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美好之家 在這美好能言的網上為,真,善,美,愛。為社會謀求繁榮。興盛

2012年5月22日 星期二

單從“共產黨宣言的階級鬥爭論” 至今“亡靈已億個”

單從“共產黨宣言的階級鬥爭論” 至今“亡靈已億個”

單從“共產黨宣言的階級鬥爭論” 至今“亡靈已億個” 、瘋癲成性至駭人聽聞事常有。駕駛失事:前轆一壓後轆一砸減少賠償費!

m:一個以以為以無產者立場推翻資本者的立論。這立論即是 “階級鬥爭論” , 單從“共產黨宣言的階級鬥爭論” 至今為 “專權者”、“獨權者” 所利用而造成的死亡人數,已以億計,在鬥爭過程中被迫至瘋癲而痛苦生活的人數難以估計。

“馬階級鬥爭產生無產階級的,獨權者、專政者”

 是絕無“人權、自由、私法獨立” 天賦人權、社會契約、分權制衡等學說以及自然法、自然權利、主權、自由、民主、平等、幸福等觀念的。

什麼是獨權專政、什麼是獨權者:是以個人獨裁統治政權者或眾人獨權者,這種獨裁者又怎會給予下等人民有絕對“人權、自由、民主、平等” 和“分權制衡的法律平等公開的權利” 的對待呢。

這種“獨權專政者”、“獨裁專政者”現今社會之會產生這些專政獨裁者,是要多得(馬克尸)不少的,

…因他而死人無數,獨裁國家又形成。貪風直卷西風去,自由民主落忘形!…

…馬尸之風卷自由,如達頂點全民死。鬥爭無情盡殺人,正如瘋子無所畏。…

…越殺快樂愈愉快,心念錢財快到手。獨裁統治快樂哉,人類天性貪最大。…

…善心世間有幾人,利慾薰心最實際。世無寧日兩茫然,精衛亡靈億億個!…

…強國人民毋放恣,意氣驕縱世環遊。實情無聲地底泥,順則唱詠逆則亡!

…旅遊勝地亂拋矢,毋的放姿乞人憎。高聲放浪天下無,自視高張實搖頭!


---------------------

保護土地外地人買新加坡樓限制多

限制外國人買樓在外地屢見不鮮,以新加坡為例,外國人若想購買當地物業,除須支付高於當地人10%的印花稅外,其中連土地住宅( landed home)(即別墅)更不容許外國人購買。
有志發展成亞洲財富中心的新加坡,過去吸引不少外地人到當地置業,當中不乏中國人身影;但該國對外國人置業諸多限制,當地政府除徵收額外10%印花稅外, 若計及政府一向徵收的3%印花稅,外國人在當地買樓需支付13%印花稅;若有關物業屬個人購入的第三個物業,則更須繳交額外印花稅3%。而為保護土地權, 連土地住宅亦不准外地人購買,但近期熱門的旅遊景點聖淘沙則除外。
至於當地逾八成本地居民居住的組屋(類似本港居屋),亦只容許新加坡人購買,其中一手組屋只准持有永久居民證( pink IC)的居民購買;至於二手則開放予永久居留權證( blue IC)持有人,未有居留權及並非永久居民均不能購買。
內地亦有限購措施

內地亦不乏限購外國人的例子,以上海為例,外地人(上海以外居民)需要在當地工作一年以上,繳足一年社保,才可購買一個住宅物業,第二套則完全禁止外國人購買。《蘋果》記者
留言
7 則回應


    Ming Ming Cheng · 留言最多的人
    咁多共狗黎香港,好多都攞埋香港身份證添,方便佢地轉移資金架嘛!!
    香港政府限乜鬼都冇用啦!!
    回覆 · 12 ·
    · 5 小時前
        Bone Wish · 留言最多的人 · Hong Kong
        個D叫黑錢,阿爺落正柯打,班奴才夠膽唔接?
        回覆 · 1 ·
        · 2 小時前
        Andy Wong · 留言最多的人
        Bingo!!! Macau is famous on casino; HK is famous on world financial organ. So perfect!!!
        回覆 ·
        · 約 1 小時前
    Eric Lam · 留言最多的人
    香港係中聯辦治港,中聯辦裡面全部都係大陸人,又點指望佢哋限制自己買樓呢?
    回覆 · 6 ·
    · 6 小時前
    Erica Wong · 留言最多的人
    其實話港人買港樓, 但係, 會唔會到時港人買樓轉售番比炒樓那班外地人?? 咁到時咪越買越貴???? 香港情況又同新加坡唔同, 我地實在太多新移民, 在香港拿個身分證比在新加坡更容易, 真係好難搞.
    回覆 · 2 ·
    · 4 小時前
    Henry Wong · 留言最多的人 · Hong Kong
    任何維護香港本地人利益都係好政策...
    回覆 · 1 ·
    · 2 小時前
    Andy Wong · 留言最多的人
    CY Government should take reference from Singapore. It's good.
    回覆 · 1 ·
    · 2 小時前
    --------------------
    落實CY政策  房協喜雅示範港人港地樓盤推出
        [房協的深水埗新樓盤喜雅,率先試行「港人港地」房屋政策理念。王子俊攝]

    【本報訊】曾蔭權跛腳鴨政府的話事權正不斷被蠶食,梁振英還未正式上場,已提早逐步落實競選政綱內容。繼喝停「雙非孕婦」來港產子後,又在房屋協會即將發 售的深水埗喜雅,率先試行「港人港地」房屋政策理念,令該盤成為本港首個只限港人購買的私人樓盤;但學者及業界擔心如恒常而為,會造成不公平後果。記者: 林志光、湯家明、朱連峰


    ·  隨時牽動數百萬港人憂戚喜樂的樓市,過去數年樓價瘋漲,令民怨沸騰、怨聲載道,如何解決港人置業問題,土地及房屋政策是梁振英今年初競選下屆特首,極為重 要的政綱之一。而為其出謀獻策的智囊之一,正是現今即將賣樓的房屋協會、其副主席鄔滿海。梁氏當時拋出在「市場過熱時」,便施行「港人港地」政策,撥出部 份土地,限建港人才可購買的樓宇。
    不設轉售或入息等規限

    恰好本港現時樓價已逾97年高峯,且還有不可遏止之勢,而內地人或境外投資者來港買樓趨勢有增無減,房協作為有濃厚官方背景的機構,配合未來特區政府的施政方針,加上副主席又是梁營在撰寫土地及房屋政策上的主帥之一,順理成章地為其政策作示範。
    已有九年未有出售任何私人住宅的房協,今趟出售的喜雅,位於舊區深水埗保安道,建有2座327個單位,八成是2房戶,明顯主攻小家庭或上車客需要。
    首批60個單位由567至777方呎,定價由最平399.4萬至最貴684.1萬元,平均呎價7,700元,最低呎價6,650元,貼近鄰近的長沙灣「四 小龍」如泓景臺、宇晴軒及昇悅居等二手價,惟設即供、建築期付款,及提供樓價上限20%二按,買家不設轉售或資產入息等規限。
    除首度只准香港居民購買,另不接受公司名義認購,每名申請認購買家限買一伙;但相比同屬半官方機構市建局,限制規則較多。賣樓方式更採用近年罕見的抽籤決定揀樓次序,即日至下月3月接受申請,下月9日發售。
    「政府干預得好緊要」

    理工大學建築及房地產學系教授許智文認為,房協新盤只售予港人,或造成不公平現象,但房協做法可以理解,以回應近期社會對置業的強烈訴求。事實上,市民對 樓價高企的怨氣越來越大,加上近年開售的新盤外地客比例高達30%,港人買樓機會大減,情況就如內地雙非孕婦湧港生仔,造成本地床位不足,故他認為房協今 次做法合理,可保護市民百分百置業。
    對於本港頭炮實施規限港人買樓措施,樓市資深投資者湯文亮認為「理論上唔啱」,直言「家政府干預得好緊要」,又認為對港人過份保護,將失去競爭力。經濟學者關焯照指,做法有違香港自由經濟原則,但始終是政府措施,亦是候任特首梁振英意思。
    市民反應

    林小姐(文員):「係好事,唔使俾內地人炒貴晒,等年輕人都可以買。想買350萬嘅樓,7,700蚊(呎)都可以接受。」但她不認為這意味梁振英上台後易 上車。     陳先生(醫療界):「限唔限制冇所謂,呢個係自由市場,樓係供求問題,價錢可以接受,不過最緊要都係睇下環境適唔適合。」
    留言
    19 則回應
   
    Sam Chan · 留言最多的人 · Hong Kong
    不如爭取香港人有丁權實際 d ! 400萬計埋按揭要700萬, 一世樓奴!
    回覆 · 9 ·
    · 6 小時前
    Ming Ming Cheng · 留言最多的人
    干預自由市場,然後干預言論自由再干預遊行集會自由,
    隻狼實會一步一步咁配合阿爺既!!唔係使乜咁緊張果 5屍14侷呀!!
    似星架坡都可能好小小,似大陸咁香港人就真係仆街啦!
    回覆 · 7 ·
    · 5 小時前
        Cheung Tat Ming · 留言最多的人 · The Open University
        有樓起手果o的人咪"干預自由市場",等上車既人咪"緊係支持喇"。
        回覆 · 5 ·
        · 4 小時前
        Wolf Li · 留言最多的人 · 香港公開大學
        不論隻賤狼干干預
        香港的言論自由老早就被中央班五毛干預了
        回覆 · 3 ·
        · 4 小時前
    Gerard Lau · Murdoch University, Perth, Australia
    为什么不设置转卖限制?做一半不做一半.论一手房屋,已经不再是用自由市场,因为,它本身就不是自由供应,现在是Oligopoly的市场.最重要的是让 市民有房住,并非让市民用低价取房获利.要平宜住房,就要放弃赚暴利,否则,就不要怨天尤人,去二手市场寻宝好了.要鱼也要熊掌,就像新界这班土雄恶霸无 疑.可耻!
    回覆 · 3 ·
    · 5 小時前
        Lilian Lau · Hong Kong
        完全不覺是上車盤, 不設轉賣限制, 擺明是換樓或炒家盤.., 對面美寧樓價才屬上車盤呢
        回覆 · 4 ·
        · 3 小時前
    Sam Tom · 留言最多的人
    別在一邊以世界自由經濟市場第一自居 , 一邊卻破壞這規律!!!!! 我從來不認同學新加坡是好事, 當地政府像個奶媽官家婆一樣 , 個人自己由政府政策決定 , 人民變成了個悶旦 , 當你細味過新加坡就會知道 , 人生是多乏味 !!!!!
    回覆 · 2 ·
    · 6 小時前
        Wendy Ng ·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新加坡冇香港咁慷他人之概, 所以新加坡大部份人生活富足(我唔敢講全部), 起碼不用為房屋, 醫療, 教育操心.
        回覆 · 5 ·
        · 4 小時前
        Andy Wong · 留言最多的人
        Singapore is state; HK only city. Moreover, How Singapore Government cares about people life style and quality but HK never..........
        回覆 ·
        · 2 小時前
    Wendy Ng ·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理工大學建築及房地產學系教授許智文認為,房協新盤只售予港人,或造成不公平現象" 係咪要將香港所有福利分晒俾全世界幾十億人先叫公平?? 教授, 你份糧剩係得你家人用都好唔公平喎, 係咪我都有權用你份糧?
    回覆 · 17 ·

--------------------------

城大學生絕食23小時悼六四

【本報訊】六四事件發生將近23年,當年的大學生「以死的氣概,為生而戰」,絕食表達抗爭決心。六四前夕,新一代大學生未有忘記,城市大學一批學生昨日率先發起絕食23小時,延續六四精神,要求中國政府公開六四真相、承擔責任、停止打壓言論自由及維權運動。
製作民主女神畫像

近30名城大學生關社組成員昨於城大正門的石橋上拉起「奠」字巨型橫額,先後宣讀1989年《絕食宣言》及死難者名單。學生成員批評,中國政府當年不敢面 對學生維權運動,以坦克車鎮壓學生運動,至今不但未平反六四,更嚴厲打壓異見人士及言論自由,「劉曉波出獄無期、陳光誠不斷被軟禁,點解為自由發聲要被誣 告入獄,為公義發聲要被無期拘留?」
參與行動的學生戴上「支持民主」白色頭巾表達絕食決心,又高唱《自由花》,以歌聲祭烈士。關社組成員李澤民稱,特別請來一名年輕藝術家協助製作一幅民主女 神畫像,學生絕食23小時其間會合力製作。絕食行動至今日下午2時結束,他們計劃將女神像掛在校園內,以紀念六四事件及提醒城大生毋忘六四。
參與絕食的應用物理系一年級生羅偉倫表示,八九民運的大學生以生命作請求,期望當權者聽他們對反腐敗、爭民主的聲音。他認為,香港的民主越來越退步,由近日立法會「剪布」事件到新政府的「滲透」都可見,「我哋23個鐘嘅絕食絕對唔長,希望繼續帶出爭取自由嘅訊息」。
社工系一年級學生楊映雪稱,雖然八九民運發生時她仍未出生,但重看當年片段,大學生面對坦克車、子彈的畫面,印象深刻。她對中國政府不承認六四感到憤慨,認為新一代要接好民主棒,繼續爭取民主。

.

2012年5月19日 星期六

收窄的民族“無言無語變了”、“喪尸一族”。

收窄的民族“無言無語變了”、“喪尸一族”。

用港人的錢收窄各式各樣“條文與自由”尤其是買兇臨記這一筆數不計其數,不知花了多少公帑;如:曾蔭權的萬人大集會,萬人為他的一句口號而花上大半日,心 力+財力,這條數都幾難計,服裝費茶水費,宣傳費,臨記費?這些所謂謀港人幸福的人,如果有得選應全部送去填海免阻住地球轉!

一班所謂建制派議員知法犯法,明顯地在電視上看到立法會裡上演筆墨練習、上網打情罵俏、瞓吓覺、吃吓零食都幾寫意xxx如果佢地比錢上這個堂無話可說,但這班街是用了港人的真金白銀出糧去做埋的咁茄嘢,如果有得選擇全部送去填海吧!阿們!

哨牙仔的真本性,為前“民主派乞丐”現今“聯大富豪”港人反骨仔真人板,真的“反骨”可做大富豪。唔怪之得“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尸骸!”這句俗語真確無誤。

------------------

收錢示威臨記 有小童有手抱嬰     反拉布「滙演」違法聘童工   19/5/2012  蘋果日報
          
[前日有家長帶同年幼子女一起當臨時演員,到立法會參與反拉布示威,賺取以人頭計的工資。 何柏桂攝] 前日有家長帶同年幼子女一起當臨時演員,到立法會參與反拉布示威,賺取以人頭計的工資。 何柏桂攝

【本報訊】保皇黨以每人500元招攬逾千名臨時演員,前日到立法會外舉行反拉布示威醜聞曝光後,原定昨日繼續舉行的反拉布「大滙演」突告腰斬。不過,臨記 公司前日的千人僱傭兵團,包括未滿13歲小童及手抱嬰兒,臨記公司已涉嫌違反勞工法例,非法僱用童工。有立法會議員指明顯有人違法,勞工處應調查。
記者:李雅雯、張岳弢

反拉布大滙演原定由本星期三起,一連三天在立法會外上演。不過,本報昨踢爆這是一場日花逾50萬元的大製作後,臨記蛇頭昨通知各臨時演員,指因事情已被傳媒報道加上大雨而取消。
有家長甚至手抱幾歲大的子女(圓圈示)參與示威。     跟隨家長到立法會「演出」的小童倚着欄杆,一臉茫然。
聘用兒童須14日前申請

不過,沒參與今次大製作的臨記公司爆料指,保皇黨要求示威行動聲勢浩大,像真度高,臨記公司要倉卒找人,故除了酬勞較優厚,並為求湊夠千人,就連不足13 歲小童與手抱嬰兒一樣照殺,參與演出的父母只要帶小朋友一同出席,嬰孩也出糧,且與成人同價。但臨記公司事前未向勞工處申請,已屬違法。
記者昨向勞工處查問,是否接獲反拉布示威「大戲」的臨記公司申請僱用臨時兒童演員,勞工處回覆不會就個別案件提供資料。但按勞工法例,僱主聘用臨時兒童演 員演出,最少14天前以書面向勞工處處長申請特別批准,申請信要附帶劇本、故事大綱、父母同意書、兒童僱員的僱傭紀錄、校長簽署的在學證明書等。臨記公司 負責人又透露,由於聘用臨時兒童演員手續非常繁複,所以一般臨記公司都會「偷雞」不申請,「電視台最多機會用童星,一般由電視台預早一年,一次過交資料申 請晒一批細路」。
街坊工友服務處立法會議員梁耀忠批評臨記公司非法僱用童工,傳媒報道已是一種不記名投訴,勞工處視而不見而不作調查,實屬失職。工黨立法會議員李卓人批 評,聘請小童加入示威臨記群,製作群情洶湧的假場景,更加突顯整個反拉布示威是用錢買人頭製造虛假聲勢。他嘲諷建制派淪落至用僱傭兵的方法,實在可悲。
民建聯主席譚耀宗昨強調,前日在立法會門外請願人士與該黨無關,又說不知道那些人屬甚麼組織,民建聯絕不,亦無資源去請人參與行動。副主席劉江華更指有人插贓嫁禍,會報警調查是否涉誹謗。
另外,前晚被本報直擊出糧情況的臨記公司負責人雖然聲稱,只是靠碌人情卡拉朋友來幫手撐場示威,故象徵式支付車馬費,但記者發現,前日參與反拉布的戲子中,有數人早前亦曾到警署任認人戲子,他們之前曾向記者承認是全職臨時演員。
昨日反拉布示威「大戲」雖臨時腰斬,不過香港廣東社團總會副主席楊志紅預告,今日再會召集600名支持者到立法會,支持盡快通過梁振英改組新班子架構,順道打反拉布戰。

-------------

所以之唔係重話選,曾,做凸首。選他咪選民建聯與阿頭?嗱走左,八十歲都有人送嬌娃!…呢個世界“女人多”用來送的!

