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美好之家 在這美好能言的網上為,真,善,美,愛。為社會謀求繁榮。興盛

2009年10月27日 星期二

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雙普有日

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雙普有日。燈膽與否無關事,飲水思源要實行。政改問題總要定,何年何日總有時。不論那個總要定,否則無期更無期。十年又過十年去,你我長埋有何用。普選最是得民心,無怨無悔享太平。

全城抗曾本文重點
團體接力日日示威
民怨重挫管治威信

曾蔭權「慳電膽益親家」及「弟婦蝕雷曼迷債提早獲賠」醜聞激起民憤千尺浪,避港幾天今日現身即面對連串圍剿行動,由今早股票掛鈎票據(ELN)苦主組織二百人圍攻政府總部揭開戰幔,傍晚有團體在禮賓府外上演諷刺劇接力,其他團體往後日日有抗爭,務求迫令曾蔭權清楚解釋利益衝突及改善民生問題。學者形容這股怨氣潮重挫曾班子管治威信難挽回聲望,曾蔭權應該鄭重站出來詳細解畫,短期內更應撤回慳電膽現金券措施。


(設計圖片)
曾蔭權結束四日休假,昨晚與太太曾鮑笑薇乘坐車牌AM90銀灰色混能七人車,約在十時十分返抵禮賓府,穿上淺藍色恤衫深藍色西褲、坐在左邊的曾蔭權原是沉鬱着臉心有所思,未察覺有記者在守候,當看到有記者後,有感到詫異而變臉咧嘴微笑,並揚手向車外打招呼。然而曾蔭權突然轉換座駕回府,卻令在機場長時間等候向他提問的記者白等一場。

今日圍剿曾蔭權行動由股票掛鈎票據(ELN)苦主組織請願開始,代表簡浩名說近日接獲逾百名苦主來電,要求向石禮謙求助,今日將聯同約二百名苦主到政府總部抗議,聲討出席行政會議的曾蔭權,並會前往立法會找石禮謙,要求他如同協助曾蔭權弟婦一樣,協助各苦主約見相關銀行高層商討盡早獲賠償。

簡浩名要求曾蔭權、石禮謙及銀行從速解畫,否則難以平息民憤,徒加深社會矛盾,更直斥「董建華都話為基層有心無力,但曾蔭權就以公謀私,仲衰過陳水扁!」將陪同苦主的社民連立法會議員梁國雄亦強調不會輕易罷休,促請曾蔭權「將件事原原本本講出嚟,如果再唔解釋就要落台」。


迷債苦主遊行抗議曾蔭權利益輸送。 (胡耀威攝)
團體接力日日示威
雷曼苦主大聯盟計劃於十一月一日帶同「曾蔭權不倒台,香港冇運行」的標語,發動「倒曾大遊行」,主席陳光譽說今晚與委員會成員討論細節,該股抗議力量將會結合網上號召倒曾大遊行成一股龐大反對曾蔭權力量。

今日傍晚有「107動力」接力到禮賓府外上演街頭劇,以「禮親府」紙板道具,諷刺曾蔭權及環境局局長邱騰華近期涉嫌利益輸送親人。召集人何民傑表示,市民對政府的信任已跌至回歸以來最低點,曾蔭權如不清楚交代恐要以下台作結。

往後日子繼續有多個關注民生團體部署抗爭行動,抗議港府無視樓價高企、租金飆升,打工仔難以找到一個理想安樂窩。公屋聯會主席王坤狠批曾蔭權無視樓價急升,即使面對中下階層群起聲討,亦只是一味採取鴕鳥政策,逃避現實,強烈要求曾蔭權親自回應市民對復建居屋的熱熾訴求,聯會不排除發動超過五百人遊行抗爭。


放大圖片
民怨重挫管治威信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社區組織幹事施麗珊批評曾蔭權施政報告無扶貧政策外,慳電膽現金券更是靠害居住板間房、籠屋等低收入人士,加電費猶如「政府向佢哋揼石頭」。而為改善基層生活,協會會繼續發起請願向港府施壓。

對於民間不滿曾蔭權及港府施政所形成的一股怨氣潮,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認為,這股怨氣潮重挫曾蔭權及整個管治班底的威信,長遠亦難以挽回民望,建議曾蔭權應該盡快鄭重解釋連串利益衝突醜聞,給公眾一個合理交代,短期亦應撤回慳電膽現金券措施撲火。

