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香港是美好之家 在這美好能言的網上為,真,善,美,愛。為社會謀求繁榮。興盛

2013年8月6日 星期二

如果沒有他中東歐幾國仍在獨裁統治 6/8/2013

如果沒有他中東歐幾國仍在獨裁統治   6/8/2013

他是中東歐這幾國民主之父 

沒有戈爾巴喬夫哪有德國圍牆推倒?正是他為國家帶來了自由,如果不是他,蘇軍不會撤離阿富汗,中東歐人民也不會有機會決定自己的命運。“當人們指責我說我把東歐拱手相讓,我反問:‘我讓給誰了?我把波蘭還給了波蘭人民,把捷克斯洛伐克還給了捷克人與斯洛伐克人,把匈牙利還給了匈牙利人。’”

=====================
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戈爾巴喬夫
(俄語:Михаил Сергеевич Горбачёв,拉丁化:Mihail Sergeevich Gorbachev關於這個音頻文件 聽(說明·資訊),1931年3月2日-),前蘇聯政治家,曾於1985年至1991年間擔任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也是最後一位蘇聯最高領導人。 他是惟一一位在蘇聯共產黨統治時期出生的總書記。
戈爾巴喬夫的頭上有一個顯著的胎記,為其廣為人知的外貌特徵。

戈爾巴喬夫出生於斯塔夫羅波爾的一個農民家庭。他的父親謝爾蓋·安德烈耶維奇·戈爾巴喬夫是一位聯合收割機的操作員,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退役軍人。母親在集體農場工作。戈爾巴喬夫1955年畢業於莫斯科國立大學的法律專業,並在那裡認識了他後來的妻子賴莎(又譯雷莎,她因患白血病而於1999年去世)。1953年9月他們結婚,1955年戈爾巴喬夫畢業,兩人一同回到戈爾巴喬夫的故鄉。
在大學期間,戈爾巴喬夫加入了蘇聯共產黨並且很快成為了其中的一名積極分子。1952年21歲的戈


爾巴喬夫加入蘇聯共產黨,1966年他35歲的時候他以函授學習的方式獲得了農業經濟碩士的學位,從此他青雲直上。1970年他已成為農業部部長,次年被選入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1972年他帶領一個代表團赴比利時,兩年後他當選為蘇聯最高蘇維埃代表以及青少年事務執行委員會主席。1979年他加入蘇共政治局。在政治局內他認識了他的同鄉、克格勃首領尤里·安德羅波夫。安德羅波夫在此後數年內成為戈爾巴喬夫的主要提拔者。他在黨內的地位給予他更多出國的機會,這些旅行很深地影響了他的政見和對社會的看法。

上台後推動民主化改革

契爾年科死後,戈爾巴喬夫於1985年3月11日以54歲之齡,當選為蘇聯最年輕的共產黨總書記,成為蘇聯最高領導人。他試圖通過改革和開放來阻止蘇聯共產主義的退化,其開始標誌是1986年2月召開的第27次蘇聯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
20世紀80年代,戈爾巴喬夫開始推行改革。對軍隊的改革從削減軍費開始,進而對其使命任務和體制編製進行調整,主動放棄了對軍隊的領導。為表現「新思維」,並樹立改革形象,戈爾巴喬夫及部分蘇共領導人刻意與軍隊保持距離。蘇軍40集團軍司令格羅莫夫說,當集團軍從阿富汗完成撤軍(1985年2月15日)回到蘇聯境內時,「沒有一名國家領導人,或者是國防部的領導人來迎接我們」,「故意不重視部隊撤出阿富汗這件事是克里姆林宮領導人的失策表現之一,戈爾巴喬夫的戰


友們隨隨便便就將前任的錯誤推到我們身上」。
1988年,戈爾巴喬夫宣布蘇聯將放棄勃列日涅夫主義,減少對東歐國家內政的干涉,特別是停止武力干預,他的發言人將這個政策稱為「辛納屈主義」。這個政策導致東歐社會主義國家於1989年內發生了一系列劇烈的「政治地震」(但大多是和平的革命,在羅馬尼亞卻發生了暴力事件),史稱為「東歐劇變」。東歐劇變實際上結束了從二戰以後長達四十五年的全世界範圍內冷戰格局,為此戈爾巴喬夫於1990年10月15日獲諾貝爾和平獎,同年戈爾巴喬夫創立並出任蘇聯總統一職。
東歐民主化,同時削弱了蘇共政權的國際影響力和對國家的控制能力,最後導致了蘇聯的瓦解。1991年8月19日,一些保守派政治家和一部分軍人趁戈爾巴喬夫在克里米亞度假時發動了「八一九事件」,戈爾巴喬夫被軟禁了三天,被釋放後發現他的聲望已被時任俄羅斯加盟共和國總統葉利欽蓋過,葉利欽已取代他成為全國的領袖。政變後他被迫將大部分政治局成員撤職,一部分甚至逮捕。

