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美好之家 在這美好能言的網上為,真,善,美,愛。為社會謀求繁榮。興盛

2012年5月14日 星期一

千年古國轉西毒,毒統維穩數千億。

千年古國轉西毒,毒統維穩數千億。

千年古國轉西毒,毒統維穩數千億。以毒攻毒全國是,地溝毒米一齊來。

誠信打倒孔夫子,道德倫理全拋棄。唯駱勤儉中國無,富人一席庶一年。

如此倫理常倫恥,庶為取容求過活。盲聾啞殘取容易,強國有錢庶民賤。

快活國人庶民無,隱聲吞氣維穩錢。穩錢搵錢裸官露,錢財盡放馬乞兒。


----------

探針:駱家輝可接替周永康     14/5/2012

天朝斥資六千多億維穩費,周永康手握的國家財政資源比整個國防預算都多,卻越維越不穩。日前秘密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討論薄王案及陳光誠案,周永康難辭其咎,能熬到十八大「裸退」已是上籤。問題實質並不在周,而在於本朝維穩至上的方略根本就要不得。
誰能給中國維穩?駱家輝是不二人選,他是唯一全家都住在中國的部級官員,卻「拿美帝工資」。那不要緊,他辭官後天朝可發予工資,駱家輝可統管政法委和中紀 委。當年清朝也曾考慮聘請日本明治維新的名相伊藤博文來當總理大臣,伊藤還是東洋族裔,駱家輝起碼是炎黃子孫血統。駱家輝說:「我在中國當駐華大使這幾個 月,感覺在中國辦任何事情,能夠很順利辦好的只有兩種人,一是有錢的人,二是有權的人,百姓再大的事在官員那裏都是小事,百姓一年的收入趕不上他們的一桌 飯錢,中國百姓的付出是世界上最多的,他們的心也是世界上最善良的。」有這段心得,駱家輝已洞悉維穩癥結,事實正是,當下在中國土地上最受擁戴的人就是 他。
讓駱大使接管信訪辦、中紀委、政法委,愛國憤青會不會抓狂?且看這回陳光誠遁入美使館,竟無憤青去圍砸,倒見民眾在使館外圍及朝陽醫院外舉標語牌支持陳光 誠,進而疾呼要民主、法治、人權。連那些一貫幫閒的黨國衞道士也處於失語狀態,司馬南、孔慶東、吳法天竟不跳出來痛罵漢奸賣國賊,原來他們正吃癟,受薄熙 來案牽連而背時滯運。
中國毛派、新左派、五毛的雜燴式陣營裏,從來就缺「雖萬千人吳往矣」的硬骨頭,反觀另一邊廂,從林昭到珍珠姑娘,殉道者從未香火斷絕。左營此番幸好出了個 女教師王錚,為薄熙來兩度投書中國人大,還狀告九常委,未了發動到公安部請願,卒被「失蹤」。不管觀點立場如何,王錚都是好樣的,倘若她挺身維護的公民權 利不止薄熙來,也惠及陳光誠等草根平民就更好了。王錚指斥中共以黨代國,以黨代法誠是一針見血。只不過薄熙來在大連和重慶也是這麼幹的,王錚卻見不及此。 更須一提,自由派要憲政要民主時,左營非但不支持,更反戈相向;倒是這次薄王案發,自由派發聲反對以黨代法,還在王錚之前。而陳光誠已遭非人虐待多年,左 營卻從無為他爭取過法治和人權。
左營道德形象低迷,出個王錚固然獨木難支,卻聊勝於無。然而真正振作了國人倫理道德的卻是郭玉閃、何培蓉(珍珠姑娘)等普通網民。珍珠姑娘一向在微博上立 論溫和,不作登高一呼狀,但捨生忘死遠赴東師古村(共計六次)看望陳光誠,她被砸車被暴打被剝去衣服羞辱,直至被拋棄荒崗野地,卻不墮其志。按中央文件措 辭,薄谷開來謀殺英國人「嚴重損害國家形象」,那麼郭玉閃與珍珠冒死營救一個盲人,是「嚴重提高」了中國人的形象。駱家輝說「他們的心也是世界上最善良 的」,玉閃與珍珠堪為楷模,他們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珠玉。

孔捷生
逢周一、四刊出
---------
…右拉一時不為過,左拉全時白了忙。百億富豪同勞役,左言九鼎全民仆。…
…真重議案要推遲,讓路無恥制民法。無恥之尤身先發,即位戮命陸續來。…


