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美好之家 在這美好能言的網上為,真,善,美,愛。為社會謀求繁榮。興盛

顯示具有 Hong Kong is a beautiful home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Hong Kong is a beautiful home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12月4日 星期三

原地踏步好過左篩右選 4/12/2013

原地踏步好過左篩右選    4/12/2013

原地踏步還可見鐵頭拋浪頭,一篩一選沒有回鄉證者實難成行。

擺在港人面前的是鄉港而不是香港,一國兩掣經已失效;請準備你們的下一代從軍繳稅守的集體意志、集體法治;這偉大的國家是要你們前進前進的

momo
======================================================================
蘋論:集體意志是對個人意志的騎劫  4/12/2013

據聞政府最快今天公佈政改諮詢文件。梁振英說在「適當時候」諮詢已不知說過多少次了,何謂適當時候?甚麼時候才是適當時候?大概就是中共對文件審查完的時候吧。
李飛來港,目的就是為普選特首定下框架,這框架就是對基本法所定的「由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按民主程序提名後普選」,作出解釋:「廣泛代表性」就是過去特首選舉委員會的組成方式,「民主程序」就是「機構提名」,以體現提委會的「集體意志」。換句話說,由現在這樣的選舉委員會組成的提名委員會,不能是150人提名就產生特首候選人,而是必須整個提委會以少數服從多數的方式由「機構提名」產生特首候選人。
對於「集體意志」這個詞,不僅香港人陌生,而且現代文明國家都已不講「集體」了。集體主義這個詞,最早是斯大林在1934年提出來的。在共黨掌權的國家,最常講集團利益、集體意志,斯大林或毛澤東統治時期,明明是個人獨裁,卻都講「集體領導」;明明是黨幹部實行暴君管治的農場,就稱為「集體農場」。
集體意志,實際上是專權政治自上而下地以「集體」名義騎劫團體內或社會上所有人的個人意志的漂亮藉口;集體主義實際上是團體或社會的「老大哥」侵犯無權人士個人利益的一種工具。
人類文明社會強調的是個人意志而不是集體意志。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認為:甚麼東西對整體是好的,應由個人和不可分割的人民主權來決定。一個團體,一個組織,作出任何決定,包括以少數服從多數的民主程序的決定,也必須是組織內的個人以自己的自由意志提出或投票,而不是聽從非組織內的另一權力的指示而作出的選擇。以去年的特首選舉為例,在選舉委員會投票給唐英年的委員,竟然少於提名他參選的人,這就顯然不是在投票中體現個人意志,而是眾所周知聽從中聯辦的指示。早前立法會就特權法調查電視牌照案的表決,一些建制派議員表示曾經被中聯辦約見,有人甚至說投支持票的屬「良心投票」,但自己就心情沉重(意思是不能按良心)。李飛所講的提名委員會要體現的「集體意志」,無非就是這種綁架個人意志的物體。而所謂民主程序,在個人意志遭騎劫的情形下,也只是共產黨的「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的民主,不只是徒具形式,有時甚至形式都不顧。比如1976年四五天安門事件後,中央作出罷免鄧小平職位的決定,公佈說是「毛主席提議,政治局一致通過」,而無視這根本不是政治局的權限而是中央委員會的權限。六四後罷免趙紫陽也如此。
中國憲法第51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不損害其他公民的權利,是理所當然的,但國家的、集體的利益由誰去定義和詮釋呢?在一黨專政之下,不用說只有中共的極權統治者才有權去詮釋。這跟現代文明政治是兩碼事,現代觀念是天賦人權,一切政治權力都植根於個人的自由和權利,人民以自由意志選舉領導人,政權在行使權力時必須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損害個人自由和權利。
中國憲法以名義上維護集體利益實際上維護一黨專政的政權利益為出發點,《基本法》則以維護個人自由個人意志為出發點。若香港實行中共憲法,那就又要服兵役又要繳國稅又要節制生育了。中共要在香港普選特首中貫徹「集體意志」,也就是以中共極權者的利益凌駕於以個人自由意志為基礎的香港社會,對香港是毀滅性災難,並不僅僅限於選特首。
集體意志的可怕,在於它往往被一些違反個人意志的意識形態所綁架。有一個故事:二戰時有一群德國兵,被蘇軍包圍在波蘭。戰必敗,降有損尊嚴,每人都在日記本上向上帝傾訴:想逃。兩個士兵付諸行動,被抓回,其他士兵對他們極其仇視,體罰。後來,全部被蘇軍俘虜,繳獲所有日記。奇怪的是:每個人的自由意志,與最後的集體意志完全相反。
用集體意志綁架提名委員會的,有愛國這種意識形態,更有躲在愛國背後的,中共專權政治要掌控一切的權力。(https://www.facebook.com/mrleeyee)
李怡
周一至周六刊出

2013年10月6日 星期日

奧巴馬與勇敢的黑人自焚勇氣的啟示 6/10/2013

奧巴馬與勇敢的黑人自焚勇氣的啟示   6/10/2013

白人有勇氣難道黑人沒勇氣嗎!自焚者表達無奈才會自焚,多年來西藏的自焚者已表達了對生命無奈的勇敢!

