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美好之家 在這美好能言的網上為,真,善,美,愛。為社會謀求繁榮。興盛

2013年10月19日 星期六

香港的未來誰叫好? 19/10/2013

香港的未來誰叫好?   19/10/2013


香港劫難無窮盡,磨心已成無制慚。

左核右核成核心,右磨左磨又成慘。


樓價二 -七萬元尺比比皆是,港人發財發到瘋癲,這狂喜的極限誰不心花怒放,人的心態大多向好處看,到最後處於極樂的痛苦中才覺悟前非。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句話是有識之士才會上心,一些苟於逸樂的人安於逸樂不事進取,他所最大的極限不外如是死在香港無墳地;在香港這個小島年青一輩的如有闖世界的理想是絕不會安於逸樂而不顧長算遠略,到最終如十億倒海誰還你,自作多情必自斃。人算不如天算,難道沒有人算得出,不是,有人說出無人信!這是天算。其實按正路是可行的,而且對香港是莫大的好處在於如實報導吧了。香港如今有幾多如實的傳媒?越來越少到最終還有沒有都是問題。

何以為「慘」?好比教識徒弟轉頭遭踐踏!是否抵死?

momo
===================================
香港島 與 北馬里亞納群島 - 盟約與全民普選之比較

何謂盟約

曆史

北馬裏亞納3500年前就有人居住。1521年被貢薩洛·戈麥斯·埃斯皮諾薩(Gonzalo Gómez de Espinosa)首次發現。1565年被西班牙占領。之後一段時間原住民查莫羅人被迫遷往關島(以便管理和宗教同化),後獲准歸回時早已有加羅林人定居。1899年西班牙將北馬裏亞納賣給德國。一次大戰爆發後,被日本占領。1920年國際聯盟委託日本管理。1944年被美軍攻占。聯合國于1947年將北馬裏亞納交給美國託管,成為包括今帕勞、馬紹爾群島和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的太平洋群島託管地的一個區。1962年舉行與關島(原住民同為查莫羅人)合併公投,但遭關島否決。1975年與美國就未來政治地位進行談判。1976年同美國簽署《盟約》(Covenant)。根該盟約,北馬裏亞納在政治上同美國合並,享有一定的內政自主權,但外交、國防由美國負責。1977年11月舉行首次正副總督和議會選舉,1978年1月自治邦憲法實施。1986年11月美國總統宣布北馬裏亞納爲美國屬土,原有居民和以後當地出生者皆為美國公民。


何謂全民選舉
政制

北馬裏亞納實行美國式三權分立政制。國家元首是美國總統,聯邦事務由美國內政部管理。總督和副總督主持邦政府,兩個職位以團隊形式全民選舉,任期四年。立法機關為兩院制,其中參議院九席(三大島各三席),每兩年局部重選。眾議院十多席(席數可變動,按人口分區,現天甯、羅塔各一席),每兩年重選。
30年來,北馬裏亞納一直是全美國民治地區最後一個沒有國會議席的地區,只有自費設立的「駐華盛頓代表」一職,負責在首都華盛頓進行遊說和聯絡工作。2008美國通過法律,自2009年起為北馬裏亞納設立一席無投票權代表,使北馬裏亞納與其他美國屬地看齊。
根據《盟約》最初規定,美國聯邦法律在北馬裏亞納基本上全部有效,但北馬裏亞納擁有出入境管理權,獨立的海關和最低工資制度。這些自治權造就了北馬裏亞納外國勞工行業(尤其是成衣製造業)的發展(見下文)。但美國國會2007年通過調高全國最低工資法後,北馬裏亞納的最低工資將會逐步提升,從1996至2007年間的每小時3.05元每年提高0.50元,直至達到全國水平(現為7.25元)為止。美國國會和聯邦政府也在2008年通過法案,將於2009年中把北馬裏亞納的出入境管理權收歸國有。


