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脫離了人類控制
切爾諾貝利核災難後第十八天,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宣布事故原因,「核能脫離了人類控制」,說得簡短但沉痛。核能開發、核電站運作建立在「人類有能力控制」的自信之上,誰知人類的有些自信只是泛泛而談,甚至空中樓閣。
蘇聯當局為撲滅切爾諾貝利核災,花費約合一百八十億美元的資金;參加救難的六十萬軍民,後來一半失去生命,一半失去健康。損失之慘烈,堪比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而人們卻不會忘記這是和平年代發生的悲劇。
四分之一世紀後,切爾諾貝利核災難像凸面鏡那樣,聚焦日本核事故的悲劇與教訓。當年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監管存在重大缺失,安全指引形同虛設,工作人員對潛在風險熟視無睹,「絕不允許出現」的意外終於發生。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負責人回憶說,「四號核反應堆突然發生爆炸,完全是人為操作失誤造成的後果」。
作為華夏子民無論住在那方也關心自己的鄉親故里尤其現在鄉間已成為廣東省地級市,踏足故鄉時只是平平無奇故鄉一條而已;如今繁華高樓大廈比比皆是,人口密集,如因核事有所閃失千年古鄉毀於一旦殊為可惜也。今得市政府領導人睇察民情免於萬一所失,殊為千年萬幸兒孫之福也。
作為華夏子民誰不願國家強大,但似乎核電、核能方未有考慮最近日核事故所帶給周邊沉痛打擊,魚田亦廢之影響,人口之無著被迫寄居他鄉之苦!
核電廠,核能生產廠如能同在一方生產或許更為安全不用運輸之煩勞,反正也離縣鄉有一定距離這可免萬一事故鄉親父老無處為家也。
遠離懸鄉輸電必然如同大亞灣核電廠一樣電纜班山而至這是必然因果;沒可能建在市區旁落這亦是必然現象,就算煤碳發電廠也離市區而建,何況核能電廠呢。
參考對照表:
福島核災災情範圍,換成核四周邊人口↓
20 KM強制撒撤離。30萬人
30 KM在家避難。350萬人
80 KM美國僑民撤退。847萬人
100 KM連續高輻射劑量。975萬人
250 KM自來水輻射超過飲用標準。1584萬人
===========================================
核電成本大騙局(劉黎兒)2011年05月21日
日本從首相菅直人宣布濱岡核電停機以及將修正日本過度依賴核電的能源
政策後,媒體、研究機構等都相繼揭爆核電成本的算法是天大謊言,核電遠比火力、水力甚至其他再生能源如風力等昂貴,這還不包括原本應投保的保費或廢爐、核廢料處理費以及給地方的補助金,而像這次發生核災,更是早已超出電力公司理賠能力,日本國民才知道長年被政府及核電業者所欺騙,而失去更早轉換自然能源的機會。
最早揭發日本核電成本騙局的是軟庫社長孫正義,孫正義在核災後,覺得無法眼見日本社會朝不幸方向邁進,不再繼續盲目擁核,著手研究核電,聰明如他隨即發現核電成本計算是騙人的,便主張應該廢核,他拿出10億日圓設立「脫核電」財團,集合世界科學家百人研發自然能源。
根據日本政府2010年的能源白皮書所列電力成本是太陽能49日圓╱千瓦、地熱8-22、風力10-14、火力8-13、水力7-8,而核能5-6,似乎核電最便宜,但這個數字從99年至今沿用,像太陽能現在早在24以下,而核電原本就不是這個數字,是從99年時突然大動手腳後才變成如此低的數字。
日本政府自己在92年計算時核電跟瓦斯火力成本一樣都是9日圓╱千瓦,而從1988到98的10年間,則水力9.62日圓╱千瓦、火力為9.31、核能為8.71、但核能加上廢爐及輻射廢料處理原發解體,則達10.26?10.55;99年起日本政府為了偽造核電的成本優勢,突然把核電壽命全以40年且運轉率為8成來計算,才會突然降低為5.9日圓╱千瓦,但事實上核電有維修及定檢,運轉率不到7成。
若以核電業者自己提出的設置原子爐申請書來看,即使以7成運轉率來算,發電原價相當驚人,都超過10日圓,而像柏崎刈羽5號爐還達19.71日圓╱千瓦,2號爐則高達17.72,核電是最貴的。
豈百億日圓能了事
立命館大學教授大島堅一則根據日本各電力公司股票上市所提的財務報告而算出發電成本是核電10.68日圓╱千瓦、 火力9.9、水力7.26,也是最貴的。
這還不包括核電廢爐、核廢料的善後費用,電力公司從2006起在電費裡悄悄另列項徵收核廢料處理費用;根據電力業者公會的「電事連」2002試算50個原子爐善後費約為26兆6千億日圓,1爐平均5320億日圓,不是號稱幾百億日圓就能了事。
日本政府並為了核電而編列天文數字預算來補助接受核電的地方縣市,像現在若接受一個最新型原子爐,從開始建設到廢爐為止的45年間,政府補助2455億日圓,其中從開工到運轉的7年間補助434億日圓。
這也都還沒加上保險,法國試算過,若核電業者正常投保,則核電成本躍升3倍,但那還是沒地震的法國的保費,像日本、台灣這樣的地震大國,保險業者若沒有各種免責是不可能接受投保,因此核災風險,國民自己得承擔。
因為一味欺騙國民核電很便宜,日本對自然能源研發落後,令人感嘆;太陽能發電費用跟數位機器一樣,每年便宜1成以上,而適合島國的風力發電現在世界日漸普及,中、德、美各國都有日本10?20倍的風力發電設施,今後日本若投資研發,自然能源取代便有可能逐漸取代現在運轉率不到4成的核電;類似的感嘆也出現在世界第一核電大國的法國,該國環境部長莫里澤也指出核電妨礙法國的經濟進步,核電便宜神話也跟安全神話一樣早就破滅了。
作者為旅日作家
----
http://www.tangben.com/20111/suqishi.htm
蘇聯核災搶救過程對日本的啟示
章海陵
當年蘇聯動員六十萬軍民救難,是黨國體制「傑作」,參與空投的六百飛行員,隨後因輻射全部離世,萬名礦工挖隧道防止反應爐燒穿。六十萬人一半失去生命,一半失去健康,犧牲精神和人道情懷,與日本空軍「臨危拒命」對比強烈。
大地震與大海嘯引發福島核電事故,日本首相菅直人稱之為「日本有史以來最大災難」,而政府與國民為之臉紅的是,日本空軍由於害怕核輻射而「臨危拒命」,直到消防隊冒死抵達福島核電站之後,才遲遲現身災區上空。日本空軍投放冷卻水,不僅延誤「黃金時間」,而且出動架次也不夠多。直升機「高高在上」的慢速飛行及偏離目標的「灑水作業」,更是大受各界詬病。國際社會也感慨不已,並把目光再次投向蘇聯一九八六年切爾諾貝利(Chernobyl,台譯車諾比、港譯切爾諾貝爾)核事故的救難行動。
同樣是空軍,表現大不一樣。這次日本直升機空中灑水,飛行員只執勤一次,而當年有的蘇聯飛行員一天飛赴出事地點三十多次。日本空軍飛行高度在一百米以上,而蘇方飛行在二十米之下。
為了封埋切爾諾貝利爆開的核反應爐,蘇聯直升機共出動一千八百架次,投下五千噸鉛粉、水泥和化學藥品。有的直升機更以空中停留的方式,把水泥一袋袋往下投。據稱,當年參與救難的六百名蘇聯飛行員後來全都因受輻射過量而離世。而最震撼人心的是,空中救難總指揮、基輔軍區空軍參謀長尼古拉·安東什金也登機親臨核災現場上空,直接向莫斯科匯報。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是蘇聯的首座核電站,擁有四個核反應爐,距烏克蘭首府基輔一百零四公里。一九八六年四月二十六日凌晨,由於操作失誤,核電站四號反應爐發生爆炸,重達二千噸的鋼蓋被掀開,八十噸強輻射燃料噴向空中。
當天中午,距廠區三公里的居民點輻射指數已達正常值的一萬五千倍,傍晚則攀上六十萬倍,而核反應爐仍在燃燒。莫斯科派來頂級核物理家一籌莫展。當地政府沒發布任何警報,事故三十小時後,當地居民才開始撤離。
輻射塵埃飄進歐洲,十天後擴散到了美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全球一片恐慌。蘇聯當局首先出動大批消防員,抽乾核反應爐底部的積水。消防員比爾貢說,抵達現場後只見「核反應爐頂部已被炸翻,裏面的瀝青、混凝土以及石墨都被炸了出來」,「我們拋擲的石墨落到哪個地方,它就把那兒燒成火海」。消防隊員感到輻射造成強烈反應,「每三十秒就有間歇性嘔吐、眩暈無力,最後無法站立」。
而令人毛骨悚然的懸念是,核反應爐底部是否已被核燃料燒穿?倘若地下水受到污染,那就是足以毀滅基輔的大災難。當局立即派人「冒死」實地調查,儘管得知核反應爐底部暫時無恙,但也仍讓人憂心不已,因為核反應爐還殘留二百噸鈾及一噸更危險的(鈽),如果再次爆炸,後果不堪設想。當局決定在核反應爐下面襯上足夠厚度的水泥板,徹底隔開地下水。
蘇聯當局動員了一萬名礦工,用三十四天的時間,在高溫與輻射的地下,以輪換上場的方式,硬是從距核反應爐一百七十米的地方挖出一條隧道,將厚水泥板安置到位。但是,襯上厚水泥板也不是長久之計,因為水泥板仍可能被核燃料穿透。當局決定再將整個四號核反應爐埋入巨大「石棺」即水泥墓之中。
於是,礦工撤走,軍方登場。士兵要將地面的輻射殘留物擲回反應爐,每批人只工作三分鐘,換下一批。每個士兵都須穿三十公斤重的防輻射鉛衣,身體仍受到嚴重核污染。
二百多天後,核反應爐內殘留的二百噸鈾及一噸終於埋進「石棺」。參加這次行動的數千名士兵,後來壽命大大縮短。挖掘隧道的萬名礦工,四分之一沒能活到四十歲。
核能脫離了人類控制
切爾諾貝利核災難後第十八天,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宣布事故原因,「核能脫離了人類控制」,說得簡短但沉痛。核能開發、核電站運作建立在「人類有能力控制」的自信之上,誰知人類的有些自信只是泛泛而談,甚至空中樓閣。
蘇聯當局為撲滅切爾諾貝利核災,花費約合一百八十億美元的資金;參加救難的六十萬軍民,後來一半失去生命,一半失去健康。損失之慘烈,堪比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而人們卻不會忘記這是和平年代發生的悲劇。
四分之一世紀後,切爾諾貝利核災難像凸面鏡那樣,聚焦日本核事故的悲劇與教訓。當年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監管存在重大缺失,安全指引形同虛設,工作人員對潛在風險熟視無睹,「絕不允許出現」的意外終於發生。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負責人回憶說,「四號核反應堆突然發生爆炸,完全是人為操作失誤造成的後果」。
核能發電,技術、法規和規管三大原則,缺一不可。而媒體爆出,日本福島核電廠營運商東京電力早在二零零二年就已被揭發竄改和偽造檢查紀錄,時間長達十年,社長南直哉及多名高層為此集體請辭。福島與切爾諾貝利的核事故都涉及誠信和規管不當。
不過,福島救難現場傳來動人故事,有「東電死士」五十人堅守出事地點,民眾熱淚盈眶。可是媒體也指出,其中三十人是指派的,只有二十人是自願的。另外,東京電力公司最近招募搶險人員,日薪為五千美元,只須上班一天。
比照當年切爾諾貝利核事故,救難第一線的礦工和士兵每人只得到約一百美元補助。可是,蘇聯當局卻在極短時間動員六十萬軍民奔赴核現場。當然,這是時代的產物、黨國體制的「傑作」,但當時應召的普通蘇聯人的想法很簡單,「就算是用人命來封堆,可是不封,又怎麼辦」?「總得有人來做這件事,我不後悔」。
作家謝爾巴克披露一個蘇聯「團派」的故事。在切爾諾貝利居民點大疏散的日子裏,女共青團員、少先隊輔導員別列金娜的丈夫仍在核電站上班,而且情況不明,她卻急人所難,竭盡全力幫助他人撤退,直到疏散工作組搜索滯留者的最後一刻,她還打電話到團巿委,「他們來找我了,讓我疏散,我可以離開了嗎」?
切爾諾貝利核災難,已把蘇聯的官僚體制釘上了恥辱柱。當地決策機關向民眾宣布疏散之前,不可饒恕地浪費了近一晝夜的寶貴時間。如果說莫斯科中央領導人的表現尚可,那麼烏克蘭共和國最高領導人就簡直近於冷血,事發八天之後也沒有親臨事故現場。
群眾追問:近在咫尺,卻遠在天邊,對待「鄉親」竟可以這樣冷漠無情?被授予和享受巨大權力、也負有巨大道德責任的領導人,為什麼不能跟自己的人民共命運?