全國政協委員劉夢熊認為曾蔭權現應當機立斷,一如上年撤回生果金入息審查方案,及早宣布取消慳電膽現金券措施,將社會注意力拉回經濟和民生方面,為香港做點有益有建設性的工作。
-----------------------------------------
不認不認還需認,普選在帝在民間;兩路擇一英美版,制度奉行有蘇聯。矛盾何來問句卿,戈葉號令通世界。全民保障免遭殃,最痛紛爭永解除。


定性和翻臉 2009年10月28日

特首這份工難打,因為氣候一變,即刻會患中國式的政治風濕,風濕了,就會「腳痛」,然後四周的人,本來端起笑臉逢迎巴結的,即刻翻章,牆倒眾人推。
這一次,氣象變化,源自中國總理在泰國告訴香港記者:「香港市民,對特區政府的意見,都可以依法解決。」
中式政治修辭學,是一門專科,一番話,看似不經意,其實寒意凜冽。
首先,對於特首,因什麼親家電燈膽、弟婦雷曼迷債,受到連環攻擊。「上面」如果一心向着你,他會給你「定性」。他可以說:這是一股反特區政府的勢力,是香港傳媒煽動起來的攻擊,打着電燈膽的民意幌子,實際上,是要破壞香港的和諧穩定,是顏色革命的前哨戰,國家一定支持特首「依法治港」。
這就是給你一顆定心丸。但現在不是,本來合該定性為「破壞和諧」的干擾勢力,變成「市民對特區政府的意見」了,在中國政治的修辭學裏,「意見」這個名詞,不止中性,而且還有偏幫的傾向。批評一個書記:「群眾對你的意見很大」,意思是:「群眾的監督和批評」是對的,先有你的「錯誤」,人家才對你有「意見」。
如果他撐你,「人民的意見」,就是「敵人對黨的猖狂進攻」。如果看看一九五七年大陸「反右」時的政治修辭學,就會背上沁一層淺淺的冷汗。
然後是「依法」兩字的用途。如果他還向着你,他會說「支持特首依法治港」,但現在,港人的「意見」,可以「依法解決」,這就把距離拉開,風高浪急,是不是準備要把人推下船:也不一定,自己琢磨好了。
怪不得特首施政報告說不建居屋,行政會議共四大員,都公然唱反調。羅瑞卿的女兒羅點點的《點點記憶》,提到她老子當公安部長,一挨鬥,平時阿諛奉承的同志部下,馬上翻臉,惡狠狠的批鬥嘲罵,小女孩很困惑:這些叔叔阿姨們,平時不是很親切的嗎?怎麼了?
怎麼了?因為中國人的政治,就是翻臉無情六親不認的連台好戲。


(陶傑)
----------------------------------------
包二奶內衣及其他 2009年10月28日

前香港記者、現居紐約的曾慧燕常電郵一些大陸有趣資訊給朋友。不久前收到她寄來一輯在大陸各城市街頭巷尾拍攝的標語、條幅,有的不僅有趣,而且還頗有智慧,有的呢,至少可以讓我們看到大陸少為人知的社會異象。是在什麼城鎮,不得而知,但總之在內地。現舉一些有趣及有智慧的。
大街上一條橫跨馬路的條幅,上寫:
「街上看美女,目光高一點是欣賞,目光低一點是流氓。」
路旁高聳的兩個掛牌,一個是:「水能載舟,亦能煮粥。」(普通話「舟」、「粥」同音)
最精彩是另一掛牌,上寫:「人不能把錢帶進棺材/但錢可以把人帶進棺材。」
第一句人所共知,精彩的是第二句。聯想到大陸那些大款們大吃大喝,加上又嫖又賭,第二句還真能反映現實。
一幅心形漫畫,上寫着:「婚姻的剛開始是『相敬如賓』,繼而是『相敬如冰』,最後是『相敬如兵』」。
另一幅畫兩個年輕女性的漫畫,上寫着:「跟大家都不喜歡的女人結婚不甘心/跟大家都喜歡的女人結婚不放心」。──一個不甘心,一個不放心,很能描述內地的男女關係。
一個高聳在馬路旁的標語牌,上寫着:「有奶不一定是娘/但有錢一定是爺」。──「爺」,在大陸,是可對人頤指氣使的「大爺」的意思。俗語說,有奶便是娘,這裏是對內地「有錢大晒」的絕妙描述。
廣告牌上是一個美女穿上內衣,下寫五個大字:「包二奶內衣」。不是我們熟知的「包二奶」的涵意,而是把內衣特性表述出來的真正「包二奶」,絕妙的廣告精品。


