退税——这事我办了两次才办成。初次遇上人家有了防范,要验货。我只能撒谎说衣服已托运,就被退了单。但大姐已教过我:转过墙角,我从身上脱下衣服再拿去说:“货取回来了,这就是。”办税的老头苦笑着给我盖了章——鬼才会信已交托运的行李能马上取回来——老头只是不愿让我难堪罢了。至于我的形象在老头心里变成了什么样,除了我和他之外,也只有鬼才知道。
    欧盟退的是消费税,表面上看是维护了消费者主权。其合理性在于,外国游客不是本国的纳税人,理应不纳消费税。骨子里,其实还是一种出口退税,是斯密所说的可笑动机下的有效政策。这种退税,促使本国货品更低廉地被外国人消费,相当于把原本应当奖励本国生产者的奖金,直接发给了外国消费者。今年春晚的小品有“我卖1斤土豆,有人补助我3毛”的段子,露出了国内某些企业骗取出口补贴的马脚。但我们学不了欧盟。学不了的原因,还是因为经济落差——咱不能更直接地“穷人补贴富人”,对不?
    王朔说他当年申办美国的引进人才绿卡,办得很快捷,1个月就发给了他2张。钢琴家朗朗、李云迪也都办理了香港居民身份。其实,他俩既不是要去香港定居,更不是要去香港弹琴,而是需要香港居民的免签证待遇——一张机票随意走天下的便利自由。李云迪曾慨叹自己没有朗朗的机遇,错过了多次国际琴坛扬名的机会。为什么?因为内地居民办护照、办签证、办出国要这要那地要一沓儿证明文件,等他办妥了,人家的钢琴比赛也结束了。为什么人在全球自由流动阻塞不通?因为做不到自由迁徙。为什么做不到自由迁徙?因为经济落差、生活品质落差太大,穷人想去富国。西方不得不设置了门槛,动辄要你的财产证明什么的。人的流向,跟物的流向、资本的流向一样,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前面说过用脚投票,指的就是人会嫌贫爱富地迁徙,趋利避害地投资。譬如眼下,你不妨试试,说服某个外商在中国买房,告诉他中国的房子没有投资风险,还有升值空间。你一张口,人家一准儿会拿大鼻子嗅你,确定你喝的不止二两了。我记得海南炒楼时,老板们口口相传着个潜规则:任何一单生意,没有100%以上的回报不做。朋友的同学从美国回来,感叹道:这个暴利炒风,可以写进世界经济史了。但就这么肥的投机生意,硬是没有什么外资介入。为什么?风险太大,私人资本不敢玩。
    民族主义兴起前的1890~1914年间,曾有过全球化的第一波,至今被人称道。那期间次第崛起了6个殖民帝国。当时全世界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比现在还自由。比如一个英国人,当时他可以在加尔各答、上海、开罗、悉尼、开普敦、渥太华,更不必说纽约、巴黎、柏林、东京和圣彼得堡自由地经商、传教、旅行。在其殖民地可以就业、做官、从军、居住和购房置地、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当时不用护照签证,不要健康防疫证明,没有邀请函,经济担保书等多种表格——你一看就知道,咱今天也没达到那个水平。咱今天连个外国人或外资企业的国民待遇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

 

    正文 人民币的外升内贬(4)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0-31 9:24:36 本章字数:1965


    说到人民币自由兑换机制的建立,朱镕基在职时就遭记者追问。10多年下来,还是新闻焦点。为什么?因为改革错失良机,陷入两难境地。就像国内燃油附加税取代养路费等交通规费的改革,原本要等待油价下跌后择机出台。可越等油价越高,收费道路里程越长,早已与转轨的最佳窗口期擦肩而过了。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可能窗口,1994年算1次,2005年也算1次。可随着外贸依存度的提高,也随着次贷危机后美元大幅波动,随着中国成为美国的债权大国,是变得越来越难以出台了?还是变得越来越接近新窗口了?我不知道。
    撇开内政谈外交是个大错误。对于人民币要否升值来说,其实,美国国会讨论中国是否属于“汇率操纵国”的压力,不算是真正的压力。还有,说人民币低估推升了美国失业率的压力,也不算真正的压力。外贸出超、外汇储备过多、单一美元债权过多所带来的压力,不算是真正的压力。美元贬值连累美元债权贬值的压力,也不算真正的压力。还有,2000万亿美元的国际资本推高大宗商品价格,导致中国买什么什么贵,卖什么什么贱,其实也不是真正的压力。真正的压力不是来自国外,而是来自国内。
    不管怎么说,人民币或升或贬的真正压力,内因大于外因。即便不能说国内课题更为严重,起码可以说国内课题紧迫于国际课题。紧迫的国内课题,我不说你也知道:财赤巨大,负债巨大,透支巨大,下滑威胁巨大,就业压力巨大。这都是些真正的压力,也都是决定币值最直接的压力。其中最大的压力,就是央行近年来为累计收购2.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而增发的人民币。据吴敬琏计算,截至2008年上半年为收购1.8万亿美元而增发的15.6万亿人民币,会转化为约5倍乘数的购买力,也就是约70万亿的购买力。滚滚洪流流进资产市场,就是资产泡沫;流进商品市场,就是加速抵达的通胀。泡沫与通胀,必然改变中国制造的低成本优势。低成本优势本已难保,人民币加速升值会不会雪上加霜?
    对于社会保障畸低,就业率也畸低的中国来说,忧虑失业率持续攀升的不安,肯定要远远严重于美国。换言之,中美两国谁更怕失业率攀升?当然是中国而不是美国。保持有利于国内高增长、高就业的汇率,是一直以来决策层的必然选择,也是面对国际舆论耳根子硬、头皮也硬的无奈选择。1994年人民币大幅贬值,中国加速推动出口创汇战略。1998年东亚金融危机来袭,中国砥柱中流,坚持了人民币不贬值。2005年的汇改,释放了积累的升值压力。美元虽然脱离了金本位,但作为通用货币,仍具有最大的通用性和汇兑自由性,因而有了灵活性偏好。赚取美元,对于本土化货币和非金本位货币一方来说,一般都会受益。然而星移斗转,中国持有过多美元债权,次贷危机后吃了大亏。怎么办?一时间议论风生,莫衷一是。
    巴师夏用来嘲讽过度追求外贸顺差盈余的寓言,讲的是“商船有去无回,盈余反倒大增”的故事。故事的结局,成了“为了外贸盈余,可将货船凿沉”!巴师夏的例子是:如果一艘法国商船满载5万法郎货物出口美国,赚钱后才会运回6.7万法郎货物返回法国。这笔外贸盈余明明属于法国,但在美国的海关账簿上,是出口超出进口。而到了法国海关的数据上,会变成法国外贸有了1.7万逆差——盈余成了进口超过出口。怎么办?如果法国要一味追求外贸顺差的话,最简便的办法是法国商人不但不要赚钱,倒不如干脆把商船凿沉。商船有去无回,商人血本无归,而法国海关的数据却会出现5万法郎的净出口。这个寓言,不能不让人联想到春晚的小品。出口土豆可以不赚钱,但中国海关的数据会有顺差,商家还能拿到补贴!所以,不惜血本换外汇已是个陈旧观念,过度依赖出口换汇,国家又强制结汇,得到满盆满钵的外汇储备。如何优化投资方向?除了借给美国人花外,深度开发人力资源,投向立国之本的教育、科技,应当大有投资空间?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尹中卿呼吁:“我们不能为出口而出口。不惜血本换外汇,是早先穷人的想法。中国有6000亿美元外汇储备就足够应对支付需要了,最多需要8000亿。现在的2.4万亿外汇储备,2/3没派上用场。因此,过度依赖出口换汇的发展方式需要转变。”怎么转变?在我看来,不但汇率调升调降是个技术问题,甚至采用固定汇率或浮动汇率也可以归于技术问题。不但汇率机制是个技术问题,采用市场或非市场制度也是个技术问题——邓小平就是这么看的。
    经济制度是什么?“制度不过是一种社会习惯。”(凡勃伦语)政治又是什么?“政治问题是一种解决社会问题的技术。”(米塞斯语)所以,真正能宏观地看待汇率、顺差、储汇、国家间利益博弈这些个东东,还真需要我们的思维与时俱进地紧跟中国经济,一道告别重商主义思维走进共赢思维,告别民族思维走进全球思维,告别国家思维走进民生思维。