法國文豪巴爾扎克曾說過,「生活中有這樣的人,一遇到危難時刻,就想著怎樣犧牲自己」。可是,在蘇聯時代,有這樣的群眾,卻沒有這樣的領導人。人們開始思索:這一切是怎樣發生的?
埋下蘇聯解體伏筆
戈爾巴喬夫後來感慨:「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可能成為五年後蘇聯解體的真正原因,其重要程度甚至要超過我所開啟的改革事業。切爾諾貝利災難的確是一個歷史轉捩點,其前後的兩個時代迥然不同。」
「蘇聯」這一頁已掀了過去,而一些蘇聯人的自我犧牲精神和人道情懷,與一些蘇聯官僚的顢頇與自私無能形成強烈對比。這與今天日本的情況比較,也帶來巨大啟示。亞洲週刊
----福島核事故救災英雄蓋棺無定論 童倩BBC中文網日本特約記者
更新時間 2013年7月10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06:48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world/2013/07/130710_japan_fukushima.shtml
吉田昌郎
東京電力認為吉田患癌症應該與福島核電站洩漏事故無關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周二(7月9日)在東京廣播系統電視TBS上對前一天去世的福島核電站站長吉田昌郎表示哀悼,他形容吉田處理2011年3月福島核電站事故「非常努力」。
吉田2010年6月就任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站長,福島核電站因地震發生輻射洩露事故後,吉田兩周日夜現場指揮,直至2011年11月發現食道癌、12月確診後辭職。
相關内容
日本公司申請重開十座核反應堆
日本出爐核電新基凖欲全面恢復核電
記者來鴻:福島「蓋棺定論」為時過早?
相關新聞話題
日本
此後他經手術、化療等,又遭遇腦溢血,最終因癌症擴散,周一中午在東京某醫院病逝,終年58歲。
核事故後吉田被部分日本主流傳媒報道過捨己救國事蹟並被稱為英雄,至今也有許多日本國民感謝他抑制了事故擴大。
不過他在患病後幾乎完全離開公眾視線,一年半來他僅在長野縣一個民間研討會上以錄像發言、接受過少數非主流傳媒記者採訪,目前葬禮等細節也還未定。
果斷對抗混亂指令
吉田在事故初期曾抵抗前首相菅直人的內閣和東電總部的指揮,堅持用海水冷卻事故原子爐。
從後來東電公開當時指揮錄像以供政府調查來看,吉田與身在東京的政府核電專家們之間、與東電上司和核電專家們之間為處理方式爭論激烈,吉田也無暇向混亂的東京解釋眼前堆積如山的災情,爭分奪秒地承擔了所有責任。
但事故次日去現場視察的菅直人很快信賴了吉田,菅直人周二也對吉田逝世承認:「他的果斷防止了事故擴大」。
不過東電周一在吉田逝世後,隨即發表旗下的輻射醫學綜合研究所的見解說:「因輻射被害導致食道癌的發病期至少需要5年,說明吉田受到事故影響患病的可能性很低」。
救災人員境遇成迷
吉田在福島核電站指揮處理事故時,與其他兩萬多名現場救災者一起受到的輻射量估計是70西韋特放射線劑量單位。
在日本,事故發生後感動世界的兩萬名救災英雄下落成迷,後來至今到現場處理事故的幾十萬人是誰、境況如何也是迷,政府、東電和主流傳媒都不提。
不過在網絡上有網民引用某地方醫院的醫護人員透露的消息說,當時兩萬多名救災英雄後來有近3000人被分送到一些醫院治療,不到一年死亡近800人,大部分死於癌症。
還有一個叫作日本全國民醫連的網站上,有篇自由記者布施佑仁的報道,描述現在去現場處理事故的人包括各大企業最多經8次周轉承包的中小企業員工,以至於東電發放的兩萬日元日薪,有的人到手時只有1.1萬日元(約110美元),也沒危險工作補貼,可是不做就要失業。
報道說,採訪超過50人中,最常聽到的話就是「我們是使用後會被拋棄的一群」。
各自立場至上
菅直人後的民主黨政權反核電政策減弱,到了安倍自民黨政權,恢復核電已是公開政策。
為宣傳核電安全,自民黨政策調整會長高市早苗6月曾公開說「包括福島核電站在內,日本沒有因核電事故死亡的記錄」,後來福島縣強烈抗議,高市才撤消收回了發言。
吉田此時去世,對力求恢復核電,又面臨參議院選舉的安倍政權來說、對正申請恢復核電站運行的各大電力公司來說,可能還真不是時候。
儘管採訪過吉田的記者們連日登上主流傳媒,讚揚吉田「挽救了日本」、「是官僚主義的東電中破天荒人物」等;儘管主流傳媒引述曾在事故現場救災的東電員工說「如果沒吉田,我們會撤退」、「沒有吉田不可能救災」等,但主流傳媒輿論表現慎重,官方電視台NHK周一晚邀一名登場的嘉賓讚揚吉田時,主持人說:「但我們不要忘記目前還在避難的15萬福島災民」。
各大傳媒除了存在不知道福島避難災民如何評價吉田的猶豫,可能也沒把握一些核能專家指吉田處理方法並非最善是否可信。
(責編:伊人)
----
日本決定20年後無核電能源目標 童倩BBC中文網日本特約記者
更新時間 2012年9月15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02:22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world/2012/09/120915_japan_policy_nuclear_plant.shtml
日本各大報針對新能源政策的議論,左、中、右各報的立場對立分明。
日本各大報的社論周六(9月15日)一齊噴發了對內閣周五晚決定的2040年以前實現無核電目標的新能源政策議論,左、中、右各報的立場對立分明。
《朝日新聞》等左派報紙基本贊成,但也承認任重道遠;中立的《日本經濟新聞》反映了經濟界強烈指責該政策的立場;《讀賣新聞》等右派報紙基本反對,痛斥該政策打擊經濟和就業、矛盾百出、影響日美同盟關係,要求立即撤回等。
相關内容
日本政府確定未來「零核電」目標
日本能源戰略草案提出「去核電」
日本首相與反核電市民團體對話
相關新聞話題
日本, 金融财经, 环境, 科学技术
日本政府周五晚決定了「2030年代以無核電為社會目標」的新能源政策,這個叫做「革新的能源環境戰略」是定下「為了實現2030年代的無核目標,將投入所有政策資源」的手段。
該新能源政策的具體三原則是:為了日本今後所需的電力,恢復經確認安全的核電站運行;核電站運行期限為40年;不再增設新核電站。
而日本現在從事處理使用過的核燃料棒事業則繼續下去,不在該目標之內。
首相野田佳彥形容這個新能源政策說:「我們決定了革新的能源環境戰略,終於能站在新的起點上」,內閣國家戰略負責大臣古川元久則在記者會上更形容「這是政府覺悟到遲早必須挑戰、越過的戰略」。
各方的質疑
不過每周五例行在首相官邸外舉行反核電示威的民眾周五晚比平時聚集了更多人,他們指責20年以後無核電的目標進程太慢,也有人懷疑這個政策伴隨政權動蕩會變樣,無論如何當前就是要求立即停止福井縣大飯核電站的運行等。
而東京街頭上一些下班的打工仔則質疑說,無核電是好,但怎麼解決經濟運行需要的能源?電力不足或電費太貴,企業就只好到海外去生產,那國內就會有更多人失業。
這種質疑當晚就從經濟界三大團體的反應中表現出來,經濟團體連合會會長米倉弘昌說:「這會令日本經濟陷入毀滅性狀況」、日本商工會議所會頭岡村正說:「絕對不能接受」、經濟同友會代表幹事長穀川閒史說:「極為遺憾,對野田政權失望」。
電器事業連合會會長、關西電力公司社長八木誠召開記者會說:「無核電是不可能實現的政策」,東京電力公司社長廣瀨直己則警告說,無核電的話,各電力公司就非提高電費不可。
----
反核燃料廠禍港 明最後期限 12/7/2013
(公共專業聯盟政策召集人 黎廣德)
■在香港東北50公里的大亞灣(圖)和嶺澳核電廠已經有六台核反應堆運行。資料圖片
在距離香港西北僅120公里的江門鶴山市,中國核工業集團與廣東省合謀正偷步建設一個大型核燃料加工廠。這個項目不但未得中央政府批准立項,更未有進行環評研究,但地方官員在廣東省委的支持下,已於今年三月與中核集團簽訂投資協議,四月悄悄開始前期工程,七月用十天時間諮詢公眾,意圖令項目匆匆上馬,製造既成事實。
這個項目是把鈾原料純化、轉化、濃縮,製成核燃料棒供應給核電廠,更大的野心是成為「標誌性的亞洲核燃料加工及裝備製造中心」。
如果香港人把這核燃料廠看成是一個內地項目,事不關己、己不勞心,便大大上當。因為這是廣東省官員一直聲稱要把廣東建成「中國核電第一大省」的核心項目。一旦核燃料廠上馬,便可以大條道理把因福島核災而暫緩建設的十多台核反應堆加速上馬,同時增加核電供港,配合特區政府兩年前公佈的用增加核能來減低碳排放的能源大計。
看清廣東省的野心:在香港東北50公里的大亞灣和嶺澳已有六台核反應堆運行,在台山和陽江兩地共12台已在興建。根據中國核工業第五公司的網上資料,正在籌備建設的還有位處汕尾的廣東第四核電站,在肇慶的第五核電站,在粵西的陽西核電站,位處供港東江水源頭的河源核電站,和與澳門毗鄰的珠海市荷包島核電站。
一旦成事,共有四千多萬人口的珠江三角洲勢必成為全球最密集的「核電大火爐」,香港正正處於大火爐的中央。
經過日本福島的教訓,為甚麼廣東省會對核電的風險視而不見?核工業是一塊資本密集的大肥肉,地方官員無不恨得牙癢癢,從鶴山市今年三月的公佈便會看得明白:「進入2013年,鶴山的產業轉型升級正迎來新的發展契機,總投資額400億元的清潔能源產業園項目即將落户鶴山……中核集團早在两年前就在全國範圍內選址建設核燃料產業園,江蘇、福建、廣東、天津等地都想方設法争取該項目落户,各地争搶此項目十分激烈……開出了極為優惠的條件吸引項目落户,但在廣東省委省政府和江門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我市的積極争取下……中核集團清潔能源產業園項目最終確定落户我市址山鎮。」
雖然核燃料加工不牽涉核裂變,不會像福島意外有核爆炸,但鶴山廠一旦成事,起碼有三類途徑影響香港:
一、廠區在核燃料加工時意外洩露,例如在鈾轉化過程中UF6處於氣化狀態,可能洩露到大氣中,或通過水和食物鏈做成核輻射污染;
二、核原料和核燃料在水路或陸路運輸更頻繁,發生意外時會導致廣泛地區性的輻射污染;
三、激發更多核電廠在廣東省加快上馬,令整體區域的核風險增加。
今年7月4日,江門市政府在網站上發出消息:「現對中核集團龍灣工業園項目社會穩定風險評估進行公示,徵求公眾對該建設項目的意見」。公眾只有10天時間提出意見,在7月13日截止。鶴山市居民已經在網上表達反對聲音,打爆了市政府的電話,並準備在今天發起遊行。
廣東的能源策略關乎香港安危,香港人不能沒有角色。今天沉默,子孫後代便要承受苦果,屆時發現「核電站圍城」時已經太遲。梁振英嘴皮說搞好內交,對着內地官員賠上笑臉,你能靠他替港人出頭嗎?直接行動,告訴廣東省市官員,停建核燃料廠是關鍵一步,香港人的願景不是把廣東變成「中國核電第一大省」,而是為下一代建設安全健康的「無核家園」。
在明天截止前表達意見,可立即行動:
1.給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網上留言:http://leaders.southcn.com/message.php?id=297
2.給廣東省省長朱小丹網上留言:http://leaders.southcn.com/message.php?id=208
3.發送電郵至公示發佈單位:鶴山市發展和改革局郵址hsfgj@126.com
黎廣德
公共專業聯盟政策召集人
----
江門加鈾 廣東反核 12/7/2013
(記者 陳沛敏)
■今年初台灣反核四運動氣勢如虹,三月九日20萬人上街遊行。資料圖片
兩年前日本311大地震引發核災之後,全球對核電危機的警覺提高。今年初台灣反核四運動氣勢如虹,連演藝界的五月天、桂綸鎂、林志玲等都紛紛發聲表態。而跟香港一河之隔的廣東,也正醞釀一場反核運動。
離香港120公里的廣東江門鶴山市,將興建核燃料廠。當地居民透過互聯網,發起今日「散步」至江門市政府,號召「網絡表達已經不受重視,7月13日的(公眾諮詢)最後日期已經臨近,我們還等甚麼?」網上更流傳,民間組織動員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門等地民眾,下星期駕車圍堵鶴山市政府。
民眾憤怒,因為一直被蒙在鼓裏。上周四(7月4日)江門市政府官方網站公示,就鶴山市建核燃料廠「徵求公眾意見」,本周六已是限期,前後只得十天。但原來,江門市政府今年3月底已跟投資方簽訂協議,當時卻以「總投資額400億元的清潔能源產業園項目」來包裝。有指項目4月已開始動工,卻未經發改委立項,也未進行環評。
內地網上相關討論被刪,但仍有網民留言「政府越說安全,我就越擔心」,也有人以昆明、寧波等地居民的抗爭,曾迫使化工廠項目下馬,鼓勵江門人效法,呼籲:「身處珠三角的各位朋友,如果不想你的家園像俄羅斯切爾諾貝爾核洩漏那樣造成幾十萬人患癌致死、方圓近百公里成為死城、子孫後代皆受其害,請一起行動起來,用合法的手段,維護你的權益,保衞你的家園!」
同樣位處珠三角,澳門日前已向廣東省提出,希望了解項目詳情;港府卻只懂打官腔,表示相關核設施受國家行政法規和相關部門監管。作為香港特區之首的梁振英,這時卻不搞「內交」?