蘋論:慎密部署幕後指揮的閹割立會大行動
    19/5/2012
          
昨天各電視台播放了17日凌晨曾鈺成叫停拉布前的有關片段,清楚聽到他對立會秘書吳文華說「返嚟就郁啦」,接着吳兩次叫傳遞員交紙條給黃宜弘。曾回應他忘記說的是甚麼。黃和吳回應紙條寫的是總計開會時數,但其後黃提出終止辯論時是照着紙條讀的。
即使沒有這些片段,從選人:黃宜弘這中共信得過又不是民建聯工聯會這些人多口雜的組織中人;選時間:凌晨4時許,除參加拉布的和湊人數的建制派議員外,其 他都已離去,記者收工,報紙也過了截稿時間,加上曾鈺成胸有成竹的回應,種種迹象顯示,這次事件決不是一個「忍無可忍」、另一個臨時回應的行動,而是處心 積慮、經慎密計算安排,肯定有幕後指揮的一次閹割立法會的行動,目的是使立法會淪為習近平所囑咐的「三權合作」中為行政機關當橡皮圖章的舉手機器。
說有多少項議案被延誤,說拉布使立法會不能正常運作,都不是理由。因為只要政府願意把這個有損市民基本政治權利的法案押後,其他法案就不會被拖延,立法會 也就能正常運作。對政府來說,這法案沒有急迫性。為甚麼不能押後?為甚麼建制派議員要否決中止待續的議案?答案只有一個,就是政府和建制派聽了阿爺的命 令:不能讓拉布得逞,也就是不能讓拉布成為少數派議員制衡政府惡法的有效手段。
立法會《議事規則》第38條列明在全體委員會審議階段,沒有限制議員發言次數,而且提出動議的議員,更應有權就每一個動議發言。曾鈺成不可能不知道這規則。那麼,他為甚麼要硬作此不符規則的決定?
每日一謊言的梁振英,他的最新謊言是說他組織新班子的人選,都沒有政治考慮。即使硬拗用陳冉、用袁國強、用許曉暉都沒有政治考慮吧,那麼主要官員最後都要中央任命,莫非中共中央也沒有政治考慮?梁振英又怎麼可能不在揀人時想到中央的政治考慮呢?
本周二,梁振英拜訪中聯辦,密談兩小時,他說是談 CEPA的緊密經貿關係。在緊密組班時刻,又未從原政府負責官員那裏接手,怎麼會是去談 CEPA呢?而之前之後,他念念不忘的是甚麼?就是立法會拉布,一時說會影響他的建居屋公屋計劃,一時說會癱瘓政府,一時說「任何嘢去到立法會,我哋控制 唔到幾時拉布、幾時唔拉布、幾時審議」。他如此着緊的拉布,去中聯辦不是談這事,而是去談他幾乎已不大提的 CEPA,是不是怪事?
有理由相信,這兩小時是為兩天後的事寫下劇本,包括派錢搞反拉布的假示威,安排誰去提終止辯論,包括誰去找曾鈺成配合,包括甚麼時間發難,恐怕也包括叫梁 振英出言不點名批曾鈺成姑息拉布議員,而梁振英曾向曾鈺成表示過手上有他的黑材料,這些都會是中聯辦幕後打這場仗的籌謀。

三國盡歸司馬懿。中共的三權合一,則是盡歸中共中央。習近平要求香港「三權合作」,也是三權盡歸中央。現在梁振英當特首,行政已歸中央了。立法會本已佔多 數,可恨出了個拉布戰,使少數制衡多數的機率大增,所以一定要把這拉布戰殺掉,才能使立法也歸中央。再下來是委任一個政協背景的律政司,加上未來兩年終院 兩位常任法官屆退休年齡,梁振英有權任命新人。司法歸中央看來也在中共日程表上了。
甚麼是港人治港?它體現在《基本法》26條中:香港人「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儘管這個政治權利沒有完全實現,但這個《基本法》定下的權利若削弱了,或 被扭曲了,港人治港就不存在了,它會變色成京人治港,甚而擺明中共治港。因此這次的拉布戰實在是一場護法(《基本法》)運動。中共當局,香港建制派,泛民 諸派,所有香港市民,你們有想過自己在護法運動中當甚麼角色嗎?

李怡   周一至周六刊出

則回應

    慕容葒芅 · 留言最多的人
    國士李怡確是一個能洞悉政情的
    出色評論家!他這篇鴻文既是每個
    港人必讀的佳文;也是掀起新護法運動序幕的歷史性篇章!
    回覆 · 14 ·
 
    回覆 · 4 ·
    · 5 小時前
        歪思
        根據客觀的事實作出主觀的判斷,很多事情看來是單一和偶然的, 但把所有「單一和偶然」的事情集合起來, 我們就看到局勢的發展趨勢。信不信由你, 反正我信李怡, 你不信, 可以放長雙眼看下去。

        回覆 · 2 ·
        · 約 1 小時前
    慕容葒芅 · 留言最多的人
    「雞」聲一響!「貞」夫瞓低!
    天朝強國,雞聲一響,非同凡响!堂堂貞夫,豈只跪低;簡直瞓低!悲哉痛哉!

    地底蟻民,布聲千遍,已成絕响!諤諤刁民,豈只挺腰;更要還招!強哉壯哉!

    智者李怡,呼聲一響,醍醐灌頂!堂堂國士,豈只諫君;還要醒民!智哉慧哉!

    勇者志森,文聲四溢,痛揭時疾!朗朗衛士,豈只衛港;更要衛民!忠哉勇哉!

    仁者秀蘭,柔聲一響,散播理想!柔柔俠女,豈只援手;還要援口!仁哉愛哉!

    義者家富,義聲滿溢,受盡讚賞!骨骨官仔,豈只義氣;更有義憤!俠哉義哉!

    法者靄儀,棒聲一響,眾人皆醒!正正法雌,豈只護法;還要護眾!法哉律哉!

    狀者柱銘,鼓聲齊鳴,備受好評!糾糾法雄,豈只憂國;更是憂民!偉哉雄哉!
    回覆 · 1 ·
    · 約 1 小時前

--------------------

探針:議會暴力 莫此為甚    19/5/2012  

立法會主席曾鈺成突然終止議員就「遞補機制」的辯論,結束拉布,強行將法案付諸表決。曾鈺成這樣做,把自己作為主席公正無私、不偏幫政府、不偏向任何黨派的中立形象,毀於一旦。
曾鈺成前所未有的引用《議事規則》第九十二條:「對於《議事規則》內未作出規定的事宜,立法會所遵循的方式及程序由立法會主席決定,如果主席認為合適,可以參照其他立法機關的慣例及程序處理。」細看內容,等於一張沒有填寫銀碼的支票,賦予主席無上權力,讓他可以為所欲為。
這類條文,在西方議會,對名聲極為重視的君子,可以適用,因為他們懂得權力越大,越會小心謹慎,不會輕易揮舞權力的大棒。錯了,輕則授人以柄,招人非議,重則記下歷史,遺臭萬年。
在香港這種小人當道的議會,如此這般的無上權力,極度危險。今天這個法案,主席嫌你的修訂瑣碎無聊,終止你的辯論,馬上付諸表決,說不定明天因為你的修訂政治不正確,得罪阿爺,而被粗暴腰斬。此例一開,禍患無窮。
在議會裏,終止辯論是大事,關乎議員權利和議會運作。西方國家議會,都有終止辯論的機制,但不是由議長一人說了算,而是經由議員提案,再由全體表決,達到 某個不低的門檻才可執行。既然香港立法會的《議事規則》沒有終止辯論的條文,曾鈺成更不應引用無邊無際的第九十二條來賦予自己無限權力,最恰當的做法,是 交由全體議員決定。
除非「網絡廿三條」今屆再不提上立法會,否則休想再打拉布了,千多項條訂,頂多讓你在立法會說說做個樣子,然後時辰一到,又來終止辦論,付諸表決,任何惡 法都可以用這樣的方法,暢通無阻。新政府上台後,推出真正的二十三條、行政長官和立法會選舉方案,也可以照辦煮碗,把任何議案的討論,都封殺得一乾二淨。
建制議員說拉布浪費時間,阻礙議會正常運作,並指摘這就是議會暴力。在他們心目中,所謂「正常」,就是政府提出的所有惡法,不容任何異議,只能行禮如儀, 舉手通過。對新聞自由、學術自由、平反六四等議案都可以封殺,立法會不民主的選舉方式,荒謬的分組點票制度,才是議會暴力的源頭。再加上會議規則賦予主席 的無上權力,關係議會民主和規程的「終止辯論」,竟然可以不經議員討論,由主席一人快刀斬亂麻的獨行獨斷,議會暴力,更莫此為甚。
曾鈺成強調決定由他自己作出,沒有受到任何壓力,你相信嗎?反正香港市民就不信了。由全盤接納修訂,最後突然終止辯論,明顯就是西環吹雞,政府施壓的結 果。部份泛民議員認為曾鈺成能力超凡、處事公正,曾一度支持他競選特首,經此一役,就知道在黨性和人性面前,無法抗拒和擺脫,只能是有黨性,冇人性。

吳志森
逢周三、六刊出
----------------------

讓民意飛一會兒  

中央政府為了截擊維權運動的星火,每年花費在維穩的費用就超過六千億元人民幣,超過國防開支,而單是在陳光誠事件已經耗資逾六千萬元,其誇張程度令人瞠目結舌。在回歸踏入近十五個年頭的香港,也似乎在這方面越追越緊貼了。
所說的正是過去一星期在立法會拉布戰外兩幫陣營的民間示威。從新聞報道得悉雙方擁護者紛沓而來,本來相安無事各自表述,乃香港言論自由之重要體現,卻遭傳 媒發現這些支持者涉嫌是「有償示威」。為了達到與支持拉布者抗衡之勢,大量臨時演員通過中間人獲聘到現場虛張聲勢,造就了今天大家在電視機觀看到的畫面。 到底背後誰在為反拉布「創造條件」,姑且不在此多加臆測,看官可自行憑理性分析。
假示威蠱惑民智顯歹毒

更重要的是,這種行徑的意圖是何等的歹毒與醜陋。在現行的政治制度內,建制派與政府沆瀣一氣,反對派就成為關鍵的少數,在功能組別的護航下根本難以寡敵 眾,試問如何體現議會反映民意的精神?這也是政黨走向激進化、重回街頭抗爭的重要因素。市民面對代議士無法代表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身體力行,用自己的腳 步、自己的汗水,通過示威遊行去振聾發聵,讓這個政府聽得見大眾的聲音。
任何人願意自發遊行示威,放棄自己私人娛樂、消遣的時間,而目的是為了表達有關公眾利益議題的意見,我們有理由相信是基於深思熟慮,或至少有自己的理性分 析,才會踏出這看似容易卻不簡單的一步。當然,政團的號召也不容忽視,但這畢竟是其支持者的選擇,應予尊重。可是,今天我們卻看到有人赤裸地用金錢利誘去 收賣人心,製造自發示威的假象。這種蠱惑民智的做法,實在令人感到震慄。
有償示威如變種維穩費

此風一開,人人發現原來奴性有價,甘願為蠅頭小利違背自己的良心,試問將來誰還會為公義發聲?更重要的是,這將問題的焦點由「比理據」轉移至「比人頭」, 往後原來只要人多勢眾,就能使道理站在自己一方。結果,主張理性討論的民主逐步劣質化,反智、情緒化的民粹主義卻慢慢抬頭。換角度來看,這種有償示威就是 變種的維穩費,今後要打擊反對聲音,不只通過社會公安化,還能挾民意之名,借力打力,暗地裏作為制衡的另一手段。
建制派說反拉布有民意支持,政府說撐遞補有民意支持,連曾鈺成腰斬辯論都說是平衡民意。在這民意滿天飛、民智走下坡的社會,中聯辦的郝鐵川指點一下真正的民調專家鍾庭耀,也就見怪不怪了!

亦彤
自由撰稿人
----------------

蔣介石錯了     

陳光誠逃出山東,除了使人看清楚「溫家寶愛民」、「大國崛起」等是怎麼一回事,還為現代中國的政情民情,作了一簡明注腳。
首先,陳光誠擺脫中共監視網之後,滯留山東三天,其間四處拍門求助,不少人家雖然不敢收留,但都沒有報警。而一個無家可歸摔斷了腿的盲人,能夠整整三天躲 過中共公安星羅棋布的耳目,仗的當然不是運氣。給他援手的,至少有六人,包括和他素不相識的男女。他們還幫陳光誠打電話,找到籌劃救援的何培蓉。
何培蓉於是驅車到山東,接送陳光誠到全中國唯一可以保護中國人安全的地方:北京美國大使館。
陳光誠呼籲溫家寶秉公治國,懲處違法虐待他一家的共幹;但是,我們只見中共赫然而怒,懲處依法援助陳光誠的百姓:何培蓉、曾金燕遭軟禁,起居都受監視;胡 佳被迫離家,一時銷聲匿迹;江天勇、劉懿往醫院探望陳光誠,先後被飽以老拳;律師陳武權、劉衞國襄助陳光誠家人,或遭沒收執業證件,或遭剝奪僅有的行動自 由。還有一位懷胎兩月的女郎,因陳光誠事被公安抓去審問幾小時,疲憊恐懼之餘,回家之後就流產,賠了一條小生命,悲慟不已。陳光誠說:「幫助我的朋友,有 些已經失去音信。」
晉朝永嘉年間,中原大亂,北海郡少年劉敏元逃難,見同縣一位老人孤苦無依,就和他同行,盡力照顧。他們路經滎陽,遇上一群匪徒,劉敏元逃脫,那老人卻落在 匪徒手上。劉敏元不忍,走回去跟群匪說,願以自己交換那老人:「此公孤老,餘年無幾,敏元請以身代,願諸君舍之。」匪徒問:「此公於君何親?」劉敏元說: 「此公窮老,神祇尚當哀矜之。吾親非骨肉,義非師友,但以見投之故(但因為他來投靠我),乞以身代,」群匪動容,相顧說:「義士也,害之犯義!」把兩人都 放了(《晉書》卷八十九)。這是古代匪徒的故事。
現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則不同。陳光誠窮窶失明,更因熱中民權而遭長期囚禁、毒打,「神祇尚當哀矜之」。所以何培蓉、胡佳、劉衞國等,和他親非骨肉,義非 師友,都不惜為他冒險犯難,可見晉朝劉敏元至今未死。但是,他們遇上的,卻是中國共產黨。各人自然不能得免。劉衞國說:「當局習慣秋後算帳。對付我們,將 來恐怕還有手段。」
從前,蔣介石叫中國共產黨做「共匪」。蔣介石錯了。中共絕對不是匪。晉朝滎陽那群匪徒可以作證。

古德明
專欄作家
------------

水到渠成  

三四年前,北大演講,那天正好要談當代知識份子的困境,於是說着說着就說到了六四。事後,主辦這次活動的學生幹部告訴我,當時他們緊張得要命,不曉得我打算在這個話題上逗留多久,萬一耳線上報,他們可擔待不了。還好那只是個例子,儘管禁忌,但刺激一下也就過去了。
前幾天在北京一個小型會議上頭,一位在大學教書同時也常寫評論的朋友問起:「有沒有發現這兩年很奇怪,六四好像越說越公開了,似乎開始沒那麼緊張」。他說 得是,在場幾個人的立場都很接近,也時時四處流竄演說,這種感覺看來是有共鳴的。一開始是我們自己說,後來則是學生主動提起。一開始談的時候,氣氛總是有 些異樣,「敏感」二字寫在大家臉上;到了後來,台下聽眾講得理直氣壯,不管有誰在場,而台上講者則神色如常,彷彿談的不是六四,而是五四。
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呢?是不是六四二十週年的時候,當局打壓過緊,又要斷網又在校園內宵禁,反而激起了年輕人的好奇心,一時間人人都知道了一個他們從來都 沒聽說過的六四殘酷真相?還是因為有這些人,堅持不懈地講,無有避諱,先是溫和地將它當成一件發生過的事實,慢慢再顯露出自己的態度與取向?
我不知道。可是我肯定這不是什麼「海裏頭」(中南海裏頭)的轉向,不是由上而下的什麼溫和開放,更與近日流傳的什麼「六四快將平反」無關;它純然是種隱隱 然的民情由底浮上。在以事件為重心的新聞報道裏,你看不到它;只在網上看牆內的網站,你也感覺不到它。如此模糊,如此難言,我只曉得水流正在湧動,侵蝕出 沙原上一條細渠。


梁文道
---------

悵望星辰  

有位學者為文講及在二十一世紀中共執政六十多年的中國大陸,言論出版自由竟遠不及十九世紀的馬克斯年代。長久以來言論出版自由以及人身自由在那個國家落後了一百多年。
時常雙眼含淚,悵望星辰的那位即將下台的總理,當然不會去觸碰這樣敏感的問題,只要看失明律師公開向敬愛的溫總理提出的三點請求到今天,他連屁也沒有放一個就知道有多大能耐了,總是做戲咁做,令人齒冷厭倦。號稱真心對待人民的總理真是一個戲王之王?
而在香港呢,自由的尺度將不斷收緊,尤其在新特首上台後會向中國看齊,只有這樣才能博取領導人歡心,也對得起祖國的栽培之恩,從今之後兩地的差距會愈來愈 近,一國兩制名存實亡,五十年不變只淪為一句口號。或有人說:你真是無可救藥的悲觀主義者,說真的我寧願被認為是這樣,然而六十年代末初到香港至今已四十 餘年,回歸之後的變化愈來愈令人吃驚,踏入二十一世紀後的這十多年幾乎天地為之變色,悄然的物換星移,從一點一滴的改變到不避諱的大幅度改變的是些什麼? 正是一向港人引以為自豪的自由與民主與法治精神。
新政府的種種政策會攤在陽光之下讓市民有知情權嗎?能自由的發表意見嗎?所謂諮詢是來真的還只是做做樣子?將會有多少欺瞞市民的事件在進行着而不受到任何有效的監控?
想到香港的明天,即將來臨的更多明天以及明天以後,悲觀的人也想學學溫總理雙眼飽含淚水去悵望星辰,除此以外不知還能說些什麼。


蔣芸
------

赤化悽厲  

《復仇者聯盟》全球狂收,票房美元八億以上。在中國大陸更所向無敵,沒看過此片,沒資格社交。聽內地朋友談戲,他們會說簡稱:
「那天去看《復聯》……」
一時間沒聽清楚,還以為是「婦聯」。如今仍有「婦聯」魔爪嗎?我們慶幸不必關心。不過那些年,總有不少東管西管左管右管政治正確的團體或組織。「婦聯」乃 街道辦小腳事媽狗仔隊先驅,管生活、超生、黑人黑戶、婦女作風、男女關係……那些大姐大媽狐假虎威,平民百姓得供奉着,否則吃不了兜着走。
文革背景電影常有鷹犬,打小報告洗腦批鬥秋後算帳……那些根正苗紅恃黨行兇但其實冇料到的死忠派,作威作福。
當然,高官、大將、良相有相可稽。然而大部份似公公、宮娥、奴才,某些還驚青似「妹仔」,唔夠班。
如果香港這東方之珠淪陷了,當然不能缺少類似的打手和事媽。一步一步赤化,一個一個安插。不多久,談什麼「復聯」?滿城皆「婦聯」。例如大家都不知道她是誰,沒有文化的外行人掌管文化局?淪為中宣部指日可待,實在悽厲。


李碧華
---------

不行就是不行
  
上一任政府,給繼任的人埋政治地雷,是人性之常。英國人給董曾埋地雷,許多就埋得聰明,令人讚嘆,曾特府給下一任埋地雷,卻埋得略為粗拙。
譬如其中一顆地雷,就是投資五千萬,開始「用電子教科書解決印刷教科書的爭議」。
首先,電子教科書在香港能解決問題?置於中國一百五十多年來的「現代化」掙扎史上的成績來看,就有結論。
電子書是西方發明的科技工具。中國人對西方的科技,先天有一股盲目的崇拜狂熱:法拉利跑車、高清電視、 iPhone和 iPad不同的型號,白人一推最新的產品,想也不想,一定搶先一窩蜂的購買,模仿,或抄襲,全民人來瘋。
但是不幸大腦偏偏缺少了一點點成熟,洋人的最新產品,是不是適合你在最短時間內全民擁有?譬如高清電視廣播,白人發明之後,曾特府如獲至寶,即刻立令,要 香港兩家電視台投資幾十億,要香港進入「高清電視廣播新紀元」,兩家電視台被迫添置高科技器材,硬件有了,沒有人文的軟件內容,高清頻道,沒人看,虧本至 今,電視台的老闆和決策人,我親耳聽到,至今還在詛咒曾班子的祖宗十八代。
白種人發明的玩藝,你不必頭腦發熱,像毛澤東慣性的大躍進,畝產萬斤衞星田。電子教科書,「西方先進國家」有很大的爭論:第一,「讀書」( Reading)的定義,是在人手和紙張之間,建立「人的關係」( Human Bond)—— Human Bond,是很深奧的人文哲學觀念,中環精英知道什麼是 James Bond,占士邦和他使用的新武器, Human Bond是什麼?我不認為高官懂。
其次,日本人最近研究出來:電子書的藍熒屏,大腦天生不吸收,讀電子書,記憶力只停留二十分鐘。也就是說,讀一冊電子小說,看到中段,前邊的人物情節開局,記憶有困難,一卷在手,就沒有這個毛病。
因此,像左丁山說:什麼電子教科書,「英國唔得,美國唔得,歐洲未掂」,你憑什麼?我補充一點:電子教科書的推行,以一點民族自卑感處理,一定不會錯;英 國唔得,美國歐洲唔得,日本實驗,也唔得,你一定一定唔得。英國的伊頓公校,中國人父母做夢都想把子女塞進去,人家有沒有用電子課本?
民族自卑感,會救了你的:一百五十年事實證明:你不行。連西方做過而成功的,如議會民主政府,也學不會,何況西方沒做過而做不到?還敢搶先?一定焦頭爛額。


陶傑
------

一拉便癱!  