----

飛常Playgroup:由不明不白到無規無矩   2013年10月19日

■政府不跟「公平、公正、公開」的三大原則,正衝擊香港的核心價值。

王維基這一仗,叫「死得不明不白」。一句「不明不白」,再次印證了大家對「這裏不再是我們熟悉的香港」的看法。
我們熟悉的香港,是一個有制度、做事有規有矩的地方,政府緊守「公平、公正、公開」三大原則,是這裏的核心價值。可是,過去一年,很多事情不明不白地出現,「特事特辦」成為官員的口頭禪。社會突然來了一群旗幟鮮明、支持政府的「普通市民」到處踩場;一位老師休班時路見不平的一句粗話,竟然出動重案組去調查。免費電視牌照的決定,由本來無發牌上限,到忽然私下改變遊戲規則要三揀二,蘇錦樑說過程是「公平、公正」,在行政會議保密制之下,看不到公平和公正,卻看到他沒有再提及「公開」二字。「公開」已不再是政府處事原則了吧?
回到日常生活,排隊、不隨地大小便吐口水,是我們小市民緊守的規矩,又不知何時開始,插隊和隨地便溺的情景,竟不時在朋友口中聽到、在自己身旁遇見。明明我們是理直氣壯去指摘那些不守規矩的自由行,但居然多次發生被他們反罵甚至推打的新聞。某天,我和家人到海洋公園,抬頭望到一片藍天、心曠神怡,低頭卻見地上一灘尿迹、聞到一股臭味。唉,哀我香港!

普選是切身的事
一年,香港可以變得這樣無規無矩、烏煙瘴氣;十年、二十年後,當孩子長大之後,他們會活在一個怎樣的社會裏?是一個無規矩無制度、無多元聲音只重視揣摩主子心意的環境,僅有May姐的鷄汁作娛樂?看看報紙,看看孩子,你會發現原來普選是那麼切身的事。

蘇菲
作者蘇菲,有小型飛機師牌的媽媽,拒做直升機家長,讓孩子翱翔。
電郵:faicosmos@gmail.com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1019/18470382