絲絲世語:梁振英一味靠嚇   14/5/2012

立法會拉布拉出了真勇士,拉出了見義勇為的主流泛民鄭家富,拉出了立會主席曾鈺成堅守議事規則的本色,也拉出了建制派、保皇黨、特區政府眾官員的醜態。不 過,最嘆為觀止的,卻是接連兩天恐嚇市民的梁振英,他說拉布影響他的政府架構改組方案,使公屋居屋計劃延誤上馬。他又鼓動市民在九月立法會選舉中對付支持 拉布議員,「三個月後會令佢哋落選」。他不僅是要影響選民投票取向,更重要的是恐嚇想要支持拉布的議員,要他們當心九月落選。
梁振英嚇不倒市民,陳方安生指出,「目前嘅架構有大把人手,你話建屋幾多,一樣可以做到」。他也嚇不倒打算支持拉布的議員,因為市民已逐漸明白拉布的意義,民意顯示曾鈺成聲望最高。他的恐嚇只是進一步暴露他自己的真面目:唯中共之命是從、力挺犧牲市民政治權利的惡法過關。

李怡
逢周一至五刊出
------

…馬文人才走精面,唯錢是是說溝通。無錢無權無畢精,但求通財馬為才。…

梅校長的教誨      14/5/2012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這是北京、新竹兩地清華大學共同秉承的校訓。清華剛慶祝過她的百年紀念;給清華奠定基礎的,是梅貽琦,一位中國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傳奇人物。
梅貽琦是第一批「庚子賠款」留美生。一九一四年得電機學位後,回清華學校任教。一九三一年,國民政府大學部委任他當校長。在就職演說中,他曾經說:「學術 的造詣,是不能以數量計較的……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今天,我們的大學,從學生選課的人數,到教授發表的研究心得,都是「以數 量計較的」。
通識者 識其會通之所在

抗戰軍興,清華遷到大後方。梅校長(與潘光旦)發表了著名的〈大學一解〉,闡明大學宗旨,在明德新民,所以學生須「知類通達」。他說:「通識之授受不足, 為今日大學教育之一大通病……社會所需要者,通才為大,而專家次之,以無通才為基礎之專家臨民,其結果不為新民,而為擾民。」但大學只有四年,不能通專並 達,「偏重專才之弊既在所必革,而並重之說又窒礙難行,則通重於專之原則尚矣」。
看看今天我們大學的設計,通重於專並非「原則」,遑論「尚矣」。
當上校長次年,成立工學院。他反對工科專注工程忽略其他,認為工學教育要「人民化」與「社會化」。他申明「真正工業的組織人才,對於心理學、社會學、倫理 學,以至於對於一切的人文科學、文化背景,都應該有充份地了解」。更主張「今日而言學問,不能出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三大部份;曰通識者,亦學子 對此三大部門,均有相當準備而矣……合而言之,則於三者之間,能識其會通之所在。」那樣的通才,不只求學,亦利做人。
梅校長的遠見,失落多時。不過,三年前,北京清華頒佈了「文化素質教育核心課程管理辦法」,又訂定了「課程選課指南」。明確指出大學訓練的八大方針:較全 面認識中國文明;對中外哲學有一定的了解;中外文學經典的閱讀和賞識;自然科學基礎;社會科學基礎;中英文寫作與口頭表達能力;審美品味和鑑賞能力;科學 與人文均衡發展。
在那個時代,梅校長的言論,像空谷足音;在這個時代,大家說那是老生常談。可是,能平心靜氣審視一下,我們的院校,有哪一所是追求那「均衡發展」的?我們的校長,有哪一個是追求梅貽琦的理想的?
梅校長的教誨,誰認真聽了?

鄧文正
政治文化評論員
---------

…立會變了小學雞,大字YouTube齊學習。望文即學左派威,建制多無民基礎。…失覺無理教壞人!…

拉布把梁振英拉落水     14/5/2012  

天氣漸轉炎熱,但這幾天看着立法會拉布的新聞,卻令人心凉得很。建制派議員逐顯現形記,王國興因為西鐵創傷症候群演化成立會曾灶財,其黨友黃國健則被揭上 YouTube觀看不知是否經過授權上載的電影《九品芝麻官》,而民建聯的鐵齒銅牙劉江華卻因十三年前講過支持拉布,被網民起底而不敢作聲,平常三點不露 的李國寶、霍震霆帶着一副從西西里島度假回來的面孔,一早九時就要現身議事堂,詹培忠更狂呼罷免主席、解散立會─事實證明,拉布製造新聞話題,保證報章雜 誌銷量,並且激活創意,繼特首選戰後網上再爆發新一輪二次創作風潮,直接間接使全民關注立法會事務。就算拉布一日真的要花公帑一百萬元,這一百萬元也實在 超值。
建制小學雞教壞細路