 

    正文 股市OR事故(1)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0-31 9:24:38 本章字数:1415


中国的股市已经不是股市,是事故。
    ——周立波
上证综指从2006年初到2007年10月,涨了4倍多,然后短短8个月,从最高6000多点暴跌到1600多点,最低时跌去70%以上。总市值也由40万亿,缩水为2008年6月的20万亿,20万亿的纸面财富8个月间人间蒸发。没人敢否认这是股灾,也没人敢否认这是祛除泡沫的市值重估,是股价向真实市值的回归、修复与重筑。但不知主管部委有否感到不安与愧疚?反正作为经济学者的我,一度曾颇为脸红。脸红,不是我贪食泡沫时亢奋,也不是一蹶不振后我悲愤莫名。我脸红,是我羞于自己没写文章劝导股民。萨伊认为,经济学要教导民众了解财富的本质,“以防止人民铤而走险”——我年轻时空怀过这类伟大抱负,觉得自己应当启蒙大众,意淫自己应当像主管官员般担责,出了事故引咎辞职。林语堂说:“中国就有这么一群奇怪的人,本身是最底阶层,利益每天都在被损害,却具有统治阶级的意识。在动物世界里找这么弱智的东西几乎不可能。”如果我今天还满怀壮志想教导股民,我担心自己就是那个“弱智的东西”。
    用“弱智的东西”用来形容股市上的赌徒心理、群氓心理,也不为过。用“老鼠会”、“抬会”、“传销会”一类“前人赚后人”的典型“庞氏骗局”来形容国内股市,似乎也不为过。为什么说话这么尖刻?因为市场法则本身太过无情:不愿股价大落的唯一办法,就是股价不能大起。拒绝股市萧条的唯一对策,就是拒绝股市高涨。但贪婪加恐惧,是行为金融学家对于所有投资人本性的概括,古今中外,恐怕概莫能外。繁荣期过度自信是因为贪婪,齐心合力地追涨,同心同德地狂赚,众人打夯般把石夯高高举起。萧条期过度悲观是因为恐惧,大家争先恐后地逃离,所有人同时撒手,高高落下的石夯砸住了每个人的脚,无人能幸免。为什么会有此共性?我的理解,还是人白吃午餐的本性,把高高捧起的石夯当成了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股民崇拜巴菲特特能赚钱,却不知道自己想的是赚钱,巴菲特想的却是怎么把钱捐出去。股民更想不到炒股赚钱比巴菲特早得多的凯恩斯,也跟巴菲特持相同的人生价值观念。什么观念?活着不为赚钱,赚钱仅是有利于活着罢了。有了这个价值观,你就不会总想白吃午餐。王朔挖苦亏蚀股民的比喻是:自己本想白那个啥别人的老婆,却被同样抱着白占便宜念头但比自己眼疾手快的对方,抢在自己前头白那个啥了自己的老婆。最令人恼羞成怒的是,没沾上便宜,垂头丧气地回到家,失手的你开门碰上了得手的他——恶有恶报,全都源于大家想白吃午餐。
    王朔这话属于惊世骇俗的网络语言,但也是典型的话糙理不糙:如果股市成了赌场,买股成了投注,那么,愿赌服输就是你无奈的选择。问题只在于,自己总想白那个啥别人老婆的话,绝不能当着女性的面随便乱喷。同样的道理就是,一旦投错了注,蚀了老本,既不能拿押错了宝折磨自己,更不能拿押错了宝埋怨别人,要学会自我了断。自我了断的例子,股市上又不是没有。股价涨幅曾夺冠全国的银广夏,你一定听说过。银广夏做假账虚构利润,弄到老板曾被捕、被判,你也听说过。但你有所不知的是,银广夏真正的老板我认识,案发前心梗猝死,逃过了牢狱之灾。外界传他事发酗酒,我知道他大祸临头:弥天大谎被戳穿,压力大到心脏难以承受。听了这个例子,千万别误会了我说的自我了断。我说的自我了断,是指自我心理治疗,绝不能放任压力压到心梗。



