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美好之家 在這美好能言的網上為,真,善,美,愛。為社會謀求繁榮。興盛

2010年1月21日 星期四

君不須防人不肖,眼前鬼卒皆為妖。秦王徒把長城築,禍來禍去因自招

小平同志釋世事,灰飛煙滅在天堂。共產無情鞭屍去,子食父母不留情。人在還有人情在,一言堂去似飄零。左少右些中間好,可保父母養親兒。

鄧小平曾經表示:「實行一國兩制的構想,香港幾個不變:社會制度不變、法律基本不變,生活方式不變,保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自由港地位。除了派軍隊以外,不向香港特區政府派出幹部。派軍隊是為了維護國家的安全,而不是去干預香港的內部事務。我們說話是算數的,不搞小動作。不但九七年時不變,我們講五十年不變。五十年不變,影響不了大陸的社會主義。我很有信心,一國兩制是行得過的。」他也曾以「馬照跑、舞照跳」形容五十年不變的情形。 鄧小平還表示:說「五十年不變」是因為一代人只能管五十年,再長的時間要由下一代管了。 1984年,中英簽署關於香港問題的《中英聯合聲明》
如果連鄧小平的說話都不算數,應要信誰?中國有今天的崛起全在於中國偉人《鄧小平先生》對世界事務的肯定,國際對鄧小平帶動的中國的肯定『誠信、信心、信用』中國對國際的信譽是絕對不可扭曲的 … 如果有些人將中國偉人《鄧小平先生》肯定算數的說話如耳邊風扭曲過去 … 全世界人會相信新中國嗎!… 『世界無信,公義何來?』

!!!!!!!!!!!!!!!!!!!!!!!!!!!!!!!!!!!!!!!!!!!!!!!!!!!!!!!!!!
隻首諾言以破產,轉圜餘地也全無。被迫公投來表態,實事無奈也無從。誠信何止抵萬金,關乎港人要定心。
=============================================
君不須防人不肖,眼前鬼卒皆為妖。秦王徒把長城築,禍來禍去因自招。
車公對高鐵早有預示
2010年01月21日

劉皇發正月初二在車公廟為香港求得下籤一支,當時解籤之說紛紜,各有各講。及至己丑年末,新一年庚寅立春前之際,高鐵事件掀起巨大風波。回顧年初之籤文,原來車公對
此早有預示,重溫籤文如後:

君不須防人不肖,眼前鬼卒皆為妖。秦王徒把長城築,禍來禍去因自招。
「君不須防人不肖」:這是替香港求的籤,是以「君」者,當然是指特首曾蔭權及其管治班子,以及一眾有強烈執政聯盟影子之建制派和功能組別立法會議員。一樁高鐵事件昭昭反映,在一大堆懸而未決的疑問裏,罔顧人民合情合理的質疑,而匆匆投票通過動用六百六十九億元,即等近每個香港人一萬元之天文巨款的保皇黨與功能組別議員,儼如胡亂揮霍祖業的二世祖,是何等的不肖!本來,為君者當應防範不肖之人,然而現在特區政府卻與此等議員同一鼻子出氣,相互配合,何只「不須防人不肖」,簡直是互為不肖,香港何其不幸!
好大喜功豪花公帑「眼前鬼卒皆為妖」:議員的天職,本是監察政府,為民意把關。可惜現時立法會內之保皇黨及以扭曲之政制而奪得議席之功能組別,在整個高鐵撥款中既沒有以理智雄辯是非,也沒有憑良知作關鍵抉擇,而只是一條心為高鐵護航,對目前方案依然千瘡百孔的現實視而不見,成了特區政府下一顆只懂一直向前衝的卒子,難怪惹來群眾「妖」聲四起!「秦王徒把長城築」:秦始皇特徵有二:一曰專制,反對聲音聽不到耳朵裏;二曰好大喜功。現在秦王勢要築起二十六公里的「移動長城」,罔顧此鐵根本乃時速不能超過二百公里的「非高速鐵路」之事實,不理現時往福田區的交通供過於求的狀況,胡亂堆砌九萬多之乘客人次,嚴重樂觀評估廣州搭客乘高鐵到西九的機率,好大喜功豪花六百六十九億元,卻不仔細考量,而且沒有交代建成此一大白象後,將面對長期虧損這可能性極高的問題時有何對策。車公全詩的核心,一字記之曰:「徒」!此為徒然、徒勞無功之意。高鐵前景,可想而知。
錯估形勢禍由自取「禍來禍去因自招」:政府一直往自己臉上貼金的所謂精密策劃,開放諮詢,出來的客觀效果卻是瘡疤處處。功能組別議員捲入利益衝突中,大角嘴區的問題現仍是冰山一角,最可笑者莫如萬眾焦點所在、可能令高鐵淪為根本沒有效率的交通工具之「一地兩檢」問題,在傳媒踢爆前政府原來根本未曾考慮過。及至撥款最後一日會議,鄭汝樺猶在說「這問題已回應了十四次,答案是:現在沒有答案。」一個大原則之所在,如果未有答案,撥款便不該通過,直至有明確解決方案為止,這是ABC的邏輯吧!整個方案內裏疑點重重,對外政府則錯估形勢,誤判民意,形成尖端對立,那不是「禍來禍去因自招」是甚麼?高鐵,真是一支下籤!正是:車公顯靈早預示,泥足深陷不自知!
阿蟬自由撰稿人
---------------------
年輕人已明白政制虛偽

