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香港是美好之家 在這美好能言的網上為,真,善,美,愛。為社會謀求繁榮。興盛

2013年9月25日 星期三

自由行旅客不過夜來香港做什麼? 25/9/2013

自由行旅客不過夜來香港做什麼? 25/9/2013

看了李先生以下的話.(m:香港將如何?)的而且確,可買賣的單程證,無疑是香港的病根;正確的團聚單程證無可厚非,但單程人士以被成千篇一律的定義,這定義既定是必要全面做到方方面的照顧才是情理歸一。國家賣出來的,港方政府定要照顧到底,這是政府要負的責任,誰叫政府不去規劃與國內輸出人口程序,港方能接受多少組合;才不致港方食不消?—— 十六年回歸都是得過且過,才會弄成香港下沉的格局。如今面對的是(貧窮人口)與日俱增;這個所謂政府還要加大合作「瓜分」新界地來迎合新貴的來臨;但港方蚊形方寸之地分寸無加除了填海外別無他法。香港變成權貴的後花園始日可待!


但今天懷着希望看到本土民主派的𡚒起,本土抗爭能戰勝香港的宿命嗎?

自由行旅客中,逾六成是不過夜的。這些不過夜客來港做甚麼?曾擔任旅發局主席6年的田北俊說:「深圳嘅一簽多行,變咗一日多行,佢哋唔係遊客,係黑工,係水貨客。」

外國人如何看香港
記得回歸前,許多外國遊客蜂擁來港,他們大都表示要看看香港殖民地的最後風貌,許多人認為一些英治時期的痕迹,回歸後將會消失。果真不出外國人所料,回歸後特區政府把一個個使人懷念的舊痕迹抹掉了。然後,外國人看到滿街的大陸客,以及商場與外國無別的單一化,也影響了他們的購物樂趣。香港能不能吸引世界各地遊客來旅遊,與城市的特色和風貌相關。從回歸前香港的極有特色與風情,墮落到一個只迎合大陸客而且滿街大陸客的城市,怎麼吸引外來遊客呢?有團體和議員指,市民希望減少大陸客的自由行,使香港恢復一個國際城市的風貌,是有道理的。但特首卻反其道而行。

momo
===========================================
蘋論:香港會變成一個完全的中國城市嗎?   25/9/2013

香港當前的主要矛盾是本地與大陸的矛盾,包括政治、經濟、社會等層面。也許多數人不大理會政經社的大問題,但日常生活中,大陸人的滋擾,街道充斥普通話,推高通脹、租金,特色小店被擠出旺區,粉嶺上水的居民乘坐東鐵被水貨客擠逼,某些大陸客的惡習,安寧有序的社會生活被踐踏,這些都已人盡皆知。現時市民最普遍的要求,是特區政府對入境香港的人士要有審批權:既有人數的限制,也要有質素和背景的掌控。
行騙長官對市民的這些主要訴求充耳不聞,所謂港人優先只是掛在嘴邊,行事則全面配合大陸對香港的侵蝕。周前與廣東省長開會,會後梁振英表示:內地有600多個城市,只有49個城市開發個人遊;應該積極地想想,怎樣可以擴大。其後《蘋果》獲悉,政府擬將青島、太原及西安三個城市納入自由行計劃,令可以自由行來港的人數增加約1,900萬人。特首也忙於「內交」,明天就率領一個90人的訪問團到重慶,與當地談雙邊貿易。另外特首11月會訪問廣西,明年1月訪問福建。
香港作為一個自由港,特首拓展與大陸的貿易,招攬各地遊客,本屬天經地義之事。但如果我們審視一下這幾年的來港遊客,就發現大幅增長的是大陸遊客,其他地區的訪港遊客不但未見增加,反而有輕微下跌迹象。
政府統計,現時自由行旅客中,逾六成是不過夜的。這些不過夜客來港做甚麼?曾擔任旅發局主席6年的田北俊說:「深圳嘅一簽多行,變咗一日多行,佢哋唔係遊客,係黑工,係水貨客。」
過夜客中其實也有不少黑工和水貨客,其中包括在掃黃中落網的北姑。而來港大陸客擠爆海洋公園和迪士尼的只是小部份,大部份是購物,超富的擠滿名牌店和鐘錶珠寶店,一般大陸客則購買奶粉和日用品,以致影響香港人的正常生活。
特首固然重「內交」而輕「外交」──極少到外國去宣傳香港;而外國遊客也漸對香港興趣缺缺了。記得回歸前,許多外國遊客蜂擁來港,他們大都表示要看看香港殖民地的最後風貌,許多人認為一些英治時期的痕迹,回歸後將會消失。果真不出外國人所料,回歸後特區政府把一個個使人懷念的舊痕迹抹掉了。然後,外國人看到滿街的大陸客,以及商場與外國無別的單一化,也影響了他們的購物樂趣。香港能不能吸引世界各地遊客來旅遊,與城市的特色和風貌相關。從回歸前香港的極有特色與風情,墮落到一個只迎合大陸客而且滿街大陸客的城市,怎麼吸引外來遊客呢?有團體和議員指,市民希望減少大陸客的自由行,使香港恢復一個國際城市的風貌,是有道理的。但特首卻反其道而行。