    正文 股市OR事故(2)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0-31 9:24:40 本章字数:1559


    邓小平送股票给来访者,是多年后才被公众知情的。他1992年南方谈话后,全国投资经商大潮汹涌。深圳抢购原始股的风潮,曾导致市长下台。那段情节,我听亲历的同事描述过:武警战士挥舞着木条维持排队秩序,所有人前后紧搂着蹲在地上防止加塞。女人靠裙子遮挡就地撒尿,全无尊严。潘虹演的《股疯》,则是以杨百万扬名的上海股市的写照。萨伊认为财富的本质是效用,“以物品满足人类需要的内在力量叫做效用,……人力所创造的不是物质而是效用”。中国股市提供给投机者的也有一种效用。什么效用?一夜暴富的圆梦效用。
    但股市确实不是这个效用。股市是直接融资的资本市场,是经理人找投资人借钱创业的交易场。股票就是信用承诺书,是利息期权借据,也就是郎咸平说的白条。谁都能看出来,股市确能让人一夜暴富,但那是写白条、发白条的募资人,他们拿钱该去投资。那股东呢?股东应当一边睡大觉去,攒着发财梦慢慢去做,十年八年也为时未晚。但中国的股东都心浮气躁地急于暴富,一番狂炒下来丢盔卸甲,气急败坏。你说我也怨不得股东,应当怨上市公司。的确,靠白条子就能拿走人家真金白银的筹资人,假若不讲诚信,不负责任,那么,写白条子就是蓄意欺诈,就是犯罪。至于人家能把股市变成了超级提款机,不断地设套坐庄,然后提钱走人还啥事没有,还能接着忽悠,谁敢说这不是卖拐,不是欺诈犯罪,我也会跟他急。但我又不是证监会主席,急也白急。投资人受骗想索赔,国内法院不受理,投诉无门,你总不能天天跑去证监会门前静坐吧?
    吴敬琏把自己的主张浓缩成一句话:呼唤法治的市场经济。你要问他为什么只是无力的呼唤,而不是大力的建设?2001年有过所谓吴敬琏“一言毁市”,说他否定“全民炒股”、“股市变成寻租场”、“没有规矩的赌场”、“政府托市,国企圈钱”,导致了股市狂泻。试想,一个资本市场能被一个说真话的老人打翻,不就真的成了建立在假象与谎言基础上的赚钱游戏?吴老强调股民其实是股东,“股东至上”是上市公司的信托责任所在,也是西方企业治理的核心理念。股东是什么?股东就是资本家,是资本市场的主人。毫无疑问,股市是资本市场,而且是资本拍卖市场。相对于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来说,股市直接募集投资者的投资,是个全裸对全裸的洗澡堂,原本就来不得半点遮遮掩掩。为什么?因为你筹资人不能全裸出场,投资人就无法看清真相,也就无法下单购买。所以,作为资本拍卖市场的拍品,是否赝品?有无瑕疵?有否收藏和升值价值?投标人慧眼识珠的前提,是售卖人不能提供虚假信息。但这个核心要素,恰恰是中国股市的软肋与短板。
    全民炒股也没能人多势众地改变力量对比,让股东成为上市公司的上帝。股东还叫股民,意即股市上的弱者——就像中国人喜欢自称老百姓,主动学英国女人的屈膝礼,显示自己是天生的弱者。自然界的食肉动物是暴食暴饮后长睡不醒,而食草动物就不一样了,得不住地寻寻觅觅才能填饱肚皮。如果中国股市上上市公司学了食肉动物,那股民就仍是食草动物。看过《人与自然》的观众都替角马或羚羊惋惜,说它们只知自保,不懂互助,结果被狮子或猎豹逐个吃掉。如果当孩子要被吃掉时大家一齐上阵,那豺狼虎豹也会成为弱者。但股民都是相互算计着相互赚钱,怎么可能齐心协力去应对上市公司?这个股市的法治环境,要靠政府的严刑峻法,不能光靠吴老大声呼吁,更不可能靠我写文章教导谁。
    我的同事有过跟风投机的教训,他自嘲:“吃屎都赶不上一泡热的。”纵观什么股神、经营之神的成功之道,千条万条,也就是众人皆醉我独醒这一条。要么,是“在盛宴刚启时,早早撤掉了大酒杯”;要么,是“在寒冷黑暗的深海海底,发现了热量极高的可燃冰”。总之,理性投资要靠反其道而行之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取胜,靠押宝投注,股市难免出事故。

 

    正文 投资行为的虚荣、虚骄与虚掷、虚耗(1)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0-31 9:24:43 本章字数:1251


