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30/11/2013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成語往往被一般人誤解其意思或意義,因此對別人有些嬲時就多會拿出這句話語來,自言自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請我飲茶都不是出於真心何必請呀!
別人請你飲茶。你的內心竟然想著別人害你或有所企圖。自願飲了別人的茶者和禮品,還應該不應該轉頭說人閒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心心不忿地左猜右測!這個社會實在太多這類人。做成這類原因或有小人作了法。結果可想而知。
其實當你是有些年紀的人時應有社會經驗,對人處事更應有所分寸;如你有所懷疑、猶疑你大可拒絕他人的心意而不是背後說出錯誤的成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成語正確解釋是
解釋如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語出于《論語·顔淵篇》,是孔子經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華之處。中國的《論語》就如同西方的《聖經》一般,是對一個民族或一個區域文化的概括和統領。《論語》分二十篇,其中的《顔淵篇》主要講述了孔子對“仁”和“恕”的解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切勿強加給別人。孔子所強調的是,人應該寬恕待人,應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現。“恕”道是“仁”的消極表現,而其積極表現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孔子所闡釋的仁以“愛人”爲中心,而愛人這種行爲當然就包括著寬恕待人這一方面。《論語》中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這句話所揭曉的是處理人際關系的重要原則。孔子所言是指人應當以對待自身的行爲爲參照物來對待他人。人應該有寬廣的胸懷,待人處事之時切勿心胸狹窄,而應寬宏大量,寬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給他人,不僅會破壞與他人的關系,也會將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確實應該堅持這種原則,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體現。人生在世除了關注自身的存在以外,還得關注他人的存在,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切勿將己所不欲施于人。
看過有以上解釋,這解釋在現今的所謂「人口老化」是有排他意思;而不是安老慰青的做法;以前徙置區一路以來都是增加樓宇空間,到了如今是要減少空間來遷就一些莫明奇妙的新民,為了新民又不積極填海補充地段寧可將珍貴的郊野公園變成財主佬的搖錢樹,但這搖錢的地段變成高價樓「貪曾」的新界論又變成絕唱!
在現今這社會如要增加社會勞動力應是安老、慰勞青年時期使年青一代住有所居、工有所投象新加坡的政策才能推動增加人口生育;否則找你來生吧。
生兒育女在現今這殘港真是天價的劬勞,早十年前說的四百萬當今怕之要加倍,而且沒能力的窮人還會被兒女所怨恨,他們離棄老人原因是:你那麼窮為何生我,要我挨苦挨窮一些不得意者怎至因此有輕生念頭,這世界如生存得不如意是會產生這念頭的。舊社會生兒育女這天職是家族成員性質,一個一個大家庭大家族;如新界鄧氏家族他們有田有地生活得綽綽有餘無憂無慮生活滿足人口旺盛家宅安寧。這些人生越多越好家族越大誰不願意?
如今殘港樓價高企正所謂搵食困難,好似(香港電視)本應發牌因個人的疾忌由三變二數百員工因此失業,一個行業的失業往往影響近身的行業也因此而減產使整個行業失業的人數只會上升更難有起色。殘港之會殘殘在偽犯人之作孽。殘港還有何競爭優勢?
momo
============================================
引用
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人就像一塊磁鐵,吸引思想相近、志同道合的,排斥其他不同類的。如果你想結交仁慈、慷慨的人,自己也必須先成為這樣的人,種什麼因,收什麼果。你所有的思想,最後都會回到你自己的身上。
※※※※※※※※※※※※※※※※※※※※※※※※※※※※※※※※※※※※※※※※※※※※※※※※※※※
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說了一句老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道出了做人的真實意義。
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別人;自己希望怎樣生活,就想到別人也會希望怎樣生活;自己不願意別人怎樣對待自己,就不要那樣對待別人;自己希望在社會上能站得住,能通達,就也幫助別人站得住,通達。總之,從自己的內心出發,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對待他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簡單地說就是推己及人,它和中國民間常說的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為別人想一想等等,指的都是一個意思。
為什麼有人會如此友善地考慮到其他人呢?