拉布癱瘓政府?梁振英有無言過其實?絕對沒有,言者無心聽者有意,癱瘓一詞,不是說給幾個拉布議員聽,而係兜口兜面窒曾蔭權,在這個住總統套房在富豪私人 遊艇過夜歎豬骨粥的茂里領導下的政府,根本就是豆腐渣!一拉就癱,拉的是布而不是向門常開發動恐襲,你說,曾班子領軍的現屆政府,係咪衰弱過汶川大地震在 倒塌的校舍大樓現場找到的原子筆幼枝鋼筋!
不但不會癱,拉布一來,凸顯出香港這片早被自由行踩踏至尊嚴掃地的福地,仍然有不「被尋釁滋事」和「被失蹤」的權利。拉布拉到建制派腰痠骨痛的幾位議員, 絕對不必走陳光誠的絕路,摸去美國使館求救,請希拉莉幫手。這樣的拉布,讓香港人已經被質殘到零的自信心回復幾個百分點。雖然內地大腕令廣東道「市民勿 近」,我們的立法會,還有一點點香港特色,沒有被人民幣牽着鼻子走。幾位議員,有唐英年珠玉在前,也許會害怕秋後算賬。但 ICAC插手屋宇署的僭建物,可以理解,議員拉布,就算狼性發水大給力,也不能說,要 ICAC跟進啊。梁振英容不下議員拉布,迫建制派尊貴的議員冒住中風危險通宵死撐,搵命搏,小心癱瘓呀!


陳也
.

2012年5月18日 星期五

成王敗寇天意定,評說生平意不平。汪精衛

成王敗寇天意定,評說生平意不平。汪精衛

…鐘阜麗明蔣知否,石城安穩早已毛。千秋萬世同一悼,孤蔣已葬旬億個。…

…忠言逆耳避寶島,如今慘淡炮火邊。十年一覺揚州夢,留得青樓薄倖名。…

…碧血丹心天下杳,精衛填海兩茫然。余若同憤人浮事,不分好歹作奸雄。…

…少年精衛本英雄,救國轉念飛奸雄。一念之間事浮人,鴛鴦落塚言倭寇!…

…君保精衛填海心,捨身就義顯從容。寧死不屈保晚節,鶼鰈情濃百世情!…

…若如當年日本勝,精衛填海救國心。美勝獨蔣精衛亡,落得悲戚身後事!…

…同級作孽誰亡多,比作馬克算皮毛。救國作孽同一理,誰勝誰敗論英雄。…


---------以下來自網上:

       被逮口占(以下民國紀元前二年北京獄中所作)

……啣石成痴絕,滄波萬里愁。孤飛終不倦,羞逐海鷗浮。……

……姹紫嫣紅色,從知渲染難。他時好花發,認取血痕斑。……

……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留得心魂在,殘軀付劫灰。青燐光不滅,夜夜照燕台。……

---------

清明節拜無墓之汪公。南京梅花山

梅花山頂和中山陵隔山相望,山頂上有兩處亭樓。一處是博愛閣,另一處是觀梅軒(放鶴是觀梅軒的後門題詞)。觀梅軒即汪公墓穴所在地,1946年汪公墓被炸毀。1947年,孫中山之子孫科在炸毀的汪墓之上建築了“觀梅軒”.

正門孫科題詞【觀梅軒】 ‧…長廊樓臺作紀念,門樓棟柱一對聯。科悼忠良復明志,永垂孫文是銘然…

長聯:
欣敵寇潛蹤,景物依然,河山如故。此日花香鳥語,鐘阜麗明,若同和靖重游,應媲六橋三竺;
問吳王何處,墳塢已渺,史跡尚留。當年虎踞龍蟠,石城安穩,端賴武鄉定策,永垂九鼎一言。

----

【放鶴】 (即後門)短聯:

天闕遠瞻鳴鶴舞
孝陵四望伏龍眠


---------

★青年拜墓知音人:最後也學古人賦聯做尾:

世無獬豸 是非對錯贏家定
汪有德才 聖賢堯舜知者明
橫批: 近史唯一


---------

從史家《陳寅恪》的輓詩的頸聯:

                                …阜昌天子頗能詩,集選中州未肯遺。…
…千秋讀史心難問,一局收枰勝屬誰。世變無窮東海涸,寃禽公案總傳疑。…

網上搜尋《雙照樓詩詞稿》,見有北京於 2008年拍賣會曾拍賣 1941年中華日報社排印版的此書,成交價 6720人民幣。此書收有汪精衛於「庚辰暮秋」之「序」。庚辰為 1940年。但我手上的這本書,並無此「序」,而只有汪更早前寫的「小休集序」。

網上又睹香港書城有 2004年由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重版的《雙照樓詩詞稿》。頂淵為臺北一出版社。能出版此書,亦具不以人廢言而讓這些詩詞精品得以留傳後世的精神。

之所以說「不以人廢言」,是因為就汪精衛在抗戰時的投日,組南京偽政權,國共兩黨均稱之為大漢奸。但胡適並不認為汪是漢奸。林思雲在《怎樣看待汪精衛政 府》一文中認為,汪在 1940年同意在日佔區組南京政府,是為了保護中國人民的必要措施,汪政權成立後,日本人給予相當的權利,至少南京大屠殺的慘事就不復在東南半壁看到。史 家陳寅恪在汪去世時也寫有輓詩,詩中把汪與南宋傀儡皇帝劉豫相提並論:「阜昌天子(劉豫年號)頗能詩,集選中州未肯遺...千秋讀史心難問,一局收枰勝屬 誰。世變無窮東海涸,寃禽公案總傳疑。」陳寅恪的幽微心緒,不僅流露憐才之意,更以「勝屬誰」的話語權提出「公案總傳疑」,展示史家情懷。
-------------

《王安石》一首題為《讀史》的七律: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終欲付何人。當時黯黮猶承誤,末俗紛紜更亂真。…  
…糟粕所傳非粹美,丹青難寫是精神。區區豈盡高賢意,獨守千秋紙上塵。…

汪氏的千秋功罪,從被認為賣國漢奸,而投敵附日,而屈膝求和、曲綫救國,以至如汪榮祖教授所指的「愛國叛徒」,當世史家自有公論。然其人之詩章華藻,祇作 「地下」流傳近半百年,何其可惜。今得知此詩詞稿曾於1989及2004年先後在台北重印,公開面世,雙照樓主人的畢生心血,當不致於「獨守千秋紙上塵」 矣。

----------

抗戰之後   陳璧君

抗日戰爭勝利後,於1945年9月12日被重慶國民政府逮捕。1946年4月22日日本投降8個月後陳璧君被國民政府以漢奸罪「處無期徒刑,褫奪公權終身」,陳璧君接到判決書時卻說:「本人有受死的勇氣,而無坐牢的耐性,所以希望法庭改判死刑。」後關押於南京。

據金雄白《汪政權實錄》(本即連載1960年代香港《春秋雜誌》的「汪政權的開幕與收場」)一書透露,1946年4月16日江蘇高等法院開庭審訊陳璧君, 陳璧君在法庭上為汪的行為辯護:「日寇侵略,國土淪喪,人民遭殃,這是蔣介石的責任,還是汪先生的責任?說汪先生賣國?重慶統治下的地區,由不得汪先生去 賣。南京統治下的地區,是日本人的佔領區,並無寸土是汪先生斷送的,相反只有從敵人手中奪回權利,還有什麼國可賣?汪先生創導和平運動,赤手收回淪陷區, 如今完壁歸還國家,不但無罪而且有功。」
中華人民共和國期間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陳璧君被轉到上海市提籃橋監獄。

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期間,與陳璧君私交很深的宋慶齡與何香凝找到毛澤東、周恩來,特意為陳璧君說情,請求特赦陳璧君。 毛澤東同意了這個請求。他說:「陳璧君是個很能幹、也很厲害的女人,可惜她走錯了路。既然宋女士、何女士為陳璧君說情,我看就讓她寫個認罪聲明,人民政府 下道特赦令,將她釋放。」當晚,宋慶齡與何香凝經過一番斟酌,由前者執筆,給陳璧君寫了一封辭情懇切的信:

    陳璧君先生大鑒: 我們曾經在國父孫先生身邊相處共事多年,彼此都很了解。你是位倔強能幹的女性,我們十分尊重你。對你抗戰勝利後的痛苦處境,一直持同情態度。過去,因為我 們與蔣先生領導的政權勢不兩立,不可能為你進言。現在,時代不同了。今天上午,我們晉見共產黨的兩位領袖。他們明確表示,只要陳先生髮個簡短的悔過聲明, 馬上恢復你的自由。我們知道你的性格,一定難於接受。能屈能伸大丈夫,懇望你接受我們的意見,好姐妹,殷切期待你早日在上海慶齡寓所,在北京香凝寓所暢敘 離別之情。 謹此敬頌大安。 慶齡(執筆)香凝 1949年9月25日夜於北京

★陳璧君並未欣領宋慶齡和何香凝的善意,她回信婉拒,大意為:

    共黨要我悔過,無非還是持蔣政權的老觀點,認為我是漢奸。汪先生和我都沒有賣國,真正的賣國賊是蔣介石。這不用我曆數事實,二位女士心中有數,共黨心中有數。正由於二位知道我的性格,我願意在監獄裡送走我的最後歲月。衷心感謝你們對我的關心和愛護。

1952年,宋慶齡和何香凝去監獄探望陳璧君。1959年6月17日病故於提籃橋監獄醫院。

------------
從塵封鐵箱中找到的《雙照樓詩詞稿》,沒有出版日期,末頁有一承印者,是香港的永泰印務公司,電話是六個數字,那大約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事。由於未見有汪精衛逝前於病榻中寫的著名的《自嘲》詩,故相信是據汪氏生前出版過的詩集再印的。

網上搜尋《雙照樓詩詞稿》,見有北京於 2008年拍賣會曾拍賣 1941年中華日報社排印版的此書,成交價 6720人民幣。此書收有汪精衛於「庚辰暮秋」之「序」。庚辰為 1940年。但我手上的這本書,並無此「序」,而只有汪更早前寫的「小休集序」。

網上又睹香港書城有 2004年由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重版的《雙照樓詩詞稿》。頂淵為臺北一出版社。能出版此書,亦具不以人廢言而讓這些詩詞精品得以留傳後世的精神。

之所以說「不以人廢言」,是因為就汪精衛在抗戰時的投日,組南京偽政權,國共兩黨均稱之為大漢奸。但胡適並不認為汪是漢奸。林思雲在《怎樣看待汪精衛政 府》一文中認為,汪在 1940年同意在日佔區組南京政府,是為了保護中國人民的必要措施,汪政權成立後,日本人給予相當的權利,至少南京大屠殺的慘事就不復在東南半壁看到。史 家陳寅恪在汪去世時也寫有輓詩,詩中把汪與南宋傀儡皇帝劉豫相提並論:「阜昌天子(劉豫年號)頗能詩,集選中州未肯遺...千秋讀史心難問,一局收枰勝屬 誰。世變無窮東海涸,寃禽公案總傳疑。」陳寅恪的幽微心緒,不僅流露憐才之意,更以「勝屬誰」的話語權提出「公案總傳疑」,展示史家情懷。

我又在網上找到葉嘉瑩教授講汪精衛詩詞的「精衞情結」。明日續談。

------------

汪精衛詩詞中的「精衛情結」(葉嘉瑩教授)Marcel·不廢弦歌2011-03-25 09:55:55 来自: Marcel·不廢弦歌(吞顫誰復思漢侯,蹈海我終不帝秦)

汪精卫诗词中的「精卫情结」

葉嘉瑩 主講 汪夢川 整理

汪精衛這個人在歷史上的評價有很大的問題,所以一般說起來,向來很少人講到汪精衛,即便是講到他也是從政治、從歷史的角度來講,很少人從詩詞這方而來著手。而我講他的詩詞中的「精衛情結」,這個題目的選擇呢,其實也是有相當的偶然性。

我最初認識汪精衛這個名字,是在他建立南京政府以後。一九三七年發生了蘆溝橋事變,當時我是初中二年級。「七七事變」發生在暑假,等到九月開學,我們學校 的所有舊的校長、舊的老師都不見了,換了新的校長、新的老師。我們事先得到通知,說開學第一天,每個人要带墨水匣、硯台、毛筆,上了課老師就說,翻開第幾 頁,把第幾行第幾行塗去,或者翻開第幾頁,把這整頁都撕掉,當時我就想到法國作家都德寫的《最後一課》 。之後到了一九四○年,怱然有一天,廣播上說是有汪精衛的講演,我記得那天我伯父啊、母親啊很多人就在收音機那裡聽講演,那就是汪精衛回到南京建立我們所 謂的偽政府之後發表的第一次談話。我那時當然很年輕,聽到長輩們的說法,他們認為如果完全是在日本的控制之下,那就沒有人替自己的國家人民講幾句話,所以 現在有一個人過去,總算是個代表中國的人,至少可以緩和一下局勢,那時他們是有這樣一種心態。

可是那時候我對汪精衛並沒有興趣,我只知道這麼個人他組織了南京的偽政府,可是沒有特別注意;然而這個不注意,後來卻造成了我非常大的一個遺憾。那是在七 十年代初,有一次我在美國哈佛大學講演,在座的有一位年老的婦女,差不多八十歲左右,聽完我的講演,她就約我到她家裡吃茶,吃點心。那個人是誰?是方君 璧,也就是曾仲鳴的夫人。曾仲鳴跟汪精衛關係最密切,後來在河內被蔣介石的人暗殺了。他們本來是要暗殺汪精衛,但那天恰巧方君璧來看望曾仲鳴,汪精衛就把 自己那個寬大的臥室讓給他們夫婦,結果曾仲鳴就替他死了。我現在真是覺得遺憾,因為我這個人對政治沒有興趣,所以儘管我知道她是曾仲鳴夫人,也知道他們跟 汪精衛是很親密的朋友,可是我那天沒有興趣去追問那些事情。曾仲鳴跟方君璧也都寫詩詞,方君璧的畫也畫得很好,所以那天我只是欣賞他們的詩詞跟畫。直到事 情過去了很久,我在UBC大學的亞洲圖書館偶然讀到汪精衛的《雙照樓詩詞稿》 ,才對汪精衛產生了很大的興趣,可是這時方君璧女士已經去世了,我再也沒有機會當面向她請教關於汪精衛的事情,這真是非常遺慽。

方君璧家真是一個革命的家庭,方聲濤、方聲洞就是她哥哥。方君璧還有個姊姊叫方君瑛,他們兄妹都跟汪精衛非常熟悉,方君瑛跟汪精衛也是很早就認識,傳說兩 人還有一段浪漫的感情。而方君瑛後來自殺了,有人就以為’說是汪精衛原來跟方君瑛的感情很好,可是後來汪精衛跟陳璧君結婚了,而陳璧君是脾氣很暴躁的一個 人,可能對方君瑛做了一些沒有禮貌的行為跟講話,所以方君瑛自殺了,這個傳聞我以為是不可靠的。一般人們常說男女之間,如果年歲比較接近或怎麼樣,就很容 易陷入愛情,而不能保持真正的那種純潔的友情。而我以為這種感情是可以有的,當然一定要兩個人都有很高的境界才可以,而就算兩個人都有這個境界,也往往不 是世俗所能接受和相信的,因為一般人沒有這種境界,就以為別人也沒有這種境界。所以我認為汪精衞跟方君瑛兩個人,應該是彼此欣賞的,但是也絕沒有世俗所猜 測的那種慼情。而且汪精衛有很多首寫給他妻子陳璧君的詩詞,寫得真是非常好,那真是同志的、很深密的感情。

我現在要講汪精衛。汪精衛本來是廣東人,從小就很有才華,凡是看過他的文章、教過他書的人,都認為他是很不平凡的。而他父親對他督促很嚴格,讓他去讀的最 重要的書,就是王陽明的《傳習錄》, 這是講做人而且是關懷國家的;然後叫他讀兩家詩,一是陶淵明一是陸放翁;一個是隱退的,一個是奮發的。中國傳統儒家的修養,總是你達就要兼善天下,你窮還 能夠獨善其身。你要有兼善天下的理想,而當你不能夠得到這個機會,當你窮困、不得意的時候,你還有一種獨善其身的修養。汪精衛小時候還在滿清時代,他也參 加了那種鄉學、縣學的考試,成績都是非常優秀的。他曾經考中廣州府試第一名,還做過廣東水師提督李准家的教師。可是後來他聽到革命的言論,看到了滿清的腐 败,看到國家的危亡,就有了革命的傾向。當時滿清正在選送人才到外國去留學,他就參加了廣東舉行的官費留學的考試,以很高的成績得到了官費留日的资格。在 日本留學的時候他就認識了孫中山先生,從此就一直追隨孫中山先生,參與成立同盟會並任評議部部長,是同盟會的最初骨幹成員之一。因為他的文筆很好,不但當 時很多单命的檔案由他起草,而且孫中山先生最後那《總理遺囑》 : 「余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 ,定稿也是汪精衛寫的。