    我们看到的那个汽车产销量,其实是看错了。你看看我们的汽车厂,那不是汽车厂,是组装厂。组装汽车的机器,是外国的。主要的零部件,就算有国产的,但生产那个零部件的机器和核心技术,还是外国的。所有核心的东西,都不在中国。大家不要就看品牌,不要就看企业背后的所有权。核心的东西是什么?是利润,你看看利润的大部分被谁拿走了!
    ——郎咸平
    前边说到过价值偏好。假如你偏好国产,就会在奔驰、宝马、大众、通用、福特、丰田、本田这些国际品牌前边,生硬地加上北京、上海、广州、一汽、二汽的地域限制。好像往这些世界级品牌前边这样一贴,跨国公司就不再是跨国公司,变成了国内公司;世界级品牌也就不再是世界级品牌,变成了国内品牌。我告诉你吧,就有买回车来的中国人,执意要揭掉你加在前头的产地标牌。为什么?不是他不爱国,也不是他爱外国品牌的面子,而是他认为这个硬拼出来的品牌,不合国际惯例。我支持他揭掉产地,是出于前述我有基本判断。什么判断?中国制造其实是跨国制造。我也郁闷:这车明明是跨国合作制造,为什么偏要假装成国内独家制造?而明明是国内独家制造的汽车,为什么头像奔驰,或屁股像奥迪?或是新郎西装要加“希努尔”,扬我国威要靠“美特斯”?前边说到过,由国内制造的跨国货品出口美国,明明中国人获利不多,却被人误算出大笔顺差,连带要中国放开汇率,要人民币升值。吃这个拿合资当独资的亏,或吃那个拿独资当合资的亏,我们吃的还少吗?但作为消费者,我们吃亏吃的更扎实,每台车要为这个产地贴牌多花至少1/3的钱。换言之,我们虚耗在高价汽车上的钱,就是为在“大众”前加“上海”,在“丰田”前加“广州”而花的。就冲着不图虚名而图个价格实惠,我猜,你也会支持买车人揭掉产地吧?
    追求国产化的价值偏好,顾不得这么拼贴合不合国际惯例,也顾不得世界上有没有“南卡罗来纳宝马,斯温登本田或马哈拉施特拉大众”,就顾了要个国产的面子。但你赢了面子却可能输了里子——图虚名而损实利——限制了汽车巨头的跨国竞争,弄得国内车价全球最高。汽车巨头们因暴利会暗爽到内伤,也就是偷偷笑到肚子疼:他让给你面子,你让给他超高的利润。但收入低下的中国人却要挨着高于西方的贵价汽车。这个看似败于国际汽车巨头的结局,其实是国内汽车工业一直执意要走所谓“民族工业道路”的失误。
    “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民族工业替代进口的决心,导致几起几落的投资浪费,最终,还是无可奈何花落去地融入国际汽车巨头大家庭。这部无争的历史摆在那里,却很少有人愿揭伤疤。什么伤疤?虚荣是昂贵成本的沉重负累,也是“不开化的人的利己性”(马克思语)的伤疤。保护民族工业,保护来保护去,保护了落后,延缓了开放,浪费了投资,全交了学费。你我为什么会支持揭掉产地?揭掉产地也就等于揭去遮遮掩掩,揭开今天中国人买车挨贵价的历史教训!也就揭开了用投资虚掷填充了对于民族工业的偏好,最终满足了民族虚荣的若干工业品发展史,汽车工业不过是个缩影罢了。



    正文 投资行为的虚荣、虚骄与虚掷、虚耗(2)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0-31 9:24:45 本章字数:1665


    在联想的互联网手机上市发布会上,对于与其他国际品牌的比较优势,杨元庆的回答不是价格低廉这类实话,而是一句气壮山河的民族自豪感:“因为我们在中国!”我曾给出学生三个选择项,要他们回答“国货与洋货的比较优势由什么决定”:(1)由品质决定;(2)品质相差不大由价格决定;(3)由爱国心决定。你猜,他们大多选了第几项?第三项。而你知道,正确答案只能是前两项。这也就是说,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价值偏好似乎不由理性决定,而由民族感情决定。问题是,全球市场竞争中,消费者的一般消费偏好不是感情偏好而是性价比偏好,他不会冲着你的产地去专挑中国货买。就像今天中国的孩子,也是喜欢什么就买什么,绝不会弄到“宁买中国的草,不买外国的苗”的荒唐地步。怎么办?我们的竞争优势还能光拿“产地”说事吗?当年美国有个爱国青年,买车前跟朋友打赌不买日本车,挑来挑去半个月下来,他还是开回了1台日本车。朋友挖苦说:怎么?还是你的钱包战胜了爱国主义?
    价值偏好,如果大大偏离了比较成本,一定会带来投资虚掷。最便当的例子,就是济南5名大学毕业生当了掏粪工。这个职业无贵贱但专业不对口的例子,背后却是中国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价值偏好。胡说!一听我的解释,你就会跟我急:人家都掏粪去了,你还说人家“唯有读书高”呢?你这不是有辱斯文嘛。
    莫急,你听我解释。我来问你,中国人为什么有读书偏好?你会回答说我们求知心切,错!韦伯认为,偏好读书,源于中国人的政治资本主义。什么叫政治资本主义?他的解释有逻辑递进,你可以不认同,但你不能不认同他的逻辑:缺乏法治的权力充满随意性→随意性使得任何投资的回报都不可预期→当官是最有保障的谋利手段→最划算的投资就是供孩子读书做官或买官→热衷于官职的城市有城没有市→没有经济功能的社会导致赢利性行为找不到突破口→经济的停滞反过来强化了缺乏法治的权力。一连串逻辑下来,其中重叠地扣起这个圆形链条的锁头,还是那个“缺乏法治的权力”。
    正因为前述的“三国演义”,是一个最有保障的逃避市场的避风港,所以,我对大学生当了掏粪工能够作出我的合理解释。怎么解释?就是:宁要财政供养的保障,不要市场竞争的风险!读书不能做官,也要占个财政供养编制。你以为人家掏的是大粪?错!人家自己说了:我们就图个“事业编制”!我们功利主义地投资文凭,是源于对大学文凭投资回报的估值过高,从而丧失了对人力资源投资成本的可比较与可选择。譬如我家邻居里,有好几个留学回来好几年还在家里玩电脑游戏的。不计成本地虚掷投资的一个例子,就是孩子留而不学或学而不成,或学成了也不敬业。这类例子,就是对人力投资成本的虚掷,而虚掷投资的动机,则是出于对文凭价值的虚估。
    说到人所皆知的“三公消费”,其实质是存在一个报销经济,就如国内始终存在一个穷人经济一样。一个报销经济,一个穷人经济,堪称是国内市场食物链的上下两端。报销经济是理直气壮的特权经济,其群体大多占据食物链的顶端。报销经济派生出报销价格,显现出他们的消费往往不计成本。由于拿来报销的往往是注水价格,因而,报销价格一向助推着泡沫与通胀。如果你对我前述的两类游戏规则、两种资源配置、两种生存方式还感到费解,那么,你对两类交易价格肯定熟知:公费还是自费价格不一样吧?要发票与不要发票价格不一样吧?你知道同一个品牌、同一个排量的小车,一旦荣膺为公车,其油耗、维修保养费等等昂贵花费,绝非落入寻常百姓家的你的私车可比。还有,你在职时公费追欧揖美的出国费用,绝非你退休后自费游欧访美的花费可比:前者5万,后者2万。我身边常见舍得80元公费打的,舍不得自费8元吃盒饭的人。两类价格,能够把同一个人的消费行为撕裂得匪夷所思,也就不难把社会消费撕裂得荒诞不经:能报销的交易,投机取巧;能报销的消费,挥金如土。相反,须自费的交易,锱铢必较;自掏皮夹子的消费,惜土如金。至此,你不难恍然有悟:为什么欧美市场货真价实,消费者锱铢必较?因为人家没有象征特权的报销经济!