(李怡)
----------------------------------------------
探針:問題多,給點時間中共? 2009年10月27日

中共建政六十周年的大典,展示強大國力,而金融海嘯後,中國經濟迅速反彈,第三季經濟增長百分八點九,全年「保八」不成問題。因此,很多人認為,中國雖有很多不如人意之處,貧富懸殊、貪污腐敗、侵犯人權等,但應給時間中共慢慢改革,欲速則不達!不過,看完《建國大業》,方知此論調之荒謬可笑!
中國近年經濟成就斐然,大部份老百姓生活也有提高,執政的中共自然有功。但成就背後,數以億計老百姓同時間付出高昂代價,相反,幾千萬黨員幹部及中共同路人等特權階層,卻騎在老百姓頭上作威作福,視國庫如私己,儼如二十一世紀的封建王朝。亮麗經濟成就之下,掩蓋着很多問題,且都是一黨專政的制度缺陷所致,亟待政治改革去解決,但中共大唱慢板。
難道中國人沒給機會中共去改革嗎?恰恰相反,在中共執政的六十年間,從土改、三反五反,到反右、大躍進,然後文革的十年浩劫,犯了無數極嚴重罪行,令老百姓捲入一場場政治運動,數千萬無辜者家破人亡,但善良的中國人民仍然一次又一次的給機會中共,即使改革開放時,中共摸着石頭過河,不知路在何方、岸在哪裏,大家仍然義無反顧的支持它試驗摸索。
到了今天,中共宣稱它是一個學習型政黨,學習如何執政。天下間有這樣的人民,容許自己的執政黨不斷犯錯,然後在執政六十年後還在學習如何執政嗎?在其他國家,這樣的學習型政黨,早就被攆走了。為甚麼不準備充足,學好了才上台執政,而是把國家看成白老鼠來試驗、置國民的幸福如兒戲呢?
今天中國的社會問題,跟國民黨在大陸執政時,有很多相似之處。經過八年艱苦抗戰,擊敗日本人,蔣介石聲望如日中天,被視為理所當然領袖。不過,在一黨獨裁制度下,國民黨很快就腐敗得不成樣子。《建國大業》中,蔣介石派兒子蔣經國去上海反貪,打擊囤貨的奸商,但受到黨內及蔣家親友抵制,蔣介石對兒子說:「國民黨的腐敗已經到骨頭裏了,反腐敗要講究時機。反,要亡黨;不反,要亡國。難吶!」這不也是今天的最佳寫照嗎?
當然中共沒給機會國民黨和蔣介石,讓他們學習如何執政,也沒給時間他們好好思量如何從抗戰廢墟中重建國家,更沒因為國家人多底薄而給機會他們慢慢改革。中共選擇以暴力去推翻它!《建國大業》如是說。那麼,為甚麼還要給中國更多時間,慢慢改革呢?

張華
--------------------------

自恃為王滿朝亡,一人做事一人當。無的放矢害成朝,小事一樁有或無。

大罵傳媒 愚不可及 2009年10月30日

民望低企的曾特首,對於傳媒揭發兩宗懷疑濫權事件怒不可遏,竟在矢口否認之餘,使用「無中生有」、「捕風捉影」和「企圖削弱市民對特區政府的信任」等言詞,實行高調反擊。而保皇派人物亦吠影吠聲,為之吶喊助威。殊不知此二者均屬火上加油,令事件升溫,並直接損害香港形象,可謂愚不可及。
特首一向拙於口舌,「我要做好呢份工」即反映出其語言表達能力,只在低俗水準。而此次抨擊傳媒的用語,除用詞不當外,更有偷換概念之嫌。