陳沛敏
記者
----
三難齊發世所悲,祝佑世人早脫難!…。人離難。難離身。
三難齊發世所悲,祝佑世人早脫難!…。人離難。難離身。一切災殃化為塵。南無摩訶般若波羅密。…
地震,海嘯、核爆,天災人為共一爐,明知虎口仍盼望;安全至上無憂患,棄用核能更安全。處處同牆與鐵壁,
哪怕海嘯地震倒。科技先進瞭望台,如同風煙首相望。築建高樓可避難,突出之處最安全。
事在人為天在看,溫馨保佑日人民;顧家及港說保障,殘弱睡街得關憐!人民總理關心事,下放問責誰個是?
香港廢人博同情,誰在睡街無人問。保障老者長期善,助長幼子便成才。綜援眾多誰之過,社會政策是兇元。
核爆遺害禍無窮!…成井坐下免禍窮!
小小核爆經已翻天覆地,核爆之遺害牽一髮動全球。有些強權國家強行核發,如核發得逞,全球必以數拾年才能回復常態…如前蘇聯徹爾諾梅爾核電廠爆炸後,白俄羅斯的甲狀腺腫瘤及白血病病發率大幅飆昇,二十年後的今天仍然高企。幾拾年利錢,代價是幾拾年人命傷亡,『如同虎口在盼望』,環保能源最珍貴。
---------------------------------------------
●依賴核能「背叛廣島死者」2011年03月18日
之前是原爆,今天是核電廠爆炸洩輻射, 199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狠批,日本越來越依賴核能是「對廣島死難者最惡劣的背叛」。
76歲的大江健三郎接受《世界報》專訪指,「日本歷史進入了新局面,再因成為核子犧牲品而受到關注……經歷過核爆烈燄的日本人,本來就不該從產業效率角度看待核能」。
核電殺傷力等同原爆
「在這次天災面前,人們應該牢牢記住廣島的教訓。今次事件已證明,核電的殺傷力跟原爆沒差別,重複這樣的錯誤,是對廣島死難者記憶最惡劣的背叛。」
大江的一名好友, 1962年因擔心核戰毀滅地球而自殺身亡,他多次往廣島原爆的廢墟調查,目睹原爆受害者多年後仍面對死亡威脅,寫下《廣島筆記》,探討「生命的定義」。他獲諾獎原因之一,是以文學主題探討人類核問題。
日本共同社
---------------------------------------------
●漁民靠古老智慧檢命
同遭海嘯沖擊的岩手縣,有數名漁民靠古老智慧在巨浪中幸存。他們在海嘯到來之時,記起歷代傳承的應對海嘯方法,將漁船向深海駛去,以避免船隻被沖到岸邊而遭受更大破壞,最後成功幸免於難,安全返回漁港。
海嘯於上周五突襲岩手縣大船渡市,當時約十艘漁船正在大船渡港工作。其中一艘船上載有五十九歲漁民柏崎久(音譯,Hisashi Kashiwazaki)、其五十四歲妻子及二十六歲兒子。他憶述地震來襲的情況時稱,當時的震動程度明顯與過往有別,更聽到船下傳來巨響。他抬頭一看,只見大量花粉從港口的樹上掉落,他形容「就像山火爆發的火花」。
然而他沒有企圖逃回岸上,反而放下工作並將船駛向深海,直至到達水位有七十米深的海域時,將引擎關上,靜候海嘯來臨。十五分鐘後,海面翻起巨浪,整艘船隨浪升起,但並沒強烈晃動,成功逃過一劫。
兩老婦帶着愛犬返回重災區氣仙沼市的家園,舉步維艱。 (美聯社圖片)
1933年海嘯 同一方法逃生
四十七歲漁民道下孝人(音譯,Takato Michishita),當時亦與父親在同一海港工作。他稱自小聽過不少老漁民告誡,指「深海海域不會掀起海嘯」,所以在地震發生時,他立刻將引擎開到最大、高速衝向深海。雖然那時他感覺不到海嘯來臨,但回頭卻看見白色巨浪正沖擊港口。其七十六歲父親其後表示,聽說在一九三三年,曾經有一個巨大海嘯襲擊大船渡市,當時的漁民亦以同一方法避過災難。
當所有漁船在海嘯翌日駛回漁港時,看見不少船隻翻側,更有一艘小船被沖至一棟兩層高的大廈天台。
行家「賭命」奔岸駕車上山
然而亦有漁民靠運氣逃過大難。一名五十五歲漁民稱,地震後他相信自己仍有十五分鐘時間,足以回到岸邊逃走。結果他成功趕及,駕車上山避難。他形容做決定的一刻就像賭博,今次幸運避過災難,但不想有下次。
另一重災區宮城縣氣仙沼市對開小島,日前則發生由地震引發的山火,約二百名居民同心協力,清除瓦礫及碎石,避免火勢從森林蔓延至民居。一名老漁民表示:「我不會任由山火再破壞這個島」。
-----------------------------------------------
●全面失控 從「失落的十年」到「日本大崩壞」! (2011/03/16 00:07)
原文網址: 全面失控 從「失落的十年」到「日本大崩壞」! | 國際新聞 | NOWnews 今日新聞網http://www.nownews.com/2011/03/16/334-2696867.htm#ixzz1Ggr6NZMc記者朱錦華/特稿
大概是因為台灣人對日本觀感太好了,311地震和福島核電廠發生災變之初,大多數人對日本人「處變不驚」的能力和本錢,都是充滿信心的。未料從311發生核災至今已經5天,危機非但沒有解除,反而愈演愈烈,局勢全面失控。
這是值得我們尊敬的的日本人嗎?這裡是當年寫《日本第一》的傅高義筆下的日本嗎?從戰敗到振興,從繁榮到衰頹,戰後日本走過漫長的復活之路,也贏得世人的尊敬與好感。但是,世人印象中日本的傳統美好價值,正在逐漸崩壞當中。從這次福島災變暴露出來的赤裸真相,更是讓人不忍卒睹。這一切,都得從當年的「泡沫經濟破滅」與「失落的十年」(1991-2000年)談起。
起因是因為當年美元匯率過高,造成美國大量貿易赤字。陷入困境的美國跟西德、英國和法國等四國發表共同聲明,宣布介入匯率市場。1985年9月22日,上述四國跟日本在紐約飯店簽下著名的「廣場協議」,逼迫日圓快速升值。
日元升值是吹起日本經濟泡沫形主因。由於匯率劇烈變動,由美國國債組成的資產發生帳面虧損,因此大量資金為躲避匯率風險而進入日本市場。日本政府又為了補貼因日圓升值而遭受打擊的出口產業,實施金融和緩與低利政策,於是造成過剩的資金與熱錢流竄, 引發投機熱潮,尤其在股市和土地交易方面最為明顯。
1989年,日本泡沫經濟到達最高峰。但由於資產價格上升無法得到實業的支撐,泡沫經濟開始走下坡。投機者喪失投機慾望,開始撒手,土地和股票價值跟著急速下降,泡沫破滅,大量帳面資產在短短一兩年間化為烏有。
日本進入「消失的十年」 從此,日本再也不是我們以往所想的日本。日本企業以前有一項堪稱是「打工仔福音」的傳統,叫「終身聘用制」。一旦你進了這家公司,就意味著公司會照顧你一輩子!有人會質疑,這種「鐵飯碗」不是會造成員工們更怠惰、打混嗎?
怪的是,在日本的情形卻並非如此。美國前駐日本大使賴世和在他跟費正清合著的《東亞史》中指出,日本人是「集團意識」十分強烈的民族(跟他們的武士道忠誠精神有關),一旦隸屬這個集團,就會全心全意的付出。加上日本特有的「羞恥感」文化,所以自我要求也高。這對整個企業或集團來說都是加分的。
但是經濟泡沫化之後,一切都變了。「終身聘用制」瓦解;更慘的是,「派遣型工作」幾乎佔馬了所有職缺的50%。「集團意識」沒有了,營營苟苟,只為三餐一宿。
日本人向來的「自慢」(引以為傲)的感覺也漸漸沒有了。當品牌、榮譽都比不上更多的獲利來得重要時,崩壞於是開始。
於是,近年來我們不斷看到這樣的新聞:某個有百年傳統的糕餅店偷工減料。某家賣場一再把架上食品的「賞味期限」更改。這還是小Case。2009年起,全球最大車廠豐田汽車陸續爆出汽車瑕疵與召修事件;2010年全球召修27萬輛車。很難想像一家品牌如此獲信賴的車廠,怎會接二連三的爆出如此多的弊端?
當員工視「工作只是工作」、缺乏責任感,當公司高層把獲利看得比一切都重要,有時候是會出人命的。加上管理不當,情況就更雪上加霜了。例如這次福島核電廠災變。
災變發生後,一向給人很有權威和信賴感的日本政府說法顛三倒四,讓人一頭霧水(焦點人物是內閣官防長官枝野幸男),讓你不由得懷疑,究竟是他們搞不清楚狀況,還是他們隱瞞了些什麼?
至於災變主角「東京電力公司」就更扯了。事發後行動進退失據、決策舉棋不定、步驟荒腔走板。當初事發時,大家還以為他們一、兩天就可搞定的,台灣還有一些專家們拍胸脯保證,他們很Pro!沒想到竟然愈弄愈糟,演變至全面失控。這那裡是「東京電力公司」,簡直是「怪獸電力公司」!
剛開始時他們的災情比美國「三哩島事件」輕。但三哩島15小時就搞定了,東電卻搞了五天還搞不定,而且還愈來愈「代誌大條」!
搞到焦頭爛額也還搞不定之後,大眾對他們Pro的信賴開始產生懷疑。於是,有人出來踢爆他們過往的劣跡斑斑,例如竄改安檢紀錄、隱匿發生過的一些小事故等。最離譜的是,東電在2月28日提交的完整報告裡,坦承有多達33組機器沒有經過安檢就直接使用。在福島第一核電廠中,更有機器長達11年沒有進行任何安檢!這又跟草菅人命何異?
也許,日本基層的老百姓還是善良、愛家、守秩序的。但是,日本不少企業的道德感已經崩壞。他們曾經向美國取經,但是好的沒學到,卻把美國黑色豪門企業隱瞞、造假、腐敗、官僚那一套完全拷貝過來。我不和道是否真的有「大和魂」這回事。但如果真的曾經有的話,如今恐怕也已經是「魂」飛魄散了。
原文網址: 全面失控 從「失落的十年」到「日本大崩壞」! | 國際新聞 | NOWnews 今日新聞網http://www.nownews.com/2011/03/16/334-2696867.htm#ixzz1GgqaMqrg
地震,海嘯、核爆,天災人為共一爐,明知虎口仍盼望;安全至上無憂患,棄用核能更安全。處處同牆與鐵壁,
哪怕海嘯地震倒。科技先進瞭望台,如同風煙首相望。築建高樓可避難,突出之處最安全。
事在人為天在看,溫馨保佑日人民;顧家及港說保障,殘弱睡街得關憐!人民總理關心事,下放問責誰個是?
香港廢人博同情,誰在睡街無人問。保障老者長期善,助長幼子便成才。綜援眾多誰之過,社會政策是兇元。
核爆遺害禍無窮!…成井坐下免禍窮!
