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香港是美好之家 在這美好能言的網上為,真,善,美,愛。為社會謀求繁榮。興盛

2013年9月13日 星期五

英國昂膠美國更昂敵人在裏面 13/9/2013

英國昂膠美國更昂敵人在裏面   13/9/2013

英國的聖戰移民太多,家是你的家聖人在你家,她們有無限的聖語,當有事時她們一呼百應她的聲浪大過家,

人是你請回來的住了你的家,你休想她回家,一世如影隨形,食你的住你的你的民主她的聖戰,樂也融融!寸步難行也。

momo
======================
敵人在裏面   13/9/2013

出兵敍利亞,奧小黑軟腳蟹終於現了形。英美「左膠」誤國,又添例證。
但國內的民意反對出兵,確實也有理由。以英國為例,國內的伊斯蘭移民已經太多,伊斯蘭孕育極端的民粹,英國國民的敵人在國內,而不是在中東。
譬如英國有一個「伊斯蘭學聯」,在全國的大學,串連成組織。「伊斯蘭學聯」時時在大學舉辦論壇,投訴所謂「白人主流社會」對伊斯蘭的「妖魔化」,但這個學聯組織,又時時邀請公然提倡恐怖仇恨的極端人物來演說。
最近「伊斯蘭學聯」請來的一個「名人」,為塔利班和阿蓋達組織的砍頭辯護,「西方主流」時時「妖魔化」報道阿拉伯世界的砍頭,而聲稱砍頭「是沒有痛苦的」,因此,西方對伊斯蘭世界有「偏見」。
這個學聯組織還呼籲政府釋放阿蓋達組織一個囚犯。英國的「文化多元政策」,漸漸孕育出仇恨的惡魔。
保守黨的金馬倫政府有不可推卸之責。二○一一年,金馬倫在慕尼克演說:自稱信仰「文化多元」。英國受歐盟議會的人權法約束,阿蓋達組織的一名叫卡達達的頭目,由約旦非法入境,十多年來尋求「政治庇護」,英國想驅逐回國,歐盟議會不准,聲稱有違其「人權」。
歐洲的奧地利、德國和瑞士,從來不「文化多元」,對非白人移民限制而「歧視」。奧地利和瑞士政府不想跟你嚕囌:什麼包容啦、平等啦,心裏明白都是廢話,所以激進的伊斯蘭勢力滲透不進去。法國和意大利則完全不理會什麼歐洲人權法,用自己的方式嚴厲對付,抓到了就驅逐離境。歐盟不滿意?法國和意大利政府說:我就是歐洲,我行政主導,我愛做什麼就怎樣做,歐洲沒有了法國和意大利,還歐個屁洲。
對於非我族類,絕對不可以施捨「人權」。這些異形生物,牠今天利用你的民主自由,牠無限繁殖滋生,一旦成了勢,牠反過來把你本來有的民主和自由吞噬掉。天真的軟腳蟹政府,自己去死還算了,卻將國家社會一起拖垮。


陶傑
電郵 :mcwriter@appledaily.com

----

美國為何失敗

美國奧巴馬對叙利亞的阿薩德,有點像中國眼中的梁特首:軍事手段把阿薩德弄掉不難,然後讓哪一個頂替,才是問題。
阿薩德的暴政,是叙利亞阿拉伯人的少數民族。所謂「反對派」,是大多數的遜尼派。「反對派」並不信奉西方文明的人權和自由,也不相信什麼議會普選民主,但反對派現在伸手向美國要鎗要炮,想了斷與阿薩德的血海深仇。
就像「阿拉伯之春」的埃及,穆巴拉克倒了,上台的卻是激進的伊斯蘭兄弟會。奧巴馬對叙利亞出兵遲疑,因為美國對中東的政策,二十年來,全盤失敗,美國對叙利亞、埃及這類國家,沒有後着。
叙利亞的遜尼族反對派,並不親美,相反,其中還有激進的原教旨勢力。美國替他們除去阿薩德之後,如果將叙利亞提交「民選」,叙利亞隨時會變成塔利班的阿富汗或「兄弟會」的埃及。英美民意反對出兵中東,也沒有錯。
除非英美重建西方殖民主義,除非不干預,否則向叙利亞這種國家派總督,即所謂開「歷史的倒車」。
開倒車,不是問題:當中國的「習李新政」也開倒車,恢復毛左文革,捉拿知識份子,西方也應該重建殖民主義──不可以只准你倒退,不可以我也倒退──但英美這代政權,因自由左派文化人影響,已經失去了殖民主義的意志,相反,俄國的普京,骨子裏還是共產黨;叙利亞埃及的反對派,骨子裏還有伊斯蘭原教旨激進的基因。
出兵叙利亞,扶助反對派,推翻阿薩德,有如有一天,香港的「長毛」在大陸變成反共叛亂領袖,有兩三億人跟隨,美國向「長毛」運輸武器。「長毛」推翻了共黨政權,卻宣佈反美,中國改奉托洛斯基──以上假設,純屬誇張幻想,不過如此譬喻,跟美國今日在中東的處境一樣。
即使中國搞掉梁振英,還有曾鈺成。美國在叙利亞埃及的「曾鈺成」在哪裏?沒有。權謀不足,理想誤事,阿拉伯人,天生不可能學會西方的民主,永遠不會。西方的知識份子以「平等」看世界,這就是美國失敗誤事的地方。


陶傑
電郵 :mcwriter@appledaily.com

----

戰爭和議會

叙利亞暴君總統用化武屠殺平民,違反國際公約,英美本來可以出兵,但領袖皆庸弱之輩,不敢擔當責任,都先尋求國會表決支持。
首相金馬倫先敗一局。英國對外開戰,可以提請下議院批准,也可以撇下議會,自己動手。
一般來說,首相的內閣如果夠強,不必理會下議院,因為英國有一條「皇家行政權約」(Royal Prerogative),將對外開戰的大權,獨交首相內閣決定。
開戰、諜報、對外大使的任命,都屬「皇家行政權約」給予首相的行政大權範圍。這一條,本來由君主專權的時代殘留。君主立憲之後,皇室的權力架空了,但英國人很聰明,從前國王一聲令下就帶兵遠征的權力,從一二一五年英國的大憲章之後,就沒有明言受到「三權分立」的制約。
現代英國對外開戰,是皇室的名義,但皇室無權,由首相會同內閣向皇室「建議」即已足夠。首相內閣的開戰決定,不必向國會預先「申請」,自己拍案。仗打勝了,像戴卓爾夫人的福島之戰,榮譽全歸首相。戰爭失利,首相下台。
一八四○年的英清鴉片貿易戰爭,就先由國會辯論通過,以六票之差,通過向大清國出兵。到一九九九年,英國下議院想通過議案,明令以後的戰爭,須先由國會表決批准,但英女皇卻罕有地行使權力,不批准此一議案在國會討論。
當時是貝理雅政府向英女皇咬耳朵,請女皇出手的。時至今日,這一條越來越模糊。首相沒有把握,想國會也分揹黑鍋的時候,就推給國會先投票,首相和內閣有信心,就專行獨斷,打了再說,一點也「不民主」,因為人家的政府,是民選的國會多數票的政黨。
這一點,富有哲理,是遠東只懂得秦始皇,「三權分立」的精髓從來搞不清楚的人,再送子女去英國的寄宿學校,不幸限於程度、文化、思考的懶惰,一輩子也不會明白。首相金馬倫想兩面討好,這次讓英國人駡了個狗血淋頭,也是活該。


陶傑
電郵 :mcwriter@appledaily.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追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