弟婦獲賠償未有解釋
所謂「無中生有」,詞典的解釋為:把沒有的說成有,指憑空揑造。「捕風捉影」是比喻說話做事毫無根據。但此次無論特首在慳電膽計劃中有沒有利益輸送,或其弟婦在雷曼索償事件中,他本人或手下有沒有背後施壓,事實均存在若干疑點。作為大眾公器的傳媒就此提出質疑,乃屬天經地義。
以雷曼賠償一事為例,儘管特首信誓旦旦聲言事前毫不知情,但正如論者指出:其弟婦購買之「雷曼產品」為何,何以早在今年四月銀行拒賠且態度強硬之際,就可獲得高至六成之賠償,至今並無片言隻字解釋。如此豈能杜公眾悠悠之口?而對此窮追猛打,查探究竟,完全合乎邏輯,又怎能說是「捕風捉影」?
至於另一話題,全因特首姻親乃本港知名的「慳電膽大王」而起,由此而致業界議論紛紛,固屬人之常情,何嘗成了「無中生有」?俗語云:「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特首再如何聲稱政策公開、透明,也難免遭人物議。自我申辯當然不妨,但扯到對提出計劃的同事不公平就大可不必。因為市民關心的焦點是特首本人的舉措與誠信,並未涉及其下屬也。故其日前的公開回應給人轉移視線的感覺。
非但如此,指摘傳媒「企圖削弱市民對特區政府的信任」,不僅文不對題,而且將其個人的誠信等同於特區政府的威信,極之不妥。


負面新聞僅針對特首
迄今為止,有關的負面新聞僅針對特首本身,沒有擴大到特區政府整體。一般而言,如果特區政府管治有方,備受好評,則意味着特首領導得法,應予稱許。反過來說,如果政府施政頻頻失誤,則特首責無旁貸,應予批評。換言之,政府做得好與壞,特首都獲得相應的評價,二者具同一性。
然而,如果某事只是特首本人的誠信問題,那就未必牽連到政府威信。即所謂「寃有頭,債有主」也。在這方面,二者未必具同一性,不應混為一談。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此一名聯值得曾特首深思。公務員事務局前局長王永平認為,政治人物應有包容負面新聞的胸襟,不失為逆耳忠言。而某傳統左派代表卻秉持毛的「輿論一律」之精神,對傳媒橫加指摘,實質是給特首幫倒忙。香港多年來均以經濟自由度冠於全球馳名,如果言論自由尺度收窄,只會自毀形象,遺患無窮。