小小核爆經已翻天覆地,核爆之遺害牽一髮動全球。有些強權國家強行核發,如核發得逞,全球必以數拾年才能回復常態…如前蘇聯徹爾諾梅爾核電廠爆炸後,白俄羅斯的甲狀腺腫瘤及白血病病發率大幅飆昇,二十年後的今天仍然高企。幾拾年利錢,代價是幾拾年人命傷亡,『如同虎口在盼望』,環保能源最珍貴。
---------------------------------------------
●依賴核能「背叛廣島死者」2011年03月18日
之前是原爆,今天是核電廠爆炸洩輻射, 199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狠批,日本越來越依賴核能是「對廣島死難者最惡劣的背叛」。
76歲的大江健三郎接受《世界報》專訪指,「日本歷史進入了新局面,再因成為核子犧牲品而受到關注……經歷過核爆烈燄的日本人,本來就不該從產業效率角度看待核能」。
核電殺傷力等同原爆
「在這次天災面前,人們應該牢牢記住廣島的教訓。今次事件已證明,核電的殺傷力跟原爆沒差別,重複這樣的錯誤,是對廣島死難者記憶最惡劣的背叛。」
大江的一名好友, 1962年因擔心核戰毀滅地球而自殺身亡,他多次往廣島原爆的廢墟調查,目睹原爆受害者多年後仍面對死亡威脅,寫下《廣島筆記》,探討「生命的定義」。他獲諾獎原因之一,是以文學主題探討人類核問題。
日本共同社
---------------------------------------------
●漁民靠古老智慧檢命
同遭海嘯沖擊的岩手縣,有數名漁民靠古老智慧在巨浪中幸存。他們在海嘯到來之時,記起歷代傳承的應對海嘯方法,將漁船向深海駛去,以避免船隻被沖到岸邊而遭受更大破壞,最後成功幸免於難,安全返回漁港。
海嘯於上周五突襲岩手縣大船渡市,當時約十艘漁船正在大船渡港工作。其中一艘船上載有五十九歲漁民柏崎久(音譯,Hisashi Kashiwazaki)、其五十四歲妻子及二十六歲兒子。他憶述地震來襲的情況時稱,當時的震動程度明顯與過往有別,更聽到船下傳來巨響。他抬頭一看,只見大量花粉從港口的樹上掉落,他形容「就像山火爆發的火花」。
然而他沒有企圖逃回岸上,反而放下工作並將船駛向深海,直至到達水位有七十米深的海域時,將引擎關上,靜候海嘯來臨。十五分鐘後,海面翻起巨浪,整艘船隨浪升起,但並沒強烈晃動,成功逃過一劫。
兩老婦帶着愛犬返回重災區氣仙沼市的家園,舉步維艱。 (美聯社圖片)
1933年海嘯 同一方法逃生
四十七歲漁民道下孝人(音譯,Takato Michishita),當時亦與父親在同一海港工作。他稱自小聽過不少老漁民告誡,指「深海海域不會掀起海嘯」,所以在地震發生時,他立刻將引擎開到最大、高速衝向深海。雖然那時他感覺不到海嘯來臨,但回頭卻看見白色巨浪正沖擊港口。其七十六歲父親其後表示,聽說在一九三三年,曾經有一個巨大海嘯襲擊大船渡市,當時的漁民亦以同一方法避過災難。
當所有漁船在海嘯翌日駛回漁港時,看見不少船隻翻側,更有一艘小船被沖至一棟兩層高的大廈天台。
行家「賭命」奔岸駕車上山
然而亦有漁民靠運氣逃過大難。一名五十五歲漁民稱,地震後他相信自己仍有十五分鐘時間,足以回到岸邊逃走。結果他成功趕及,駕車上山避難。他形容做決定的一刻就像賭博,今次幸運避過災難,但不想有下次。
另一重災區宮城縣氣仙沼市對開小島,日前則發生由地震引發的山火,約二百名居民同心協力,清除瓦礫及碎石,避免火勢從森林蔓延至民居。一名老漁民表示:「我不會任由山火再破壞這個島」。
-----------------------------------------------
●全面失控 從「失落的十年」到「日本大崩壞」! (2011/03/16 00:07)
原文網址: 全面失控 從「失落的十年」到「日本大崩壞」! | 國際新聞 | NOWnews 今日新聞網http://www.nownews.com/2011/03/16/334-2696867.htm#ixzz1Ggr6NZMc記者朱錦華/特稿
大概是因為台灣人對日本觀感太好了,311地震和福島核電廠發生災變之初,大多數人對日本人「處變不驚」的能力和本錢,都是充滿信心的。未料從311發生核災至今已經5天,危機非但沒有解除,反而愈演愈烈,局勢全面失控。
這是值得我們尊敬的的日本人嗎?這裡是當年寫《日本第一》的傅高義筆下的日本嗎?從戰敗到振興,從繁榮到衰頹,戰後日本走過漫長的復活之路,也贏得世人的尊敬與好感。但是,世人印象中日本的傳統美好價值,正在逐漸崩壞當中。從這次福島災變暴露出來的赤裸真相,更是讓人不忍卒睹。這一切,都得從當年的「泡沫經濟破滅」與「失落的十年」(1991-2000年)談起。
起因是因為當年美元匯率過高,造成美國大量貿易赤字。陷入困境的美國跟西德、英國和法國等四國發表共同聲明,宣布介入匯率市場。1985年9月22日,上述四國跟日本在紐約飯店簽下著名的「廣場協議」,逼迫日圓快速升值。
日元升值是吹起日本經濟泡沫形主因。由於匯率劇烈變動,由美國國債組成的資產發生帳面虧損,因此大量資金為躲避匯率風險而進入日本市場。日本政府又為了補貼因日圓升值而遭受打擊的出口產業,實施金融和緩與低利政策,於是造成過剩的資金與熱錢流竄, 引發投機熱潮,尤其在股市和土地交易方面最為明顯。
1989年,日本泡沫經濟到達最高峰。但由於資產價格上升無法得到實業的支撐,泡沫經濟開始走下坡。投機者喪失投機慾望,開始撒手,土地和股票價值跟著急速下降,泡沫破滅,大量帳面資產在短短一兩年間化為烏有。
日本進入「消失的十年」 從此,日本再也不是我們以往所想的日本。日本企業以前有一項堪稱是「打工仔福音」的傳統,叫「終身聘用制」。一旦你進了這家公司,就意味著公司會照顧你一輩子!有人會質疑,這種「鐵飯碗」不是會造成員工們更怠惰、打混嗎?
怪的是,在日本的情形卻並非如此。美國前駐日本大使賴世和在他跟費正清合著的《東亞史》中指出,日本人是「集團意識」十分強烈的民族(跟他們的武士道忠誠精神有關),一旦隸屬這個集團,就會全心全意的付出。加上日本特有的「羞恥感」文化,所以自我要求也高。這對整個企業或集團來說都是加分的。
但是經濟泡沫化之後,一切都變了。「終身聘用制」瓦解;更慘的是,「派遣型工作」幾乎佔馬了所有職缺的50%。「集團意識」沒有了,營營苟苟,只為三餐一宿。
日本人向來的「自慢」(引以為傲)的感覺也漸漸沒有了。當品牌、榮譽都比不上更多的獲利來得重要時,崩壞於是開始。
於是,近年來我們不斷看到這樣的新聞:某個有百年傳統的糕餅店偷工減料。某家賣場一再把架上食品的「賞味期限」更改。這還是小Case。2009年起,全球最大車廠豐田汽車陸續爆出汽車瑕疵與召修事件;2010年全球召修27萬輛車。很難想像一家品牌如此獲信賴的車廠,怎會接二連三的爆出如此多的弊端?
當員工視「工作只是工作」、缺乏責任感,當公司高層把獲利看得比一切都重要,有時候是會出人命的。加上管理不當,情況就更雪上加霜了。例如這次福島核電廠災變。
災變發生後,一向給人很有權威和信賴感的日本政府說法顛三倒四,讓人一頭霧水(焦點人物是內閣官防長官枝野幸男),讓你不由得懷疑,究竟是他們搞不清楚狀況,還是他們隱瞞了些什麼?
至於災變主角「東京電力公司」就更扯了。事發後行動進退失據、決策舉棋不定、步驟荒腔走板。當初事發時,大家還以為他們一、兩天就可搞定的,台灣還有一些專家們拍胸脯保證,他們很Pro!沒想到竟然愈弄愈糟,演變至全面失控。這那裡是「東京電力公司」,簡直是「怪獸電力公司」!
剛開始時他們的災情比美國「三哩島事件」輕。但三哩島15小時就搞定了,東電卻搞了五天還搞不定,而且還愈來愈「代誌大條」!
搞到焦頭爛額也還搞不定之後,大眾對他們Pro的信賴開始產生懷疑。於是,有人出來踢爆他們過往的劣跡斑斑,例如竄改安檢紀錄、隱匿發生過的一些小事故等。最離譜的是,東電在2月28日提交的完整報告裡,坦承有多達33組機器沒有經過安檢就直接使用。在福島第一核電廠中,更有機器長達11年沒有進行任何安檢!這又跟草菅人命何異?
也許,日本基層的老百姓還是善良、愛家、守秩序的。但是,日本不少企業的道德感已經崩壞。他們曾經向美國取經,但是好的沒學到,卻把美國黑色豪門企業隱瞞、造假、腐敗、官僚那一套完全拷貝過來。我不和道是否真的有「大和魂」這回事。但如果真的曾經有的話,如今恐怕也已經是「魂」飛魄散了。
原文網址: 全面失控 從「失落的十年」到「日本大崩壞」! | 國際新聞 | NOWnews 今日新聞網http://www.nownews.com/2011/03/16/334-2696867.htm#ixzz1GgqaMqrg
----
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日語:福島第一原子力発電所事故/ふくしまだいいちげんしりょくはつでんしょじこ Fukushima daiichi genshiryoku hatsudensho jiko?)是肇因於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宮城縣東方外海發生的規模矩震級9.0地震、與緊接引起的海嘯,在福島第一核電廠造成的一系列設備損毀、爐心熔毀、輻射釋放等災害事件[1] [2],為1986年車諾比核電廠事故以來最嚴重的核子事故[3]。
福島核電廠內共有六個沸水反應爐機組,是由奇異負責研發設計,東京電力公司(簡稱「東電」)負責管理運作。在大地震發生時,為了準備定期檢查,4、5、6號機正處於停機狀態。[4]當偵測到地震時,1、2、3號機組立刻進入自動停機程序。因此,廠內發電功能停止,由於機組與電力網的連接也遭受到大規模損毀,只能倚賴緊急柴油發電機驅動電子系統與冷卻系統。但是,隨即而來的大海嘯淹沒了緊急發電機室,損毀了緊急柴油發電機,冷卻系統因此停止運作,反應爐開始過熱。地震與海嘯造成的損毀也阻礙了外來的救援。在之後的幾個小時到幾天內,1、2、3號反應爐經歷了爐心熔毀。[5][6]員工們努力設法使反應爐得以冷卻,但卻又發生了幾起氫氣爆炸事件。[7]政府命令使用海水來冷卻反應爐,這也徹底打消了未來修復反應爐的念頭。[8]
為了避免輻射外釋造成附近居民健康受損,於3月12日,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發布緊急避難指示,要求福島核電廠周邊10公里內的居民立刻疏散。他表示:「因為核反應爐無法進行冷卻,為預防萬一,希望民眾緊急避難。」輻射半徑10公里範圍內的居民都被迅速疏散,規模約4萬5000人左右。稍後,又將疏散半徑擴展至20公里。[9][10] 可是,在核電廠內工作的員工都遭到輻射曝露,當輻射級位過高的時候,還必需暫時撤離工作崗位。經過多日努力,於3月20日,電力網終於恢復供電,使得各個機組能夠陸續重新獲得自動冷卻功能。[11]
4月12日,日本原子力安全保安院(簡稱「原安院」)將本次事故升級至國際核事件分級表中最高的第七級,是第二個被評為第七級事件的事故。[12]這意味著本次事故為「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健康影響及環境後果」的特大事故。由於與民眾聯絡溝通不良,並且未能有效地管理緊急事故,日本政府與東電飽受外國輿論界批評。[13][14]
日本政府估計釋入大氣層的總共輻射劑量大約是車諾比核電廠事故的十分之一。[15]大量放射性物質也被釋入土地與大海。日本政府在離核電廠30–50 km區域檢測出過高濃度的放射性銫,令人萬分擔憂,[16]政府因此下令禁止買賣在此區域出產的食物。東京政府官員一度建議避免使用自來水調製料理給嬰兒飲食。[17][18]
這次事故已經嚴重地傷害了幾位核電廠員工,雖然未有任何員工因為直接輻射曝露而不幸死亡,但有6位員工吸收到超過「終身攝入限度」的輻射劑量,約有300位員工也吸收到較大量輻射劑量。在核電廠附近居住的民眾,因累積輻射曝露量而在未來患癌症死亡的人數估計約在100人以下。[19][15]
2011年12月16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彥宣布福島第一核電廠核泄漏已得到有效控制,1、2、3號反應爐冷停機成功,核事故處理第二階段工作結束。但是,妥善清理周邊區域的輻射汙染,並且將整個核電廠除役,第三階段可能還需要幾十年不怠不懈地努力工作才能達成目標。[20]