當時汪精衛追隨孫中山,向各地華僑宣傳革命,他從東京來到南洋,就在南洋宣揚革命時遇到了陳璧君,那時她不過十七歲左右,是個很年輕的女孩子。而且我以為 陳璧君讀書應該也讀得很好,因為陳璧君也寫詩詞,而且她的字應該也寫得不錯,因為汪精衛有一首詩,說冰如(陳璧君字冰如)抄寫了王陽明《傳習錄》的一段, 遺有汪精衛<述懷>詩中的一段,合寫成一個長卷。所以這陳璧君也不是一個尋常的女子,她可以把王陽明的《傳習錄》跟汪精衛的<述 懷>詩寫成一個長卷。陳璧君也是熱心於參加革命的,她聽了當時汪精衛在南洋的講演,看了他辦一些革命的刊物上的文章,而且汪精衛還是個翩翩美男子, 所以陳璧君當時就對汪精衛非常傾慕。其實陳璧君生長於南洋的舊家庭,年輕時候也訂過親的.後來解除了婚約。然後就是在辛亥革命之前,革命形勢一度非常不 利,很多次起義都失敗了,所以很多革命黨人就非常灰心。就是在這個時候,汪精衛說,在大家都消沉的時候,要做一兩件事情振奮民心。那做什麼事情?他就想去 刺殺攝政王。做這種工作當然就要掩人耳目,所以陳璧君就和汪精衛兩個人假扮成夫妻,到北京執行暗殺的任務。汪精衛覺得,萬一我被捉住而犧牲了,而她是以這 樣的身分過來的,一定會連累到她,我不能不給她一個名義啊!所以汪精衛就以私人感情跟陳璧君有了這種約言,說願意跟她結婚。

後來汪精衛他們在後海的那個銀錠橋底下埋炸彈,結果被發現了,暗殺任務失敗,汪精衛就被捕了。那時陳璧君正在南方籌款,聽說汪精衛被捕,立刻就趕回來,在 他被關押的監獄附近租了一個小房子,給他送一些東西,盡量的照顧他。汪精衛被捕以後,本來應該立即處死的,然而因為當時那個主審的人看了汪精衛寫的文章和 供詞,非常欣賞,所以就沒有把他處死,而是把他關在監獄裡邊。這時當然還是滿清的統治,可是人心已經思漢了,革命的風潮已經起來了,所以很多人同情革命。 有一天晚上,監管汪精衛的獄卒就帶進來一小團揉得很爛的紙給了他,他打開一看,是陳璧君給他的一封信,信中囑託他忍耐,說一定要設法救他。汪精衛看了非常 感動,而且那個獄卒說,這個寫信的人希望他能夠回信寫幾個字。汪精衛就想回信寫什麼?如果實話實說,被人家搜到了,那不是連累陳璧君了嗎?所以汪精衛寫了 什麼呢?他想到了清初著名詞人顧貞觀所寫的一首詞<金縷曲> : 「季子平安否?便歸來,平生萬事,哪堪回首。」於是汪精衛把這首詞改了幾句,交給了這個獄卒,讓他帶出去給陳璧君。那陳壁君給他寫的這封信怎麼辦呢?他說 我既不忍心把它捨棄,又不能夠把它保存。他就把陳璧君寫的信放在嘴巴裡嚼一嚼吞下去了。所以汪精衛實在是很重視感情的一個人。

被逮口占

……啣石成痴絕,滄波萬里愁。孤飛終不倦,羞逐海鷗浮。……
……奼紫嫣紅色,從知渲染難。他時好花發,認取血痕斑。……
……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留得心魂在,殘軀付劫灰。青燐光不滅,夜夜照燕台。……

剛才講的是汪精衛早期的經歷,現在我們就來看他最有名的幾首詩, <被逮口占>四首。我的題目是汪精衛詩詞中的「精衛情結」 ,一個人有時候內心之中有一種complex。就是一種「情意結」 ,就是你執著要追求的東西。大凡真正偉大的作家,在內心之中都有一個真正追求和執著的理念。《論語》也說: 「文勝質則史,質勝文則野。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很多人只嚮往文采風流,但那一定是第二等,就是文采再美妙。再風流,也是第二等。凡是第一等的作家,都 有一個最高的理念的層次。我曾經寫過辛稼軒詞的評論,我說它「一本萬殊」 ,稼軒寫了好幾百首詞,每一首詞都有不同的感情、不同的風格,但是它有一個中心所執著的東西。杜甫也同樣是如此,他那麼多長短的、古近體的詩篇,也有一個 他所執著的理念在那裡。汪精衛的詩,還有他的詞,合在一起你就可以看到,就是他有一個理念,有一個執著,而他理念所執著的,就是一個願意犧牲自己去完成一 個什麼東西。要追求一個不可能的事件。李商隱說「何日桑田俱變了,不教伊水向東流」 ,什麼時候你能夠把天下的情勢改變,你能夠把東流的逝水都挽回來,你能夠做到嗎?而這個汪精衛就讀了陶淵明詩和陸遊詩,那陶淵明雖然是消極,但是他有一個 理念是不可挽回的,所以他說「且共歡此飲,吾駕不可回」 ,我有我所執着的、我所守住的一點;這個陸放翁臨死還說「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所以偉大的詩人,都有他一個理念、一個執著,不是隨波漂搖 的,不是見風說風、見月說月的人。

汪精衛的詩詞之所以讓我感動,就因為我居然發現,在他的詩詞裡邊,從他最早的詩到最後的詩,都一直貫串著他的一個理念。所以你看他<被逮口 占>就說:「啣石成痢絕」 , 「啣石」指的就是填海的精衛鳥。就如李商隱說的, 「何日桑田惧變了,不教伊水向東流」 ,你能夠讓滄海變成桑田嗎?所以汪精衛說「啣石成痴絕」 ,你能夠挽回這個東流的逝水嗎?你這個精衛的小鳥,想啣著一個一個小石頭去填那個滄海,你填得了嗎?然而填得了填不了是一回事情,我有這種理念又是一回 事。所以「啣石成痴絕」, 那真是「痴」啊!有這種理念的人當然是傻瓜了,你抱著一個你自己要追求的理念,而你能不能成功是渺不可知的。你要填的是滄波萬里的大海,所以「滄波萬里 愁」。「啣石成痴絕,滄波萬里愁。孤飛終不倦’」你們大家都不肯做那個傻瓜的精衛,你們大家都不肯啣那個石頭去填海,所以我是孤獨的,可是我「終不倦」 ,我不懈怠、不停止,「羞逐海鷗浮」, 海鷗怎麼樣?海鷗到處追逐食物,船上有食物,牠就站在船上的桅杆上;海邊上有食物,牠就落在海邊上。而我精衛是恥於這麼做的,所以「弧飛終不倦,羞逐海鷗 浮。」第二首,「奼紫嫣紅色,從知渲染難。」奼紫嫣紅的這麼美麗的顏色,你是用什麼顏料把它染出來的?他說「他時好花發,認取血痕斑。」將來有一天那麼美 麗的紅花開出來,那是多少仁人志士用他們的鮮血染成的。第三首是最有名的一一首了: 「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伙,不負少年頭。」少年人都容易感激奮發、激昂慷慨,所以「慷慨歌燕币,從容作楚囚」,我現在被捕了,但我不畏懼,我 會從容赴死,為我的理想付出生命; 「引刀成一快,」斬首對我來說是一種痛快,因為這是在成全我、完成我的理念,所以,「不負少年頭」, 我為了理想、為了革命、為了國家而犧牲,我覺得這是值得的。第四首: 「留得心魂在,殘軀付劫灰。青燐光不滅,夜夜照燕台。」我雖然死了,但是我的心魂還在,我的身體就變成劫後的寒灰,我的骨頭的那個磷火不會消滅,每夜都要 照在當時的燕京。

我還要補充一點材料。汪精衛要去行刺攝政工的時候,曾經給他的朋友胡漢民寫過五封信,他對這些革命的同志說,現在我們多次起義都失败了,很多人對革命不再 存有熱情和信仰了,我們要犧牲一兩個人,做出一些事情來,重新喚起大家的革命熱情,所以他準備去暗殺攝政王。胡漢民勸他不要做,說人才難得,不應該去犧 牲,機會還不到。他就給胡漢民寫了一封血書,說人才是為了有用的,得到人才卻不用他,又何必求這些人才呢?如果說現在:不是可死的時候,而我汪精衛不是可 以赴死的人,那麼我請問,誰應該去犧牲?他又打了比方說犧牲的道路有兩條: 「一曰恆,二日烈」 ,譬如我們煮飯,是有一個鍋來盛這個米,然後底下要架上柴火來燒。這個鍋得要長久忍受烈火、滾水的燒灼煎熬,這是「恆」的美德。而那個被燒的柴,把它自己 完全燒毀,飯就是因為有這個熱力才蒸熟的,這是「烈」的美德。他說在革命的事業上,要有人做那個百折不撓、耐得住苦難的鍋,也還要有人能夠有犧牲的勇氣、 能夠做那個被燒的柴火。他於是對胡漢民說: 「我今為薪,兄當為釜」——我現在就要做那個被燒的柴,我希望你能夠做那個煮飯的鍋。所以這個汪精衛是從很早就有這樣的理念。那汪精衛後來不是跟日本人合 作成立了南京的偽政府嗎?當他死了以後,就有一些人寫了詩詞來悼念他,我現在念幾首別人悼念他的詩。我現在先引胡適之先生的一段話。當汪精衛的死訊傳來, 胡適在日記裡說:「精衛一生吃虧在他以「烈士」出身,故終身不免行有『烈士』的complex」 ,他是抱定犧牲自己的志意的。這是胡適說汪精衛有「烈士」的情結。我今天講汪精衛的「精衛情結」, 「精衛情結」也就是一個烈士的情結,所以我的题目其實跟胡適先生是相同的意思。人各有所求, 《史記)裡說「貪夫殉財,烈士殉名」, 文天祥殉節死難了,他說「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雖然死了,但是我的姓名、忠義的名聲永遠留在歷史上了。所以烈士殉的是「名」 ,一般所說的「烈士」 ,是為了有一個好的名聲,就是所謂「千秋萬世名」,可是汪精衛不是一般的烈士,他所作的是更大的犧牲。他少年時候也說「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我犧牲了生命,但我可以永遠得到「丹心照汗青」的令名,可是最後汪精衛跟日本人合作,是連這個身後的名都犧牲了,他從此被人罵成「漢奸」。 而我之所以讀了汪精衛的詩詞很受感動,就因為他不是一首詩,不是一首詞,他是從開始到結尾,終身所貫注的,還不止是一個烈士的情結,因為他不是「殉名「的 烈士,他是連名都要犧牲的,所以我說他是一種精衛的情結。

現在我們再來看他的另一首詩, <見人析車輪為薪為作此歌> 。說的是看到有人把車輪拆下來,劈成柴去燒火做飯了,而寫了這首詩。車輪是負重致遠啊!它曾經負載過多少重量、運輸過多少货物?到它衰朽了不能用了,人們 就把它拆下來燒火,所以它最後把自己也犧牲了。這種把車輪子卸下來劈成的薪柴在中國傳統上有一個名字,叫做「勞薪」 ,因為它做了一生勞苦的工作、最後連自己都賠上去了。人的性格是天生的,汪精衛有了這個complex,所以看到有人劈車輪為柴火,就引起了他的感慨,寫 了這首歌:

見人析車輪為薪為作此歌

年年顛蹶南山路,不向崎嶇歎勞苦。只今困頓塵埃間,倔強依然耐刀斧。輪兮輪兮生非徂徠新甫之良材,莫辭一旦為寒灰。君看擲向紅爐中,火光如血搖熊熊。待得蒸腾薦新稻,要使蒼生同一饱。

這就是他剛才的理論,我要把我燒了,蒸出一鍋飯來給大家吃。我們現在都講的是他的烈士的情結。

病中讀陶詩

……攤書枕畔送黃昏,淚濕行問舊墨痕。種豆豈宜雜荒穢,植桑曾未擇高原。……
……孤雲靉靉誠何託,新月依依欲有言。山澤川塗同一例,人生何處不籠樊。……
……病懷聽盡雨颼颼,斜日柴門得小休。抱節孤松如有傲,含熏幽蕙本無求。……
……閒居始識禽魚樂,廣土終懸霜霰憂。暫屏酒尊親藥裹,感因苦口致深尤。……

我們再看他的<病中讀陶詩>兩首。陶淵明這個人很奇怪,很多忠義奮發的人都被他的詩所慼動,像稼軒說「老來曾識淵明,夢中一見參差是」 , 「須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凜然生氣」 ,陶淵明有他凛然生氣的那一面,而他不志的時候,也能夠躬耕歸隱。所以陶淵明的詩富於人生的經驗,可以讓出來不少的心得,共鳴。汪精衛的詩說: 「攤書枕畔送黃昏,淚濕行間舊墨痕」 ,這是他生病的時候,整天躺在床上,就讀陶淵明的詩。他從小讀陶詩,旁邊或有他自己或者他父親的評點,所以是「行間舊墨痕」 ; 「種豆豈宜雜荒穢,他桑曾未擇高原。」這是化用陶淵明的詩句。陶淵明有一首<歸園田居> :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我種豆在南山之下,可是草太茂盛了,豆苗長不 好,所以,一大早起來我就去鋤草,月亮都上來了,我才背著鋤頭回來。田間的小路很窄,旁邊的雜草很多,我衣服都打濕了,但是只要我種的豆子長好了,我付上 這點代價算什麼!所以汪精衛說「種豆豈宜雜荒穢」 ,說種豆一定要除去那些雜草。你要追求你的品格、你的精神,你追求自己的那個不是外表能夠看見的東西,你就要把那些不好的東西除掉。「植桑曾未擇高原」 ,陶淵明<擬古>說的, 「種桑長江邊,三年望當采。枝條始欲茂,忽值山河改。柯葉自摧折。根株浮滄海。春蠶既無食,寒衣欲誰待?本不植高原,今日復何悔。」他說在水邊種上了桑 樹,三年後想可以采桑了,忽然一陣大水來了,桑樹枝葉都隨波漂流了。可這是你最初選擇的不對啊,你為什麼不種在高地呢?所以今天被沖毀了,後悔也來不及 了。所以「種豆豈宜雜荒穢,植桑曾未擇高原」 ,因而人生,你說一句話、你做一件事情,就是你不說話你不做事.你一動心動念之間,你都種了些什麼東西啊?「孤雲靉靉誠何託,新月依依欲有言」 ,陶淵明<飲酒>詩裡邊說了, 「萬族各有托,孤雲獨無依。曖曖空中滅,何時見餘暉」 ,世界上一切萬物都有一個托身之所,惟獨天上那一片雲,四無依傍,這真是孤獨。所以陶淵明又說「曖曖空中滅,何時見餘暉」 ,你看那一朵雲,慢慢的縹緲之間就消逝了,你什麼時候再見到那朵雲的光影的閃動?明天也許有雲,但絕不是這一朵雲了。還不像今年花落明年又開在這裡,那雲 永遠不見了。現在汪精衛用了陶淵明詩中的形象, 「孤雲靉靉誠何託」 ,誠,果然,人生果然就是如此孤獨的,你汪精衛被人說成漢奸了,你當時的那一份用心,連你死後的聲名都犧牲掉的那一份用心,誰真的認識?誰真的理解?「孤 雲靉靉誠何託,新月依依欲有言「 ,這是一鉤新月,你看它那麼多情的樣子,我覺得那月亮就要跟我說話。這麼光明、這麼新鮮的感覺,你真是覺得有生命在的,寫得真是好。「山澤川塗同一例,人 生何處不籠樊」 ,你說人生哪裡不孤獨?人生到處都孤獨。你說人生哪裡不受拘限?人生到處都是拘限。所以不管是山、不管是水,「山澤川塗同一例,人生何處不籠樊」。

第二首, 「病懷聽盡雨颼颼,斜日柴門得小休。抱節孤松如有傲,含薰幽蕙本無求」這個汪精衛真是寫得好,儘管他外表上做了大家以為是漢奸做的事情,但從他的內心看他 絕不是一個漢奸。「抱節孤松如有傲」 ,這也是陶淵明說的, 「因值孤生松,斂翮遙來歸」 ,松是堅貞的、歲寒不凋零的,所以它「抱節」 ; 「含薰幽蕙本無求」 ,這是出自唐代張九齡的<感遇>詩,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我不是為你們才香的,我是本來就是如此的。「本能求」 ,這是張九齡說的,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蘭蕙之芳香是它本質如此,它不是送出香氣叫你來采折。所以是「抱節孤松如有傲,含薰幽蔥本無求。閒居始識禽魚樂,廣土終懸霜 霰憂」 ,陶淵明不是歸國田了嗎?他說「望雲慚高鳥,臨水愧游魚」 ,你看空中的鳥、水中的魚是多麼自由,所以陶淵明就脫出了世俗官場的約束隱居了。這是「閒居始識禽魚樂」 ,可是呢,下一句就是汪精衛,不是陶淵明,汪精衛是「廣土終懸霜霰憂」 , 「廣土」 ,我們國家的這一片土地,就是在霜霰之中,在風雪侵凌、在列強的窺伺之下,汪精衛為此而深深擔憂。《論語》上記載,孔子带著學生們周遊列國,有一次經過一 個地方,看到長沮、桀溺兩個人在那裡種田,孔子就讓子路去問路。子路就過去了,長沮、桀溺就對子路說,你的老師帶著你們東跑西跑,今天到這個國家、明天到 那個國家,跟個「喪家之犬」一樣,你「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仁哉?」子路回去對孔子說了,孔子就說「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 與?」鳥獸不是你的同類,你不能真的就在山林之中與鳥獸住在一起,我們是人類,我們不關懷人類、不為人類做事情,我們跟誰在一起呢?所以「廣土終懸霜霰 憂」 ,這就是汪精衛跟陶淵明的不同了。你關心追求自己的自由,可是你怎麼忍心看到老百姓在水深火熱之中?你怎麼能夠忍心看到你的國家被滅亡呢?所以他「暫屏酒 尊親藥裹,感因苦口致深尤」 ,我暫時拋開我喜歡的酒,我就來吃藥, 「良藥苦口利於病「嘛,我怎麼能因為吃起來苦就抱怨呢!所以你要耐得住一切的苦惱。

那汪精衛跟陶淵明果然是有不同的,你要知道,天下的事情,你沒有走出這一步以前,你是站在這裡的,但是你只要一步走出去,你不站在那裡了。所以陶淵明在改 朝換代的時候,他是接受新朝還是不接受新朝?陶淵明就說, 「稷下多談士,指彼決吾疑」 , 「行行停出門,還坐更自思……萬一不合意,永為世笑嗤」 ,他說有人勸我出去,我已經走到門口了,邁一步就出去了,可是我又轉回頭坐下了,我自己想一想,萬一我一步邁出門,如果遇到不能夠讓我滿意的事情,那就千 年萬世永遠要被人譏笑了,這就是陶淵明。而汪精衛這個人就跟陶淵明不同,汪精衛是我寧可犧牲自己,我要為國家人民做一些事情,而陶淵明說我還是退回來吧! 所以汪精衛當時在中國最危亡的時候,還希望能夠保有半壁江山,能夠由他把淪陷區的人民、土地保全一部分,他是有這樣的理想。可是你畢竟邁出去這樣一步了, 當你沒有邁出去的時候。日本人跟你談的條件說的都很好,可是你一旦真的脫離了國民政府,真的坐著船到了上海、到了南京,日本人馬上條件都變了,你回不去 了。就是「萬一不合意,永為耻笑嗤」 ,這真的是無可奈何的一件事情。