這一位黑人自焚者今次勇敢的自焚如能帶出大多數對生命無奈者的信息,如果是留給你《奧巴馬》這點是對你作出勇氣的要求!

往往因你一人的抉擇而使數百萬人活在水深火熱中過著驚恐的日子,那些沒飛機還擊義憤填膺的人在這世上是數以百萬計,他們的希望變成無奈!

這位黑人勇士無疑是天使的帶動者,以自焚的勇氣告訴這個世界是要遇強越強,而不是隨波續流,人云亦云,缺少了勇氣,這個世界往往由光明變成黑暗!

momo
======================================================================
華盛頓再爆事故  國家廣場黑人自焚   6/10/2013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31006/18451979
Initial Image


■自焚男子看來全身着火,冒起滾滾黑煙,多名途人奔往救助。美聯社

正經歷聯邦政府大停擺的美國首都華盛頓再出亂子,繼上周四有女子飛車闖白宮警崗、在國會外遭擊斃後,附近的華盛頓國家廣場(National Mall)翌日有男子當眾自焚,多名路人合力撲火,男子送院後情況危殆,暫時未知他的動機。
事發在當地前日下午4時20分左右,《洛杉磯時報》引述目擊者指,一名非裔男子獨自站在國家廣場中央草坪上,面向1公里外的國會山莊,敬禮之後,把紅色罐裏的汽油澆到身上並點火。

「充滿燒焦肉氣味」

當時正在附近跑步的女士說男子「瞬間着火」,五、六名路人見狀,紛紛跑過去,脫下上衣拍打他身上的火。「他們讓那男人滾地弄熄火頭……那男人竟一直靜默無聲。幫忙救火的人告訴我,大家還在救火時,那男人跟他們說『謝謝』。」另一名目擊者看到男子臉和手燒焦了,「空氣中充滿燒焦肉的氣味」。
火還未撲滅,已有警員拿着多瓶水和冰箱、「由四面八方撲過來」,消防和救援人員也相繼趕到。男子隨後由直升機送院,當時仍有知覺和呼吸。官員指幸得路人及時相救,男子才保住性命,他前晚情況仍危殆。警方暫時未公佈男子身份和動機。
之前一日,34歲的凱里攜女兒駕車與警車追逐一輪後,在國會外遭擊斃。探員指調查顯示凱里出現妄想,深信總統奧巴馬跟她溝通,又追蹤她的行動並且在電視上公佈。凱里的姊妹質疑警方當時或有其他方法制止她,而不是將她槍殺。
美聯社/美國《華盛頓郵報》




2013年9月29日 星期日

超人電能卸債港燈分拆得500億 29/9/2013

超人電能卸債港燈分拆得500億   29/9/2013

資本社會順我者生,逆我者走。正常不過的事實;香港也許變成是一個沒誠信的偽政港。
momo
=============================================
超人急為電能減債500億  港燈分拆 趕年底上市  29/9/2013

■港燈為港島等地50多萬戶提供電力。何家達攝

【本報訊】首富李嘉誠旗下電能實業前日突然宣佈,將香港電力業務港燈分拆上市,消息震撼市場,分析指,面對美國加息周期重臨,分拆即時為電能減債500億元,加上套現388億元,有助減輕系內公司財務壓力。消息人士表示,如無意外,港燈有望趕及年底前上市。
記者:石永樂
      

港燈分拆上市,市場普遍認為李嘉誠看淡與政府就下一輪利潤管制談判有關,因此趁機將李氏王國於香港最後一瓣主營資產大幅減持套現。
研究香港兩電事業多年的經濟學者林本利表示,除了因港燈利潤已見頂,他認為李嘉誠急於將港燈分拆上市,最主要是憂慮息口上升,對負重債的和黃利息成本壓力龐大。