150選委及專業人士促撤政改 2010年01月21日

【本報訊】近 150名特首選舉委員會委員和專業人士,發表「不要功能界別,不要假普選」聯署聲明,要求政府撤回政改諮詢方案。早前透過辭去高教界選委一職,向政府推出翻叮方案表達不滿的浸會大學副教授杜耀明呼籲,若政府真有誠意推動真普選,不想見到全港市民就政改問題舉行公投,就應在本月 27日前,撤回至今缺乏普選路線圖的政改方案。
年輕人已明白政制虛偽
有份發起今次聯署的高教界選委鍾劍華表示,聯署聲明已醞釀一段時間,多名參與聯署人士有鑑於近日高鐵撥款事件,清晰凸顯功能組別造成的不公平,故決定提早發表聲明,聯署人遍及法律界、資訊科技界、工程界、教育界等多界別選委和專業人士。另一高教界選委戴高禮指出,從近日反高鐵的連串抗爭中,反映香港越來越多年輕人明白到經濟上的不公平,跟政制上的不公平密不可分,「是一個銅幣的兩面」,指當社會不斷強調競爭會帶來進步同時,年輕人卻要被迫接受毋須競爭、自動當選的功能組別議員,「令越來越多人看到當中的虛偽而感到不滿」。

--------------------

港人反高鐵背後的集體潛意識 m.對題『大白像』才真是潛意識所在。過去西九『天幕』的所謂天幕,單在每年維修費就是幾千萬。要這樣一個天幕來幹麼?