    正文 投资行为的虚荣、虚骄与虚掷、虚耗(3)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0-31 9:24:47 本章字数:1625


    与颐指气使的报销经济相比,处于食物链底端的穷人经济,更像是偏僻角落里的地下经济,但却以最低成本、最低价格化解着泡沫,抵消着通胀,维系着最拮据的草根底层的最低消费。中国的农业始终未能摆脱捉襟见肘的穷人经济,那些“全场1元、统统1元、全部1元”的廉价货品,就是穷人经济的产出。那些拼装旧车、翻新轮胎、回收利用、假冒仿制的所谓专业村,那些声名狼藉的黑砖窑、黑作坊,那些贩往穷乡僻壤的劣质烟酒食品与日用杂货,也都出自这类家族企业。为规避税费与监管,穷人经济半潜在晦暗不明之中,但却以最无情的竞争规则、最俭约的资源配置、最低廉的成本提供了性价比最高的民生必需品。廉价货降低了垄断国企的虚高物价带给穷人的支出窘迫,不是吗?相对于挟带贪腐的奢靡消费,尤其是相对于不计成本的报销经济,屡遭清剿的草根经济之所以从未被击垮,源于他们是与特权经济互补的另一端。这两端都备受诟病,都不招人待见,但唯有穷人经济真正贯彻了绝不白吃午餐的市场法则——他们之所以能野草般求生图存,在于他们与大商家沃尔玛一样,其薄利是为穷人省钱省出来的。穷人经济绝不像特权经济那样,暴利来自对穷人的敲骨吸髓。尽管它惊弓之鸟般心虚胆怯,尽管它不如特权经济来的理直气壮。
    五光十色的经济成就看似繁杂,但以经济学的“成本”二字透视下来,其骨架一览无余,不要说满身饰品可以摒除,就连满身赘肉也可以忽略不计。童智都能理解的寓言,也像童言无忌一样,能直言皇帝原来没穿衣服,而当这类真话变成寓言说出时,会更让人五味杂陈。自由贸易派代表的弗雷德里克·巴师夏,常在国会上讲寓言,讲的就是经济学的“成本”二字。诡异的是,巴师夏讲公共工程的繁荣,并未带来民生福祉的故事,讲的正是一个中国寓言。他说,古代中国的两个城市之间,原本有运河相通,运输成本甚低。为了振兴经济,皇帝命令大兴土木,把运河填平,在上边修筑道路。于是,数万劳力忙碌了起来。道路筑起后,两旁增建了客栈、杂货店,还增设了官府的治安、收税衙门。于是,填平运河改修道路的公共工程,带来了市面上的一片繁荣景象。但皇帝的好心却没有好结果,两个城市居民的生活变得艰难起来。原因何在?原因很简单:(1)官府的建设,增加了居民的苛捐杂税;(2)河道运输的低成本没了,交通成本大增令物价大涨,加重了居民的负担。巴师夏的中国寓言,可能是古代中国长城工程的翻版:从国计看,修长城为抵御外敌,但从民生看,孟姜女却苦不堪言。总之,昔日皇上做事喜欢“不惜一切代价”,今天的经济学家也肯定推算不出修筑长城的成本和不计成本衍生的民生痛苦指数。
    当年北京的东方广场开挖基坑时,土方合同价是200元/方。层层发包到施工公司,土方开挖价其实是16元/方。虽然其余那184元/方也构成了成本,但你能说它是真实的投资吗?我没学过建筑,但却敢嘲笑建筑师的蹩脚设计。就冲他们敢在烈日炎炎和暴雨阵阵的海南设计出落地大窗强化温室效应,加大空调耗能,却设计不出挡雨的窗檐,害得家家户户再用铁皮加装窗檐,我就敢嘲笑他们。我还敢嘲笑国内的住宅设计师自毁形象。怎么自毁?明明知道家家户户缺乏安全感必须要安装防盗门窗,或安装空调,但他们就是不给你设计上去。害得千家万户各行其是,楼宇外的铁窗、空调鳞次栉比,争妍斗奇。我还就不信了,看着自己设计的整洁楼面变得杂乱不堪,他们就不觉得那是建筑师在自毁形象?那个建筑师也不觉得自己脸上无光?北京建到南站,才懂得建成综合换乘中心。当年的“首长项目”西客站,以难进难出闻名,再早的“献礼项目”北京站,得爬上爬下地折腾乘客。那些个设计出无数上下台阶的火车站,都是以物为本(追求高大雄伟)而不以人为本的愚蠢建筑标本,好像是要专门折磨折磨大包小包地赶车的乘客。300年前巴黎、伦敦的城市交通,都有了放射线设计。现今西方城市的任意点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人步行不远即可到达商业中心和社区公园。这种科学规划,我们注定是没法补救了。



    正文 投资行为的虚荣、虚骄与虚掷、虚耗(4)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0-31 9:24:49 本章字数:705