 李嘉誠

出動龐大律師團隊
根據電能2012年的年報資料,集團的業務分部負債總數達386億元,但林本利指,若計及其他聯營公司的負債,電能的債務遠不於此。據電能日前公佈,分拆完成後港燈將有介乎400至500億元債務。
據了解,上次拆售雍澄軒泡湯後,集團今次出動龐大律師團隊,確保分拆不容有失。消息人士指,電能於10月前遞交上市申請,有望趕及年底前上市。
德勤全國上市業務組聯席主管合夥人歐振興稱,由於電能已向聯交所入紙申請分拆港燈,港燈資產一直屬上市公司資產,加上業務已廣為投資者認識,不用保薦人特別推介,理論上由入紙申請起計算,港燈最快只需兩個多月便可上市,絕對有機會年內上市。
以集資388億元計,港燈不單是今年集資王,更有望帶領香港成為全球集資額排名的前三位。


憂美加息周期重臨
歐振興又指,大股東分拆資產上市與減持無異,但如今港燈以合訂股份形式上市,則未來港燈最少要將90%可分派的利潤派予股東,加上電能保證港燈今、明兩年的派息與去年一樣,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將大增。
不過林本利提醒,電能只保證港燈今年及明年的派息,投資者需留意港燈日後的盈利能力,即使合訂股份規定派發最少90%的可分派利潤,但利潤減少,投資者收的利息同樣減少。
雖然合訂股份有派息保證,但分析指美國加息周期重臨,歐振興表示,合訂股份乃息口敏感股,在息口低迷時吸收不少「好息」的投資者,若息口轉升,吸引力下跌。
今年5月,鷹君集團同樣以合訂股份形式將旗下朗庭酒店分拆上市,但當時市場傳出美國將退市,憧憬加息潮快來臨,拖累朗庭酒店上市至今從未升上5元招股價的水面,至今累跌21%。

----

高招卸債 料霍建寧出手  29/9/2013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929/18443018

■電能主席霍建寧

【本報訊】香港首富李嘉誠的上市王國去年正式交棒予長子李澤鉅,但交棒以來集團多項「代表作」,如拆售雍澄軒被叫停、碼頭工潮、股東會不見傳媒等,傳聞都是李澤鉅的意思;至於今次分拆港燈,市場人士指,從其低調、效率及財技分析,相信是出自和黃大班、「打工皇帝」霍建寧的「手筆」,功力顯然較為深厚。

有別於高調賣百佳
證券界人士指,單從上市公司利益立場,趁高位分拆港燈套現無可厚非,而且電能計劃減持港燈50.1至70%權益,有以小控大的效益;更重要是,電能於港燈的股權降至49.9%(最多降至30%),分拆後港燈將不再是其附屬公司,可以完全將港燈的負債「卸走」,估計如此高招應是由電能主席霍建寧掌舵。
雖有指電能於港燈的話事權有機會被威脅,但證券界指,「按規定,要有50%的股東同意先可奪走其話事人身份,相信唔係咁容易」。此外,相對和黃之前事先張揚放售百佳事件,電能今次做足保密工夫,「人家入埋申請表先正式公佈,同之前(放售百佳)未成事就聲大大好唔同,和黃大班唔係浪得虛名」。

----

修訂准許回報 利潤急跌  29/9/2013

■自2009年實施新的利潤管制准許回報率後,港燈利潤急跌30%。資料圖片

【本報訊】市場認為,李嘉誠分拆港燈這隻「現金牛」上市,主要是憂慮與政府就下一輪利潤管制談不攏,影響日後港燈的利潤;據本報統計,自1994年政府與港燈修訂利潤管制計劃以來,過去19年港燈共為李嘉誠賺了941.6億元的淨利潤。

曾穩賺13.5%
政府與兩家電力公司(港燈與中電)簽訂利潤管制協議,按照上一個管制計劃規定,港燈可根據固定資產平均淨值每年賺取准許利潤13.5%,至2008年屆滿前,在這每年「穩賺13.5%」利潤管制協議保障下,港燈這15年間的利潤,幾乎年年增長,由1994年賺28.16億元,急升至2008年的64.52億元,14年內累計賺約757.71億元。
「穩賺13.5%」的利潤管制協議於2008年屆滿,於各方壓力下,港府作出檢討,經過多輪談判角力,港府將港燈及中電可按固定資產平均淨值每年賺取的准許利潤、由13.5%降至9.99%(但投資在可再生能源固定資產的准許利潤則訂為11%)。
當新的准許回報在2009年實施後,港燈利潤馬上急跌近30%,但仍賺45.48億元,之後數年,港燈的利潤升跌幅亦維持在低單位數之內。另亦由於電能海外業務開始進入收成期,香港以外業務盈利於2011年開始超越香港業務的盈利貢獻。