目錄[隱藏] |
2011年日本地震的直接影響[編輯]
2011年3月11日14時46分,日本本州島東北海岸發生9.0地震,造成在2、3、5號機測到的最大地表加速度分別為0.56、0.52、0.56 g(5.50、5.07、5.48 m/s2) ,超過了設計容限0.45、0.45、0.46 g (分別相當於4.38、4.41、4.52 m/s2),但在1、4、7號機測到的數據低於設計容限[21]。福島第一核電廠原本設計能抵擋7.0地震(最大等級地震),並沒有考慮到會同時遭遇到這麼大的海嘯衝擊[22][23]。大地震發生時,1、2、3號機正在運轉,4、5、6號機早已停機做定期檢查[24][25]。當地震被檢測到時,1、2、3號機執行了自動停機程序[26]。
在反應爐自動停機後,廠內發電功能立即停止[27]。正常情況下,核電廠可以利用廠外電源驅動冷卻和控制系統,但是地震對電力網造成大規模破壞。因此,只好倚賴區內的13台緊急柴油發電機組驅動冷卻系統[28]。但是接踵而至的15公尺大海嘯越過廠區的5.7公尺海堤[29],淹沒了地勢較低的柴油發電機組[30][31]。在15時41分,一共有12台緊急發電機中止運轉,供給反應爐的交流電源即告失效[28]。這時,依照法律規定,東京電力公司立刻通知政府當局,宣布進入「一級緊急狀態」[26]。
在柴油發電機組失效後,供電給控制系統的電池只能維持8小時[32]。東電從其它發電廠運來了電池和移動式發電機。但是,由於路況不佳,遭到嚴重耽擱,第一台移動式發電機在21時正抵達[28]。通常情況下,發電機可以接到地下室的電源開關,但是當時地下室已被海嘯淹沒[30]。所以,一直到12日15時4分,員工還在努力連接移動式發電機到水泵的工作[33]。
反應爐狀況總匯[編輯]
由日本原子力產業協會(Japan Atomic Industrial Forum)提供數據。
反應爐狀況(5月18日12:00)[35] | 1 | 2 | 3 | 4 | 5 | 6 |
---|---|---|---|---|---|---|
輸出功率 (百萬瓦) | 460 | 784 | 784 | 784 | 784 | 1100 |
反應爐類型 | BWR-3 | BWR-4 | BWR-4 | BWR-4 | BWR-4 | BWR-5 |
地震時狀態 | 工作中⇒自動停機 | 工作中⇒自動停機 | 工作中⇒自動停機 | 定期檢修中 | 定期檢修中 | 定期檢修中 |
爐心燃料完整性(裝填燃料數) | 大部分受損註4(400件) | 受損35%註1(548件) | 受損30%註1(548件) | 無燃料(已轉送用過燃料池) | 正常(548件) | 正常(764件) |
反應爐壓力容器完整性 | 應該受損 | 未知 | 未知 | 安全 | 安全 | 安全 |
容器完整性 | 應該受損 | 應該受損 | 安全(推測) | 安全 | 安全 | 安全 |
核心冷卻系統 1 (/RHR) 需接入交流電源的冷卻系統(以注入大量淡水冷卻) | 無法工作 | 無法工作 | 無法工作 | 不需要 | 能夠工作 | 能夠工作 |
核心冷卻系統 2 (/MUWC) 無需交流電源的冷卻系統(基於熱交換的冷卻) | 無法工作 | 無法工作 | 無法工作 | 不需要 | 運行中(冷關機) | 運行中(冷關機) |
反應爐廠房 | 嚴重受損(氫氣爆炸) | 部分敞開 | 嚴重受損(氫氣爆炸) | 嚴重受損(氫氣爆炸) | 開洞預防氫氣累積 | 開洞預防氫氣累積 |
壓力容器水位 | 低於燃料棒底端 | 燃料棒露出(部分乃至全部) | 燃料棒露出(部分乃至全部) | 安全 | 安全 | 安全 |
壓力容器的壓力/溫度 | 壓力:逐步增加中;溫度:增加後略為降低 | 未知/穩定 | 未知/增加中 | 安全 | 安全 | 安全 |
圍阻體壓力 | 增加後略有下降 | 穩定 | 穩定 | 安全 | 安全 | 安全 |
向燃料棒注水 | 進行中(改用純水) | 進行中(改用純水) | 進行中(改用純水) | 不需要 | 不需要 | 不需要 |
向圍阻體注水 | 注水直到填滿圍阻體(4/27開始) | 注水直到填滿圍阻體(預定) | 注水直到填滿圍阻體(預定) | 不需要 | 不需要 | 不需要 |
釋放壓力 | 暫時停止 | 暫時停止 | 暫時停止 | 不需要 | 不需要 | 不需要 |
用過燃料儲存池(儲存數) | 不明(292件) | 不明(587件) | 可能受損(514件) | 應該受損註3(1331件) | 正常(946件) | 正常(876件) |
用過燃料儲存池冷卻系統 | 注水中(純水) | 注水中(改用純水) | 注水中(改用純水) | 注水中(改用純水),3/15發生氫氣爆炸 | 機能已回復 | 機能已回復 |
中央控制室居留、操作性 | 喪失交流電源,惡化(中央控制室照明及監控已恢復) | 喪失交流電源,惡化(中央控制室照明及監控已恢復) | 完好(推測) | |||
環境汙染:核電廠狀態 | 福島第一核電廠正門43微西弗/小時(5月12日11時30分)
事務本館南邊396微西弗/小時,西門15微西弗/小時(5月16日00時00分)
核電廠附近的海水已被具有放射性的碘、銫、釕、碲所污染(3月26日) 二號發電機渦輪組地下室和建築物外鋪設管道之隧道的積水測出超過1000毫西弗之輻射(3月27日) 福島第一核電廠周圍土壤在三月21、22、25、28日測出微量鈽,但含量極少,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3月28日) 渦輪機組之地下水檢測出輻射汙染(3月30日) 核電廠附近海水中檢測出超標4,385倍的碘-131(3月31日) 超過1000毫西弗/小時的受汙染海水已經從混凝土結構之裂縫滲出並流至海中(4月02日) 東京電力公司和文部科學省已經擴大海水檢測範圍(4月04日) 超標750萬倍的碘-131從4月2日發現之受汙染海水中測出。(4月05日) 在投入硬化劑後,4月2日所發現之滲水情形已經確認停止(4月06日) 為了讓上述之高汙染海水有存放空間,約一萬噸之低汙染海水從4月04日開始陸續排放至海中, 東京電力公司表示若每日食用在核電廠周圍所捕獲的漁獲或海帶等持續一年,將會受到每年自然輻射接收量之25%(4月04日) 具放射性且比平均值高100-1000倍的碘和銫在距離核電廠15-20公里、15-20公尺深的海床抽驗出來。(5月4日) | |||||
環境汙染:對人類的影響 | 福島產牛奶,茨城、福島、栃木、群馬產菠菜等中檢測出超過食品衛生法暫時規定的放射能(3月22日)
福島縣周圍生產的牛奶和其他農產品中測出超標的碘,因此日本政府發出命令,限制部分地區部分產品的輸出(3月21日)及輸入(3月23日)
福島和鄰近地區之牛奶和農產品中檢測出超過食品衛生法暫定規定的放射性汙染(3月26日) 包含東京在內的部分縣市的自來水已被具有放射性的碘所污染(3月21日至3月27日) 4月04日於茨城縣外海所捕獲的小型魚種檢測出超標之放射性銫元素(4月05日) 日本政府決定將蔬菜之碘檢測標準暫時套用於漁獲的檢測標準(4月05日) | |||||
緊急撤離命令 | 3月11日21時23分:半徑3公里內居民應撤離,半徑10公里內居民應待於屋中
3月12日05時44分:半徑10公里內居民應撤離
3月12日18時25分:半徑20公里內居民應撤離 3月15日11時00分:半徑20至30公里內居民應待於屋中 3月25日11時30分:半徑20至30公里內居民應考慮撤離 4月11日:年輻射量在20毫西弗以上之地區的居民應在一個月內撤離,其餘地區應做好隨時撤離之準備 4月22日:半徑20公里內被列為禁區,無故進入會被檢控(預計2012年縮小為3km) ※日本國科會建議政府應修訂現行的放射性危機疏散辦法。原本為當輻射水平在任何災害發生後一週 達到50毫西弗時才會開始疏散,以防止居民接觸到每年20毫西弗之輻射量。 | |||||
國際核事件分級 | 日本核工業安全局評估福島第一核電廠的第一至三機組為等級7 註2
從福島第一核電廠放出的放射性汙染已達到被列為7的水平。釋放到環境中總汙染量已經是車諾比核事故的十分之一。
在第一、二、三發電機進行灌救的臨時水泵已改用純水灌救核心部分 由於運水車不足,清除1~3號機的受汙染之汙水的進度緩慢(3月30日) NISA表示,二、三號機核心可能已經破裂,造成受汙染空氣外洩(3月30日) 東電開始對一號反應爐灌入氮氣,以減低氫氣爆炸之可能性(4月06日) 根據測量數據顯示,一號反應爐核心部分的壓力已經連續數日(幾乎)沒有上升,懷疑應該是核心破裂所致。相同的測試也會在第二、三反應爐進行。 | 日本核工業安全局評估福島第一核電廠的第一至三機組為等級3 註2 | (無) | |||
註解 | 註1東京電力公司於4月27日修正的估計值
註2更正:應只有一至三號機組的核事件分級由原來的5調為7
註3根據從四號機組用過燃料池的水樣所檢測出的放射性物質,可以推測一些用過的燃料可能已損壞。 註4東京電力公司於5月15日宣布1號機組核心的初步評估。 |
反應爐和附屬設備細況[編輯]
第1號機組[編輯]
冷卻系統故障[編輯]
於3月11日16時36分,日本政府宣佈進入「核能緊急事態」(日本法關於處理核子緊急準備之特別措施第15條),這是因為「1號機和2號機緊急爐心冷卻系統,無法確定反應爐的冷卻水注入功能」。稍後,由於1號機的反應爐水位監測功能恢復正常,警戒狀態得以暫時解除,但是在17時7分又重回警戒狀態。[36]
12日清早,東京電力公司(簡稱「東電」)報告,汽輪機房的輻射級位正在升高[37]。因圍阻體內冷卻水過熱蒸發壓力大增,開始考慮開啟壓力閥釋放出水蒸氣進行減壓,由於該動作會造成輻射外洩入大氣中,必須審慎處理[38]。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稍後發言,輻射外洩量很小,而且陸風會將輻射物質吹向大海。[39] 在2時整,圍阻體內部氣壓報告為600 kPa ,超過正常值200 kPa[31]。在5時30分,1號反應爐內部壓強是「設計限值」的2.1倍[40],即840 kPa[41]。圍阻體內部越來越高的溫度會引起壓強的增高,而冷卻水泵和促使熱氣通過熱交換器的風扇都必須依賴可靠的電源存在[42]。假若壓強過高,則必需將熱氣外釋。藉著水蒸氣的蒸發,反應爐也可以稍微冷卻。但失去的冷卻水必須補足。反應爐內的水應該只具有微量輻射性,但這假定核燃料並未遭受損壞。
在7時正,東電發表新聞稿,偵測車對於放射線物質(碘等等)的測量顯示,與正常值相比,輻射級位正在增加,另外一個偵測中心也顯示出輻射級位高於正常值。[43]在核電廠正門測量到的伽瑪射線劑量率或等效劑量率從4時正的69 nanogray/hour (nGy/h) (等效於0.069微西弗每小時),在40分鐘內,跳到866 nGy/h(等效於0.866微西弗每小時),後來更在10時30分達到高峰值385.5 微西弗每小時[44]。在13時30分,1號機組附近偵測到放射性銫-137和碘-131[45]。這意味著壓力槽中的冷卻水位過低,燃料棒已經暴露於槽內水面之上,從而發生核燃料棒護套損毀甚至是部分爐心熔毀[46]。日本放送協會網站報導,冷卻水位降低過度,造成核燃料棒部分暴露。[47] 東電表示,核電廠邊界的輻射級位已超過安全標準。[48]
有資料顯示,東電當天曾考慮從附近海岸汲取海水來冷卻反應爐,但最終未能執行。有人認為東電是擔心自己的資產永久損毀[49]。
反應爐建築爆炸[編輯]
3月12日15時36分,1號機所在地的建築發生爆炸。四名員工因此受傷,都已被送往醫院治療,幸無大礙。反應爐建築的屋頂及外牆的上半部分被炸毀,只剩下不銹鋼樑架[50][51]。屋頂與外牆是用來保護內部設備不至受到惡劣氣候影響,並不能夠抵擋爆炸所產生的高壓力,也不是反應爐的圍阻體。在每個機組的建築物內部,有「乾井」與「濕井」這兩個厚度超過2公尺的強力鋼筋混凝土結構形成「圍阻體」,緊密地包住反應爐壓力槽[41][52]。