辭職

1991年12月25日獨立國家聯合體成立後,他被迫宣布辭職,蘇聯正式解體。

蘇聯解體後的政治動向

戈爾巴喬夫國內「新思維」的改革政策和對東歐國家內政的辛納屈主義,導致了冷戰的結束和蘇聯(和蘇共)的解體,所以他在西方國家中的聲望很高。但是在蘇聯解體後的一段期間,絕大多數俄羅斯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極大程度的倒退,盧布大幅貶值,路邊乞丐與刑事犯罪大量增加。有人認為戈爾巴喬夫的改革應該對國家的分裂沒落和許多困難負相當大的責任;也有人認為這是蘇共長期統治所形成的各種政治及社會經濟問題積重難返的結果,其他人則認為這是葉利欽為了個人權力沒有進行完整的自由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的結果。在1996年的俄羅斯總統選舉中他獲得了1%的選票。
戈爾巴喬夫現居於莫斯科。在羅納德·里根逝世後,他代表俄羅斯出席了他的葬禮。他也曾聯同葉利欽,批評普京對車臣的武力政策和態度偏離了民主。除了時不時發表些政治觀點意見外,他還十分時髦地為必勝客和LV皮包拍攝了廣告。其中為LV拍攝的廣告中,他穿着細條紋西服和大衣,坐在汽車的後排,握着車門把手,在他的身旁放着一個路易·威登的行李包。透過車窗,他看到的是破敗的柏林牆。從8月份開始,這組廣告就作為2007年路易威登集團秋冬季推廣活動的一部分,陸續出現在各大時尚和財經類的報刊雜誌上。引起了廣泛討論。

重新出山

2008年9月,77歲的戈爾巴喬夫宣布再度進入政壇。[1]
戈氏於2002年至2004年曾當選俄羅斯社會民主黨領袖,但是該政黨根據2007年4月俄聯邦最高法院的裁決被迫解散,當年10月戈爾巴喬夫當選全俄羅斯社會運動「社會民主黨人聯盟」主席。戈爾巴喬夫於2009年5月13日在接受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社記者採訪時宣布:「我們得出結論認為,國家應當有這樣的一個政黨,新政黨成立倡議委員會的工作已經得到了國家許多公民的支持,目前已收到1萬多人的支持信。」
2011年2月21日,戈爾巴喬夫指責目前的領導人「狂妄自大、輕視選民」。對於梅德韋傑夫和俄總理普京私下決定在兩人之間選出2012年俄總統大選候選人一事,他認為這種行為不僅不尊重選民,而且是「驚人狂妄自大的」表現。「這不是普京個人的事情,而是由全體民眾通過選舉決定的事情,難道其他人就不能參選了嗎?」

來自維基
https://zh.wikipedia.org/zh-hant/%E7%B1%B3%E5%93%88%E4%BC%8A%E5%B0%94%C2%B7%E8%B0%A2%E5%B0%94%E7%9B%96%E8%80%B6%E7%BB%B4%E5%A5%87%C2%B7%E6%88%88%E5%B0%94%E5%B7%B4%E4%B9%94%E5%A4%AB

.
----

http://big5.rusnews.cn/db_eguoguoqing/db_eluosi_jiaoyu/20060101/41413366.html

沒有戈爾巴喬夫

哪有德國正是他為國家帶來了自由,如果不是他,蘇軍不會撤離阿富汗,中東歐人民也不會有機會決定自己的命運。“當人們指責我說我把東歐拱手相讓,我反問:‘我讓給誰了?我把波蘭還給了波蘭人民,把捷克斯洛伐克還給了捷克人與斯洛伐克人,把匈牙利還給了匈牙利人。’”

最大的功勞在于“為改革貢獻了許多”

戈爾巴喬夫在講座中表示,他認為自己最大的功勞在于“為改革貢獻了許多”。

他說,正是他為國家帶來了自由,如果不是他,蘇軍不會撤離阿富汗,中東歐人民也不會有機會決定自己的命運。“當人們指責我說我把東歐拱手相讓,我反問:‘我讓給誰了?我把波蘭還給了波蘭人民,把捷克斯洛伐克還給了捷克人與斯洛伐克人,把匈牙利還給了匈牙利人。’”

他指出,當時所推行的“重建”完全是合乎潮流,順乎民心。“在(上世紀)80年代,社會中出現了這樣的口號——不能再這樣繼續生活下去!我們聽到了這一口號。所有的公開透明,所有的改革都是由此開始的。”戈爾巴喬夫說。


他進一步指出,改革不僅是當時蘇聯國內所需,而且也符合國際政治形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追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