----

港燈前高層踢爆不環保  風電騙局 掠港人11億   29/9/2013
Initial Image
【本報訊】李嘉誠分拆港燈套現,另一個賺錢大計劃亦籌備中。港燈與中電分別建造巨型海上發電場,已納入未來五年發展計劃。研究和設計港燈風電大計的前高層踢爆,香港風力不足,海上風車發電設施壽命僅20年,並不環保,政府卻以環保為名,支持兩電發展風電,投資額達100億元,向市民掠多11億元。
記者:呂焯均

在港燈工作長達30年的工程設計總經理曹志華,三年前退休,現時是城市大學能源及環境學院特約教授,他亦是港燈風力發電計劃之父,負責研究和策劃,港燈在南丫島建造全港唯一的巨型風力發電風車,06年運行,便是其心血。
曹志華01年開始為港燈研究風力發電,量度風力測試後,本港選址的風速每秒只得9至10米,歐美則達20至22米,確定本港風力不足,「越近赤道地區,風力越弱,𠵱家南丫島風車都經常無風唔轉」。他如實寫報告,政府為應付環保界壓力繼續推動,兩電亦樂得順水推舟。

設施壽命僅20年
他說風電雖然零污染,但製造風電設施耗費大量能源,而且壽命僅20年,北歐全球首座海上風力發電場已屆壽終之年,長期浸鹹水的設施「生晒銹」要拆除。
兩電風力發電場佔用大片海域,每隻風車葉直徑55米,每個風車又要相距500米以上。港燈的海上風力發電場要建25個風車,中電位於果洲群島的海上風力發電場多一倍,合共佔用海面等於一個半南丫島。
風電場附近水域須禁航禁捕,建造時影響海洋生態,他指兩個風力發電場總發電量只相當於全港用電量1.2%,「市民慳啲用電已可抵銷晒」,但每度電價要3元,比現時電價貴兩倍。

促公開發電場成本
百億風電大計疑是「騙局」,他說太陽能發電也不符成本效益,省回的電費遠遠不能抵銷成本。太陽能板只有20至25年壽命,更換後變成廢料,就算整個南丫島鋪滿光伏板,亦只能產生10億度電,只相當於全港用電量2%。「香港地少人多,唔適合發展大型再生能源系統。」綠色和平項目主任古偉牧則說,兩電應公開風力發電場的成本、產能等資料,讓公眾判斷是否支持。

----

提供環保獎賞 明益兩電   29/9/2013

■前港燈工程設計總經理曹志華指,風車發電設施壽命僅20年。

【本報訊】港府與兩電5年前重訂利潤管制協議,表面上將回報率降至9.99%,但兩電推動再生能源和減少排污獲獎賞,回報率又回升至10%以上,港燈前高層曹志華揭穿此「假局」,指應改革協議,並取消「環保獎賞」,為市民省回千萬元計電費。

10元生意賺5元
兩電准許利潤協議訂明以固定資產值計算回報率,電力公司投資越大,利潤越多,回報率以往高達13.5%,08年檢討後降至9.99%,他說仍令兩電每做10元生意,就有4至5元利潤。
歐美已使用股東股本來計算准許回報,只計股東實際股本,不計貸款、融資等,本港若採用,他說可令兩電利潤水平下降一半,理論上可即減電費。
准許利潤協議今年中期檢討,結果年底公佈,曹志華估計現階段難要兩電放棄以固定資產計算回報,他建議港府先表明,現協議五年後屆滿會轉用股本計算,「唔使驚兩電會放棄,賺硬嘅生意,無人會唔做」。
曹志華指上次檢討兩電企硬不肯降低回報率,更以終止談判威脅港府,後來港府提出「環保獎賞」計劃,如風力發電達總發電量的1%,便獲該部份更高回報率,達11%;若超過總發電量1%,又有額外回報率0.01%。
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懸浮粒子的減排達標,又有額外回報率。「政府將回報率減至9.99%,表面削咗3.5個百分點,借環保為名,又加番畀佢哋」。

----

環境局缺專家 談判蝕底   29/9/2013

■環境局被指欠缺電力相關方面專家;圖為環境局局長黃錦星。資料圖片

【本報訊】環境局與兩電談判,曹志華指兩電雖然有壓力,但最終仍佔上風。因環境局欠缺電力專家,官員對電廠的運作認識遠不及兩電,故兩電不難藉資產膨脹取得更大利益,「樣樣買最貴最靚就得,啲官都唔識分」。他建議港府聘請外國專家組成小組協助談判。