我們再來看汪精衛的一首詞。他有一首詠落葉的詞,牌調名是<憶舊遊> ,寫得很不錯。我們知道,詞的內容跟牌調其實是不必然有關係的,但是很多作者,在他選擇詞的牌調的時候,他是有心的。汪精衛為什麼選擇了<憶舊 遊>?因為裡邊有他對自己平生的回憶。還不只是汪精衛,晚清的文廷式也寫過一首<憶舊遊>,那時庚子八國聯軍入侵,慈禧太后帶著光緒皇 帝從京城逃走,把珍妃投到井裡去了。而文廷式是珍妃的老師,跟珍妃的哥哥也是非常親密的好朋友,所以文廷式寫了 <憶舊遊> ,真是回想當年,慼慨萬千。現在汪精衛也寫<憶舊遊> ,本來牌調與內容不必然有關係,可是文廷式、汪精衛選擇了這個<憶舊遊>的牌調,還是有一份深意的。這是牌調,再說題目。有的詞有題目,有的 詞沒有題目,而這首詞的題目叫做「落葉」 ,說明這是一首詠物的詞。詠物詞是怎麼樣?周濟說: 「詠物最爭托意。「 (《宋四家詞選目錄序論》)詠物的詞,最重要的就是裡邊一定要有寄託的意思。不然詠物只是詠物,那還有什麼意思?汪精衛的這首詠落葉的詞寫些什麼呢?我們 來看看:

憶舊遊 落葉

歎護林心事,付與東流,一往淒清。無限留連意,奈驚飙不管,催化青萍。己分去潮俱渺,回汐又重經。有出水根寒.拏空枝老,同訴飄零。
天心正搖落,算菊芳蘭秀,不是春榮。摵摵蕭蕭裡,要滄桑换了,秋始無聲。伴得落紅歸去,流水有餘馨。盡歲暮天寒,冰霜追逐千萬程。

這是一首詠物詞,題目是「落葉」 ,詠物詞一定要扣緊這個物來寫。 「歎護林心事,付與東流,一往淒清」 ,你要知道,樹的葉子不是有葉綠素嗎?它可以發生光合作用,可以給樹提供養料,科學上這麼講。所以葉子的心是要保護樹木的,可是現在這葉子落了,它要保護 樹林的用心就完全都落空了,現在就落得個一片淒涼。「無限留連意,奈驚飙不管,催化青萍「 ,他說這個葉子難道就心甘情願落下來嗎?葉子還有多少留連的意思?它願意留在樹上,願意貢獻自己維護樹木的一份心意跟力量。可是秋天那種強大的風,它不管 落葉的悲哀,不管這個落葉的用心, 「驚飆不管,催化青萍」 ,就把一切植物都摧毀了。詞的妙處在於它有一種「語碼」 (code)的作用,有一種言外的可能性。「青萍」是植物,當然一切植物到了秋天都零落了:但「青萍」同時是一把寶劍的名字,所以表面上說的是植物,秋天 把一切植物都摧毀了,同時也是把一個志士、 一個烈士的一切當年的壯心給摧毀了。「己分去潮俱渺,回汐又重經。」這裡「分」是名詞,就是本分,就是你所應得的。 「己分」 ,我已經知道我的本分,我所能做的, 「己分去潮俱渺,回汐又重經」 ,潮,向前的叫「澜」 ,回來的叫「汐」 ;早晨的叫「潮 」 ,晚上的叫「汐」,一個是去的, 一個是回來。他說我已經知道我過去的那一切,沒想到我晚年還要經受又一次的考驗。我當年是曾經參加國民革命,曾經去暗殺攝政王,那現在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我 應該做什麼呢?我現在還要回來,還要犧牲我自己做一些事情嗎?「有出水根寒,拏空枝老,同訴飄零」 ,我現在再回來,作為一棵樹,而這棵樹是飄搖在風雨之中的樹,樹根都暴露在外面了。我是作為樹枝上的葉子,希望還为這棵樹尽一點力量,可是樹的那些曲折 的、向空騰拏的樹枝已經都衰老了,不知哪天就會要倒。我這樹葉能為這樣的樹做什麼呢?我這葉子是飄零的,而這樹的根和枝又何嘗不是飄零的呢?所以是「出水 根寒,拏空枝老,同訴飄零」。寒冷的根、老去的枝,跟我這葉子一同訴說飄零。

下闋。 「天心正搖落,算菊芳蘭秀,不是春榮」 ,他寫的是自己所處的真實環境。因為當時滿清的革命,國家總體還是沒有很大的危險;可是現在這個抗戰的政府在後方真是「出水根寒,拏空枝老」 ,整個國家的存在都是危險的、不可知的,所以他說現在是「天心正搖落」 , 「天心」 ,這是命運,天心注定現在就是摇落的日子,就是衰败的日子,就是這株大樹枯乾要跌倒的日子。「算菊芳闌秀,不是春榮」 ,就像我現在要想做一些事情,我回到南京,那裡已經是淪陷了,雖然表面上看起來也是一個政府,表面上做的也像有那麼回事的樣子,好像「菊芳兰秀」 ,可是畢竟是在日本的控制之下,所以「不是春榮」 ,那不是真的春天。 「摵摵蕭蕭裡,要滄桑換了,秋始無聲」 , 「摵揻」就是現在我們說的「瑟瑟」 ,風吹枯乾的樹葉的聲音。 「揻摵蕭蕭裡」 ,到處都是淒涼搖落一片蕭瑟的聲音。「要滄桑換了,秋始無聲」 ,什麼時候蕭瑟的聲音才能停止?要滄海變成桑田,桑田變成滄海,要整個的世界都換了,這種搖落的聲音才能停止。「伴得落紅歸去,流水有餘馨」 , 「落紅」是什麼?這首詞不是寫落葉嗎?大家要記得,我在前面講過汪精衛的一首詩,說「奼紫嫣紅色,從知渲染難。他時好花發,認取血痕斑。」落葉已經沒有希 望了,我知道我要流走,但是我要用我的鮮血染紅花瓣,我最後願付上我的代價,用我的生命來證明我的持守、我的志意。所以我希望有一個飄落的紅色的花瓣陪伴 我。一起流走, 「伴得落紅歸去,流水有餘馨」 ,如果我能夠在最後離去的時候,不止是一個枯乾的葉子,還伴隨有一片飄零的落花,那個時候就算我凋零隨流水流走了,那流水還留下一點點香氣, 「餘馨」也就是他原來的志意和理念。「盡歲暮天寒,冰霜追逐千萬程」 ,落葉是現在,那未來呢?秋天以後就是寒冬,所以我的未来,落葉的未來,是「冰箱追逐千萬程」 ,我知道我將來要走的路,一路上都是冰霜的追逐,是更寒冷的冰雪的挫折。這就是當時汪精衛離開重慶、到南京組織了偽政權的時候寫的一首詞,裡面仍然體現著 他的犧牲的志意。

那這個汪精衛後來就當然是漢奸了,他死後本來是葬在中山陵附近的梅花山上,因為那個時候南京政府還存在,日本還沒有投降。可是轉眼之間日本投降了,蔣介石 要從後方重慶回到南京的的時候,就指示要炸毀汪精衛的墳墓。他們兩個人鬥爭了一輩子,所以一定要炸毀汪精衛的墳墓。而汪精衛死的時候,已經是日本投降以前 一年不到的時間了。當時有人勸陳璧君退出,說你就不要再在政府裡邊工作了。陳璧君就說,我跟汪精衛從開始革命跟隨他一生,我不能到最後放棄這件事情,我寧 可為這件事情而犧牲。所以陳璧君在戰後就以漢奸罪被審判。有記載說當時很多人來旁聽,陳璧君就在法庭上說,你們說汪精衛賣國,說汪精衛是漢奸,中國哪一寸 土地是汪精衛賣的?哪一寸土地是汪精衛丟掉的?他是在這些地方淪陷以後,才來挽救這裡的。據說當時很轟動。而由於戰後蔣介石的接收弄得民怨沸騰,當時報紙 甚至還說「人心思漢」, 「人心思漢」本來是說人想念自己的祖國,但是這裡的「人心思漢」 ,是暗指人心思漢奸。這個我是身經其事的,我們經過八年的艱苦抗戰,現在勝利了,當然很高興了,我當時正北京的中學教書,就带苦我的學生在馬路上歡迎。結 果國民黨的這些個來接收的人,最後我們管他們叫什麼?叫「劫收大員」 ,還有什麼「五子登科」 ,這都是當年編出來的成語, 「五子」就是指他們所「劫收」的房子、條子、金子、.車子、還有女子,,所以這就是當時的情況。

我現在來不及講很多,再看看汪精衛死後人家評論他的詩吧!當時上海有一位女詩人,這個人叫陳小翠,她有一首<題《雙照樓詩詞稿》> ,全詩是:

……雙照樓頭老去身,一生分作兩回人。河山半壁猶存末,松檜千年恥姓秦。……
……翰苑才華憐俊主,英雄肝膽惜崑崙。引刀未遂平生志,慚愧頭顱白髮新。……

這首詩真是寫得很不錯,寫得很貼切。「雙照樓頭老去身,一生分作兩回人」 ,汪精衛跟陳璧君的住所叫雙照樓,如今他已經老去了:而他這一輩子等於做了兩種不同的人,前半輩子行刺攝政王,是革命志士,現在居然做了漢奸。但是剛才我 就說了,很多人同情他,比如胡適之就沒有說他是漢奸,而說他是有烈士的情結,烈士的complex,這是胡適之的日記上說的,所以真正瞭解當時的那些個 人,都知道汪精衛絕不是一個漢奸,他是不得已而這樣做的。只有蔣介石那一派的人才會真的把他打成漢奸了。所以陳小翠說「雙照樓頭老去身,一生分作兩回人。 河山半壁猶存末,松檜千年恥姓秦」 ,這真說得好,他是要保存半壁江山,「跟南宋一樣,可是他畢竟是跟日本人妥協了,所以「松檜千年恥姓秦」,古人說「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 ,那松檜是經霜而不凋零的,可是松檜的檜字冠上個姓秦的「秦」字,就因為秦檜而蒙上了恥辱。汪精衛也居然落到一個漢奸的名字,所以是「恥姓秦」。「翰苑才 華憐後主」 ,這是用了一個典故,說李後主亡國以後被帶到北方,宋朝的皇帝就問他,說聽說你常常寫詩詞,有什麼好的句子念來我聽一聽。李後主就說「揖讓月在手,動搖風 滿懷」 ,是他詠扇子的詩,宋朝皇帝就說「好一個翰林學士啊!」說你這個文才還不錯,就是你不配做一個國君。所以陳小翠說「翰苑才華憐後主」 ,當時中國政壇上的這些個高宮,詩詞寫得最好的是汪精衛。所以「翰苑才華憐後主,英雄肝膽惜崑崙」,所以她說汪精衛始終是英雄肝膽,像唐朝傳奇裡說的崑崙 奴這樣的俠士。「引刀未遂平生志,慚愧頭顱白髮新」 ,汪精衛當年說「引刀成一快」 ,可是到底沒有;而現在居然落到一個漢奸的下場。當時還不止是陳小翠說他好,

錢鍾書也有一首詩,說

「掃葉吞花足勝情,鉅公難得此才清」

,也是稱讚汪精衛的,「掃葉吞花」都是汪精衛的詩詞, 「足勝情」 ,他有這麼多的詩人的感情,「鉅公難得此才清」,在政壇上的這些個名公巨卿之中,難得有這麼有才華的人。

其實我本來還有一些材料,在汪精衛組織南京政府的時候,南方有很多的詞學家,像錢仲聯,像龍榆生,都跟汪精衛有密切的交往,而且錢仲聯他們還在汪精衛的政 府裡做過事情,汪精衛死了以後,他們也都有詩,我現在來不及給大家念了,只好就結束在這裡。總而言之,我認為汪精衛詩詞裡有一個complex,就是胡適 說的烈士情結,一個「精衛情結」。
(此為台大文學院.簡靜惠人文講座邀請葉嘉瑩教授舉行專題演講之一,時間:二○○七年十月四日,地點:洪建全基金會,敏隆講堂) 