真正的原因是:你種下什麼,收穫的就是什麼。
播種一個行動,你會收到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你會收到一個個性;播種一個個性,你會收到一個命運;播種一個善行,你會收到一個善果;播種一個惡行,你會收到一個惡果。
你有權利非公平地對待其他人,但你這種非公平的態度,將會使你「自食其果」。而且,進一步說,你所釋放出來的每一種思想的後果,都會回報到自己身上。因為你對其他人的所有行為,以及你對其他人的思想,都經由自我暗示的原則,而全部記錄在你的潛意識中,這些行為和思想的性質會修正你自己的個性,而你的個性相當於是一個磁場,把和你個性相同的人或情況吸引到你身邊。
確切地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文明。一個人真正成為文明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因為這是很高很難做到的要求,所以我們目前的社會總是在反復提倡「精神文明建設」。
我國產生過眾多的推己及人的先賢,「大禹治水的故事」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立立人」和「己達達人」的崇高典範。大禹接受治水的任務時,剛剛和涂山氏的一個姑娘結婚。當他想到有人被水淹死時,心裡就像自己的親人被淹死一樣痛苦、不安,於是他告別了妻子,率領27萬治水群眾,夜以繼日地進行疏導洪水的工作。在治水過程中,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經過13年的奮戰,疏通了九條大河,使洪水流入了大海,消除了水患,完成了流芳千古的偉大業績。之後,在民間流傳著這樣一首《大禹治水》的民謠:
大禹治水十三年,一心為民解災難。
實地觀測搞調查,團結勤快聽意見。
三過家門而不入,廢寢忘食瀝肝膽。
河道疏通水患滅,灌溉農田萬民歡。
到了戰國時候,有個叫白圭的人,跟孟子談起這件事,他誇口說:「如果讓我來治水,一定能比禹做得更好。只要我把河道疏通,讓洪水流到鄰近的國家去就行了,那不是省事得多嗎?」孟子很不客氣地對他說:「你錯了!你把鄰國作為聚水的地方,結果將使洪水倒流回來,造成更大的災害。有仁德的人,是不會這樣做的。」這就是成語「以鄰為壑」的由來。
從大禹治水和白圭談治水這兩個故事來看,白圭只為自己著想,不為別人著想,這種「己所不欲,要施於人」的錯誤思想,是難免要害人害己的。大禹治水把洪水引入大海,雖然費工費力,但這樣做既消除了本國人民的災害,又消除了鄰國人民的災害。這種推己及人的精神,多麼值得我們欽佩和傚法。
「推己及人」這種替別人著想的道德情懷不僅在中國,在全世界也有著廣泛的影響。據說國際紅十字會總部裡,就懸掛著孔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語錄,體現了人類對美好人際關係的向往。
中國有句俗語:「人和萬事興」。推己及人的嘉言懿行,正是實現「人和」的潤滑劑。願我們所有的炎黃子孫,都能時時處處推己及人,使五千年燦爛文明之花,開得更加艷麗芳香。這一點推廣開來,對於整個社會,意義是很了不得的,那樣就經由中國傳統文化的力量實現了全球的和諧、共榮。
http://www.dfg.cn/big5/cszd/rjgx/11-jsby.htm
網誌
-
▼
2013
(255)
-
▼
12月
(12)
- 普選公敵隻隻現形記 全是離岸既得利益者或港奸 28/12/2013
- 香港少女被棄廣州17年 父母人間蒸發 26/12/2013
- 塵封在記憶中的女演員 25/12/2013
- 王維基也許為死氣沉沉的大氣電波添回動力 21/12/2013
- 香港綜援的轉動帶動了人口的增長 19/12/2013
- 香港是一個悲情城市尤其虐老 善心者應予以讚揚 15/12/2013
- 空姐藏屍家中衣櫃 今日新聞 9/12/2013
- 醫生的白色謊言 8/12/2013
- 母妻同墮河晼漢後救母母無怨言 特顯母愛的偉大 5/12/2013
- 原地踏步好過左篩右選 4/12/2013
- DNA優生配對年代 1/12/2013
- 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30/11/2013
-
▼
12月
(12)
我的網誌清單
香港是美好之家 在這美好能言的網上為,真,善,美,愛。為社會謀求繁榮。興盛
2013年12月1日 星期日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