據報道,政府消息人士指,本港未來經濟狀況不穩,需靠自由行帶動經濟持續發展。但據香港統計處的數字,香港旅遊業及其帶動的GDP,只佔香港3.3%。有網友提出問題:你是否願意工資/財富減少3.3%,去買回自己的廣東道,買回迪士尼,去買回寧靜、清潔、有序的香港?你是否願意工資/財富減少3.3%,去買回不被別人罵為狗的尊嚴,免卻教人公共道德反被罵的麻煩?眾多網友的回答是:我願意,加多10%我都願意。
除了自由行帶來的災難,香港還有新移民帶來的困擾。香港的大陸移民政策,是世界上最荒誕的政策。即使在大陸的任何城市,城市當局都有審批外來戶口的權力,只有香港,大陸發出單程證,香港就只能接受。於是每天150名,每年5萬名,回歸16年就有70至80萬新移民來港。這些人有多少是來港與家人團聚的,有多少是用錢向公安部門買來的,有多少是來為中共做工作的,無人得知。而即使是真正的老百姓,在中共二十多年的權貴資本主義的荼毒下,人的道德品質也不能與舊日的大陸人相提並論了。他們享受香港較好的人權,但他們也因小利而識趣地擁護港共政權和建制派。
滿街的大陸客,滿街的新移民,滿嘴謊言的政府,香港已不是過去的香港了。忍受不了的香港人,又出現了新的移民潮。舊的走了,新的來了。香港政府大變,市民的組成也漸變。於是,正如1996年一位占星術專家所預言的:「占星術告訴我們,一國兩制是不可能的,中國對香港的控制越來越緊,香港會變成一個完全的中國城市,而不再是一個香港人的城市。」筆者在1996年出版的書《香港1997》中記錄了這段話,但今天懷着希望看到本土民主派的𡚒起,本土抗爭能戰勝香港的宿命嗎?