無法評估實際需要
曹志華說,兩電擁有大批能源工程專才,環境局專家有限,要外聘請顧問公司協助。
兩電提交的資料數據,環境局難以證明準確度,特別是採購方面,兩電選購最先進機組,但價錢特別貴,值得商榷,實際是否必要,環境局難以準確判斷。輸電網的技術更複雜,涉及資產值也龐大,環境局監管更難。
新加坡正檢討能源政策,官方邀請各國電力專家參與專家小組,督導檢討工作,曹志華也獲邀加入,「佢哋喺網上搵到我嘅資料同履歷,就嚟聯絡我」,新加坡官方說小組成員非受薪,是無津貼義工,新加坡僅提供機票、食宿,故不會有利益衝突。
作為港燈前高層,他說自己當年在港燈是以僱員身份,向公司提供專業意見,現在以工程師和學者身份發表意見,對電力公司不護航,也不刻意醜化,港燈沒有向他施壓。


.

2013年9月17日 星期二

香港移民潮多謝鷹哥好帶挈雙道為所用誰能安心?17/9/2013

香港移民潮多謝鷹哥好帶挈雙道為所用誰能安心?17/9/2013

香港的所謂投機犯民政黨這段時間為之收聲,跟過往完全不同,黑社會出手挺鷹被打者面腫口腫,打人者高聲說撐鷹!

祖家的龐大偏好要在香港側邊加一金融中心,心圳以有金融中心,這個(前海金融中心)不單止分薄了(香港金融中心)的業務也分薄了深圳的金融業務。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假香港之名實分香港之實也。香港的「金融業」必被分薄,香港是靠金融業為生的——正如上界(特首“曾蔭權”)所言金融業可養千萬人;如今的香港是在大事大非「轉制“普選”」的時期,(撐英的以黑打白)誰不震驚?加上內地有複辟革命意念,不單打擊一方連國際內外商業也不容情。香港首富也撤資減持產業;可想而知香港有幾凶險!

的而且確,當有風險當前自應留回後路,君不見國內富人移家帶眷早走早著嗎,港人如能從速留後路將來也許可聲援港親也!襯著外國未被國內富人高價買起房屋,以港樓價移民還可,若將來被國內富人高價買起國外樓時,港人插翼難飛矣!

momo
================================
Peter Lee 推薦了一條轉貼連結。
香港移民潮多謝鷹哥好帶挈黑白為所用誰能安心?

香港特首梁振英上任一年剛過,其內閣涉及的醜聞不斷。中產階層憂慮香港引以為傲的核心價值,公平、正義、清廉等,在梁振英任內被掏空。有移民顧問對本台表示,今年的7月1日回歸大遊行之後,計劃移民海外的人數明顯增多,特別是移居加拿大。香港保安局的數字,2013首半年,有3900名港人移民海外,較去年同期增加8%。今日,我們請來美加兩地的移民顧問,同大家講下沉默的中產,選擇移民的心聲。(何山報道)
美國的《華爾街日報》中文版引述香港保安局的數字,指港人移民再現攀升勢頭。是否如此,記者訪問了港人熱門移居地美加兩地的移民顧問。加拿大卡加利的何先生對本台講, “現在出現的問題是,梁振英做的事情,令中產階層也怕。好像我最近的幾個客人,這些人你永遠都不會想到他們會移民的。一個是機械工程師,一個是硬體工程師,他們的配偶一個是醫生,一個是會計師,在香港是不是天之驕子?有在香港大學畢業,英國拿碩士。先生在香港拿的薪水是8萬一個月,太太是6萬一個月,住在何文田山,他們是不是天之驕子? 都急著在我們公司簽合同,辦移民來加拿大。”

卡加利的移民顧問何先生說,最近發現,還有一些本來要移民的,也提前了移民的打算。“另外有一些是孩子念中學的,他們很多時候是打算到高中、大學才來留學,但這兩個禮拜,就有5-6個家長,從香港打電話過來這邊,與我談了之後,就到我們香港的辦公室給錢,簽合同讓小朋友來念書。”

他說,專業人士放棄高薪都要移民,連中低收入的都要走,近期有一種恐怖的氣氛。何先生繼續說,“另外一組人,是在香港沒有多少技能的,不是我剛剛說的那些專才,我就做了兩個香港的廚師要過來。他們情願過來這裡找一份工作,先拿著工作簽證過來,再看下一步怎做,這個氣氛是否很恐怖?”