//////////////////////////////////////////////////////////////////////
 
2011317 星期四

推倒柏林牆:汪精衛和平運動始末一:明槍暗箭,內憂外患

在中國的歷史教科書上,汪精衛是個高度臉譜化的人物,很多人對他的瞭解基本上到"漢奸"就算完了。實際上抗戰以前的汪精衛所展現出的,幾乎是個政壇道德完人的形象,不貪財不好色不戀權不畏死,年紀輕資歷老功績高長得帥,全身上下都是光環,這樣一個人會去"投敵",可以說是讓不少人大跌眼鏡、百思不得其解的。至於日後有人評價此君"為了和蔣介石爭權奪利才投靠日本",基本屬於無稽之談。縱觀汪精衛的前半生(對此就不做詳細介紹了,不是重點),對權力可說是毫無追求,事實上作為民國時期憲政思想的領軍人物,汪精衛的眼界遠遠超出後來的某些農民政治家(所謂農民政治家,就是一進城就開始享福的那一類),權力在他的眼裏,根本就不是謀取私利的工具。這種"爭權奪利說"可說是"燕雀安知鴻鵠之志",不管汪精衛出於什麼動機投敵,和賣國求榮、貪生怕死之類都是完全沾不上邊的。
抗戰時的中國有四股勢力:蔣介石、汪精衛、日本人和共產黨。在談論汪精衛的投敵史以前,有必要先談論一下當時的日本。與很多人的舊有印象不同,侵華戰爭並非是日本政府蓄謀已久的結果,而是日本軍部的"隨性所至"。二戰時的日本正處於軍人完全壓制政府的態勢,對於侵華戰爭這出鬧劇,活在暗殺陰影下的日本政府可說是敢怒而不敢言。以九一八事變為代表的一系列挑釁行為,絕大多數是軍隊繞過政府的個人行動,戰爭早已成了日軍軍官升官發財、實現自我價值的重要途徑,中國作為日本周邊的一個弱國,不幸的成了這種政治亂象的犧牲品(參看前作《日本是如何走向滅亡》)。理解這一點對於理解整個抗戰史、甚至於反思當下中國流行的反日思潮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可惜中國人對日本的印象始終也是高度臉譜化的,此類論點在俞天任的連載開寫以前,在國內幾乎可說是鮮為人知。早年在日本留過學的汪精衛,對當時日本的狀況也有著深刻的理解,"深知日方對華並無整個政策",只要交涉得當,中日之間可能完全沒有交惡的必要,這一點可說是其整個"和平運動"的基礎。
1931年,以石原莞爾為首的一批軍部狂熱分子偷偷發動了九一八事變,一舉拿下了東三省。當時的日本首相犬養毅強力主張將東三省歸還給中國,日本軍部內的愛國人士也不手軟,一槍崩掉了這個賣國賊,其他日奸從此人人自危,正應了一句話:流氓會武術,神仙也擋不住。由此事件也可看出日本當時的軍政形勢,國民政府基於這種狀況,制定了一套"有限抵抗"的對日政策,以和為主,以戰為輔,戰爭的目的不是為了打垮日本(這一點上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而是通過有效的遲滯來打擊日軍的囂張氣焰,使得日本國內的賣國路線能在和愛國路線的對抗上佔據上風,從而獲取兩國和談的籌碼。從這個角度來看,九一八事變的結果對國民政府來說就像是吃了個蒼蠅一樣噁心。張學良這孫子連一槍都沒開就把東三省給送掉了,使得日軍在人數占絕對劣勢的情況下獲得意想不到的完勝,這無疑讓軍部狂熱份子的自信心得到了極度的膨脹,大大加強了他們在日本國內說話的分量,日軍也在東北得到了充分的滋養,為進一步侵略中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假如張學良當時能遏止住關東軍,哪怕守不住,至少也要給日軍迎頭一記悶棍,那石原莞爾一流很可能會因此而成為日本國內一例經典的反面教材,其餘狂熱份子也不可能因九一八事變的巨大勝利而將中國視作創造奇跡的寶地,下克上的風氣會被壓制,日軍侵略中國的步伐也會被大大延緩,甚至於整個抗日戰爭都可能根本就不會發生。
說日本是軍隊壓倒政府,其實民國當時的情況也好不了多少。當時的軍隊既非國軍,也非黨軍,而是各大軍閥們的私家軍,誰拳頭大誰就牛逼。北伐結束還沒幾年,中原大戰的硝煙尚未散盡,各軍閥間明爭暗鬥、勾心鬥角,新仇舊恨一籮筐,在軍事實力成為重要的政治資本的情況下,沒有多少人會想拿自己的軍隊跟日本人碰,你中央政府真逼他們去打,他們還說你是趁機削藩,反正總有一套大道理。這種行為說白了就是在比誰更不要臉:誰越能坐視國家陷於侵略者之手,誰在未來權力鬥爭中的籌碼就越多。很顯然,"讓日本人多占地才愛國"的老毛因此笑到了最後,不過我們先不忙著譴責老毛,繼續看張學良這個孫子。以我看來,此君哪怕沒有西安事變時的愚蠢行徑,依然是民國歷史上最大的罪人。九一八事變之後,民國政府將忍耐的底線劃到了錦州,命令張學良死守錦州。到1931年末,日軍來犯,張學良卻推脫說武器兵力不足,要求國民政府給予支援。當時孫科政府是窮得叮噹響,連內褲底也早就已經撥給張學良了,實在是一毛錢都拿不出來,於是張學良在遭到拒絕後,在兵力二十余倍于日方的情況下,果斷的把錦州也送了出去,蔣介石當時急的就差沒管張學良叫爺爺了。沒隔一個月的一二八事變,陳公博親自前去敦請張學良從後方起兵牽制日軍,被張學良一口回絕,一二八事變又以民國政府吃了個大蒼蠅而告終。再至1933年,張學良負責鎮守熱河,結果我就不重複了。當時汪精衛痛斥道:"溯兄去歲放棄瀋陽,再失錦州,致三千萬人民,數十萬里土地,陷於敵手,敵氣益驕,延及淞滬……今兄未聞出一兵,放一矢,乃欲借抵抗之名,以事聚斂,自一紙宣言捍禦外侮以來,所責於財政部者,即籌五百萬,至少先交兩百萬;所責於鐵部者,即籌三百萬;昨日則又以每月籌助熱河三百萬責之于行政院矣。當此民窮財盡之時,中央財政歇蹶萬分,亦有耳目,兄甯不知!乃必以此相要脅,誠不解是何居心!"
張學良的老子好歹也是敢於查抄蘇聯使館、殺李大釗這個蘇聯奸細的人物,不知怎麼偏偏就生出這麼一個不成器的兒子。張學良的一連串失敗在當時可以說是災難性的,使得民國政府的那點小算盤全部打了水漂。不過對民國政府而言,日本人還不是最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被我們遺漏的第四股勢力——共產黨。
當時的情況是國軍將士在前線抗戰,他們的老父則被當成地主惡霸,被吊在老家的某棵大樹上享受肉體與精神上的雙重折磨。汪精衛對日本政局的瞭解極為透徹,但在對共產黨的看法上,最初可說是落後了老蔣一大步。在1927年以前,汪精衛是共產黨的鐵杆粉絲,當時國民黨內部的反G聲勢高漲,汪堅持己見,差點搞到與全黨決裂的地步。汪精衛是那種原則性非常強的政客,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哪怕千夫所指,也絕不向現實妥協,後來乾脆這麼說:你們都跟我唱反調,那我辭職算了(在另個黨裏是這樣:你們都跟我唱反調,那你們一起辭職算了)。汪精衛當時一沒派系,二沒軍隊,但因早年名望過盛,功績輝煌,儼然是國民黨裏"我稱老二,誰敢稱老大"的人物,人氣甚高,眾反G見偉大領袖要甩挑子不幹,個個痛心疾首,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勸汪精衛放棄擁共立場,繼續主持大局。汪精衛卻是軟硬不吃,堅決不從,他還不明白像他這樣的人要是放在延安的話,很可能早在某個月黑風高之夜被人一板磚拍死了。汪精衛擁共的原因有二,第一"聯俄容共"是國父遺訓,第二汪精衛周圍的共產黨人大多"與眾不同",例如後來的兩位小漢奸周佛海、陳公博,屬於共產黨創始人級的人物,都是汪精衛日後的左膀右臂;再比如陳獨秀,此人也和其他窯洞裏的馬克思主義土鼈不同,算是有幾分才學,而且一直反對GC黨內部的激進路線(後來被其他土鼈聯手踢出了革命隊伍)。放眼看過去陳汪二人都是真正支持國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兩人日後的下場卻都不太好。汪精衛與這類人交往甚密,一時不查共產黨的真面目,在黨內放言說"我是站在工農方面的呀!誰要殘害工農,誰就是我的敵人"。這種情況直到19275月才有所改觀,當時共產國際給中國支部發來"五月密令",也不知是真把汪精衛當成了自己人還是怎麼著,事先把密令拿給汪過目了一遍。汪精衛看完後是倒抽一口涼氣:這份密令赤裸裸的要求共產黨無視國民黨的禁令,繼續深化土地改革(其實就是搶劫),組建私人武裝,滲透國民黨,伺機奪取全國政權。套用一句糞青常愛說的話:沒有任何一個政府會容許這樣的事情發生!汪精衛這時候才幡然醒悟,原來共產黨根本不是工農的代言人,而是蘇俄的代言人。到1927年末,共產黨內的激進勢力抬頭,在廣州城內發動打砸搶,按李宗仁的話來說,"市民均被迫以紅巾系頸,表示擁護紅軍,否則格殺勿論",史稱廣州暴動,解放後改稱廣州起義。此事之後,曾採取親共立場的汪精衛一度引咎辭職,之後終於在反G的問題上和蔣介石達成了一致。
汪精衛識破共產黨的真面目之後,其認知水準一日千里,很快又領先了老蔣一大步。其實國民黨內能看清共產黨危害的人也不少,例如蔣介石就曾說過,"日本只能傷到中國的表膚,共產主義卻能危及靈魂",可謂一語中的。問題是他們還是低估了共產黨的能力,覺得共黨不過一群匪眾,何成氣候,最後甚至與虎謀皮,一度搞起了國共合作,換來的則是黃橋之戰一萬余人被友軍殲滅的慘痛教訓。汪精衛則認為,中日只要開戰,中國必將陷於共產黨之手,"我們與日本講和,不是怕打下去中國會被日本征服,日本是不能征服中國的;乃是怕戰爭延長下去,中國會亡於共產黨。而於日本,戰爭延長下去亦將招來其在國際地位上的大禍,故中日兩國有可講和的利害交點""現在中國問題的中心是不要弄到共產黨手裏。共產黨是國際的,中國共產黨沒國籍,中國讓共產黨發展下去那真是亡國了,中國永世不能翻身"。以我們這些馬後炮的角度來看,汪精衛簡直就是高瞻遠矚、當世半仙,但在當時那種情況下這種政治觀點還是過於超前了,別說是蔣介石,就連汪的心腹陳公博都不以為然:"他總以為中國共產黨要煽動中日戰爭以收漁人之利,因此更應該求和平"。陳公博說這句話的時候,抗戰才剛結束沒多久,假如他能活到1949年,那恐怕是要唏噓不已了。
####################
二:不得不戰的蔣介石與不得不和的汪精衛
擺在汪精衛面前的選擇其實非常簡單——只有和平這麼一條路可以走。從1931年到1937年這段時間,不光是日本國內的愛國路線和賣國路線進行了激烈的鬥爭,民國政府內的鬥爭路線和妥協路線之間也發生了多次碰撞,汪精衛尚未來得及組建他的偽政府,便早就以漢奸賣國賊之名而蜚聲在外了。當時面對日軍的步步緊逼,民國政府簽署了被後人稱為"喪權辱國"的《塘沽協定》,該協定劃定了大片非交戰區,其好處是封死了日軍從長城一帶發起的進攻,壞處是變相承認了日軍對滿洲國一帶的佔領,引發社會上一片罵聲,蔣、汪二人更是首當其衝。從現實主義的角度來看,這個協定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地是肯定被日本人占了,你搶也搶不回來,假如中國和日軍交戰下去,結果也只會是擴大軍事上的失敗,導致丟失的領土越來越多,當時就打全面戰爭,當時就要亡國,這才是真正的愚行。民國政府是有心殺賊無力回天,只能用這種方法拖延時間,這和當今某負責任的大國不斷變著法子的割地送國還是有本質區別的。這種策略以當時的口徑叫"以空間換時間",按現在的說法叫"韜光養晦",日後民國政府又陸續簽訂了《秦土協定》、《何梅協定》等類似條約。當然,空間是有限的,不可能無限制的換下去,否則中國遲早要被蠶食殆盡。蔣汪當時也絕非一味妥協退讓,而是另有打算,一是期待眾列強的干預(這一等就等到白了頭);二來中國當時的國力可謂日進千里,1937年時的民國和1927年時相比已是不可同日而語,每多喘息一日便多一分優勢,真到不得不戰時手上好歹也能有塊磚頭;三來是幻想著日本國內能西風壓倒東風,中日和平自是水到渠成,屆時這些條約也不過是廢紙而已——它們既沒有給日本賠錢,在領土的歸屬問題上也沒有讓日本人從法理上占到一分便宜。事實上站在日軍的角度來看,我認為日方簽這種協議是相當愚蠢的,頗有點見好就收、回家領賞的感覺,只能怪軍部的狂熱份子政治上不過關,一個個只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巨嬰,這才給了蔣汪拖延時間的機會。
不過在《塘沽協定》簽定之前,汪精衛並不知情,所以這次"賣國"行徑跟他其實沒什麼關係。陳公博當時勸汪精衛及時跟《塘沽協定》劃清界線,保留一個好名聲。這個事情是我最擅長幹的,比如社團工作出了什麼問題,要把責任賴給學生會,我上去講話,就是這樣:"大家知道,這個學生會嗎……咳咳。"擺出一副欲言又止、痛心疾首的架勢,台下眾人立刻做出恍然大悟狀,明白了,明白了!對社團工作表示出了充分的諒解。汪精衛是這麼答的:"絕不分辯,誰叫我當行政院長?行政院長是要負一切責任的。"事實上,汪本人也贊成簽這個協定,並公開作出辯解:"以前人們批評政府不抵抗而丟失了領土,現在我們進行了抵抗,結果卻丟失了更多的領土""這次政府和日本簽署局部地區的停戰條約,是為了讓疲憊的軍隊、窮困的人民得到一時的休息,其是非利害將得到歷史的評判"。歷史怎麼評判先不說,至少在當時,這些個"賣國協定"換來的多是口誅筆伐。汪的家人勸汪至少辭去外交部長的職務,汪竟突然大哭起來:"現在聰明人誰肯當外交部長!"照理說汪精衛在歷史上多次辭職(民國時期政客引咎辭職是件很平常的事,汪精衛、蔣介石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人物,隨著中國的日益發展這種傳統已被平調和保外就醫所替代),再多辭一次也無妨,何況當個外交部長也沒球意思,這會兒正是他最該明哲保身的時候,汪精衛反倒賴著不走了。他認為,以自己的威望,出來"賣國"可能還有人支持,換一個人的話早被唾沫淹死了。這話確實不假,汪精衛主持外交,人們還將信將疑:汪先生這樣的人,怎麼可能做這種事呢?這背後想必有什麼苦衷。再套一句糞青常愛說的話:你不在領導人那個位置,不知道其中的艱難。日後為什麼有這麼多人熱衷於替汪精衛翻案,也是相同的原因:汪精衛革命時期所展現出的那種捨身取義的氣節、有官不做的瀟灑,使人們相信他日後根本不可能成為一個賣國賊。汪有一個著名的理論:國家需要兩種人,一為薪,一為釜。釜要長期忍受烈火的煎熬,薪則要靠燃燒自己發熱,最終化為灰燼。而汪精衛是一貫選擇做薪的,停戰協定是必須得簽的,主持外交的人是肯定要挨駡的,別人不敢做的髒活累活,就由我汪精衛來做。汪精衛原名汪兆銘,後來改名"精衛",也正是取"精衛填海"之意。
蔣介石看中的正是汪精衛這一點。蔣介石實際上也是個主和派,跟汪精衛不同的是,以當時中國的情勢和蔣介石所處的地位,即使主和對國家再有利,蔣介石也必須要擺出主戰的架勢。當時有這麼些人,自己有能力抗戰,嘴裏也整天喊著抗戰,惟獨就是不去抗戰,只等著把槍口轉向民國政府。按周佛海的話來說:"當時的輿論,似已為有作用的野心份子所左右,高調仍然是奉為最高原則,有人主張談和的,就成為攻擊的目標,就是漢奸!日本的意向,一般人固然不知道,而我國軍事上劣勢的機密,政府也不能宣之於國人。""共產黨、桂系以及一切失意分子,都很明白地知道,抗日是倒蔣唯一手段。他們因為要倒蔣,所以高唱持久全面的抗日戰爭。蔣先生本想以更高的調子壓服反對他的人,而這些人就利用蔣先生自己的高調,逼著蔣先生鑽牛角。調子越唱越高,牛角就不得不越鑽越深。當抗戰到底的調子高唱入雲的時候,誰也不敢唱和平的低調,故我們主張和平的這一個小集團,便名為'低調俱樂部'"這個"低調俱樂部"的名字還是胡適給起的,胡適本人也是堅定的主和派,要不是當時被公派出國,胡適多半也是要跟著汪精衛混的,到時便又要有個大思想家變成大漢奸了。
這就是為什麼汪精衛會認為中日交惡是被人惡意煽動起來的。不過公允的說,這個煽動的責任不能全部賴到周佛海口中那些"失意分子"的頭上,中國的傳統是,不管情勢到底能不能戰、該不該戰,主戰的永遠是英雄,主和的永遠是漢奸。汪精衛對此也有闡述:"現在是抗戰時期,所以''的一字,是一般人所不願意聽的,因為講和的結果自然沒有勝利的結果來得暢快。如今大家因為痛恨日本的侵略,恨不得把日本整個滅亡,然後痛快,聽見講和自然滿肚子的不舒服。一般民眾如此是不足為怪的,但政府卻不可為一般民眾所轉移。對於民眾同仇敵愾之心,政府固然要加以鼓勵,才不致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然而政府更應注意虛驕之足以誤事。民眾儘管可以唱高調,而政府則必須把握現實,不得不戰則戰,可以議和則和,時時刻刻小心在意,為國家找出一條生路,才是合理的辦法"。蔣介石第一沒有汪精衛那種敢背漢奸駡名的氣魄,第二作為中國的軍事領導人,主和會使他的威信受到根本動搖,從而影響到整個抗戰。正如汪精衛所言:"蔣為軍人,守土有責,無高唱議和之理,其他利抗戰之局而坐大觀成敗者,亦必于蔣言和之後,造為謠諑,以促使國府之解組混亂,國將不國。"汪精衛就不同了,首先他是文官,不需要領導軍隊;其次汪精衛的人生信條是"說老實話,負責任""武官是有責任的,他們絕不說不能戰,文官是沒有打仗責任的,他們當然可以唱高調要戰,今日除我說老實話,還有誰人!"還說:"我死且不懼,何畏乎罵。"無怪乎日後胡適對汪精衛做出如下評價:"精衛一生吃虧在他以'烈士'出名,終身不免有'烈士'情結,他總覺得'我性命尚不顧,你們還不能相信我嗎?'"對蔣來說,汪精衛是一筆寶貴的財富。1935年南京監察院以"媚日外交"的罪名彈劾汪精衛,汪已做好了辭職的打算,蔣介石嚇得立刻派出蔡元培慰留汪精衛,堅決不放汪精衛走,不然的話蔣介石很難找到第二個這麼盡職的替死鬼,那"漢奸"就只好他一個人來做了。
37年前的局勢,是汪在前蔣在後,力壓全國主戰派,同時他們也在等待日本的主和派壓倒主戰派,那就是他們勝利的一天。不過主和在中國難,在日本同樣很難。軍部高唱戰爭大調,是民族英雄,日本政府則整一個像是日奸團體,人人喊打,誰也想不到日後的結果是民族英雄葬送了國家,日奸團體中的不少人還不幸做了陪葬。1935年時廣田弘毅還許諾"不威脅,不侵略",到1936年的二二六事變,少壯派軍人乾脆把日奸大臣們殺了個清潔溜溜,這時候再指望日本政府能鎮住軍部,希望極其渺茫。中國這邊,主和派一樣陷入過街老鼠的境地。193511月,愛國軍人孫鳳鳴高呼"打倒賣國賊",對著汪精衛連開了三槍(本來可能是想打蔣介石的,但蔣介石見現場秩序混亂,縮著沒敢出來)。汪精衛當時以為自己必死無疑,對蔣介石說:"蔣先生,你今天大概明白了吧。我死以後,要你單獨負責了。"這三槍倒未能當場取下汪精衛的性命,但其中一顆子彈無法取出,使汪精衛的身體每況愈下,九年後便一命嗚呼。之後外交部副部長唐有壬也遭暗殺,主和派勢力頓時銳減。