作者:鳳凰衛視來源:鳳凰網 來源日期:2010-1-16
  核心提示:在鳳凰衛視資訊台《總編輯時間》中,呂寧思引述香港學者觀點,分析了香港人反對高鐵建設的經濟、政治原因。他指出,香港人反對高鐵背後是對香港大陸化的擔憂,對身份喪失的焦慮。以下是節目內容:
  首先表明立場,作為香港居民,我是贊同和支持建設廣深高鐵香港段的,理由很簡單:香港作為全球首屈一指的發達都市,興建高鐵是新時代的要求。不過,這並不影響我想去認真聽聽反對興建高鐵人士的意見,特別是那批八零後的香港孩子們的想法。而倘若讓本人去說服這批年輕人,似乎就更需要舍身處地去理解對方的思路,而不是簡單以我們這一代人或者官員的思維去語重心長地簡單宣傳所謂整體利益。當然,肯定是輪不到我這類說起廣東話來如同腦殘智障的人,去說服香港八零後。
  《亞洲周刊》最新刊登林沛理先生文章,值得一讀。林先生文章題目是《反高鐵究竟反甚麼》,他寫道:香港特區政府大概做夢也沒有想到,一個創造大量就業、志在與高速發展的大陸經濟進一步融合的基建工程,會變成一個動員八十後年輕人上街、凝聚各界反政府力量的鼓吹性議題。面對來自四面八方、越來越清晰可聞的反對聲音,親政府的智庫和行政會議成員,以至特首曾蔭權本人,一味只懂得訴諸香港人的經濟理性,反映了他們對轉型中的香港社會以及它的深層次矛盾,簡直全無頭緒。在一個貧富懸殊、經濟利益分配嚴重失衡,以及極少數人擁有壓倒性不公平優勢的社會,政府遲早會被人民從奢談整體利益的道德高地上拉下來。從經濟學的角度而言,整體利益作為推行某種政策的理據,其假設是水漲必定令(所有)船高。
  可是,經驗告訴香港人,水漲固然可以讓某些人乘風破浪、馳騁萬裡,但另一些人卻可能在當中沒頂。去年香港的樓價平均升幅高達三成,有樓的人自然笑逐顏開,但本來已經買不起樓的人卻益發絕望。耗資接近七百億港元的廣深港高鐵香港段一旦上馬,在施工期間與落成之後,無疑會為香港帶來一定的經濟利益;但按照現時的權力架構,這些利益的分配、工程成本的支付,以至工程的界外效應和補償的安排,又是否符合公平與合乎比例的原則?
  長久以來,香港的土地和房地產政策向地產商的利益嚴重傾斜,樓宇建築和買賣的法例更彷佛專為地產商牟取暴利而設。可是,市民對此一直逆來順受,沒有人為抗議樓價不斷攀升而包圍立法會。這是因為地產商早已緊緊扼住香港經濟的咽喉,而太多香港市民透過置業和樓宇按揭成為樓價攀升的受惠者,社會似乎沒有大規模反地產商和反樓價的共識。在這個意義上,反高鐵運動的重要性在於它所發揮的示範作用:反高鐵陣營的核心分子不過數千,已經令政府窮於應付;試想香港過百萬的無殼蝸牛一旦組織起來,將會導致甚麼社會和政治後果。事實上,反地產商和反樓價的集體意志在社會早已存在,它的行使只需要一個有效的工具,而大多數是無樓一族的八十後世代,大有當這個工具的條件。
  林先生認為,反高鐵不是一場經濟利益的爭奪戰,所關乎的也不只是社會公義的問題。在一個集體潛意識,但也深具像徵意義和浪漫色彩的層面,反高鐵的活躍分子發動的,是一場一方面要保衛香港身份;另方面要重塑香港價值的兩面戰。九七後香港以令人膽戰心驚的速度向大陸靠攏和歸屬,香港仍然保有它的法治與自由,但隨著它對大陸經濟近乎病態性的倚賴,兩地的文化差異正在不斷縮小,而香港獨特的文化身份也變得岌岌可危。作為一個像徵,沒有甚麼比將香港與深圳和廣州串聯成一個緊湊整體的高鐵,更有力、更戲劇性地把香港“只是另一個大陸城市”的身份彰顯出來。從這個角度看,至少在反高鐵人士的心目中或潛意識裡,反高鐵要反的不僅是高鐵,也是無止境、不加思索的香港大陸化趨勢。由於這個趨勢已經無可挽回,反高鐵的行動也似乎只能夠像保衛皇後碼頭一樣,是一個美麗、蒼涼但最終改變不了現實的手勢。