    虚掷在各行其是的规划与顾此失彼的管理上的钱,人人都不难观察到:铺出崭新的道路,可能是交通局的一大笔投资。而马上挖开这条马路,却可能是市政局的给水、排水投资。等到修复这条马路后,供电局的电缆入地改造投资,又接着挖开了它。接着前后脚跟进的,有电信公司来投资光纤改造,有交警队敷设信号设施,有数字化有线电视投资重设线路。如此不断挖坑填坑的结果,你猜都能猜到,就是:这条原本平坦的马路已变得破损不堪,又该交通局来申报拓宽更新改造的投资报告了。类似的火车站、地铁站、长途汽车站、公交枢纽站与海港、空港、河港不能复合交集,建好后需要再重新改造的工程,哪个城市没有重复投资?类似的宽马路、大广场却不能合理配套过街天桥或地道、人行道、疏散通道、无障碍通道、公厕、停车场,建好后需要再重新改造的工程,哪个城市没有投资浪费?
    我的邻居隔两年就砸一通房子的例子,也是一个糜费成本的例子。住宅空置率国内最高的海南,房子的换手率也全国最高。炒来炒去的房子,换个房主,缴纳一通税费不说,我装修后你砸掉,你重装后他再砸掉,每一次换手都减少了居住时间,却增加了重复投资,加速了成本的折旧与损耗。中国每年新建20亿平方米建筑,加上拆旧,至少产生2亿吨建筑垃圾。你来算算看,这些垃圾能绕地球几圈?一句话,对房产的价值虚估偏离了比较成本,催生了泡沫,浪费了资源,糟蹋了环境。我这里所说的建筑垃圾属于狭义,还不是比我更能嘲笑设计师的朋友所说的广义。他所说广义的建筑垃圾,是说中国城市里这些个新楼,从性能品质、审美疲劳角度,充其量都是些个能用的水泥壳子,没有几幢不是建筑垃圾,没有几幢不是价值虚估的,乖乖!

 

    正文 被虚估的房价,是消费还是投资(1)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0-31 9:24:51 本章字数:1041


    投资者掏钱之前想的投资回报率,消费者掏钱之前计算的资本损失率。  
    ——佚名
    前边说一线城市一套小房子,约合1个工人100年的工资或30辆轿车或1000台液晶电视,就是房价被大大虚估的结果。按照斯密“价格决定了为谁生产”的原理,我想通了房价超高也取决于其用途。如果用于大众消费,房价绝不会畸高。但用于投机炒作赚快钱,就决定了房价绝不能不高,不高就没法赚钱。所以,茅于轼说高房价是由于“老百姓太有钱了”不对,改成高房价是由于“炒房族太想赚钱了”或“地方政府太想赚钱了”才对。任志强说“只给富人盖房子”也不准确,改成“只给想当富人的人盖房子”或“只配合政府回笼社会财富而盖房子”才准确。如果我们撇开市场垄断与强迫交易不谈,也撇开投资炒房的不谈,只谈跟着投资者追捧高房价的消费者,那么,我最想说的话只有一句:“涨房价:最荒唐的致富白日梦!”
    房地产能绑架整体经济,在于国内经济有泡沫。但高房价能劫持老百姓,在于被劫持者有默契与配合。这个默契与配合,就是消费者以为房价连连涨,等于自己搭上了发财致富的末班特快车。虚估房价,是炒房者的赚钱秘笈,但对于消费者,就是癫狂的发财白日梦。试想一个穷人,要想身不动、膀不摇地坐地成为百万富翁,莫过于指望自己脚下的房子涨价涨上天,舍此别无他途,除非去打劫。所以,靠涨房价由穷变富,就像凡人能化羽成仙,不经修炼就升入人间天堂的天梯。总之,有房的全盼房价升值,没房的也盼着搭上车后猛涨。这不但符合我们的机会主义哲学,也符合我们一向自作聪明的秉性。不这么解释,怎么解释仅少数炒家就能带起大家倾囊而尽地买房?仅忽悠升值就能煽起涨风?不这么解释,怎么解释一向惜金如命的消费者能咬牙跺脚,能横下一条心,借下有生以来最大一笔债追涨买房?
    理财的第一个概念,就是要区别消费与投资。作为消费者,你被投资者的涨价发财游戏迷惑得恍惚起来,意淫自己也成了投资者,忘却了自己是消费者。住宅兼有消费与投资的两重性,本身就特能迷惑人。所以,你买房前一定不能犯晕,一定要弄清自己是在消费,还是在投资?对于消费者来说,你别忘了,任何消费品都是越便宜越好,越贵越不好的。譬如房子,越贵你越买不起,想换套大点、好点的也换不起,对不?人家炒房子却不一样。人家是越贵越赚,越贵越有戏,你是越贵越穷,越贵越没戏。但也不尽然,世上从来就没有价格越高越赚钱的投资。投资法则恰恰相反:价位越高,投资风险越大,不是吗?



    正文 被虚估的房价,是消费还是投资(2)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0-31 9:24:54 本章字数:1376