----

蘋論:新老中國人和新老香港人  2013年10月19日

自九月初三百民主人士刊登反赤化兼要梁振英下台的廣告後,就惹來中共媒體口誅筆伐,並開始宣揚「新香港人」概念。《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香港發展需要「新香港人」》的文章,指香港歷史上一直是移民社會,反駁那些要求減少大陸新來港人士的言論,認為新移民的學歷在整體上有提升,有的更成為香港社會新精英,指香港發展正需要這些「新香港人」。
但「新香港人」與「老香港人」不同。香港歷史上確實是移民社會,「老香港人」大部份是大陸的「老中國人」移民而來,與「新中國人」移民來的「新香港人」有不同面貌。
繼雙非童往新界幼稚園要求面試教師用普通話後,城市大學的大陸生,選讀註明「以粵語授課」的班,上課時卻要求老師改用普通話授課。城大教師被迫每講一句廣東話,即以普通話繙譯一次。本地生忍無可忍,引發與大陸學生罵戰。有關報道經大陸媒體轉載,成為大陸網民熱話。官媒《環球時報》加入論爭,為大陸生幫腔,把問題歸因「港媒惡炒」,指「要求學生開學就能聽懂廣東話不現實」。這些大陸生都是「新中國人」。
這件事讓筆者想起許多年前一位前輩文人曾說過民國初他在北京上學,當時王國維、黃節等大師在北大清華授課,他們的鄉音極重,以致許多學生上課時都不知道他們說甚麼,但所有學生都屏息靜氣聽他們講課,然後下課就問同學及借筆記抄。他們不會要求老師講流利國語。當時的學生是「老中國人」。
中共建政前兩年,筆者曾在北京居住,對當時北京的民風,當地人的謙厚、真誠、禮讓、幽默,印象深刻。「老中國人」有服從性即奴性的弱點,但潛意識中仍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古遠道德的呼喚。現在「老中國人」社會已被「一切都假」的「新中國人」社會取代了。
「老中國人」移民香港成為「老香港人」。過去來香港的大陸人,都尊重中國傳統的「入境問俗」。他們不管是從哪個省分來的,來了就學廣東話、學英文;他們尊重且珍惜香港的法治、自由,努力改變自己原來在大陸的陋習,融入香港的文明社會。
早前哲學大師勞思光去世,前廣播處長張敏儀談到她上大學時也選修過勞教授的課,她幾乎完全聽不懂勞教授的湖南口音國語,但也非常尊重他的講課,細心聽講,享受這過程。那時的香港人不會要求老師講他們聽得懂的廣東話。
現在的大陸已極少民國初那種尊師重道的學生,而大都是尊權重利的新中國人。他們來香港上課也自視為一種「恩賜」。針對城大罵戰事件中撐本地生的香港媒體,大陸網民說:香港媒體就使勁罵吧,等你們眼中的中國人都不去香港上學,都不去購物、旅遊,你們就沒力氣罵了。
我們還真希望回到「沒力氣罵」的歲月。在專權政治下生活,與在法治社會下生活,最大的區別就是前者不能由自己主宰自己命運,後者則是在法律保護下樣樣靠自己;前者號稱分配平等實際上是由特權造就「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平等」,後者則是法治下的機會平等。「老中國人」懂得珍惜香港的機會平等,「新中國人」就大不同了。他們習慣了依靠權力才能生存及獲利,尤其在過去30多年的權貴資本主義熏陶下更把人生的價值全部寄放於金錢與權力,有權有錢就「大晒」,不會尊重他人的自由和權利,更不會尊重無形的普世價值觀。他們離開極權社會,口頭會罵中共專制,但來香港後卻仍想依附中共極權以圖利。香港近年的所有問題,所有爭拗,無不與這種「新中國人」來港自由行或定居對香港的侵蝕有關。因此,由過去的「老香港人」及其下一代組成的香港社會,尤其是愛護香港核心價值的新生代,想遏制「新香港人」的湧入,從「源頭減人」奪回「新中國人」移居香港的審批權。陳雲發文指現時的大陸移民不是新移民而是新殖民,因為這些「新香港人」認為自己來自強國,「處於文化強勢,不願意接受香港文化,甚至要改變香港文化,要香港人講北方話遷就他們。」
當然,「新中國人」也並非都是仗勢欺人有強國味的,正如老香港人中也有梁振英與陳茂波一樣。只是就整體而言,「新中國人」由大陸政府單方面批核湧入,確實是香港近年禍患的根由。這是客觀存在的現實,與歧視無關。香港市民倘不群起反殖民,將無可能擺脫滅頂沉淪。
李怡
周一至周六刊出

----

鵪 鶉   2013年10月19日

鵪鶉,正音唸「庵純」,廣東俗音「庵春」。雉科、鶉屬。主要分佈於歐亞大陸西部和非洲,中國東部沿海一帶亦常見蹤影。
雖與麻雀、鷓鴣、斑鳩……同屬體形細小雀鳥,但人們總以「好鵪鶉」來比喻膽小怕事的人,名詞變了形容詞後,牠就名垂千古了。其他小鳥與之相比,較為吱喳、噪聒、惡死,即使不夠打也先嚷嚷那種,所以未能成為「代表」。
鵪鶉喜歡活動於有植物覆蓋的農田牧場和原野,體長16-18cm,羽毛深褐或紅褐,喙短體細尾短,偽裝色很好,所以潛伏在草木之間極難發現。牠天性膽怯,一旦受驚倉皇失措,瑟縮地埋首翅膀成團狀。人類有此情狀,大家便會取笑:「乜你咁鵪鶉㗎!」大小機構的阿頭,軟弱無能欠承擔力,夥計瞧不起:「你鵪鶉成咁我地點跟你搵食呀?」平日狡猾善辯睚眥必報,一見菲總三世祖,矮了一截還陪笑,港人譽為「鵪鶉特首」,其飲歌是「有部署!有部署!有部署!」
別看鵪鶉窩囊鶉衣也百結,鵪鶉蛋卻小巧漂亮,上面的斑點每隻不同,細看充滿藝術美感,還是高級滋養品,可補腦益氣呢。

李碧華
電郵 :mcwriter@appledaily.com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C%97%E9%A6%AC%E9%87%8C%E4%BA%9E%E7%B4%8D%E7%BE%A4%E5%B3%B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追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