張成覺
自由撰稿人

-----------------------------

一言堂是過去式,倒豎蔥頭露了底。人蠢無能學一堂,祖仙同哭囝無用;實若虛犯而不校,鳥死乎其言也悲。

曾子說:"有誌者不可以不培養堅強的意誌,因為責任重大而且道路遙遠。

蘋論:傳媒是針對當權者的孜孜不倦揭露者 2009年10月31日

儘管環境局局長邱騰華就慳電膽事件作出讓步,但讓步的只是在加電費、環保成效這些直接影響民生的方面,至於涉及曾蔭權利益輸送的指控,就以曾蔭權在周二大罵傳媒作為政府的回應,但並沒有對有關事實及背景作清楚解釋。
曾蔭權的回應,已不是辯解他有沒有利益輸送的問題,而是牽涉政府對傳媒的看法,以及與傳媒的關係。這是自由社會的大是大非問題,值得細加分析。
曾蔭權指「個別傳媒」對他誠信與操守的質疑,是「無中生有,惡意中傷」,「全屬捕風捉影」,「在毫無事實根據的情況下,作肆意攻擊」。行政會議成員鄭耀棠指「有個別媒體一而再、再而三攻擊曾先生」,這是「在法治社會中所不能容忍的」。
法治社會不能容忍媒體攻擊政府或領導人嗎?抑或是,揭露當權者的劣績醜行,正正是傳媒的天職?
美國開國元勛傑弗遜( Thomas Jefferson, 1743-1826)說:「如果由我來決定,我們是要一個沒有報紙的政府還是沒有政府的報紙,我會毫不遲疑地選擇後者。」
對這位美國第三任總統、《獨立宣言》的撰寫人來說,報紙實比政府更重要。
傳媒與政治的關係,更集中體現在「第四權力」理論中。美國大法官斯圖爾特( Potter Stewart, 1915-1985)在 1974年的一次演講中,強調新聞媒體在現代民主社會中,是作為行政權、立法權與司法權以外的第四權力,用以監督政府,防止政府濫權。
美國前大法官布萊克( Hugo Black, 1886-1971)在審判「五角大樓密件」一案中說,「出版自由的最大責任就是防止政府任何部門欺騙人民。」
傳媒作為「第四權」,起着監督政府的重要作用。因為再清廉、有效率的政府都無法審察所有的行政缺失與紕漏,無法監管每一部門的每一個官員。因此,傳媒的監察即使對政府來說也十分重要。
但傳媒這個「第四權」,是沒有具體權力的。儘管它可以揭發種種缺失,卻沒有權去處理這些缺失。傳媒只是有言論,但不會有行動。而政府只要想做一件事,卻有權可以做到,因此,傳媒更應有廣闊的言論空間。
美國前大法官道格拉斯( William O. Douglas, 1898-1980)不認為傳媒有「惡意中傷」這回事。惡意還是善意,講的是意圖。不講言論的內容是甚麼,卻去講意圖,而意圖是看不見,摸不着,十分難證明的東西。以「惡意」來壓制言論,等於扼殺言論自由。
有沒有事實根據,是否歪曲事實,在美國的案例中,也不是質疑報刊言論的罪名。上世紀 60年代《紐約時報》被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警局控告報道不實,結果美國最高法院判《紐時》得直,理由是言論自由應該留下允許搞錯的空間,如果要求言論必須與事實相符的話,那很可能使原來想說話的人嚇得不敢說了。
法治社會的政府與政治人物,必須以這種理念去看待傳媒,而絕非鄭耀棠所說的「攻擊曾先生」「在法治社會中不能容忍」。
傳統左派出身的鄭耀棠,實在應看看他信仰的馬克思怎麼說。在《新萊茵報審判案》中,馬克思寫道:「報刊按其使命來說,是社會的捍衞者,是針對當權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無處不在的耳目,是熱情維護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萬應的喉舌。」(譯文見人民出版社《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六卷)

這就是傳媒與政府、人民的關係。追隨中共的曾蔭權、鄭耀棠,若非根本不懂,就顯然已隨着中共掌權者一起,渾忘老祖宗的教誨了。
周一至周六刊出

(李怡)
---------------------------
以權謀私的定義

被控謀殺的將軍 2009年10月31日

彼得奧圖和奧馬沙利夫曾經主演過一套叫《將軍之夜》的電影。在片中,彼得奧圖飾演二戰時期一個德國將軍,他因為謀殺了兩個妓女而被由奧馬沙利夫飾演的軍方調查人員調查。當彼得奧圖獲悉奧馬沙利夫的來意後,對後者說謀殺難道不是將軍的職責嗎?奧馬沙利夫說將軍的職責是大規模的謀殺,不是小規模的。最後,彼得奧圖借行刺希特拉事件把奧馬沙利夫除掉,而他自己要到二戰後才伏法。

以權謀一黨之私
我之所以提起這部電影,因為它令我聯想到曾蔭權的以權謀私。現在特首的主要工作其實就是以權謀私,但不是一人或一家之私,而是一黨之私,可以說是大規模的以權謀私,至於一己之私,即小規模的以權謀私,是不容許的。
曾蔭權在哪方面為共產黨謀取利益了?如阻慢香港的民主進程,配合國內的政績工程而興建超昂貴的高速鐵路等。
先說一說阻慢香港的民主進程。特首是有憲制上的責任去推動政制發展,而不是阻礙。若果曾蔭權提出一個增進民主的方案,但被保皇黨否決,那麼阻礙民主進程的是保皇黨。但上一次他提出的是一個阻礙民主進步的方案,被泛民否決,那攔路虎就是曾蔭權。同樣是否決,但曾蔭權仍然選擇自己攬上身,可以見到共產黨是選對了奴才。
若在快將進行的政改諮詢中,在沒有連任的壓力下,他還是要拋出一個保守的方案,那我們只能說他的奴才性格是渾然天成。
至於廣深港高鐵,只要稍為懂得計算,就知道這是一個無底深潭。以六百五十二億元興建二十六公里的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即是每公里二十五億元。但廣深段只是每公里一億八千萬元,而台灣高鐵也只是每公里三億二千五百萬港元。台灣高鐵現在還是流血不止,那香港的高鐵的算盤如何能打得響?但我們的特首為着共產黨的一黨之私,就運用他的權力批准了,這不是以權謀私嗎?這六百五十二億元能改進多少香港低下階層的生活?能為他們的子女提供多少的學習機會?
老實說,相對於曾蔭權阻礙民主進程和向共產黨獻媚,這些所謂對姻親的利益輸送,即使真有其事,其實也是微不足道。但我們奈何不了他的大規模的以權謀私,就只能針對他的小規模的以權謀私了。