移民顧問何先生說,據他自己接個案的統計,“恐梁”的移民潮,是從今年的7月1日香港回歸大遊行開始出現。由香港打電話到加拿大公司,辦移民的明顯增多,並非過去一兩個星期的事。“梁振英做的事情是令人怕,你想不到有一個特首,會找黑社會來幫助,我們說的是黑社會,(香港)連廉政公署都出事了,那香港怎算呢? ”

教育一直是香港家長重視的一環,國民教育、洗腦教育、將香港教育變得與大陸一樣"愛國",也加快了不少香港家長,對送子女出外求學的步伐。移民顧問何先生就說,當下的香港,更多的家長是默不作聲,選擇離開,以保護自己的子女。“念香港耀中(私立學校)的,真真正正是香港的中產,這些人一些事情是不會說的,因為他們要保護自己,他們是專業人士,或做生意的,有一些與大陸有千絲萬縷、瓜瓜葛葛的,他們是不會講的﹐很明顯。他們可能只會說,是計劃日後,給兒子去讀書,已經是在拿多一些外國的資料。就如今天,我就寫了一個計劃書給香港。有一群人想來香港讀書,看移民公司可以怎樣幫助。”

他說,這些小移民,由初中到高中都有。“沒有大學的,有一些我們知道學生簽證已經批了,另外有一些是在做醫生報告,這裡就有4到5個。”

除了加拿大,記者也隨機問了美國加州,華人眾多的洛杉磯的華人移民服務公司。當地的顧問就坦言,沒特別發現。平時的移民問查詢平穩,不能夠說來自香港的有所增加。“我們基本上都是處理美國境內的移民申請,境外的由美國這邊的親屬幫助安排。沒有從境外打過來的申請,所以沒有說哪一部份人多了。最近哪一部份人多了?我不覺得。”

據《華爾街日報》的報導,有移民的家長就指,加國對槍支的管理比較嚴,所以選加棄美。卡加利的何先生就說,移民美國的是以大陸客,投資移民為主。他說:“為甚麼呢?因為美國的移民政策沒有加拿大的寬鬆,加上美國的經濟不是太好,而美國的對象是中國客。大陸人拿現金到美國買樓,投資移民;但加拿大對錢的管制,比美國要嚴。”

剛剛還回去過香港的何先生還說,香港蔓延一種像是97年之前,港人移民海外,先買個保險的氣氛。而梁振英政府及其個人的統治作風,很多人接受不了。“我自己是感覺到了,今年的7月1號之後;近幾年,好像是我們怕的東西回來了,未回歸之前,大家都很怕共產黨的,這種心態好像回來了。”

他更說,連香港首富李嘉誠都要出售超級市場,是連有錢人,都對梁振英沒有信心。“你看,連百佳都要賣,他還有甚麼東西不可以賣呢?和黃在海外的資產眾多,香港的算甚麼呢?原因,是他很不妥梁振英。” 香港首富李嘉誠被傳媒視為唐營,而非梁營的人馬。唐英年在與梁振英的特首對壘中落敗,在九龍塘的大宅因僭建惹上了官非。

已經移居加國,並協助港人移民的何先生還說,他身邊有熟識梁振英的同學,因而對梁的看法也變得負面。“我的同學與梁振英以前是同事,開梁振英測量師行的時候,就在一起,還作為伙伴一起加盟。那時講的事,我開始都不信,(梁)過橋抽板很厲害,而且跟你說的事情是不會兌現的。我的同學要回到仲量行,他(梁振英)就要你上班,不給你用錢補償;每天上班,沒事給你幹,就坐在大廳,不能坐原來的房,大家眼睛看著你,你說有多慘。這樣的人,他怎能管治香港呢?”

《華爾街日報》就指,近幾個月有意離開的香港人愈來愈多,原因是擔憂香港的經濟與政治前景。不過,香港親北京的報章商報有評論就說,港人上半年移民較去年同期上升8%,移民潮再現之說略有誇大。近年的統計數字顯示,移居海外的人數相對穩定,維持在1萬人以內,最高和最低人數的差距約1000人左右。在香港政局穩定,經濟尚可的情況下,可以估計,這批人士中應以與家庭團聚、退休、學習等原因為主。若以這些數字指香港再次出現 “移民潮”,未免有點誇張。

好啦,你是否同意移民顧問的看法呢?移民是否成為了沉默的香港中產,一個無可奈何的選擇呢? 我是何山,電郵是hok@rfa.org,歡迎你同我們分享,下次節目再會。

----

特首建議 擴大接待自由行能力 廣東省長提醒:要避免超出港負荷 2013年09月17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917/18426349