    说实话,消费者追涨买房实在是犯傻,准确点说,是被投资者给忽悠傻的。与消费者买房自住完全不同,投资者的房产买卖是“吃过水面”——赚取差价,而你就不同了。你一套房子住进去,每日“3饱2倒1澡”全都离不开它,其用途完全属于自我消费,它的价格涨上了天你又能怎样?你卖掉住到街上?不可能。你卖掉再买?那是“挖坑填坑白用功”。你卖掉贵的买个便宜的?房子越住越差?你不乐意。你想越住越好?好哇,那只能卖掉便宜的买个贵的。没问题,添钱吧。添多少?房价这么高,添少了不够,添多了没钱,你怎么办?
    要论做梦,举世公认我们想象力不佳,不如西方人能梦想成真。要不人家怎么能发明创造出市场游戏规则乃至房地产业的运作规则呢?西方市场那么发达,钻头觅缝的创意产业那么多,经商热已经热了几百年了,每天的创新都在花样翻新,全因为每个人都要圆致富梦。我的问题来了:怎么西方人那么傻?寻找了300年还在骑驴找驴,硬是没找到涨房价这个坐地生财的捷径?眼下,英国一套连体小别墅才卖10万,美国一座独立大别墅才卖20万。我这个问题可以转换成:为什么市场经济越发达的国家,房价/收入比率反倒越低?难道西方人不知道房子升值就是自己发财?难道只有中国人才懂得涨房价就能坐地发财?我的答案只能是:西方人也知道。但与中国人不同的是,人家知道得更多。人家知道住宅是必需消费品,价格畸高会害人害己:害人是害得多数人买不起房,害己是害的子孙买不起房。试想,你的房子都涨到300万了,谁能买得起?你说不要紧,别人买不起也好,如同水落石出,正好显出我变富了。你真的变富了么?你拎清爽哦,你孩子买婚房可是也得掏300万哦,你上哪儿打劫去?还有,你想改善一下住房,把这套80平的换成120平的,行不行?当然行,再掏100万出来!你又上哪儿打劫去?
    所以,西方人不是不知道涨房价就是财富升值,而是知道住宅是必需消费品,人每天“3饱2倒1澡”的必需消费全在房内。因而,不能把住宅弄成个奢侈品,到头来自己拉屎自己吃。高房价以害人始,以害己终,就是例子。西方人早已找到了炫富的好办法,就是发展奢侈品产业,让富人尽情去找人无我有的优越感。但在吃穿住行基本消费方面,穷人也能得到保障,绝不会荒唐至极地涨价,涨得中产阶级都无力买房,穷人更想都甭想。靠涨房价发财致富,实在是缘木求鱼、钻火得冰,想致富反倒致穷,求财求来了蚀财。
    自己拉屎自己吃,是指消费者自己剥夺了自己的消费权。有房住跟有饭吃一样,都是人的基本权利。问你个脑筋急转弯的问题:小狗为什么不在沙漠里尿尿?正确答案不是它没水喝,而是沙漠里没有电线杆。小狗尿尿为什么要找地标?正确答案不是它尿得高,而是它要为自己的生存空间划界。争取空间也是人类的本能。从发生学上,斯密认为财产权与政府都起源于地权,生存空间是人的基本权利,有房住也是人的基本权利。再说楼市。它的主要权益是天然物——土地,而不是盖楼的钢筋水泥和农民工血汗。我讲课爱用一组数据解说级差地租,学生听着也通俗易懂:农民自建楼160元/平方米,县城1600元/平方米,大城市16000元/平方米,工料成本差不多,价差就在地租。如今国内的楼价构成也是如此:消费者支付的建楼成本最多占到约20%~40%,被迫高价赎买自己的居住空间,才是楼价的主要构成。



    正文 被虚估的房价,是消费还是投资(3)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0-31 9:24:56 本章字数:764


    斯密认为:“公共资本和土地是专属于国家的收入源泉,然而通过这些途径获取的收入要么极不稳定,要么会损害社会的公共利益”。为什么?因为“国家圈占大量土地历来会对全社会造成伤害”。上海2007年卖地卖了620亿,2008年只卖了67亿,跌去近90%,2009年又卖过了1043亿,就非常符合斯密的“极不稳定”说。至于“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在我看来,不仅是一套房子消灭一个百万富翁或没收了几代人毕生积蓄,不仅是民间财富又回笼了国家,也不仅是抑制大众消费,助长了贫富悬殊的马太效应。在我看来,推高房价干脆就是助长投机者的赚钱游戏剥夺了大众的住房消费权!
    靠涨房价发财致富,实在是国内消费者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短视与豪赌。说我们“自己拉屎自己吃”太恶心,语言不雅;说高房价是“吃祖宗饭,断子孙粮”的一锤子买卖,更准确一些,你也好接受。吃祖宗饭是指,土地是祖宗留下的天然生存空间,要永续利用,公平分享;不能一次性炒买炒卖成了天价,弄得多数人望尘莫及,不能受益。断子孙粮是指,盖房子是为居住,其基本效用是消费。不能把少数人的投资误读为多数人的消费,把多数人的消费误读为少数人的投资。房价不能远离居住成本,要让孩子们能买得起房子。
    面对高房价前慌了神的消费者,我最想说的还是前边那句话:别光做几套房子炒成一个百万富翁的发财梦,看不到一套房子消灭一个百万富翁的残酷现实。作为消费者,高房价带来的是难以变现的纸上财富。您脚下的这套房子,是您安身立命的基本消费品,而不是您说买就买,说卖就卖的投资品。所以,它价格再高,也是您仅有的一件消费品,而不是您的剩余财富。您没有剩余财富,也就不是真正的百万富翁。所以,您别光顾着做发财梦,忘了跟门前的菜贩子讨价还价那两毛钱,您别忘了,自己得省着菜金过日子。



    正文 房贷,不过是借了银行房子的分期居住权(1)..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0-31 9:24:58 本章字数:1336