政府官員的表現也很讓人感興趣,一個個問責高官常謂公務繁忙,卻原來可以悠閒地返立會冲參茶派糖果,說是為建制派議員「打打氣」。按他們此番行事邏輯,是 否也應當由今日開始,巡迴全港大中小學,為按時上課的莘莘學子也「打打氣」呢?建制派常將立會當小學,嚷着如果在課室的「小學雞」掟蕉,老師不知怎算,那 麼現在建制派一眾「小學雞」在課堂寫大字看 YouTube、側頭大睡甚至堂也不去上,為何又沒有「教壞細路」?
拉布不但拉出議員高官如何不知所謂的眾生相,最過癮是能夠連梁振英也拉落水。當初傳出高官不肯留任接受 CY差遣,他躊躇滿志說組班無難度,人腳已經有齊,大安旨意要香港人硬食他的五司十四局。現在那些 CY的人腳辭了現職等升官發財,分分鐘有四件在七一無工開,變無業游民, CY一上場就令香港失業率飆升。要改組政府,不是不可,但泛民理應趁機跟 CY講數,要讓公眾認可的人士進入新政府團隊,這也符合 CY聲稱「用人唯才」的原則,例如委任陳光誠做律政司司長,請艾未未出掌文化局─不是有陳冉這個先例可援嗎?是故拉布一可防惡法,二可使保皇黨頻頻出醜, 三可威脅 CY,一次過滿足三個願望,請用文明來說服我,泛民還有不大拉特拉的原因嗎?

楊繼昌
香港絕望召集人
---------

鄭氏姊妹花   14/5/2012  

鄭氏姊妹花,月娥和汝樺誰姊誰妹我們不知,姊妹花的明天更加不知──人各有志,成年人為自己選擇負責、承受,因為世上沒有「被逼」。
月娥以「好打得」民望高企,中間沒經嚴峻考驗,如果她坐林公公之位幹同樣勾當播同樣錄音帶,仍得享民望是她的能耐(或幸運)。瑞麟一退,放下包袱進修神 學,面相比前祥和,由乞人憎的公公變為真正「瑞麟」了,可見政治易容之醜惡。其寶座將由月娥榮登?這第二把交椅是否夠班坐得穩,不知。惟狼英擅「借」:借 Dream Bear熊掌一用、借公公人頭一用、借羅范「死心不息」一用、借葉劉「同樣死心不息」一用、借大小政客看風駛捐獻求榮一用、借林鄭民望一用……又何妨? 棋子而已。
當月娥磨拳擦掌隨時候命芳心暗喜之際,汝樺念禪詩「雲在青天水在瓶」,暗示一切以家庭為重。
去留、進退、收放、情濃或心淡……禍福難料得失未知,要到某一天才恍然大悟:究竟誰比較高明。人生苦短,當然快樂最重要,當然自己行棋才最快樂。

李碧華
---------

生活在無根的城市    14/5/2012  

《浮城》的意思是我們的城市沒有根,像浮在水面,又像浮在空中。在殖民地時代,一些媚洋現象使我們有時會覺得自己是二等公民;回歸後,扭曲的政制,在北大 人的壓力和干預下,我們仍不能做自己的主人。由真人真事改編的《浮城》,講的是一個不知父母是誰的無根的人,又在無根的香港社會掙扎,這過程中掠過香港五 十年的變遷,殖民地時代,67年暴動,中英談判,香港回歸。嚴浩有點貪心地既寫一個人又寫一個時代,而在非左即右、非親英即親中的二分法僵化觀念中,寫歷 史,即使只作為背景也是會引起爭議的事。據說有大陸人看了《浮城》說是一部親共電影,當然是因為看到電影中的一些批評英國人的意象和回歸日五星旗的升起。 但從另一角度看,主角阿泉受英人栽培也可以說是親英。社會上一個小人物怎管什麼政治?他們不就只是追求安居樂業嗎?
對於生活在這裏的一個小人物來說,回歸前後香港的最大變化,是從一個流動的社會變成停滯的社會。不管是洋人給他機會也罷,是自己奮鬥取得成功也罷,社會基 本提供了機會的平等,人們經過努力總可以積累一點保障生活的資產。人有向上流動的機會,也有向下沉淪的誘惑。回歸後的發展,使人對向上流動不斷有挫折感。 如果在政治特權之下,富二代、富三代和窮二代、窮三代永續延綿,處身這社會的人也就沒有了指望。
無根的阿泉,經歷一切變故最後的選擇是:不要做一個為家人製造地獄的人,他回歸到尋求家庭親情的心靈平靜。但更根本的,不是應找回我們有權決定自己命運的根嗎?