----------------
評論:
回復:港人反高鐵背後的集體潛意識
自古民不患寡而患不均啊
用戶:czrn 發表於:2010-1-19 11:34:00回復:港人反高鐵背後的集體潛意識
這麼多個論壇,數這裡的發言比較理性些了,但看來看去,也是大部分在對政府進行批評與指責,難道我們的政府這麼些年來真的是越來越差嗎,我想,放到文革時期,政府的支
持率也不會這麼低吧,什麼原因?為什麼人人都只看壞不看好?
用戶:teotgk 發表於:2010-1-19 0:50:10回復:港人反高鐵背後的集體潛意識 文章很精彩。高鐵成了要與大陸“接軌”的政治符號,反高鐵就是“反接軌”,反“大陸化”。有些做法也的確令人反感,比如“23條”,在香港通不過,就在澳門通過,明顯
是向香港施加壓力。何必逼人太甚!
用戶:gxc2008 發表於:2010-1-17 23:55:17回復:港人反高鐵背後的集體潛意識香港80後反的不是”高鐵“,是對日趨”大陸化“的一種恐慌。
用戶:andywei 發表於:2010-1-17 21:30:26回復:港人反高鐵背後的集體潛意識雖然你們可能有點看不起我們大陸的八十後,但我支持你們。
用戶:jianlin 發表於:2010-1-17 18:43:16回復:港人反高鐵背後的集體潛意識相比之下,大陸的四萬億投資也不過是開一個國務院會議就拍板了,多爽啊!可是,這就是香港,一個具有公民社會基本條件的地區。民眾可以比較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意願,
尤其是八零後。-一一一一這就是公民社會與極權政治的區別。
用戶:墨汀 發表於:2010-1-17 11:58:09回復:港人反高鐵背後的集體潛意識分析很有道理。必須深入思考的一個問題是,香港人為什麼反對大陸化?“大陸”為什麼讓香港人如此厭惡? 那麼大陸香港化行不行呢?以我的態度而論,行!很多人也會說行。不少人想方設法到香港生一個孩子然後上香港戶口,就是明證。可是,仍然有很多特權利益者會說,不行
。用戶:林明理 發表於:2010-1-17 11:03:37回復:港人反高鐵背後的集體潛意識現在的港人比起大陸人還幸運些,至少擁有上街抗議的權力,在大陸,你試試看。用戶:謝勇森 發表於:2010-1-17 8:41:59回復:港人反高鐵背後的集體潛意識從這個角度看,至少在反高鐵人士的心目中或潛意識裡,反高鐵要反的不僅是高鐵,也是無止境、不加思索的香港大陸化趨勢。由於這個趨勢已經無可挽回,反高鐵的行動也似乎只能夠像保衛皇後碼頭一樣,是一個美麗、蒼涼但最終改變不了現實的手勢。 -----------文字寫得挺好,但如果把香港反高鐵僅僅歸因於反大陸化,理由還是比較空洞的。這裡忽視了港人對港府在高鐵決策上親權貴、遠俗民,漠視港人權益,濫用納稅人公帑(全程26公裡花費700億投資,是香港回歸以來最大的一個投資項目)等做法的憤怒和無奈。相比之下,大陸的四萬億投資也不過是開一個國務院會議就拍板了,多爽啊!可是,這就是香港,一個具有公民社會基本條件的地區。民眾可以比較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意願, 尤其是八零後。
用戶:abcde 發表於:2010-1-17 8:17:35
=============
香港高鐵點起80後心頭火 作者:梁家權 來源:南方人物周刊 來源日期:2010-1-17