    资本借贷与消费借贷完全不同。资本借贷用于生产性劳动,便可以产生利润,借贷方既返还资本,支付了利息,又不会侵占其他的收入来源。把借款用于消费则不然,它不会产生利润,使得借款者必须通过侵占其他收入来源,才有能力归还本金和利息。
    ——亚当·斯密
    听着网友争论买房与租房的各自利弊,痛陈租不如买或买不如租的万千道理,忍不住我要大喊起来:难道你们不知道按揭买房其实也是租房吗?难道你们不知道,房贷的本质,不过是你借来了银行房产的分期居住权吗?
    别以为《国富论》是经济学圣经,斯密是经济学之父之类,都是随口说说的溢美之词。斯密的伟大发现很多,其中之一,就是他发现了货币借贷的秘密,其实是商品使用权的转让。斯密揭示了任何借贷行为的本质不是货币,而是商品支配权的让渡,“以满足消费为目的的借款人,借入的实际上是消费品”,而放贷银行呢?“贷出货币的实质是放贷人把自己对商品的一部分支配权转让给了借款人”。用这个谜底来解释房贷,一说你就恍然大悟。就是说,以自住为目的的借款人,你从银行借入的其实不是钱,而是银行的房子,对不对?也就是说,按揭手续办完后,银行不必给你那一大笔钱,其实你要的也不是一笔钱。为什么?因为你贷款消费的目的不是钱而是房子。因而,银行只是把属于自己的房子的居住权(一部分支配权)转让给了借它钱的你,对不?作为房奴,你的分期付款,等于典当铺里的分期赎金,最终缴足了才能赎回房子。或者说,作为房奴,你的消费等同于租赁消费:房子产权属于出租人银行,你作为承租人,只有一部分支配权即居住权,对不?
    所以说借款购房,等同于先租后买。履约缴足全部租金(全部欠债),是为了赎回产权。赎回之前,你只有部分支配权即居住权。借贷合约完成之前,你只有使用权是个不用验证的无情事实。怎么无情?就是你一旦断供,你就无权再居住下去。仅此一点,就证明你借贷到的只是居住权,产权百分百在银行!在《我的亲历:什么样的楼市会崩盘》里我提醒网友:别忘了“买不起借钱也要买”,才是楼市按揭的实质。就是说,除了炒房一族之外,按揭买房的实质是借钱消费。同属按揭,借钱消费与借钱炒楼都是借贷,但两种不同的借贷目的,却带来极其不同的后果。借钱炒楼属于牟利的资本投资,玩的好可以获利,返本付息后会有利润,而借钱用于消费则不然。自住按揭等于借钱住房子,只有耗费没有赢利。斯密的原话是:“借款者必须通过侵占其他收入来源,才有能力归还本金与利息。”具体到房贷,就是房奴必须拿出工薪收入或积蓄,或另外挣钱供楼,才能返本付息。而拿出工资或积蓄,或另谋月供,就是侵占了自己的正常收入来源,不是么?
    斯密一向看好投资借贷而看空消费借贷,为什么?因为他认为投资借贷的用途是谨慎的、勤劳的、会生息的有用之途,而“借钱消费的人不久就会破产,并连带借给他钱的人也后悔”。为什么?因为消费借贷是寅吃卯粮,“借钱进行消费而不创造利润的,通常只有以不动产作抵押的乡绅”。什么叫乡绅?就是坐吃山空的土地主。我不能把格外看重购房置业的房贷人说成是“寅吃卯粮、坐吃山空”的乡下财主,但提醒你消费贷款容易变成个陷阱,按揭买房买的只是个居住权,还是很有必要。



    正文 房贷,不过是借了银行房子的分期居住权(2)..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0-31 9:25:00 本章字数:606


    对于我的提醒,你可能不敢苟同:都啥年代了,观念还这么老土,还恪守古典经济学的原教旨教条?难道你没听说过美国老太太跟中国老太太在天堂里的那个人人皆知的对话?你不知道刷卡透支、借贷消费早已成为西方的主流消费模式?你不知道年轻时借贷消费到老年消费萎缩的错位理论?我的回答是:我全知道,但我知道的更多。我知道借贷消费是高税收、高福利、高稳定、高保障、高信用的西方消费模式,但我更知道国内缺乏借贷消费的这“5高”条件。我知道年轻时往往缺钱到老了往往不缺钱,但我更知道中国人习惯透支青春不透支老年,说“年轻吃苦不算苦,老了吃苦才是苦”。我还知道国内的独生子女政策导致的人口老龄化,会带来年轻人的不堪重负,还知道现在的养老金就是寅吃卯粮的空转。我知道经济学早已提倡赤字预算、轻度通胀和刺激消费,不再提倡量入为出的节俭。但我更知道世界各国一而再、再而三地栽在信贷扩张和借贷消费上,最新的例子就是次贷危机——美国穷人买不起房,借钱也要买房造成了危机。
    斯密关于消费借贷会破产的忠告,被233年后的美国次贷危机应验了,听听克鲁格曼的原话:“细想想就奇怪,2005年我就写过一篇文章,说美国的经济已经成为人们靠卖房子过活的社会,他们相互买房子的钱都是从中国借来的,这绝不是一个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或者生活方式,但现实如此。2005年,似乎每个人都觉得这个方式很不错,但它肯定难以为继。”



    正文 挤压实体经济的“面子工程”(1)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0-31 9:25:02 本章字数:1488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
    说高房价加剧贫富分化,当然可以举出类似“泥瓦匠,住草房”的例子:农民工进城是进城了,可他们都住在什么地方,你关注过吗?我知道南美、南非、东南亚的贫民区,都是政府通路、通电、通水,由进城农民自己搭建的。国内的农民工自己搭搭试试?拆你没商量。看到大地震后能为灾民组装起那么多活动板房,我感动之余又想到,要是各个城市平时也能为进城农民工装点板房多好!因为,这事看来不是做不到,而是没想到或不愿做。为啥没想到或不愿做?没同情心呗。反正30年来,老看着工地上农民工们全部家当一个蛇皮袋子扛来扛去,拖儿带女地寄住在工棚或未完工的楼框里,比群租的“蚁族”还不如。对此,我一直看不下去,还没有见多不怪地变得麻木。一听到有人说廉价劳动力就应该如此廉价,还说这正是咱们的优势,我就误以为冷空气又南下了——说话人那口凉气,吹得我脊背凉飕飕的。金字塔我没登过,长城登过数次。作为奴隶劳动的两大遗产,我对这两个工程敬畏有加:为什么?因为“奴隶的劳动是最昂贵的劳动”!斯密说这话的良知,隔了上百年,我都能感到其暖意。这话包含的成本核算,隔了上百年都够我盘算。
    但说“泥瓦匠,住草房”的表象,不如说高房价的实质。实质就是“种下龙种,收获跳蚤”——原本能加速城市化进程的房地产,反倒阻遏了农民转化为市民的进程。不要说进城农民买不起房,中低收入的市民也买不起房了。不要说中低收入的市民买不起房,高收入的白领都买不起房了,房地产还不真的成了少数“有钱人的游戏”(黄孟复语)?老实说,如果房地产真的成了富人越富、穷人越穷的马太效应发生器,成了阻遏城市化进程的绊脚石,那么,它也就真的成了经济机体的毒瘤、癌肿,成了中看不中吃的金橘——广厦千万间,却不能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金橘可称为国内的圣诞树。每年春节买金橘来扮靓门面的年俗,快从岭南传染至全国了。你还别说,对于拜金主义加攀比面子的人来说,金橘还真是个画饼充饥的好道具:硕果满树,似乎收获满树金灿灿的金豆子甚至金元宝到家了,感觉这一年下来,真没白干哇!然而,这年俗我干过一回再也不干了。为什么?因为搬回家一看,原来满树硕果全是被铁




追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