李怡
-------

三個老闆      14/5/2012
  
對於文化局設立之議,曾聽不少政界朋友表示懷疑,他們說,北京阿爺向來強調控制意識形態,設局以治文化,不是很容易淪為替市民洗腦的御用工具嗎?
這點顧慮是合理的,但並未合理得足以喝停文化局。
北京阿爺對香港特區的控制意欲當然強烈,然而並不見得止於意識形態,目前所有司所有局,不管你有五個十個或一百個,其實都有三個頂頭上司,一個是特區首 長,一個是西環頭領,另一個,便是北京阿爺,任何一個單位的看法和意願都要照顧,任何一個大佬的臉色都要望準,許多時候,北京阿爺讀完港報新聞,覺得某事 某人不對勁,打一通電話到特區政府總部,司局長級高官第一時間買機票北飛謁見解畫,是常有之事,官場共知,只不過未被踢爆。
文化局現身後,不管誰來做頭,如同其他所有司長局長,必亦承受如此或如彼的干預壓力,且看當事人如何周旋化解,不同的人各有不太一樣的「抗壓」技藝,成敗或有高低,但若由此而乾脆不敢設局,未免因噎廢食,錯失了推動文化的大好因緣。
更何況,退一步說,北大人對於意識形態的介入控制其實早已發生,不必等到文化局成立始來進行,目前透過民政局/康文署/藝發局的官僚作為,以及透過滲透於 各級諮詢會、委員會、地方文藝社團等建制成員,北大人的如彼或如此官方意志早已得到落實,不必節外生枝,設局以行。反而,有了打正名號的文化局,真正的文 化人可以把戰鬥層級拉高,讓更多市民正視文化議題和監察文化資源運用。
七月一日,文化戰事升級,文化人從此好唔得閒。


馬家輝
---------

中世紀    14/5/2012
  
八十年代有兩齣傑出的電影:捷克人米洛科曼的「莫扎特傳」,以及法國導演安南的「玫瑰之名」。
「莫扎特傳」令國際普羅觀眾認識莫扎特,而「玫瑰之名」公映之後,歐洲的中學畢業生報讀「中世紀學」( Medieval Studies)的人數大增──戲中的意大利修道院、宗教裁判所的審訊、修道院衣食的生活,還有神權獨裁對人性的壓迫:由於泯滅個性,修行的僧侶面貌醜 陋,鼠疫盛行,齷齪的環境,即使日光映照着雪影,還有夜間月色裏的堡塔,都一片陰森。
「玫瑰之名」把中世紀的社會搭建出來,因為導演安南對此研究甚深,每個鏡頭,都像油畫家布魯格( Bruegel)的畫面。中世紀的歐洲,確實是這個樣子,原著小說的文字無法表達的氣氛,法國導演以他的美學修養和才華呈現了出來。電影可以這樣拍的,一 個偵探故事,也可以這樣講的,而且畫面裏的歷史細節,像紅衣主教的神情、修士誦經唱詩的語言、十四世紀的街市和農夫,原來是這樣的。
那時的電影尚沒有3D,不迷信電腦特技,「玫瑰之名」講獨裁統治對人性的摧殘,「建制派」面貌醜怖,抓住了一個少女,說她是魔鬼化身,誘惑僧侶,一起判處 火刑。有罪與否,由統治者一槌定音,沒得上訴,以上帝的名義,用火燄來拯救死者的靈魂,這樣的情節,在三十年代史達林的政治清洗,以及其他第三世界國家, 一直都在發生。
「莫扎特傳」研究嫉妒,「玫瑰之名」講讀書和笑的自由,都以神學為主題。在人性處於弱勢、民意曚昧的世代,撒旦是會得勝的。這兩齣戲,公映在八十年代,是 如此之令人震撼,二十多年過去,其中的思想主題:善良和邪惡的鬥爭,美和醜的對立,今日看慣3D的一代不再有興趣。而一個 IT物質充裕的世界卻悄悄倒退回魔宮魅月的中古時代。


陶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追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