專家很快就毫無異議地斷定,這次爆炸是氫氣洩漏而引起的外部建築屋頂爆炸,並非反應爐本身[53][54][55]。由於壓力槽內壓力增加水位降低,暴露出水面的核燃料氧化鈾溫度過熱,燃料棒護套的鋯合金[56] 與水蒸氣發生催化反應而產生的氫氣,隨著減壓洩氣時釋出而聚集於建築物內的上方。安全設備應該在排氣的同時點燃氫氣,避免發生爆炸。但可能是因為斷電而無法運作,該系統也失去功能。
政府官員表示,反應爐的圍阻體仍舊無損,並沒有發生大規模放射性物質外洩[41][53],即使如此在爆炸事件後,觀測到輻射級位已明顯地增加[57]。ABC新聞報告,根據福島縣政府,核電廠的每小時輻射劑量率已達1,015 微西弗[58]。有兩位核能專家分別獨立地指出車諾比核電廠與福島第一核電廠之間設計與運作狀況的差異,其中一位認為車諾比核能電廠事故應該不會再次發生[59][60]。
改用海水冷卻[編輯]
3月12日20時05分,按照「核能管控法」和首相菅直人的指示,日本政府命令將海水注入1號機,盡力冷卻反應爐內可能會熔毀的爐心[33]。在21時正,東電發表,已經在20時20分開始將海水注入於反應爐,準備稍後用硼酸為中子吸收劑注入於反應爐,雖然自動停機時已插入控制棒停止連鎖反應,這裡則可以進一步預防局部「再臨界」的發生[61]。將反應爐的爐心注滿海水大約需5至10小時,之後需要10天時間來完成整個過程[53]。在23時正,東電表示,由於在22時15分又發生地震[62],暫時停止注入海水,稍後,又恢復注入海水[41]。由於注入海水會使得反應爐管路被海水中的鹽分與雜質汙染,這幾乎是不可逆的,因此注入海水等於是宣告1號機即將遭受除役的命運[63]。
原安院報告,在13日11時55分,開始通過滅火系統的管路將海水注入壓力槽內。在14日1時10分,由於所有儲水池內的海水都已罄盡,只好暫時停止注入海水。同樣地,3號機海水注入工作也暫時停止。在3時20分,又恢復水源供應。在14日5時正核電廠附近的輻射劑量率測量大約為0.038微西弗每小時,在15時正,降為0.035微西弗每小時[64]。
第2號機組[編輯]
當地震發生時,2號機正在運轉。如同其它兩個機組,工程師立刻將2號機緊急停機[41]。隨之而來的大海嘯沖進核電廠區。柴油發電機、備用水泵等等,都被大海嘯沖壞。反應爐爐心隔離冷卻系統原本正常地運轉。但到了深夜,反應爐狀態變得撲朔迷離,一些監測儀器仍舊依靠備用電源[68]。冷卻劑液位相當穩定。技工開始做準備,在必要時刻,降低反應爐圍阻體的壓強,政府已被告知這些準備,但東電並沒有在新聞通訊裏提到是哪些動作[69]。根據東電通訊,在3月12日19時正,東電關掉了反應爐爐心隔離冷卻系統,之後又幾次開開關關,在13日9時正,冷卻系統仍舊在運轉 [70]。12日午夜前,圍阻體開始降壓[71]。根據原安院通訊,在14日9時30分,依靠移動式發電機供給的電力,反應爐爐心隔離冷卻系統還在運轉[72]。
冷卻系統故障[編輯]
東電表示,在3月14日13時25分,2號機的冷卻功能完全停止[73]。稍後,時事通信社報導,冷卻水水位正逐漸降低,2號機的4公尺長燃料棒已經完全暴露約140分鐘之久,很可能會發生爐心熔毀[74][75]。在20時07分,燃料棒仍有3.7公尺暴露在外,不排除爐心熔毀的可能性[76]。
日本新聞網也報導,2號機在14日深夜因為冷卻水蒸發導致4米高的燃料棒完全暴露出水面,雖然核能專家採取了「注入海水」的緊急方案,並使得反應爐內的水位一度上升至3.1米,核燃料棒仍處於無法冷卻的狀態。
共同通訊社報告,工作人員成功地將海水注入反應爐,一度覆蓋了燃料棒下半段。但是,上半段仍暴露在外,技術人員不排除燃料棒已經熔毀的可能。[74][77]。在21時37分,東電表示,在核電廠正門測量到最高輻射劑量率3130微西弗每小時。暴露在該輻射級位下20分鐘等於非核能工作人員「年攝入限度」[74]。在22時35分,輻射劑量率降低至326微西弗每小時[78]。
大約在23時正,水位又急劇下降,整個燃料棒再度出現完全「裸露」的問題。東電承認,2號機反應爐的爐心因為高溫可能已經熔解[74]。如果燃料棒持續無法冷卻,當溫度達到2000度的話,燃料棒護套就會在高溫中熔解,導致核泄漏,或許將會造成本次大地震最嚴重的次生災害。東電表示,3號機的氫氣爆炸可能引起2號機冷卻系統發生故障,因為用來冷卻2號機的五個水泵之中,在3號機爆炸之後,有四個水泵失去功能,剩下的一個水泵也短暫的停止工作[79]。又由於反應爐內部一個氣流流量計不小心被關掉,造成壓強升高,阻止海水注入,造成燃料棒完全暴露。為了要補充海水實施冷卻,必須先打開一個氣閥,讓蒸汽外泄。降低內部的壓強[74][80]。在15日4時11分,氣閥開啟成功,又可以將海水注入反應爐[81]。
18日,東電指出,核電廠在地震後處於停電狀態,備用發電機也因海嘯而出現故障無法使用,1號機到3號機的核反應爐等無法冷卻,如要恢復冷卻功能,必須先與場外電源連結,該公司在17日之前,已鋪設了向2號機輸電用的新的電纜,並在18日進行發電站內部進行接續作業。這項作業首先在設備損壞程度較輕的2號機組進行,並希望18日晚上就能恢復輸電以啟動冷卻裝置[82]。
反應爐建築爆炸[編輯]
3月15日6時10分,2號機傳出爆炸聲。這次爆炸可能損壞了圍阻體底部的壓力抑制槽(pressure suppression chamber)。輻射級位(965.5微西弗每小時)已超過法定限度(500微西弗每小時)[83]。核電廠內800名工作人員中,不必要人員都開始撤離[84],只留下50人員敢死隊,稱為福島50死士(フクシマ50),繼續執行這艱險的冷卻工作[85]。在爆炸之前輻射等效劑量率大約為73微西弗每小時,在爆炸兩個小時之後,等效劑量率很快就升高至8217微西弗每小時[86][87]。爆炸發生3小時之後,繼續提高至11900微西弗每小時。稍加比較,普通人一年吸收的等效劑量只有1000微西弗,所以,在那裏一小時等於普通人12年所吸收的輻射劑量[86]。
稍後,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承認,在圍阻體底部的壓力抑制槽已在爆炸中損壞,造成壓強降低。東京電力公司強調圍阻體並沒有破裂,因為輻射級位並沒有升高[88]。中午10點,確定2號機組出現中子輻射,初步判斷為壓力槽發生破裂,放射性物質出現泄漏。日本首相菅直人發表電視講話,宣稱核電廠情況不容樂觀,進一步要求擴大避難區面積。
等3號機的噴水冷卻在17日20時9分告一段落後, 工作人員準備加夜班,重新從輸電網路連接電纜至2號機。19日,2號機的變壓器已恢復通電。但是,仍舊需要連接到附近辦公室的一個新的配電板[34]。20日15時46分,2號機正式恢復通電,還有很多設備尚未修理與接電。同日,用過燃料池又注入了大約40公噸海水[11]。
持續輻射外洩[編輯]
3月27日,2號反應爐的積水中,檢驗出了每毫升29億貝克的放射物質含量,此含量超過一般含量的1000萬倍,同時是1號和3號反應爐冷卻水放射性物質含量的1000倍。該爐積水的水面檢出超過1西弗(1000毫西弗)的輻射劑量,若人直接暴露在此劑量下,會出現明顯噁心的症狀。東電原本打算當天要對2號反應爐進行的冷卻水清理作業也被迫中斷。恢復作業的時候未定。[90][91] 翌日凌晨,東京電力又發表更正,表示原測定值有誤,將該積水樣本中主要含有的放射性物質銫-134誤植為半衰期短的碘-134,以致計算錯誤,原本發佈的1000萬倍濃度,實為10萬倍[92]。
27日,國際原子能總署表示,2號機反應爐壓力槽的槽底溫度,昨日從100°C降低到97°C。為了要降低渦輪機房的輻射級位,必需將渦輪機房地下室的汙水抽至冷凝器[93][94]。但是,兩個冷凝器都已盛滿。因此,需要先將冷凝器裏的水轉移至儲存槽。這樣,冷凝器有足夠的容量來盛裝地下室內的汙水。這些水泵每小時可以抽掉10至25公噸的汙水[95]。
28日,日本原子力安全委員會認為,在2號機反應爐爐心,熔毀的燃料棒外釋放射性物質已藉著冷卻水媒介,通過未知路徑,外洩至渦輪機室,造成積水的輻射劑量率飆高[96]。為了減少漏水,東電將灌水率從每小時16公噸降低到每小時7公噸。這可能會促使反應爐溫度升高[96]。
第3號機組[編輯]
與其它五個機組不同,3號機使用的燃料是由氧化鈾與氧化鈽混合製成,稱為混合氧化物核燃料。由於鈽元素的放射性半衰期很長久,外釋於環境後會造成致癌效應,所以,3號機比其它機組更具危險性[83]。3號機與4號機的控制中心位於同一個辦公室[98]。
冷卻系統故障[編輯]
3月13日清早,原安院官員在新聞發佈會裏表示,3號機的緊急冷卻系統已失去功能,資深工程師正在埋頭苦思、腦力激盪,尋找冷卻反應爐的可行之道,防止爐心熔毀[99]。5時38分,由於失去電力,無法將冷卻液注入反應爐。工作人員努力修復電源,降低氣壓[100]。混合氧化燃料棒一度曾經有3公尺暴露在外,沒有被冷卻液遮掩[101]。7時30分,東電開始準備外釋放射性蒸氣,東電認為外釋的輻射劑量相當小,不會影響個人身體健康[102]。7時30分,技工用手工操作,緩緩打開氣閥,降低壓力槽內的壓強。9時20分,順利完成整個程序。9時25分,開始通過消防泵將含有硼酸的水注入壓力槽[103][104] 。13時12分,由於水位繼續降低,壓強不斷升高,所以決定改使用海水[100]。15時正,東電表示,雖然注入大量海水,反應爐內的水位並沒有升高,輻射量反而增加[105]。22時正,枝野幸男聲明,水位已稍微升高,但有一隻水位計顯示出水位現在又停頓持平。當晚,23時30分,原安院官員表示,水位計顯示水位升高至距離燃料棒頂端2公尺的位置,這是非常嚴重狀況,很可能燃料棒會遭受損壞。但是由於其它計表的讀數與這數據並不一致,懷疑可能水計表也發生故障了[106]。
14日1時10分,由於儲水池的海水完全罄盡,海水注入作業暫時停止。3時20分,儲水池補足海水後,又繼續海水注入作業[104]。
15日早晨,枝野幸男宣布,根據東電資料來源,在3號機與4號機之間某位置,偵測器測量到等效輻射劑量率400毫西弗每小時[72]。但這可能是4號機爆炸飛落的灰燼所造成的測值,其它位置都尚未測到這麼高的等效輻射劑量率[107]。
反應爐建築物爆炸[編輯]
3月13日12時33分,日本政府主要發言人枝野幸男表示,如同先前1號機案例,3號機的建築物內部也正在累積氫氣,有可能發生類似的爆炸[108]。14日上午11時01分,3號機也因同樣問題而導致無可避免的氫氣爆炸,造成11人受傷[109][110],建築物屋頂及外牆的上半部分被炸毀,但內部圍阻體尚未受損。相關單位隨後發出通報,附近方圓20公里內600多位居民全部室內避難。這次爆炸比發生於1號機的爆炸強烈,在40公里以外都能夠感覺得到。11時13分,反應爐內部壓強為380 kPa;11時55分,壓強為360 kPa,與參考壓強400 kPa和1號機的最高壓強相比較,顯得相當平穩。海水注入仍舊持續不斷。在服務廳,輻射劑量率為50微西弗每小時。在核電廠正門,測量值為20微西弗每小時[111]。
用過燃料池過熱[編輯]
3月16日上午,有消息傳出4號機因過熱冒出白煙,白煙很可能是含有輻射的水蒸氣,但其後證實3號機組因「用過燃料池」無法冷卻,水分蒸發成水蒸氣,從而形成了白煙並並發生火警。輻射級位一度急升[112]。因此,10時45分,在3號機與4號機共同的控制室內工作的員工集體撤離。其後輻射級位稍為回落,員工又返回工作崗位。11時30分,繼續海水注入作業[98]。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表示,3號機組的壓力槽可能受損,放射性物質可能隨蒸氣向外擴散,正計劃向核電廠注入硼酸,減低核分裂速度。
同日下午16時12分,日本仙台市內霞目駐地的陸上自衛隊第1直升機團曾嘗試用CH-47直升機吊運大型盛水容器,將海水噴灑在3號機上方以作降溫[113],但未能成功[114]。工程師認為,位於3號機內部最上層的用過燃料池,由於海水沸騰蒸發,正在冒出濃濃白煙。用過燃料池是用於暫時儲存用過核燃料的地方。用過核燃料會繼續衰變,同時產生衰變熱,假若沒有足夠冷卻液將溫度降低,可能會起火,將放射性物質隨著灰燼到處散播,非常危險。4號機的用過燃料池也嚴重缺水。但是,由於直升機測量到輻射劑量率跳高到50毫西弗,任務被迫取消[115][116]。21時06分,日本政府官員表示,3號機大概還未遭受嚴重損壞,但仍舊是政府最高優先[117]。