  高鐵搞出軒然大波,完全出乎香港特區政府意料之外
  香港特區政府的高官原以為從2009跨進2010年,最難搞定的是關於普選時間表和路線圖的政治改革爭議,他們做夢也沒料到,為修建廣深港高鐵拆遷一條小村,竟然掀起一場近年罕見的群眾運動。
  “四縱四橫”的高速鐵路落成聯機,從香港到北京,僅需8小時,往上海也只要6小時,是現在車程的1/3時間,若計算往機場的交通折騰和安檢候機需時,坐高鐵比搭飛機所花的時間不會多出太多,高鐵的經濟效益毋庸置疑;高鐵直奔廣州也不過48分鐘,比在市區內塞車的時間可能還要短,珠三角生活圈融為一體,指日可待。可以說,修建高鐵對香港大有裨益。
  高鐵香港段的設計方案,總站設在西九龍市區,行駛專用隧道,對地面建築和道路影響甚微,僅在鄉郊的新界元朗建一個地面的列車維修處和緊急救援站,需要拆遷菜園村,特區政府想速戰速決,向村民提出頗高的現金賠償和居所安排,相比其他收地補償算是非常優待。家園被毀,有些居民的情緒當然不是用錢能完全撫平的,但特區政府認為村民這一關不難闖。
  還記得1989年香港未回歸,港英政府推出包括興建赤鱲角機場、機場鐵路、青馬大橋等十大基建項目的“玫瑰園計劃”,耗資1500億港元,牽涉的收地賠償更多,當年香港社會已經很大程度擺脫殖民地唯命是從的心態,哪有不抗爭之理,但擾攘了一輪,工程還不是如期開展?政府強橫,但畢竟依法行事,受影響的居民最終也要無奈接受。山東煙台市那對被稱為“最牛釘子戶”的劉君光夫婦,他們抗爭了8年,上過北京討公道不果,今年1月更去香港申冤。某種程度上,香港的拆遷戶比較“幸福”了!
  高鐵搞出軒然大波,完全出乎特區政府意料之外,是現在的修建方案生不逢時。
這方案最早於2007年提出,當時估算造價395億港元,須知曾蔭權這年連任特首,聲言以“強政勵治”治港。但至2009年底高鐵方案須拍板,因材料及通脹因素,造價颷升至669億港元,升幅接近6成,市民無不嘩然,加上有一班這年頭在政改問題上與政府對著干的民主派和反建制人士,怎會放過這個黃金機會?
  工商專業團體說政客“騎劫”(粵語,綁架打劫之意)了不肯就範的菜園村村民來挫折政府的威信,為自己撈政治本錢。事實是村民一開始便得到許多團體關注,協助組識游行抗議,令抗爭活動從不曾休止。
  不過,政府與反對派一攻一守,從來都是民主體制必由之路,不足為奇,文明國度不應存在政府說了便算數的情況,更何況香港這個已走向民主開放型的社會,政府應做的是將決策過程盡量透明化,有足夠的咨詢,經社會廣泛的討論,醞釀出共識才行事。
  問題是這次由一個基建問題激化為政治問題,過程之快,矛盾之深,除了互聯網絡力量驚人之外,最主要是社會上幾代人之間欠缺互信和利益衝突所致。
  特區政府推出高鐵方案,在主流媒體做了很多宣傳工夫,奈何忽略了利用網絡工具,結果反對者利用幾乎不用花成本的網上社交群組和博客區結集力量,猛批政府的方案,並且號召行動,發動連番的群眾運動,成效之大可從包圍立法會的大規模抗議可見。
  網絡只是工具,能挑起澎湃情緒的,是糾纏得愈來愈深的社會矛盾。支持政府高鐵方案的工商專業團體,被視為是從中得到利益的一群,這班人大都是50年代後出生的“50後”,現時在社會上占有重要位置,簡單說,他們都有名有利有權,最愛安穩無紛爭的環境,所以不滿事事把社會和經濟問題政治化。
  可是,網絡世界最大的一群是80年代以後出生的“80後”,他們讀飽書剛出頭,卻在社會上占不了多少甜頭,頭頂上50後的人還很精壯不會退,他們想往上爬,但根本無位置可鑽,心中的怨氣愈積愈多,其中一條出路是要求在社會和政治問題上參與,甚至分權。於是當第一個人走出來,自然很快刺激到更多後來者,要求“公眾參與”的聲音愈來愈大