■朱小丹(左)和梁振英

【本報訊】俗稱自由行的個人遊引發中港矛盾,不少市民希望檢討甚至作出限制,惟特首梁振英卻逆民意,昨指個人遊對經濟及就業有好處,應積極思考擴大接待能力和容量,同場的廣東省省長朱小丹反稱要避免超出香港的承受力。新民主同盟立法會議員范國威認為梁的說法是「寧左勿右,驚死得罪中央」;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則指廣東省官員口說的一套,未必反映他們真正想法。
記者:張婷婷
朱小丹及梁振英昨在港出席粵港合作聯席第十六次會議,雙方簽署八項合作協議,包括前海、電影業、知識產權、旅遊、反走私等合作協議。朱小丹會後被問及是否應限制個人遊來港數目時指,個人遊政策原意是為了香港的經濟發展,所以一定要好好把握,「這中間我們會掌握適當的一個度,這個『度』是甚麼東西呢?就是個人遊有一個健康有序的發展,它能夠真正為香港產生一種保就業、改善民生、促進香港經濟穩定的作用,同時又不至於因為個人遊造成香港承受不了的一些負擔」。
在朱小丹認同應考量香港對個人遊的承受力時,梁振英反而未顧及普遍市民訴求,他指內地600多個城市中,只有49個城市開放個人遊,多年來沒有增加數目,雖然他也明言,此舉反映中央也理解香港接待能力的問題,但繼而指:「從積極嗰方面睇,我覺得既然我哋知道旅遊業對香港經濟、就業有好處,我哋係唔係應該積極去諗一下,點樣可以擴大,適當擴大我哋嘅接待能力、擴大容量,使得現有有啲受到人多而帶嚟壓力嘅地區可以減輕啲壓力。」
保安局局長黎棟國昨在報章撰文時則稱,政府正就香港整體承受和接待旅客的能力進行多方面評估。

被斥「驚死得罪中央」

一直要求減少自由行的范國威昨指,朱的言論顯示他較強烈感受到港人對過量自由行帶來的困擾,才提出不要超出香港承載量的說法;反而眼見近年中港矛盾激化,梁振英未見任何實際回應,更稱要擴大自由行,認為梁的說法反映他「寧左勿右,驚死得罪中央」,拒絕承認有關政策存在的問題。
北區水貨客關注組發言人梁金成則指,看不到自由行對北區居民帶來經濟、就業等好處,相反令居民生活更艱苦,因為推高物價及租金。他質疑增加自由行城市的效果,因偏遠城市的消費和經濟能力較低。旅遊業議會主席胡兆英則認為,新加自由行城市可開拓過夜旅客客源,又指香港接受旅客的承受力未達飽和,惟應加強規管一簽多行,限制一些非因旅遊或其他正當原因經常入境的人士。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認為,在自由行政策上,粵港兩地政府立場相近,指朱的說法並不反映其真正想法,稱廣東官員根本不關心香港的承受能力,更引述有廣東省官員談到自由行時曾表示:「放人嚟香港係嚟扶貧。」
----

黎棟國:毋須減單程證配額  2013年09月17日

【本報訊】保安局局長黎棟國(圖)昨在報章撰文表示,每日150個單程證配額毋須減少,因審批制度有《基本法》的憲法基礎,並無理據改變由內地主管部門進行的審批工作。他稱單程證制度讓內地人有秩序地來港與家人團聚,「打分制」為制度訂下公開、具透明度準則,配額制度有助確保本港醫療、房屋、福利及教育等配套措施,能適切地配合他們來港定居的需要。

議員促港府參與審批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涂謹申認為,港府應向中央政府表達港人的意見,讓港府參與單程證審批,長遠由港府自行定立單程證審批政策,以便制訂有效的人口政策。他指回歸16年未見港府積極爭取參與單程證審批,沒有參與其中,如何得悉來港人士的資料?如何掌握數據,以確保醫療、房屋、福利及教育等配套措施足以有效應付香港需要?
新民主同盟立法會議員范國威指,現時的審批制度存有漏洞,成為內地省政府的貪污溫床。他多年來收過不少居民投訴,稱遭內地官員索取利益以批出單程證。范亦質疑現時批配的150個配額中,有部份被挪用於非家庭團聚的申請,及有人透過行賄「打尖」。范又指每日150個名額,一年便5.4萬人;政府「盲搶地」,新界東北發展區也只能容納17萬人,三年便已耗盡。
社區組織協會組織幹事施麗珊表示,港府應爭取審批權,以避免貪污問題,而現行制度亦會造成子女先批出單程證,但配偶仍在內地的情況,認為應該「一家人咁批」。

----

香港华人再掀移民潮:留学要不要回来?