17日上午9點48分,9點52分,10點00分,三架航空自衛隊CH-47直升機分別實施了三次人工降水(每架飛機載水7.5噸)[118]。可是成效不彰,根據距離3號機組外約100公尺的儀器顯示,於日本時間17日早上9時40分的輻射劑量率為每小時3782微希弗,而投水後於10時20分則為每小時3752微希弗,顯示輻射劑量率並未出現明顯變化[119]。為此,日本自衛隊擬動用11輛配備超高水壓功能的特殊消防車,從反應爐外部建築30米的噴水地點開始,向200米外的海岸連成一線,用水管連接消防車,並從海里抽取海水冷卻機組,估計每分鐘將可以噴射6噸海水[120]。同時,鎮暴警察使用噴水砲將海水噴向反應爐建築上方。另外,還有30輛「超功能援救車」也參與噴水作業[121]。下午7點,警視廳機動隊11名人員(年紀在25-41歲間)趕來向3號堆放了四噸水但未放准位置。[122] 18日,當局再次向受損的3號機組注水降溫,但防衛省表示,自衛隊直升機不會參與,並無解釋原因。經過陸空兩路的灌水工作,核電廠周圍的輻射水平在當天輕微回落,並在遠處可見水蒸氣從反應爐廠房升起[123]。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在當天上午表示,雖然海水已經被注入到核廢料冷卻池,但難以估計有多少海水成功注入[124]。
21日下午,在3號機建築物東南角出現灰色濃煙。用過燃料池就是坐落於這位置。工作人員立刻撤離現場。但輻射測量並沒有指出輻射級位有任何顯著地的變化。稍後,濃煙自動地消退無蹤[125]。
22日,在連接到新電網電源之後,控制中心大放光明。由於顧慮到用過燃料池可能已遭損壞,到23日為止,噴水作業一直持續不停,並且採取輪班制來降低員工的輻射曝露量。[72]。23日,又從建築物內冒出烏黑濃煙,促使工作人員再度被撤離。東電表示,並沒有發現任何對應的輻射量跳升。原安院官員西山英彥坦言:「我們並不知道烏煙發生的原因。」[126][127]同日,由德國普茨邁斯特機械公司製造的58公尺泵車開始向反應爐建築注入海水。[128]
24日,使用剛剛修復的冷卻系統與水淨化系統,多達35公噸的海水被灌入用過燃料池[129] 。25日,西山英彥宣佈,反應爐壓力槽可能已遭破壞,正在外洩放射性物質。汙染積水的高輻射級位嚴重妨礙搶救工作[130]
第4號機組[編輯]
在3月15日上午4號核能機組著火,著火原因待查規估與1、3號機相同狀況氫氣爆炸。深夜23時,東電記者會承認,火災導致外層建物崩落。而圍阻體外的存放用過核燃料棒的用過燃料池,因無法向其注水,目前水位不足可能造成燃料棒露出,放射性物質外洩。[131][132]
16日清晨,福島第一核電廠四號機二次起火,外壁兩處破洞,三十分鐘後熄滅,有兩名員工失蹤。[133] 10時左右,第一原發冒出白煙,疑似4號機發出,其後證實3號機過熱冒煙[134] 現在日本官方已將電廠人員全部撤出,包括最後的50名工作人員,日準備將向美國軍方尋求直接援助。
美國核子管理委員會(NRC)主席戈雷戈里·賈茨科17日表示,「美國官員認為,遭強震重創的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至少有1具反應爐的受損情況遠比日本政府承認的嚴重」,並說「因此我們認為,(廠內)輻射量極高,可能會影響採取修正措施的能力」。根據據《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報導,「賈茨科認為,福島第一核電廠4號反應爐用來存放用過核燃料棒的水池,現在已經沒水或只剩很少的水,導致燃料棒暴露在空氣中,將輻射釋出到大氣層中」。[135]
東電隨即反駁賈茨科的說法,該公司發言人表示:「我們無法入內檢查,但我們一直小心翼翼觀察反應爐建築的週遭地區,並未發現任何特別的問題」。[135]
冷卻系統故障[編輯]
大地震發生時,4號機正在進行從2010年11月30日開始的定期維修,是處於停機狀態。在2010年12月,所有的燃料棒都被搬運到位於建築物最上層的用過核燃料[136]。在那裏,用過核燃料會被固定於「用過核燃料架」。為了防止發生任何核反應,用過核燃料架內部都含有硼元素[107]。雖然這些剛剛燒過的用過核燃料棒不再能用來發電,它們仍舊會產生很多的衰變熱。與在5號機和6號機的用過燃料棒相比較,4號機的用過核燃料棒需要更多冷卻資源[137]。在2010年11月,福島第一核電廠的6個用過燃料池總共儲存了大約3,450個用過核燃料組件[138]。2011年3月14日,用過燃料池的水溫升高到84 °C,這比平常水溫25 °C高出很多[107]。15日19時整,國際原子能總署獲知該事實[72]。
15日6時正,用過燃料池附近發生爆炸,這可能是因為氫氣累積而造成的爆炸,損壞了4號機的屋頂區域與旁邊3號機的一部分建築[139][140]。9時40分,用過燃料池開始燒起熊熊大火,造成放射性汙染,外釋出很多用過核燃料所含有的放射性物質[77][141]。東電表示,在12時正,員工將大火撲滅[142][143]。由於輻射級位高升,很多員工被迫撤離[144]。
15日早晨,枝野幸男宣布,根據東電,在4號機測量得到的輻射劑量率已達100 毫西弗[145][146]。原安院報告,外牆出現兩個長寬各8公尺的方形破洞。17時48分,東電高層職員透露,用過燃料池的水可能正在沸騰[147]。21時13分,4號機內部輻射率太高,員工不能夠長時間待在那裏[148]。22時30分,東電報告,由於輻射率太高,員工無法做將水注入用過燃料池的準備[107]。22時50分,東電開始考慮是否使用直升機噴灑海水於用過燃料池[149][150]。但是顧慮到員工安全與是否能起實際作用,公司選擇延後這動作。公司另外又考慮到是否可以改用高水壓消防水管[151]。
16日5時45分,一位正在運送電池到控制中心室的員工發現,建築物的西北角失火。他立刻將該狀況報告上級,火勢急速被控制。5時45分,火災已被撲滅[152]。11時57分,東電釋出一張4號機相片,相片顯示4號機建築物的大半外牆已倒塌[153]。公司開始慎重考慮使用直升機噴灑硼酸於4號機[154]。
用過燃料池可能臨界[編輯]
3月16日14時30分,東電宣布,公司相信用過燃料池已開始沸騰,這增加了暴露的用過核燃料棒會達到臨界狀態的可能性[155][156]。臨界狀態並不意味著類似核子彈爆炸一樣的事件,而是持續地外洩放射性物質[155]。20時正,公司準備使用警察水砲噴向4號機灌水[157]
16日,美國核能管理委員會主席戈雷戈里·賈茨科在國會聽證會發言,委員會認為用過燃料池內的水已經乾涸[158]。日本核子主管機構與東電對此斷言提出質疑。同一天稍後,賈茨科相信他的發言正確無誤,此消息在日本有可信來源證實[159]。13時正,東電表示,從直升機可以觀察到用過燃料池仍舊有很多水[160]。法國的「輻射防護與核子安全研究院」對於這觀察表示贊同,直升機的飛行員觀察到4號機的用過燃料池仍舊有很多水,所以改變計畫,換為向3號機噴灑海水[161]。
20日8時20分,自衛隊噴水車開始將水噴入4號機的用過燃料池[162]。
22日,澳大利亞軍方空運了一些貝克特公司(Bechtel Corp.)的機器人,能夠執行遠程噴水與遠程監測等等功能。澳洲人報報導,這會給出清楚的用過燃料池畫面;之前,並沒有辦法觀看反應爐裡最危險地方──用過燃料池[163]。
第5、6號機組[編輯]
當大地震來襲時,5號機及6號機都處於停機狀態。5號機與6號機分別在2011年1月3日和2010年8月14日開始停機。但是,它們內部仍舊有可供反應的核燃料。這與4號機的狀態大不相同,4號機反應爐內部的燃料棒已在大地震前移除[164]。
3月15日政府發言人枝野幸男表示,由於冷卻問題,工作人員正在密切監視5號機與6號機[165][166]。9時16分,為了避免氫氣累積,工作人員考慮除去這兩機組建築物的屋頂[72]。21時正,5號機的水位高出燃料棒2公尺,但是正以每小時8公分速率降低[72]。3月16日,東電表示,5號及6號反應爐15日出現溫度微升,目前正灌水進入這2座反應爐中,以冷卻降溫[167]。
17日,6號機的緊急柴油發電機成功啟動,可以用來提供電力給冷卻系統與淡水補給系統[72]。工作人員開始做準備,等待主電源接妥,就可用水泵將水注入反應爐壓力槽。反應爐的水位仍舊緩慢降低[72]。工作人員正在從1號機及2號機的暫時電源連接電纜過來,估計3月20日輸電線網會開始供電[168]。3月18日,原安院指出,反應爐的水位高出燃料棒2公尺[168][169],5號機與6號機的屋頂鐵皮板已被除去,這樣氫氣可以快速散發[72]。
19日,原安院指出,在4時22分,6號機的兩台緊急柴油發電機啟動,並提供電力給5號機的用過燃料冷卻系統,冷卻正在進行中[170]。稍後,更多緊急柴油發電機啟動,開始供電給6號機的用過燃料冷卻系統[72][171]。18時整,5號機用過燃料池的溫度降低至48 °C[172]。20日 ,5號機用過燃料池的溫度降低至37 °C,6號機用過燃料池的溫度也降低至41 °C[162]。原安院宣佈,這兩個反應爐都已回復到「冷停機」狀態[173]。
其它設施[編輯]
一至三號反應爐之地下室、坑道與隧道積水[編輯]
如右圖所示,福島核電廠有很多坑道和隧道,從每一個機組的反應爐建築先連接到渦輪機建築,再連接到大海[174]。在某些位置,這些連接通道是露天坑道,在其它位置,是地下隧道[174]。在坑道和隧道內部,鋪設有電纜與輸送管。
3月27 日,東電報告,在搶修2號機的電力系統時,發現渦輪機房地下室淹入大量非常高輻射汙水。雖然最初檢測到輻射級位為正常值一千萬倍的結果,後來證實為不正確,但是仍舊比正常值高出十萬倍[175]。28日,日本原子力安全委員會宣佈,強烈地懷疑,在2號機反應爐爐心,熔毀的燃料棒所外釋的放射性物質已藉著圍阻體內的水媒介,通過未知路徑,外洩至渦輪機室,造成汙水的輻射級位飆高[96]。1號機和3號機的渦輪機房地下室都淹進高輻射汙水[96]。1號機、2號機和3號機的渦輪機房下面的坑道也都浸滿了汙水[176]。這些坑道離大海很近,但並沒有直接通到大海。30 日,2號機和3號機坑道汙水再漲高1公尺,就會溢流至大海。更驚險地是,1號機坑道的汙水離溢流水位只差10公分[177]。
坑道裏過高的汙水水位,加上有可能汙水會溢流至大海,使得冷卻作業更為困難。反應爐需要澆水冷卻,但這造成坑道淹滿了汙水的副作用[178],從而導致溢流至大海,使得輻射外釋更加惡劣[178]。因此,東電將注入2號機的冷卻水的泵水率大幅降低,從16公噸降到7公噸每小時[96]。
東電又採取兩種方法來防止高輻射汙水洩漏至大海。從27日開始,東電將渦輪機房地下室的汙水抽至冷凝器。冷凝器很快就被盛滿[95]。需要用水泵將冷凝器內部的水轉移至建築物外面的儲存槽。這樣,冷凝器可以容納地下室的汙水[95][179]。假若儲存槽和冷凝器都盛滿的話,東電考慮用油輪或超大浮動油桶來暫時儲存輻射汙水[180]。
第二種阻止溢流的方法是,堵住從2號機外一個豎井內的裂縫洩漏至大海的輻射汙水。東電認為,這20公分長裂縫是造成洩漏的主要因素,早在3月11日9.0大地震之後,從損壞的水管,輻射汙水持續不斷地洩漏到水管下方的礫石,然後流到豎井,再通過裂縫,最後洩漏至大海。[181]。東電嘗試用將沙袋與混凝土投灌入豎井內堵漏。4月2日,該堵法遭遇失敗,混凝土無法按照正常方式凝固。3日,東電又試驗注入高分子聚合物、木屑、報紙等等吸水後會膨脹的物質,但是仍舊無法堵漏[182]。4日早晨,員工在豎井附近注入顯跡素,觀察汙水的流動路線。5日,員工在豎井附近鑽孔,注入顯跡素。經過一番努力,終於在下午,觀察到含有顯跡素的汙水從豎井內的裂縫流出。一小時後,員工將凝聚劑注入孔內[183]。員工又鑽孔至豎井下方的礫石,然後注入1500公升的水玻璃(矽酸鈉)。6日,東電宣佈,堵漏成功,輻射汙水已停止從豎井洩漏至大海[184]。