汪精衛出國養傷之後,蔣介石不得不"單獨負責",卻又實在負不起這"賣國"之責。後來又冒出個西安事變,又是張學良這傻逼出來搗亂,在各種壓力之下,蔣的政策便也漸漸從主和轉為主戰,最終將戰火從華北引到上海,開啟了中日之間的全面戰爭。
####################
 三:君為其易,我為其難
蔣介石要戰,但他明白不能按一般的方式和日本作戰,否則只會是如汪精衛所言,越打則中國越倒楣。蔣介石對當時的局勢也有很清醒的認識,提出日本對中國,"只能蠶食,不能鯨吞",鯨吞的話一口吞不下去,最終將演變成日本所不樂見的消耗戰,日本想要抽身而出,就只有把吃進去的再吐出來,因此蔣介石決心拉日本打全面戰爭,如果能把歐美列強都拉下水,那中國就有救了。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便有了1937年後的全面抗戰。
不過這個計畫有幾個問題。第一是低估了日本的決心,軍部圖的就是一個臉面,至於真實的國家利益,並不是這些瘋子們首要考慮的問題(事實上,不斷發動對外戰爭並取得勝利正是他們得以壓服日本政府的重要手段)。別說是消耗戰了,就連美國他都敢打,小日本真發起瘋來,鯨吞中國也不是什麼大問題;第二歐美列強良心大大的壞,遲遲不肯出手,只有蘇聯還肯援助一點破爛,實際上也是對中國有非分的企圖。國民黨每多抵抗一日,蘇聯便不必擔心與日本碰撞,自可高枕無憂,而且蔣介石扛得越久,中國軍力越衰弱,經濟越崩潰,民心越思變,共產黨日後奪權的機會便越大,所以蘇聯及中共巴不得坐山觀虎鬥,中國最好打個八十年,整得越破越好。基於這兩點,蔣的全面抗戰進行得異常艱難,即使後來美國給予援助,士兵每月也只能配到四發子彈,一個星期剛好開一槍。蔣介石苦悶之下,幾次想要自殺,以至於最後都不敢相信日本是真的投降了,要是美國不幫忙,中國還真就被鯨吞完了。從後人的角度來看,這也算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日本軍部瘋成那個地步,招惹到美國是必然的事;假如他們不瘋的話,那也不會有什麼八年抗戰了。
當然和談這步棋也是要照常進行的。當時世界上各大列強在日本人眼裏基本都是亡我之心不死的帝國主義豺狼,蔣介石能找的仲介只有德國,德國卻對調解中日戰事興致缺缺。好在蔣介石打了一手漂亮的外交牌,你再不調解,再不調解我跟蘇聯好了啊,這才把德國人給拉下水。德國大使陶德曼當時負責中日間的調停,他認為和談是非常明智的表現:"中國抵抗日本至今,已表示出抗戰精神,如今已到結束的時機。歐戰時,德國本有幾次好機會可以講和,但終信自己力量,不肯講和,直至凡爾賽條約簽訂的時候,任人提出條件,德國不能不接受。"這悲劇還恰恰就在中國重演了。日方當時開出的條件是要中國承認滿洲國,順帶一堆建立非軍事區等附加條件,日軍則分期撤出中國。對於滿洲國蔣介石其實是無能為力的,但對附加條件還是不甚滿意,想再討點便宜,於是一口回絕。到193711月,上海也被日本人給占了,廣田弘毅通知蔣介石,雖然我們正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不過談判條件基本不變。到這時民國政府的心態已經變了,面對一連串的失敗,再不和日子就沒法過了,於是仔細審視了一下和談條件,都覺得不算苛刻,雖情感上不願接受,理性上卻沒有拒絕的道理,從中國這個弱國的立場上來說無疑是最好的結果了。蔣介石甚至奇怪:"如此,日本人為什麼還要打呢?"國民黨內即使有人反對,也只是擔心反政府分子趁機興風作亂,這也是件很奇怪的事情:明明是對國家有利的事情,卻得不到國人的支持。所以蔣介石當時提出了兩點要求:第一是德日兩方必須對和談內容保密,否則"中國就會被輿論浪潮沖倒,中國就會發生革命";第二是在牽線完之後,把主持和談的任務完全拋給了汪精衛,很明顯是想再次利用汪精衛的"死且不懼,何畏乎罵"的特點,這方面老蔣表現得還是比較猥瑣的。汪精衛自己倒是無所謂,一肩扛起了新的賣國任務。可惜就在眾人討論的這個當口,時間軸已經拉到了193712月,連南京都給人占了,日軍當時氣焰極為囂張,主戰派勢力大大抬頭,立即主持修改了和談條件,開始問中國要錢了,這一下又讓民國政府倍感煎熬,面子裏子都說不過去。再到19381月,日方又對條件作出了修改,這個新條件對中國來說基本上已經沒法看了,民國政府斷然無法接受,日方則以為民國政府只是借和談拖延時間,發表了"永不以國民政府為交涉對象"的近衛內閣聲明,導致此次和談徹底破裂。
之後蔣介石也做出幾次議和的努力,只是每次談判都只敢偷偷摸摸的搞,而且三天打漁、兩天曬網,絕不敢把規模弄大,絕不表現出積極的議和之心,以防自己一不小心也變成"漢奸"。這種和談的力度,汪精衛是無法滿意的。他深知一點:中國除了和平,沒有別的選擇,武力抗戰到底唯一的結果,要麼是亡於日本,要麼是亡於共產黨,所以是和也得和,不和也得和。汪精衛不止一次形容對日和談是"與虎謀皮",卻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蔣介石不願公開主和,周佛海便於1938年派高宗武秘密前往日本,打的不是政府的名義,而是主和派的名義。此時的日本首相近衛文麿也是可以一談的物件,日軍陷入中國戰場,曠日持久,政府早生退意,周佛海此舉正中近衛文麿的下懷。雙方一合計,最後高宗武提出可以讓國民黨二號人物汪精衛主持和談,並闡明了蔣介石不可議和的原因。日方對此也表示理解,提出了"不要領土,不要賠款"的原則。高宗武心下大喜,回國後便給周佛海寫了報告,當中有"日方希望汪精衛出馬"字句。當時周佛海找到汪精衛,問要不要先將這些內容刪掉再拿給蔣介石看,汪精衛回答道:"沒有關係,他不是那種斤斤計較的人。"蔣介石拿到報告,得知高宗武私自跑到日本,只是說"荒唐,荒唐""高宗武是個混蛋,誰讓他到日本去的",但既沒有處理高宗武,也沒有說反對議和、不允許汪精衛出面之類,只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如此一來周佛海便心中有底,開始和汪精衛策劃起了下一步的行動。
以當時的政治局勢,汪精衛若留在重慶,議和根本無從談起;退一步說,即使能議和,也僅僅是影響到蔣介石的威望,從而影響到整個抗戰,"非銘脫離渝方,不能無礙於渝局",因此從行動開始之初,汪精衛就計畫離開重慶。當時他的計畫分為五步:首先汪精衛離開重慶,宣佈下野,日方則發出和談聲明,提出撤軍、不要領土、不要賠款等原則;接著汪精衛以個人身份發表聲明,呼籲國民黨接受和談條件;國民黨能接受則最好,若不能接受,則由雲南的龍雲等地方實力派響應汪的號召,成立新政府;新政府與日本完成談判,收復淪陷區;新政府與國民政府談判,完成中國統一。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新政府"和日後汪精衛的"偽政府"是兩回事,這個新政府是計畫在國統區、而不是淪陷區內成立的。如果是換其他人進行這項工作,難免有借機割據雲南、兩廣甚至全中國的嫌疑,但以汪的一貫作風,假如新政府成立,只要日軍撤離中國,汪必會宣佈解散政府,順利完成中國的統一。
此後汪精衛一派"漢奸"們進行了一系列準備工作,先是說得"雲南王"龍雲參加和平運動,接著經過八天的談判,和日方達成了《重光堂密約》。該密約規定日方在兩年內撤出中國、歸還租界、取消治外法權,各種條件都對中國十分有利,唯一引人詬病的是必須承認滿洲國的獨立,並且允許日本在蒙古駐軍。這個和談條件可以說跟陶德曼調停那次不相上下,甚至還更優惠一點。日本方面當時還希望把中國切割成幾塊,形成王克敏的北平政府、梁鴻志的南京政府、蔣介石的重慶政府和汪精衛的雲南政府這樣四分五裂的局面,以減少日本可能面對的威脅。汪在這點上寸步不讓,要求必須由日本來撤銷北平政府和南京政府,日本政府最後也予以讓步,同意了汪精衛的要求。這麼一看,萬事具備,只欠東風了。不過這個計畫看起來很美,汪本人卻是要冒巨大的政治風險:雖然這次行動成功了對國家有利,就算失敗也對國家無害,但是失敗了必然被罵成漢奸,成功了還未必被稱為英雄。出走重慶之後,萬一事情有變,更是再無退路。
如今有兩種流行的觀點,一種認為汪精衛搞和平運動的本意是救國救民,只是對中日局勢的估計過於悲觀,是消極妥協、投降主義;另一種認為汪精衛是反對蔣介石"焦土抗戰"政策,認為越抗戰則老百姓生活越慘,所以才要搞和平運動。這兩種理解都有所偏差,汪精衛確實反對"焦土抗戰",但還不至於拱手把國家讓給他人;汪精衛雖然知道中國敵不過日本,但也從沒有消極妥協過。汪真正的態度,正如前文所說,其實是"邊戰邊和""一年零七個月的抗戰,我們自己已證明了中國是不可以滅亡。然而這還不夠,我們還要指示出來日本除了滅亡中國,還有第二條路,並且必須走這第二條路。"在汪的眼裏,主戰與主和從來不是割裂、對立的,而是相輔相承,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惟有在正面對日本予以痛擊,損害軍部在日本國內的威望,日本政府才有可能重新主導局勢;只有艱苦卓絕的抗戰,才能換來和談時足夠的資本。事實上,汪後來成立南京偽政府後,也一直不忘對日交涉,能交涉出多少東西,則全賴蔣介石正面戰場與美軍太平洋戰場的戰果。從這點上來講,汪其實既非主戰派,也非主和派,而是真正的實幹型政治家。汪一生也一貫如此:先擁袁再反袁,先擁共再反共,先反蔣再擁蔣,先英雄再漢奸,無不是從國家利益出發,選擇自己所要走的路線。問題是,一些頭腦發熱的主戰派卻將和與戰完全對立了起來,水火不容,更舞著道德大棒四處打壓,使得領導抗戰的蔣介石不敢公開主和,如此便只得由蔣來戰,汪來和,蔣做英雄,汪做漢奸。汪離開重慶之前,給蔣介石留下一封長信,末尾寫道:"今後兄為其易,而弟為其難",這和汪精衛刺殺攝政王前所留給胡漢民的血書有異曲同工之妙:"我今為薪,兄當為釜"。從當時局勢來說,汪所選擇的路,不僅賭上了性命,更賭上革命幾十年來累積的聲譽,確實比單純武力抗戰要困難的多。
可惜的是,之後發生的事情,和汪精衛所策劃的偏出了十萬八千里。
汪精衛於1938年末離開重慶之後(很明顯蔣介石再次睜了只眼閉了只眼),近衛文麿如約發表了聲明,並且撤銷之前"永不以國民政府為交涉對象"的強硬立場。問題是,這個聲明雖然聲稱日本沒有領土要求、尊重中國主權獨立云云,卻沒有提到最關鍵的"日本撤軍"一條。這倒不是近衛文麿存心忽悠汪精衛,如前文所說,當時日本是軍政平行,政府決定好的事情,還非得軍部同意不可,這樣荒唐的事偏偏就發生在日本。而以《重光堂密約》的內容,等於說七七事變之後,日軍辛辛苦苦打了這麼長時間,幾乎是打了白打,不僅沒撈到什麼好處,還把租界給搞沒了,對這樣"喪權辱國"的事情軍部當然是堅決不從。近衛文麿拿軍部根本沒轍,最後的聲明只得打了個折扣。
汪精衛知道主和派在國內不好混,在國外也不好混,也理解近衛文麿的處境,他相信和談一旦能順利進行,條件仍有迴旋的餘地,所以仍然發表了著名的"豔電"(當時電報以一個字代表日期,""1229號),一方面支持近衛聲明,一方面也態度強硬的提醒日方自己的政治底線:"中國抗戰之目的,在求國家之生存獨立,抗戰年餘,創巨痛深,倘猶能以合于正義之和平而結束戰事,則國家之生存獨立可保,即抗戰之目的已達。以上三點,為和平之原則,至其條例,不可不悉心商榷,求其適當。其尤要者,日本軍隊全部由中國撤去,必須普遍而迅速,所謂在防共協定期間內,在特定地點允許駐兵,至多以內蒙附近之地點為限,此為中國主權及行政之獨立完整所關。"這個"豔電"後來被評為"對日投降宣告",很明顯是睜著眼睛說瞎話。
但噩夢這才剛剛開始。近衛聲明仍無法讓日本軍部感到滿意,近衛文麿本人被罵作"和平運動家",再說難聽點其實就是日奸,結果"豔電"發表五天之後,近衛文麿竟然頂不住壓力辭職了!中日兩國的和平運動參與者無不愕然,連日方都破口大駡近衛文麿背信棄義。不過這近衛文麿也是個可憐人,事實上他原來根本就不想幹這個首相:"即使有天皇命令,但陸軍內部沒有可以商量政策的人。"當時日本的文官普遍受軍部壓制,一般都幹不了幾天就辭職了,最後乾脆只好由東條英機這個軍人來組建內閣。事情急轉之下,少了日方撤軍的承諾,龍雲也不再支持汪精衛,沒有接汪到雲南成立新政府。重慶方面仍邀請汪精衛回去複職,但汪精衛卻表示自己留在重慶根本無法發表意見,不願回去;即使回去,也徒惹糾紛,自己的立場既然已經表明,願不願意採納取決於政府。汪精衛當時準備動身前往法國,重慶政府一方面開除其黨籍並在報紙上大加批判,一方面又派穀正鼎送來出國的護照和旅費,順便遊說汪精衛繼續為國府效力。至此,汪精衛最初所構想的"和平運動"以完全失敗而告終。假如事情只發展到這一步,恐怕汪仍不會被後世稱為"漢奸",並且在抗戰勝利後還很有希望回國。但就在穀正鼎返回重慶的第二天,又一起行刺事件發生,徹底改變了汪精衛的想法。
行刺者本打算摸黑槍殺汪精衛,結果卻錯打成了汪的秘書曾仲鳴。從後來軍統一方的回憶錄來看,行刺汪精衛一事簡直可以說是辦得吊兒郎當,說是重大任務,人員班子全是臨時拼湊,連穀正鼎都可以輕易的找到汪精衛的落腳點,一眾特工卻搞不清汪精衛住在哪里,而且望遠鏡都沒配一架,近處不敢逗留,遠處無法監視,情報工作搞得一塌糊塗。戴笠當時曾不止一次去過河內,負責刺汪的陳恭澍對此竟一無所知,行動失敗後也沒受到任何懲罰,整件事給人的感覺就是一點也不"軍統"。據說陳恭澍後來曾對人說:"汪先生在河內並非倖免,當時若為刺他,有幾個汪先生也刺殺了。"也不知是真的工作失誤,還是故意擺個與漢奸決裂的姿態。
汪精衛一直將曾仲鳴看作自己的兒子,兩人私交極好,而且曾死得還頗為煽情,臨死前對汪說:"我能代汪先生死,死而無憾,國事有汪先生,家事有吾妻,我沒有不放心的事。"還把以他名義替汪精衛在國外存款的支票上全部簽了字,這才斷氣,活脫脫是現在電視劇裏一些人臨死前嘴裏還直冒血泡的說"替我交黨費"那種場景。汪精衛當時離開重慶,實際上無權無勢,無國可賣,帶出國的東西只有自己主和的立場而已,汪想不通蔣為何要對一個已經完全沒有任何勢力的不同政見者採用暗殺手段,於是報復性的在香港的報紙上披露蔣介石對日秘密和談一二三事,並附上國防最高會議記錄一份,引來不明真相的群眾一陣圍觀,結果弄得蔣介石暴怒不已,這倒算是汪一生中所幹的少有的一件糊塗事。
汪精衛一生從不拉幫結派,這樣做的壞處是導致他手頭一直沒有多少勢力,好處是在這種情況下仍肯留在他身邊的,必是君子之交。汪身邊一直不乏曾仲鳴、陳公博之類忠肝義膽的人物,這些人雖然被後世罵為漢奸,但在追隨汪精衛這點上都是說一不二、忠心可鑒的,其中尤以汪精衛的老婆陳璧君最甚。革命時期,陳璧君和汪精衛一起回國刺殺攝政王,臨行前有人開玩笑說:"你有一張英國臣民的護照,當然不怕死。到關鍵時刻,你把英國護照一拋,英國領事館自會來救你。"陳璧君當場掏出護照,撕了個粉碎。抗戰勝利之後,陳璧君被判無期徒刑,在法庭說:"本人有受死的勇氣,而無坐牢的耐性,所以希望法庭改判死刑。"後來坐牢時,何香凝、宋慶齡等替陳璧君說情,只要陳璧君肯悔過並承認汪是漢奸,即可出獄,陳璧君也是一口拒絕,最後死在牢內。此等巾幗不讓鬚眉的氣節,古今罕見,實在令人佩服。
曾仲鳴之死令汪精衛受了不小的刺激,"曾先生臨死的時候,因為對於國事尚有主張相同的我在,引為放心。我一息尚存,為著安慰我臨死的朋友,為著安慰我所念念不忘的他,我應該盡其最大的努力,以期主張的實現。"頗有點要行意氣之事的感覺。此後汪精衛改變了出國的主意,而是領著一幫人跑到上海,決心把賣國之路一條道走到黑。
####################
四:縱有先輩嘗炎涼,諒無後人續春秋
假如事情只發展到"豔電"為止,想必到今天汪精衛早就已經被平反了,"主和"在中國雖然也算是"漢奸"行為,但跟"投敵"還是差了很大一個檔次的。從主持賣國外交到出走重慶,最終再到成立偽政府,汪精衛的動機其實可以用他和陳公博的一段對話來概括。1935年時陳公博對汪精衛說:"現在許多人都罵汪先生是秦檜,我今天就承認秦檜是好人罷,但秦檜是犧牲了,然而無補於南宋之亡。一般人都說汪先生賣國,但賣國還應有代價。像今日的情勢,一日蹙國百里,其誤不止賣國,簡直是送國罷了。我想送國不必你汪精衛送罷?"汪精衛答道:"公博,你的話是為汪精衛說的,不是為中國國民說的。人家送國是沒有限度的,我汪精衛送國是有限度的,公博,我已經五十多歲了,你也快要五十歲了。中國要復興,起碼要二十年,不要說我汪精衛看不見,連你陳公博也看不見。日前能夠替國家保存一分元氣以為將來復興地步,多一分是一分,這是我和你的責任。因此不獨我要幹,我勸你也要幹。"
這段對話有一點說得很準確:汪精衛的行為嚴格來說叫"送國",而不是"賣國",因為他本人確實沒從中撈到任何好處,反之還做出了大量犧牲。汪精衛其實大可坐在原地什麼也不做,假如今後中國歸國民黨,他不是一把手也是二把手;假如中國歸共產黨,只要汪精衛肯適當的扇自己兩耳光,還是能混個政協副主席;假如中國歸日本,到時汪精衛再投日也一點都不遲。在亂世之中,像汪精衛這樣聲名顯赫、人人敬仰的英雄,完全可以隨波逐流,見風使舵,何必總是硬出頭?甚至可能連"送國"都談不上,當時淪陷區早就歸日本所有,日軍對物資是想拿就拿,對人是想殺就殺,何需汪精衛來送,早就全是日本人的了,汪精衛赤手空拳跑到淪陷區,除了從日本人手上勉強爭回一點利益,中國還有什麼東西可以供他送出去的?
但這個"送國賊"到底能不能做成,汪精衛心裏其實也沒底。日本人當時對他也沒什麼特別的興趣,要知道汪精衛唯一的政治資本是名聲,現在他已經不是零資本的問題,是徹底一個負資本,對日本人來說根本就沒什麼利用價值。而且日本人需要的是一隻聽話的狗,汪精衛則是曾經躺在陰溝裏打算跟人玩命的主,這樣一條狗到底好不好使,日本人還真沒什麼把握。最可笑的當時淪陷區早被各大漢奸瓜分完了,根本沒有汪精衛的落腳之地,而汪精衛一到上海就獅子大開口,說要吞併除了滿洲國之外所有的地區。日本當時巴不得把中國切成幾塊,汪精衛的要求根本就是有悖日方的戰略利益的,斷然沒有答應的理由。但也不知汪精衛的運氣到底算好還是壞,在上海扯了一段時間皮以後,阿部信行上臺,積極的支援起了汪精衛的計畫。雖然這個新內閣沒過幾個月又被軍部給推翻了,汪精衛的政權卻是留了下來。