  民主社會,沒有人敢說“公眾參與”是壞事,但參與的本質原來是幾代人之間的對抗角力,對社會的影響便不容忽視。
  “解放後”、“文革後”和改革開放“80後”出生的幾代中國大陸人,看到小香港發生的高鐵風波,會有什麼想法?
================
再談香港高鐵,八零後 作者:閭丘露薇 來源:瀟湘晨報 來源日期:2010-1-15

  上個星期這個時候,幾位香港自稱”八零後”的年輕人用苦行的方式,表達自己反對興建高鐵的訴求,要求立法會議員們不要通過政府關於高鐵的預算.結果,上個星期五的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會議,經過了六個多小時的”拉布”戰役,要在這個星期五繼續開會討論.這次預留了十個小時的開會時間,希望最遲在星期六,可以進行表決.
  所謂的拉布策略,就是立法會議員們透過提問,拖延投票的時間,只要在法定時間之內沒有問完所有的問題,那麼是不會進行投票這個議程的.這也算是在知道沒有辦法改變投票結果的情況之下,反對的議員們的一個技術性戰略.因為政府手裡面已經有足夠的支持票數,但是對於政府還有支持的議員們來說,這又是必須要走的程序.
  確保和尊重程序的公正公平,在一個民主社會是最基本的一點,也正是因為這樣,特首曾蔭權在星期四的立法會咨詢大會上上表示,雖然大家非常著急的希望這項撥款能夠通過,但他必須尊重財委會的程序.
  即便民意調查的結果顯示,大多數的被訪者同意興建高鐵,也不能因此堵塞反對者表達的渠道.我一直覺得,所謂的民主,就是由大部分人選出小部分人,同時弱勢群體還有個人利益能夠得到保障。上個星期五的立法會門外,聚集了上萬名的反對高鐵和支持高鐵的團體以及民眾,他們用喊口號,拉橫幅,甚至是街頭劇表演,以及唱歌的方式,來表達不同的訴求.
雖然警方計算的反對高鐵的人數,遠遠低於組織者聲稱的一萬人,但是至少有一點,反對高鐵的人並不是政府,甚至一些媒體所標簽的”八零後”年輕人,反對者來自不同的社會階層和年齡階層.
  支持和反對的各自出招,即使不是希望說服對方,至少是希望能夠表達.這讓人看到香港社會漸漸往前走的一面.因為從天星碼頭只有年輕的反對者們單薄的聲音,以及個別團體激烈的街頭抗爭的行動,到現在能夠展開積極熱烈的社會討論,不管是在媒體輿論上,還是在立法會內,甚至是在街頭上,參與的團體越多,民眾越多,看到的不是亂像,而是香港社會向著公民社會邁進的希望.
  上個星期的文章裡面,談到了自己對香港八零後年輕人的一些看法.在過去一個星期裡面,一直在想,他們站出來,或者他們表達不滿,是不是因為整體生存壓力的增加?其實每個年代的人,生存壓力用不同的形式存在著,區別只是在於物質上的豐厚多少,因此,這不應該成為年輕人表達不滿,要求更多的主要原因.
  更主要的還是來自於精神層面,因為社會在不斷的進步,就好像二十年前,同性戀是一個禁忌的話題,而現在已經理所當然的可以公開談論,甚至到了同姓婚姻是否合法的層面,年輕人擁有的價值觀,是一些現在已經不再年輕的人無法想像或者超越的.
  就好像互聯網的出現,讓具有創造能力的年輕人可以用干淨的途徑獲得財富和成功,不同於過去,依靠房地產,或者其它的實體經濟來進行資本的原始積累.也因為這樣,過來人無法接受,或者理解一家商業企業可以對自己有”不作惡”的要求,因為在過來人的人生經驗裡面,商場是赤裸裸,不講道義的,一切都是虎口奪羊的你死我活的競爭.也因為這樣,在一些看不慣年輕人的過來人眼中,年輕人這樣做不會是因為信念,而是為了沽名釣譽,這樣的言論在這些年的多個辯論場所都可以聽到,或許,是因為這些過來人已經從理想主義,磨成了徹頭徹尾的功利主義
  這種理解,在不同的社會同樣適用,只不過,不同的社會環境,給予民眾表達的空間大小不同.香港其實可以做得很多,可以從台灣那裡吸收多年社會運動累積的最佳經驗,同時又可
以利用台灣所沒有的優勢,那就是獨立的,還沒有被政治化的司法,為大家做一個示範,如何合理合法的透過不同的手段,來進行博奕.
  幾名年輕人正在進行的120小時的斷食抗議,只喝水不進食,一直到新的一次會議結束,希望能夠吸引更多的人到立法會門外表達反對的意見,目的當然不是抗議行為本身,而是爭取更多人的關注,或者感動更多的人站在自己這一邊,增加博奕的資本和話語權.給那些表示反對的立法會議員增加支持,也給那些支持的立法會議員還有官員增加心理壓力,期待對方能夠良心發現。
  堅持程序的正義,結果對於反對的一方來說,最理想的狀態,雖然還是不認同,但能夠接受.況且,通過博弈,說不定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因為會發現,原來還有其他的更好的選擇,但是大家之前沒有嘗試去考慮過。

追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