用過燃料共同儲存池[編輯]
從反應爐移除的用過燃料組件會先儲存在用過燃料池18個月。然後,再運送至「用過燃料共同儲存池」[72]。現在總共儲存了6375件用過燃料組件在共同儲存池裏。3月18日,東電表示,共同儲存池水位穩定,溫度為55 °C。儲存更久的用過燃料會被送到「乾燥用過燃料護箱儲存地區」。在那裏,東電尚未發現任何不規則徵兆[185]。21日,共同儲存池的水溫微升至61 °C,工作人員立刻噴水約5小時至儲存池裏[72]。
善後工作[編輯]
東電原本並沒有給出一個重新控制反應爐狀況的戰略計畫。德國物理學者與核子專家赫爾穆特·赫希(Helmut Hirsch)說,他們現在只能採用臨時想到的辦法,走一步算一步了[14]。在4月17日,東電正式提出計畫,這計畫包括以下幾點:(1)在六至九個月內,進入冷停機狀態。(2)在三個月內恢復反應爐和用過燃料池的穩定冷卻。(3)最早在九月份會安裝特別遮蓋物將1、3、4號機整個覆蓋,以抑止輻射物質外釋[186][187]。(4)建築更多儲存槽來儲存在渦輪機房地下室和坑道的輻射汙水[188]。(5)使用無線電控制的機器來清理整個廠區[188]。(6)使用粉砂堤牆來降低對於大海的汙染[188]。
輻射影響[編輯]
設計問題[編輯]
在1960年代,奇異(GE)開始生產的加壓沸水反應爐採用了馬克1型圍阻體,並使用了建造容易,較小、較廉價的設計結構。[192]這種反應爐稱為「馬克1型反應爐」。福島第一核電廠的6座反應爐之中,有5座是馬克1型反應爐。在大地震與大海嘯之後,由於冷卻系統故障,有幾座馬克1型反應爐遭遇了爐心熔毀的命運。[193]
1980年後期,奇異自1975年以來的內部文件曝光,內容指稱馬克1型反應爐未經足夠測試、存有影響安全的設計瑕疵,導致數家公用事業公司、發電廠經營者曾打算對奇異提告。期間,美國核電廠已針對所有馬克1型反應爐進行改造,增加了排氣系統,以便在過熱的狀況下尚能降壓。在諸多瑕疵當中,馬克1型圍阻體的低圍阻容量設計最為人詬病,就像福島第1核電廠現正經歷的狀況,這種設計經不起爆炸,以及氫氣膨脹的衝擊。[192]
前奇異工程師戴爾·布瑞丹鮑(Dale Bridenbaugh)提到,「馬克1型反應爐的設計尚未能承受重大意外中可能面臨的負擔」,35年前他因擔心核子反應爐的安全設計問題而提出辭呈。布瑞丹鮑表示:「當時,我不認為各家電力公司審慎重視這個問題。我覺得,在完成分析之前,有一部分核電廠應該關閉,但奇異和各家電力公司都不想這麼做,我只好離開」[194]。
奇異說法[編輯]
奇異水電部門發言人麥可·特圖原( Michael Tetuan )說:「馬克1型反應爐是業內的老黃牛,擁有40多年的安全可靠記錄,從來沒有哪一個馬克1型圍阻系統出現過缺口」[192]。3月14日,另位發言人 詹姆斯·希利(James Healy)表示,該公司在北卡羅萊納州威爾明頓的一個指揮中心,已有工程師待命,隨時準備為福島第一核電廠提供援助,一起努力控制住事故。[195]
奇異日立核能( GE Hitachi Nuclear Energy)工程師詹姆斯·克拉珀( James Klapproth) 表示,福島核電廠已經設有排氣系統協助釋放壓力。[192]奇異並未說明馬克1型反應爐的設計是否足以承受福島第一核電廠所遭遇到的一連串事故,包括規模9.0大地震、伴隨的大海嘯和造成的一系列設備損毀。[193]
其他觀點[編輯]
官方[編輯]
1972年,美國原子能委員會安全檢查官史蒂芬·韓納爾(Stephen Hanauer)認為,馬克1型反應爐所引起的安全疑慮難以接受,並建議停止生產更多這類型反應爐。稍後同年,美國核能管理委員會(前身是原子能委員會)的未來首長約瑟·亨德利(Jeseph Hendrie)表示,值得考慮禁止馬克1型反應爐,但由於當時這型反應爐頗受核能發電產業和監管官員的關愛,如果此時下達禁止令,核能發電的時代可能會跟著告一段落。[192]
學者[編輯]
倫敦帝國學院核子工程中心主任羅賓·葛林姆斯(Robin Grimes)表示:「40年前就是為了方便才如此做,當時的設計準則強調方便性比安全問題更重要」、「就我所知,馬克1型反應爐是唯一以那種方式建造的反應爐。這是很糟的決定,我們正在承受這個糟糕決定造成的後果。這真的是非常奇怪的設計」。[193]
關於福島第一核電廠在震災發生後的一連串事件,麻省理工學院的約瑟夫·歐何曼博士(Dr. Josef Oehmen)寫了一篇文章《為什麼我不擔憂日本的核子反應爐》,全文源於他寫給住在日本親戚的一封電郵。後被轉貼在博客,並引起了極大的迴響。[196]
根據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教授亞歷山大·納弗洛斯基(Alexandra Navrotsky)分析,在這次核事故中,核電廠被迫使用海水作冷卻劑,可是海水會腐蝕核燃料棒,形成帶有鈾元素的原子簇,一但這原子簇被傳輸至大海,可以長時間存留於附近海域,令核污染問題變得更加嚴峻。[197]
專家[編輯]
布瑞丹鮑表示:「我為正在那裡(福島第一核電廠)設法處理問題的人感到同情。另一方面,福島核電廠目前情況不能說是馬克1型圍阻體所直接造成,而是來自地震、海嘯,以及馬克1型圍阻體的容錯性比某些其他類型反應爐低的直接影響結果」,並認為日本這一次所遭受到的超級災難,遠超過工程師所預期的風險。[193]
國際反應[編輯]
這個衝擊在已開發國家最為強烈。幾個國家對日本的這起事故的反應是放棄重新啟動烏克蘭車諾比核事故之後就暫停的核計劃的方案。發展中國家的反應更多樣化。諸如馬來西亞和泰國等國家放棄了它們的核計劃,但是大多數仍然在尋求核選項。儘管一些國家已經宣布它們的計劃正在進行重新評估,它們幾乎沒有表現出打算改變道路的跡象[198]。
然而,福島核事故已經帶來了新的懷疑,出現了一些重要的教訓,包括從需要確保充分考慮到自然災害,到培養公眾對負責核安全的組織(以及個人)的能力的信任的重要性。此外,福島核事故刺激了對可再生能源的熱情[198]。
- 因福島一號核電廠事故等核安危機,外交部於3月14日將山形與茨城縣列入紅色旅遊警示燈號範圍內[199]。 3月15日再將關東地方(含東京都)列入黃色旅遊警示燈號[200];同日晚間更將東北地方、關東地方、北海道東部與南部沿岸全列入紅色旅遊警示,並將日本全國(除沖繩縣)全納入灰色旅遊警示範圍[201]。
-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並於松山、桃園及小港等機場檢測入境國民和國外旅客之輻射劑量[202]。 行政院各部會亦加強檢測日本進口各項商品,監測全國各地環境輻射值、公共給水、農糧產品,監控漁船作業海域並定期檢測漁撈漁獲輻射值。[203][204]
- 與此同時,台灣各界,包括民主進步黨、綠黨、環保團體、學術界等便強調台灣在斷層及火山帶建核電廠之不當,而「輻射恆久遠、落塵永流傳」,再度呼籲用性命換電力不值得,政府與人民應立即重新檢討核電安全與能源政策,調高電價,並加強發展替代性的可再生能源,提升能源效率,停止於1970 年代興建的核一、核二、核三廠,以紓解四座核電廠對台灣南北人口密集區之重大風險。[205][206][207] 同時,應邀請民間具公信力的專業人士,並洽請國際專家及國際原子能總署(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的協助,共同進行總體檢。[208] 這些關切也促使監察院調查通過糾正國營事業台灣電力公司在核四廠興建期間輕忽核能安全、逕自變更原始設計達千餘項之不當,並要求安全品質做好前不能商轉。[209][210][211] 而日本福島、前蘇聯烏克蘭車諾比、美國三哩島等核災事故之教訓,與瑞士宣布將在2034年關閉所有核電廠[212]、德國宣布關閉7座1980年以前建造的核電廠、2022年底前將所餘9座反應爐全部除役[213]、義大利公民投票以94%的壓倒性票數封殺重啟核能發電的提案[214]、歐洲聯盟對143座核子反應爐進行壓力測試等反應,不但已成為2012年第十三任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選舉與第八屆立法委員選舉政策辯論的焦點之一,亦重啟不少應由全國性公民投票之民意來決定此攸關全台安全的重大政策之議。[215][216][217][218] 其中,民主進步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便提出應該在立法院於2002年所制定《環境基本法》第23條「政府應訂定計畫,逐步達成非核家園目標」[219] 的基礎上推動2025年非核家園計畫。[220]
- 東亞與東南亞係核子反應爐密集之區域。其中,亦處於地震多發區的中國大陸現有與將有的數十座核電廠與核電機組之安全亦深受台灣與國際關注,因其距離台灣、澎湖、金門與馬祖更近,萬一發生事故,輻射塵很快就會飄到台澎金馬上空和地表,對台灣甚至世界的威脅與污染自然更大。[221][222] 對於這些憂慮,行政院原能會除已於金門設有即時監測站,並將擴及馬祖、澎湖,以供早期預警。[223][224]
- 中華人民共和國:因應福島核電廠事故的嚴重性和不確定性,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駐日本大使館及駐新潟總領館,立即採取一切可能的手段與措施,安排尚在重災區的中國公民有序撤離,並安排大巴車前往宮城縣、福島縣、茨城縣、岩手縣的指定地點接出中方公民,分別送到成田機場和新潟機場,並聯繫航班協助返回中國[225]。3月中旬,因謠言「碘鹽能夠防輻射」的影響,中國部分地區出現了公眾搶購碘鹽的情況[226]。而包括福建、廣東等等地區,由於部分群眾擔心福島核危機會影響食鹽供應,於3月17日早上也出現搶購食鹽潮。3月18日,應東京電力公司請求,中國三一集團免費提供一套價值100萬美元的臂架的泵車[227]。3月19日從長沙啟程經上海運往大阪,於3月24日上午抵達日本,前往福島第一核電廠於4月1日參加放水任務[228]
- 香港:特區政府於3月15日晚上7時正對宮城縣、福島縣、茨城縣和岩手縣發出黑色外遊警示。因日本福島核電廠事故的嚴重性和不確定性。呼籲香港市民不要前往宮城縣、福島縣、茨城縣和岩手縣等地;而身在當地的香港人則應密切留意當地政府的報導及相關的資訊,採取可行措施保障個人安全[229]。3月17日出現搶購食鹽潮,許多地區的零售店鋪出現食鹽沽清,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周一嶽認為有投機者散播謠言,強調服用食鹽過量會影響健康,呼籲毋須就核輻射杞人憂天。
- 法國:該國核安全局於3月15日將福島核電廠的災情,列為國際標準的第六級,僅次於最高的第七級。法國於3月17日證實,其救援隊因核幅射洩漏嚴重,已放棄在宮城縣的救援工作[230]。
- 美國:美國於4月11日包租俄國運輸機將兩台95噸、70米級的水泥泵車送往日本.美國西海岸各州在12日後出現搶碘片風潮.[231]。
- 俄羅斯: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總理普京對上周五在日本東北海域發生的9地震引發海嘯並造成核電廠爆炸的遭遇非常關注。普京表示說,日本是俄羅斯的友好鄰邦,現在要擱置一切問題,儘力向日本提供幫助。 俄羅斯遠東地區也出現搶碘酒現象。[232]。
- 撤僑國家(含僅撤離東京都在內的可能核災區):
-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國駐日本大使館15日發表緊急公告稱,正在安排仍在重災區的中國公民進行有序撤離。[233]
- 美國:將駐日外交官及其眷屬撤往首爾與台北;為接應駐日外交官其眷屬,美國在台協會於3月17日當日停辦簽證業務[234]。
- 俄羅斯:將撤離南千島群島駐軍[235]。
- 部份國家暫將位於可能核災區內的駐日本大使館遷往大阪[23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