李怡
周一至周六刊出

----

老左的騎牆功夫(資深傳媒工作者 吳志森)  25/9/2013

■吳志森認為左派們轉軚的經驗十分豐富,凡出自他們之口的言論都不必太認真。資料圖片

過去一段時間,香港傳媒對一些懂人話、不是一味黨八股緊跟中央的本地左派,冠以「開明左派」的稱號。這個稱號,就如「良心共產黨員」一樣,有不可調和的內在矛盾,因為開明就不會是左派,正如有良心就不會做共產黨員。
曾幾何時,一些所謂「開明左派」或寫文章,或接受訪問,或公開演講,斬釘截鐵,說2017年的特首普選,如果不讓泛民候選人入閘參選,就會釀成政治危機,更呼籲中央要有新思維來處理香港政改。這些言論,說過的不止一次,苦口婆心的更不止一人。
最新的一宗,就是一位曾經說過「特首普選篩掉泛民行不通」的老左派。他在報章撰文,痛陳利害,不讓泛民入閘參選,政制原地踏步,香港將陷入政治危機,特區管治將會舉步維艱,這位老先生當時是這樣說的:
「民主派推出的候選人,也會是一位較溫和的、能力較強的候選人,絕不會推出一位喊打喊殺、只能舉牌抗議的人物……」即使「一位溫和的民主派人物上台,他也許又會馴化成建制派,因為形勢使然。」
這篇文章刊出到今天不夠兩個月,老左派看清了形勢,覺今是而昨非,又轉軚了。他最近說:英美兩國近期公開、露骨地對香港政改問題「說三道四」,引起中央警惕,估計中央在政改問題會「企硬」。老左派又提到港澳辦主任王光亞早前接見友好協進會訪京團時,表明「永遠由愛國愛港的人執政」。我同意李柱銘的說法,前者只是找藉口「攞嚟講」,後者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中英聯合聲明》由中英雙方簽署,在聯合國登記,英國是簽署的一方,就《聯合聲明》的執行情況提出意見,天經地義。英國政府六個月一次向國會提交的「香港報告」,極盡說三道四之能事,又不見中國作出甚麼反應。美國與英國奉行同一套價值,公開評論香港普選有甚麼稀奇。
後者才是老左派道出的天機。無論直選橫選,大圈子還是小圈子,共產黨的選舉,在於事前要預知選舉結果,而且不容有失。王光亞說:「永遠由愛國愛港的人執政」,這是大原則,也是死命令,怎樣循着預知結果的選舉來設計政改方案,負責的官員心領神會,是守前門還是守尾門,他們也應該心知肚明。
左派們都喊過毛主席萬歲,也喊過林副主席永遠健康,喊過反擊右傾翻案風,也喊過打倒四人幫,喊過聲討六四屠夫,也喊過穩定壓倒一切,他們轉軚的經驗,不能說不夠豐富了。
歷史告訴我們,凡是較為文明、較懂人性、較像人話的言論,出自左派之口,都不必太認真,聽過就算了。因為這可能只是政治策略,他們有任務在身,講出來試試水溫,看看各方反應。退一萬步來說,即使是真心實意的心底話,在鐵一般黨的紀律面前,阿爺吹雞,馬上跪底,全部歸隊,講過就算,可以全面收回,還敢面不紅心不跳的強辭奪理。

吳志森
資深傳媒工作者

----

希拉莉星光(資深傳媒人 盧峯) 25/9/2013


■希拉莉已不是政壇新人類,但仍惹來大家猜想她是否準備參選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互聯網

自從希拉莉不再擔任國務卿,暫時無官一身輕後,追蹤希拉莉的消息,猜想她是否準備參與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成了傳統、網上媒體樂此不疲的事,任何蛛絲馬迹都不放過。
前幾天New York Magazine為希拉莉做了一個七頁的專題,縷述了她的近況、短期計劃及動向,少不免提到她跟克林頓及女兒共組的基金會。專題報道沒有直接說希拉莉會否再角逐總統寶座,但看過的分析家都覺得這是整個部署的一部份,讓希拉莉進可攻退可守。有的傳媒更引述希拉莉身邊的消息說她一直沒有放棄過這個目標,只是不願公開承認而已。
希拉莉不是政壇新人類,近二十年來不管在白宮、參議院或國務院都是政壇要角,備受公眾注視,按道理已沒有多少新鮮感,甚至隨時惹人嫌棄。畢竟網絡世界盛衰周期極短,三、五年已改朝換代。希拉莉是九十年代初的舊臉孔,為何還能引起這麼大的興趣呢?
大概可以從兩個方面想。其一,希拉莉代表一個未圓的夢。對她個人來說,成為白宮主人(不是女主人)是最大的心願。在克林頓性醜聞最厲害時仍不離不棄,轉戰到紐約選參議員等都是在鋪路成為總統。2008年以為眾望所歸,誰知殺出一個奧巴馬令她功敗垂成。2016年不披甲上陣的話,此生肯定與總統無緣。
而對美國社會而言,有了第一個黑人總統後,自然想有第一位女總統,跟枱面上其他女政客來說,希拉莉的歷練、見識、人脈都優越得多,大家自然把她視為活出歷史的人物。
另一個原因是目前美國政壇烏煙瘴氣,內鬥不絕。總統奧巴馬成功連任帶來的不是改革的決心或新氣象,而是更因循退縮,任由內政外交僵局持續。共和黨的政治明星要不是口不擇言就是少不更事,未能登大雅之堂。當台上的政治人物惹人生厭的時候,美國人自然懷念起台下的人物,特別像希拉莉這樣耀目的人!