1940330,汪精衛正式"還都南京",升的還是青天白日旗。當時關於旗子的問題發生了不少爭吵,汪精衛堅持要掛青天白日,日本人則堅決不同意,畢竟跟青天白日旗打了這麼多年仗,你說要在日本人的大本營裏升這個旗,日本兵心裏肯定也受不了。唇舌交鋒之間,日本方面還是占到點理:就算不考慮咱日本人民的感情,你到處豎著和國民黨政府一樣的旗子,我們的軍隊分不清楚打錯人怎麼辦啊?汪精衛方面一想,這倒還真是個問題,最後只能做了點妥協,在青天白日上加個黃色的三角旗子,上書"和平、反共、建國"六字,以示區別。當時淪陷區裏掛的是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時隔多年,人們重新看見青天白日,照理來說心情總該舒坦一點,但是那不倫不類的黃色三角旗又分外扎眼,讓人歡喜不起來。那邊日本兵更是怒不可遏,直接憤起暴動,被軍部強行鎮壓了下去,這種現象似乎已然預示了汪政權日後兩頭不討好的命運。汪精衛在還都儀式上發表了演說,語氣低沉,早已不復當年慷慨激昂之風采,整個儀式就在低調的氣氛中迅速結束了,沒有發揚出把喪事當喜事辦的精神。
汪精衛當時除了要吞併其他漢奸的地盤和升青天白日旗,還有一個極重要的要求:絕不與國軍交戰。政權成立之初,汪精衛曾對影佐禎昭以及大日奸犬養毅之子犬養健說道:"倘若將來貴國政府要利用我們的兵力,把我們看作日軍的一翼,讓我們與重慶軍隊作戰的話,勢必會引起內戰,造成同民族間的流血犧牲,這是絕對要避免的。我們的最終目的,並不是要打倒重慶政府,而是在可能的情況下與之合作。這一點與所謂的反蔣運動有本質的區別""我們這個和平運動,正如一向所說的那樣,完全是為了實現全面和平,而別無它意。因此,只要實現和平,今後中國政權由誰來掌握不是問題。因此,將來重慶政府倘能加入我的運動,我的目的就算完全達到了。為此,我會立即辭職。現在我事先清楚地表明白已的內心想法。"漢奸汪精衛的說法另兩個日奸感動不已,在回憶錄中都對汪的愛國精神和人格品質作出了極高的評價。及至後來板垣征四郎又想借用偽軍的力量,汪精衛竟出口威脅:"如此我們的軍隊必反轉槍口打日本軍!"當時日本人給偽軍配發的武器裝備極差,但偽軍到底人多勢眾,真在後方鬧起來,就算不成氣候,也夠小日本喝一壺的,汪精衛此言讓板垣征四郎碰了一鼻子灰,日後也就沒再提"協同作戰"的事。
當然對共產黨所謂"抗日遊擊隊",汪精衛是從不手軟的。說來搞笑,汪精衛在共產黨眼裏是漢奸,而汪精衛對於共產黨的評價,雖沒有直接用"漢奸"這兩個字,意思也是大抵相近的。當時蔣介石偷偷摸摸的和,汪精衛光明正大的和,兩邊卻都沒有和成。反倒是共產黨,不聲不響的就跟日本人"你是風兒我是沙,纏纏綿綿到天涯"了。據陳公博《八年來的回憶》記載,新四軍一直與日軍相互交換物資,陳毅當時負傷,竟是由日本憲兵護送至上海療傷,共產黨的代表公然住在滄州飯店內,汪精衛卻拿他們一點辦法都沒有。汪政權組織蘇北清鄉,日本人提前通知新四軍和八路軍,導致無功而返。日本大使館書記官池田則完全成了共產黨的說客:"共產黨並不壞,其政治且較重慶和南京為進步。"陳公博是在汪政權解散、被國民黨收押時寫下這些內容,很多人認為這麼說是為了曲意迎合蔣介石、換取輕判,但事實上陳公博當時已經被國民政府判處死刑,不僅放棄上訴,而且請求"儘快執行",之所以要寫"答辯書",並非為了輕判,只為還後人以真實。
當然我們不排除陳公博成見已深,臨死前還要污蔑我黨一把的可能性。對於我黨抗日的問題暫且不談,總之汪精衛視共產黨如洪水猛獸,這是前文早已說過的,甚至小黃旗上都要加個"反共",其心志可見一斑。這對蔣介石來說可算是個利好消息,兩軍交戰,情勢不利時難免要投降,國軍投降之後非但不會為日軍所用,反而可以發揮餘熱,對付另外一個敵人,而且由於接受戰俘的工作被移交給了汪政府,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南京大屠殺一類事件的重演,方先覺被日軍俘虜之後,也是通過偽軍的幫助才能逃回重慶。說到這裏我感覺已經把我國抗戰時一組奇怪的現象解釋得很清楚了:日軍基本上都是國民黨打的;偽軍基本上都是共產黨打的;偽軍基本上都是前國軍組成的——因為不抗戰的軍隊,就連做偽軍的資格都沒有。及至後來日本投降,蔣介石順利收復淪陷區,一些未被收編的偽軍還在孜孜不倦的進行剿匪事業。按陳公博所說,假如日本人在剿匪的問題上有所阻撓,那是翻臉也在所不惜的。抗戰勝利後的政治協商大會上,共產黨急吼吼的鬧著要解散偽軍,除了要削弱國民黨這邊的實力,確實也有跟汪精衛苦大仇深的原因在裏面。
平心而論,汪精衛能做到不跟國軍交戰這一點,作為一個漢奸而言也算是很不容易了。除此以外汪政權還收回了租界、廢除了小部分不平等條約,民生上淪陷區可能比抗戰結束和解放後的某些時日還要好很多,而且汪精衛對各派漢奸地盤的吞併確實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降低了抗戰勝利後蔣介石重新統一全國的難度(只可惜汪精衛吞併得還不夠)。對日軍也是盡力掣肘,物資能不給就不給,人丁是一個也沒讓日本抽到太平洋戰場上去,日方甚至有言:"重慶是武力抗戰,你們是和平抗戰",到抗戰末期,雙方頗有劍拔弩張之勢……且慢,再這樣寫下去,就要變成"汪精衛、周佛海和陳公博等人發揮聰明才智,以拳拳報國之心,和愚蠢的日本鬼子巧妙周旋,最後終於迎來了抗戰勝利的一天,把淪陷區完完整整的還給了民國政府……"這是什麼?這是紅色電影《小兵張嘎》的演法。汪精衛對日鬥爭倒是不假,但充其量也只能說是別人可能會賣一百分國,而他只賣了五十分。但這五十分終究是賣出去了(或者說送出去了),對汪一派人來說總歸是一件屈辱的事,在日本人的屋簷下混,想諸事美好,團圓結局,那是根本就不可能的。
周佛海曾有一個說法:二戰假如盟國勝,則蔣介石勝,假如軸心國勝,則汪精衛勝,不管是誰勝,最終的勝利都屬於中國,中國將立於不敗之地,所以主和派和蔣介石只是在唱雙簧而已。早先我覺得這幾句話還有幾分道理,現在想想真是兒戲之言。汪精衛初到上海的時候,對和平救國的理念還是抱著不切實際的幻想,幾番想要另組政府,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獲得一個對日和談的合適立場。按他的想法,中國雖然慘敗,但日本勝得也是痛苦,這仗應該是打不下去了,這時候再不和談還等何時呢?每次跟日本政府交涉,也確實多少能談出點東西來,但是最終卻死活過不了軍部這一關,到最後軍部甚至撇開政府,單獨搞了個"興亞院"出來,把外交工作也給包辦了,實際上是連一點和談的餘地也沒有留下了。當時日方和汪精衛一派簽訂《中日基本條約》,這個條約可以說已經完完全全超越了汪的底線,接近於亡國了。汪幾番交涉而不得,終於明白自己不過是俎上魚肉,為了把淪陷區勉強維持下去,最後也只能忍辱簽了字。簽約那日,汪精衛對著紫金山的方向發呆,突然間"忍不住兩行清淚,從目眶中沿著雙頰一滴一滴地向下直流。突然,他以雙手抓住了自己的頭髮,用力的拔,用力的拉,俯下頭,鼻子裏不斷發出了'恨!恨!'之聲,淚水漬滿了面部,他的悲傷,是僅次於槌胸頓足"。到後來這個條約內的種種內容,總算是在眾人的努力下一步步廢除了,但說實話,汪精衛等人能做到這一點,主要還是美軍和國民黨在正面戰場重創日軍的功勞,迫使日方不得不對汪一派的要求做出讓步。所謂雙簧之說、不敗之地,假如日本勝利了,確實,中國名義上可能是歸汪精衛而不是日本人統治,但那時等待中國的又將是個怎樣一個條約呢?從後人的角度來看,我們也不會去關心一個公認的漢奸到底為國家保存了哪五十分利益,只會在意他送出去了哪五十分利益,即使他是不得已而為之的。
至於汪精衛手下惡名昭著的"七十六號"倒是值得說一說的。以我觀來,雙方正兒八經的諜戰中還是重慶一方逼得更狠一點,殺了汪精衛這邊不少特工,死者中有不少是從重慶轉投南京的(連河內負責刺汪行動的陳恭澍當時都投了汪),很有點清理門戶的味道,軍統一度將目標定為丁默邨本人,鬧出了後來為人所熟知的鄭蘋如刺丁默邨案。而丁默邨、李士群除了報復和防禦以外,還殺了不少新聞界的反汪人士,但是真正有價值的大魚反倒沒碰,例如蔣伯誠這個特務小頭目就在七十六號的眼皮子底下活動,非但沒被七十六號處理掉,最後蔣被日本憲兵逮捕,還是周佛海救了出來,周佛海本人更是跟重慶方面一直保持著聯絡。不過雖然沒有殺掉重慶方面什麼了不起的軍政要人,七十六號的恐怖也是名不虛傳,其手段極盡殘忍,毫無人性,殺人無數。當時上海幾乎沒有哪個星期是不死人的,報紙上充斥著關於暗殺的消息。這裏面很多人死得恐怕非常冤枉,例如被仇人舉報,添油加醋的一說,立馬成了七十六號的目標,死得莫名其妙。當時的汪精衛政府,雖也有極少數人是存和平救國之心、不計個人名利的為汪精衛賣命,但多數人也不過是爭權奪利、勾心鬥角的庸俗之徒,對於亡國一事沒有任何感慨,每天還忙著相互傾軋,這也不過是中國社會的常態而已,七十六號這種組織墮落如斯,不足為奇。我觀金雄白《汪政權的開場與收場》,寫到雙方諜戰時,大意是雖然下面人拼得你死我活,重慶與南京的上層之間卻有某種默契,並沒造成什麼實際損失,語氣中好像還頗為得意。但是小人物的命就不是命嗎?重慶方面要做個姿態給全國看,於是就把曾仲鳴亂槍射死,金雄白本身也只能算個小人物,幾次險險死在軍統的手上,雙方無數特工更是慘死在這種沒有意義的對攻戰中,讓人不禁感慨亂世人命賤於狗,七十六號本身也不得不說是汪一生的污點。
說到替汪精衛賣命,陳公博倒真可算得上是個奇人。汪精衛與周佛海理念相近,兩人同進退並不足為奇,陳公博卻是從汪精衛主持"媚日外交"開始就一直跟他唱反調了,他的觀點是"黨不可分,國必統一",根本不贊成汪精衛脫離國民黨,甚至可以說他早就看清了汪精衛最終的下場。儘管觀點不同,但陳公博也確實敬仰汪的為人,深知汪絕不是賣國求榮之輩,所以也不願留在重慶聽別人說汪的壞話。當時汪精衛手下人才稀缺,高宗武、陶希聖相繼叛變(說到這兩個人要插句題外話。汪周陳三人組織偽政權後,談到蔣介石時仍是畢恭畢敬,言必稱"蔣先生",這是國共偽三方的史料都有提到的。高陶兩人倒是經常公開批評蔣介石,用詞甚為激烈,最後見情勢不妙,掉臉跑回重慶的也是這兩個人),有些人即使能夠理解汪精衛的主張,也不願背漢奸的駡名去幫助汪精衛,陳公博見此情景,出手相助,心甘情願的做了汪的陪葬。
汪精衛於1944年病死於日本,臨死前仍念叨著要回中國,終究未能如願。隨著美軍的參戰,日本也是秋後的螞蚱蹦不了幾天,周佛海跟重慶方面暗通聲氣,準備指揮偽軍全面反攻。1945年初,周佛海通過蔣伯誠給蔣介石帶信,寫道:"五年以來,職臨深履薄,無日不惄焉如搗,凡奉鈞諭,輒竭駑駘……日寇已處窮途,反攻轉瞬開始,職處身虎穴,一切策應反攻之工作,萬緒千頭,遲恐準備不及,急則洩漏堪虞……職以待罪之身,誓必效命前驅,俟最後勝利之來臨,甘願受鈞座之嚴懲,斧銊所加,死且瞑目。"蔣介石讀到最後幾句,潸然淚下。到這個時候,只要周佛海能把反攻的事辦好,汪精衛可能還有那麼一丁點翻案的希望,誰知歷史又開了個玩笑。就在周佛海雄心勃勃準備大幹一場時,美國突然間扔了兩個原子彈,日本直接投降了,這一炸終於讓汪一派人永世也不得翻身了。
日後處理偽政權眾人,該殺的殺,該關的關。汪政權內一干要人,早知會有今日,走得頗為從容。任行政院秘書長陳春圃被判死刑後見到金雄白,還說道:"你放心,我將來被槍斃時,不會讓同志們丟臉的。"反倒是丁默邨雙手沾滿鮮血,被槍決時反倒嚇得臉色蒼白,連一句完整的話都說不出來,甚是諷刺。蔣介石曾有意重新啟用周佛海,但在巨大的輿論壓力之下,最終還是作罷,判了死刑。後來周的夫人找蔣介石求情,蔣介石又允諾說:"這幾年,對東南的淪陷地帶,還虧了佛海,我是明白的。起來,安心回去吧,讓他在裏面休息個一兩年,我一定會讓他再歸來的。"不過周佛海的命也不長,死在了大牢之中。
汪精衛一生追隨國父孫中山,兩人日後自然是合葬在了一起。國民黨一方顯然不能允許這種事發生,何應欽要求工兵隊在蔣介石"還都"之前將汪墓拆除,無奈墓穴建築品質過硬,工期緊迫,最後只好直接上了炸藥。打開棺材,只見汪的屍體上蓋著一副青天白日旗,衣兜裏有一張紙條,上書"魂兮歸來",落款是"陳璧君"。一代漢奸落得死無葬身之地的下場,實在淒涼。而局勢還是不幸應了汪的預測,日後蔣介石也沒能和孫中山合葬在一起,這可以說是整個故事中最大的悲劇了。
####################
五:後記
有一天我突發奇想,想看看臺灣人對汪精衛是如何評價的,結果問了幾個人才發現臺灣人對汪精衛的瞭解居然比大陸人還要無知。大陸人好歹還知道汪精衛是個漢奸,臺灣人除了對這個名字"好像有點印象"以外就什麼也不知道了。之後總算見到幾個臺灣人在聊汪精衛,說讀完林思雲的《真實的汪精衛》(想不到這篇文章在臺灣也挺有銷路),才瞭解到汪原來是這麼複雜一個人,還感慨自己早年"被國民黨灌了一腦子的黨屎"。直到李安的《色戒》上映,汪精衛在臺灣的媒體上才算是火了一把,但總體而言仍然是貶大於褒。國民黨113年党慶時則展出了汪的照片,只說是國民黨領導人,回避了他曾做過漢奸的問題。後來又找到一篇談汪的文章,是那個著名統派人士"范蘭欽"所寫,洋洋灑灑,不著重點,最後筆鋒一轉,突然來了句"看看今日的臺灣政客(此處范特指綠營)的嘴臉,比起汪精衛、陳公博差之遠矣"。這話我倒是贊同,先不論忠奸,無論從眼界、學識、人品、風度還是膽魄來看,今天大陸的任何一個官員,離汪的水準都相去甚遠。
說汪"複雜",確實不假,在中國的歷史上,恐怕找不出幾個爭議性比他更大的人物。有人相信以他的道德情操,不可能行賣國之事,也有人覺得他是晚年糊塗,最終誤入歧途;有人覺得他是悲觀主義,有人覺得他是錯判形勢;有人看重他送了一部分的國,有人看重他"送國"時也盡最大努力牽制了日本。在那些相信民族情感不可傷害、寧為焦土也要抗戰的人眼裏,汪無疑是個歷史罪人;在那些相信共產黨是中流砥柱的人眼裏,汪就更是罪惡滔天了。無論汪是怎樣一個人,我至少能確信一點,就是他絕非我們教科書上那個臉譜化的漢奸。中國人眼裏的漢奸形象,總是尖嘴猴腮、無惡不作、貪生怕死、利慾薰心,""字完全寫在了臉上,讓人一看便知,以至於一下出現個"易先生"這樣的人物,許多人便完全無法接受了。可事實真是這樣嗎?假設一個遊擊隊員藏在你家裏,你把他交出去了,你就是個漢奸,可是你不把他交出去,或許全家人都會跟著一起陪葬;假設日本人逼你去做翻譯,你不做,結果也是顯而易見的。一個孱弱的國家淪陷於他人之手,人民已經全部置於外人的統治之下,卻還要去為民族大義、國家尊嚴之類的東西殉道,國家既然連保衛國民都做不到,還有什麼尊嚴可言呢?人們不做漢奸便得死在日本人手上,做了漢奸卻又要死在中國人手上,有人雲"抗戰打了八年是因為漢奸太多",儼然是要一群連活路都沒有的人為一個國家的弱小而負責了。
在這些漢奸當中,汪精衛還算是非常特殊的一個。他拋棄了一切跑去做一個別人唯恐避之不及的"賣國賊",動機竟然是出於愛國。可是在那個年代,汪精衛也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人,他想靠和談拯救萬民於水火,卻無功而不得返;他在主持偽政權時努力的和日本人周旋,可用處到底也有限;他最擔心中國陷入共產黨之手,最終還是無能為力。整個中國,真可說是多他一個不多,少他一個不少。甚至可以說,當時的中國也不過是在戰爭中打了一回醬油,整個世界局勢幾乎跟我們無關,連自己的命運都系在別人的手上,哪怕是出一個帶著偽軍進攻重慶的汪精衛、躲在山溝溝裏種鴉片的蔣介石、運籌帷幄浴血奮戰的毛澤東,日本可能總歸是要投降的。汪精衛倒是懷著一片好心,想做些事情,可是除了背上一身駡名以外,真可說是一事無成。這不是他能力的問題,而是整個時代的悲劇。
我不排除漢奸裏也有大奸大惡之徒,但對很多人來說,當漢奸恐怕只是個無奈的選擇,就像社會再也無法保障人們的生存時,很多人去做小偷,恐怕也只是為了一小塊麵包而已。漢奸是一個時代的特定產物,裏面有好人也有壞人,但它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或者""的符號。當你把教科書扔到一邊,重新深入研究歷史的時候,可能會發現自己過去並沒有資格去對某些人、某些事作出評價,因為首先就連這件事物真實的面目都完全不知道。姜文的《鬼子來了》倒是足夠真實,它被禁播了,這就是真實的代價。
我知道中國有那麼一些頭腦簡單的人,他們看到小偷時尚且還繞著路走,在發改委面前只能流下他們屈辱的淚水,遇到吹牛逼不上稅的場合時卻會拍著胸脯保證自己會跟日本人鬥智鬥勇。這也不足為奇,因為就連他們眼中的"抗日"可能都是一場過家家的遊戲,敵人總是那麼愚蠢,被幾歲的小孩耍得團團轉,手中拿著槍也不用,排著隊的往山上蠕動,然後被解放軍叔叔用石塊活活砸死,這類人的存在正是臉譜化教育最直接的成果。撇開汪精衛的問題不談,我倒覺得那時候的一些人和事,和今天的情況是驚人得相似。言外國則必稱戰的人、夜郎自大的人、舞著道德大棒的人和唱著高調的人,如今仍比比皆是。這些人口稱愛國,行的卻儘是些禍國之事,而那些竭盡心力推動這個國家進步的人,反倒又被稱為漢奸敗類,讓人漸漸開始分不清到底誰忠誰奸了。


http://www.bullogger.com/blogs/tdtw/archives/351114.aspx

標籤: 南京大屠殺, 臺灣, 憲政, 日本, 毛澤東, 漢奸, 汪精衛
反應:         
7 評論:

    匿名201158 上午6:22

    原來如此汪精衛,哎,歷史啊歷史。
    回復
    匿名20111019 上午6:21

    近代歷史上,汪先生大概是被誤解最深的一個人了。他真的太理想主義了,哎。。。
    回復
    匿名20111020 下午10:38

    拋開所有國家、政治、社會,單從救世渡人的慈悲出發,汪之所言所行與佛陀無異。
    回復
    匿名20111020 下午10:41

    這種以身噬虎的氣度,震攝了當時日系高層,令日人佩服,要知道日人是最崇尚武士道精神的,日人有俠氣,不可否認。
    回復
    匿名20111021 上午4:30

    有機會去南京,我一定去他墳墓遺址,給他鞠一躬。
    回復
    匿名2011126 上午8:42

    感慨萬分。
    回復
    香港是美好之家2012519 下午1:05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歎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追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