沒有能幹的奴才
共產黨一向要求香港的特首是一個能幹的奴才,他必須是能幹的,因為香港有還算自由的傳媒和還算獨立的司法系統,而香港人也普遍有維權的知識,所以不能用大陸那一套愚民和蠻幹的政策。但他也必須是奴才,那樣共產黨才能予取予攜。但世界上根本沒有所謂「能幹的奴才」這樣東西,因為能幹和奴才是不能同時存在的。
為今之計,就是共產黨不能再讓任何一個特首連任了,因為任何一個奴才,聽從共產黨做了那麼多對香港人不住的事,絕對沒有可能捱得住十年的任期。

李德成
公開大學電腦系副教授

------------------------------------------------
政治文盲國際民主自由的悲哀呔煲

探針:選一個不要面的特首 2009年11月02日

NBA季賽開張之夜,火箭隊沒了姚明實在沒看頭,只好轉台,卻無意間看到曾特首在疾言厲色討伐傳媒,這和「打、屈」雙修的疆官何其相似迺爾。然而深究一層,疆官維護的是威權政府的核心價值及其「偉光正」形象,而曾蔭權暴怒發飆,則是在一個新聞自由的地方挑戰香港的核心價值。
就本人而言,也不大相信曾蔭權公然為親家硬銷節能燈泡,卻對特首弟媳就雷曼迷債成功索償疑竇叢生。無論前者後者,倘無「明益」,有無「暗益」?香港核心價值之一就是公眾有知情權,而保障這一權利正是新聞自由,只要有疑點就關乎公眾利益,傳媒跟進所盡的是社會責任。所謂大風起於青萍之末,在資訊自由的香港,或有「捕風捉影」之事,但凡屬公共事件都不可能無中生有,惟在極權社會「無中生有」這個造句才能成立,因為那需要權力壟斷和強大的資源,才能將假變成真、把有化為無。試問香港「個別傳媒」擁有這種權力和資源嗎?
最令人瞠目的是,曾蔭權祭出大陸官場的必殺技,一連串「惡意中傷」、「變本加厲」、「肆意攻擊」這類階級鬥爭專用詞語,最後果然歸納出敵情觀念──「意圖削弱市民對特區政府的信任」。聽去和八九年的《人民日報》四二六社論,以及藏變時的「××集團」、疆亂時的「三股勢力」此類結論相去無幾。曾蔭權滿面濺朱對傳媒發飆,說得形象一點,形同近日網絡潮語:「你是哪個單位的?」又似大陸○九年度金句,官員質問記者曰:「你打算為誰說話?是替黨說話,還是替老百姓說話?」
執政者接受輿論監督,乃至被民意代表及傳媒質疑其誠信操守,本係民主社會的常態。可嘆香港民主不修,竟連自由也難保了。近期曾特首的言行引致群情聳動,便等同於特區政府的管治受損?其實受損的只是曾蔭權的面子而已,他惱怒交加蓋源於此。
林語堂說過:「爭臉是中國人的第一要義。」但他接着說:「除非這個國家每一個人都丟掉面子,否則中國就不會成為一個真正的民主國家。不過,老百姓是沒有面子的。問題是,當官的甚麼時候才願意丟掉面子呢?」
剛過去的建政花甲大壽,就是極盡豪華的一個「爭臉」大典。它昭告世人,共產黨不會丟掉自己的面子,去對六十年歷史作理性反思。而曾蔭權的衝冠一怒,也告訴香港市民,他誓死保衞自己的面子,民主普選免提也罷,就連香港已有的自由價值,為了他的面子(又或稱為特區政府的威信),都要棄之如敝屣。
為了香港的未來,港人只能爭取《基本法》賦予的權利,選出一個「不要面」的特首。

孔捷生

追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