盧峯
資深傳媒人


----


郝的立法原意 旨在圍魏救趙  10:31 25/9/2013
(自由撰稿人 沈舟)

■《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成員。

中聯辦高官郝鐵川再次撰文〈公民提名符《基本法》立法原意?〉與梁家傑先生辯論,認為《基本法》起草過程中,僅有港大學生會在諮詢期間主張過公民提名,但其後《基本法》草案徵求意見稿中並無出現,反映有關建議並未獲得大多數《基本法》草委的認同。看上去是對立法過程的尊重,其實是圍魏救趙,另有用心:為了避免港人普選出來的特首不符中央要求而拒絕任命導致的尷尬局面出現,所以要否定最能體現「主權在民」立法原意的公民提名。其實,《基本法》起草過程中,提名雖無「公民」一詞,但任命更無「實質」一說,欲解「提名」之困,需要先破「任命」之疑,不妨來回顧和分析一下《基本法》有關中央任命特首的立法原意。
根據李浩然主編的《香港基本法起草過程概覽》記錄,當年就《基本法》第15條「中央人民政府依照本法第四章的規定任命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和行政機關的主要官員」,草委會討論到第七稿時並無多少意見出現。第八稿開始有以下意見:「希望中央人民政府會委任香港人選出來的行政長官,否則有違高度自治」;「根據條文,任命行政長官及其他一切權力都屬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即一切由共產黨操縱,還談甚麼港人治港,相信到時可能變成黨人治港」;建議改為「全國人大常委會依照本法第四章的規定必須無條件任命香港永久性居民經選舉或協商產生的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因為「中央人民政府不能因不滿香港選民選的行政長官而作有條件任命或推翻任命,使香港變成無政府狀態」;「中央人民政府對行政長官和主要官員的任命乃止於『榮譽式』,不應對人選有實質影響」。
1989年11月,六四事件已發生,此時草委會的第九稿草案關於第15條的意見只有兩點:「中央人民政府不得干預行政機關及政府官員的任命」和「中央人民政府不可否決香港特別行政區選出的行政長官」。修改建議也只有兩條:一是修改為「中央人民政府依照本法第四章的規定任命或者否決香港特別行政長官和行政機關的主要官員」,理由是「避免選用不符資格和不愛國的行政長官和主要官員」。二是「本條應修改以便由香港人任命行政長官和主要官員」。同時,有人提出「待澄清問題」,即「『任命』一詞是否相等於英文字"endorse"的意思,只包含着象徵的意義」?
很明顯,從以上紀錄中可以看出,關於中央任命特首的這一條款,草委會的主要意見是中央必須「無條件」地尊重港人選擇,不得隨意干預,因此其任命只是「榮譽式」和「象徵性」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也有人提出要將「否決」與「任命」並提,這樣,中央的任命權就有了實質性意義。但最終定稿的《基本法》第15條,並沒有採納這條「否決」意見。按照郝部長的邏輯,曾經提出但最後未被採納的意見,就不是立法原意,以此來否定港人的「公民提名」,如果這樣,也可以因此否定中央的「實質任命權」。
我在本報曾發表的〈質疑中央的「實質任命權」〉一文中曾經指出,說中央任命香港特首的權力具有「實質性」,並不符合立法原意。其論點有三:一、整個《基本法》的立法原意是「主權回歸,兩制並行不悖」。如鄧小平所說,就是「你不吃掉我,我也不吃掉你」,普選中,中央不能「吃掉」香港民意;二、在《中英聯合聲明》中,英方對中央任命權的理解是建立在自身君主立憲制的基礎上,女王對英國首相的任命只是形式性的;三、根據中國《憲法》第101條規定,內地各省人民政府的正、副行政長官,都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毋須報上一級政府任命。如果按照郝部長在其他文章中提到過的「香港法律地位等同省市政權」,高度自治的香港之特首,又何須中央「實質性」任命?
香港《基本法》起草過程中的上述記錄,證實了我的判斷。如今,若非中央聲聲急的「實質任命」,何來港人步步高的「公民提名」?完整地理解「提名」和「任命」環節的立法原意和因果關係,普選才能在《基本法》的軌道上順利前行。否則,若堅持用「實質任命權」來守尾門,就難以阻擋港人用「公民提名」來衝前門,更不能避免他們用佔領中環來破大門,爭取自己的應有權利。

沈舟
自由撰稿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追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