2013-8-20 12:22 AM|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30| 评论: 1|来自: YORKBBS
香港近年的政治生态,令不少港人再度萌生移民的想法,有原本热中政治、现已心灰意冷的年轻夫妇打算以入不敷支5年的代价也狠下心移民加国;有自己没资格移民,也极力鼓励子女留学、「去了就别回来」的爸爸;也有不少90年代已移民加国、后回流香港的人士,觉得香港已变得「家不成家」,而考虑「二度回流」返回加拿大。香港正出现另一波移民暗涌。
移民部的数据显示,去年有1093名港人移民加拿大,比2011年的820人上升了33%。而香港传媒前引述香港保安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就有约600人移民加国,比去年同期的300人多一倍;移民澳洲的有1100人,高于去年同期的900人;上半年港人移民外地的总数达3900人,比去年同期升近一成。
多名接受访问的港人均表示,香港的政治环境已经愈来愈难令人安居,对未来感到悲观,出走是为了不要做牺牲品。


而就在不久之前,加拿大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家庭人口调查指出,过去15年全国人口持续上升,但来自香港已入籍的移民反而一直减少。目前全国有20万9000名香港人,较1996年的24万1000人减少3万2000 人,其中三分一居住在大温地区。移民律师李克伦(Richard Kurland)对港人持续回流的情况表示担忧。
统计局数字指出,尽管每年来自香港的移民约有1000到2000人,但即使已经过世的数字也计算在内,每年离开加国的比到来者还要多。
西门菲沙大学研究员邓诺文(Nuowen Dang,译音)指出,香港人移民加国很大原因是为了「97问题」「买保险」,但事实证明「97」后香港自由与繁荣依然,于是纷纷回流。
他指出,吸引港人回流的原因很多,主要是香港有「高薪职业、更大的工作保障、更大的升职机会及家庭团聚」。也有部分人认为在加国无法「赚大钱」,尤其是温哥华比多伦多更差,只是属于退休人士居住的地方。
移民加国 送子女留学“不要回来”
香港一个以夫妇及家长为主的网上讨论区上,近日陆续出现以移民为题的讨论帖,有网民日前以“香港会否有第二次移民潮”为题展开讨论,短短两天,已累积170多个留言回覆。另外,有任职社工及英文教师的夫妇坦言,香港的各方面已令他们吃不消,希望能移民加国,因而开帖请教及搜集资料。
署名“小之爸”的发布人表示,对香港的趋势不甚乐观,“香港的各方面已令我有点吃不消,也非我一家生活的理想地,移居海外可能是条出路。”自言“对香港的未来十分悲观。改变不了社会大势,唯有向外跑,不想做牺牲品。”
这位网民也明白自己并无特别专业技能,因此也考虑日后送子女到加国读书并置业。该网民向网民请教,期以游客身分在加国停留,以便照顾子女。
港人梁先生直言对于香港目前的政治环境,感到是“极度困局”。他对现状感到失望,很想移民,只是限于条件,相信自己移民无望。
他直言即使自己“走不了”,也不希望下一代继续面对此困境,故希望能安排子女到外国读书,并会鼓励他们学成后“不要回来”,留在外国申请移民,最后得以离港到外地生活。至于将来子女若移民外国后,能否申请他移民团聚已是后话,最重要是自己即使走不了,也希望子女可以走。

----

高登:https://hkgalden.com/view/29732

《華爾街日報中文版》報道港掀移民潮

《華爾街日報中文版》一篇題為「政治因素和生活壓力促使港人移居海外」報道指,香港繼1997年後,再一次掀起移民潮。官方數據顯示,今年頭六個月有3900名港人移民海外,較去年增加8%。

儘管有關數字與97年回歸前,數以十萬計港人移民有大段距離,但報道引述澳加移民顧問公司(Auscan Visa Migration)的Shirley Leung表示,今年客人倍增,情況是97年以來首次。

政治混亂對港失信心

報道訪問一位46歲港人Bobby Chan,他正申請移民加拿大,原因是對香港社會和政治氣氛感到擔憂,例如政府推行國民教育,導致社會嚴重分化,加上政府醜聞不絕,多名政府要員被迫辭職。

Bobby Chan形容現時香港政治混亂,不希望子女在這種環境下成長。他又指香港並沒有向前發展,直言對香港已失去信心。

除政治因素外,加拿大雷立得移民事務所(Rothe International Canada)的Mary Chan表示,香港樓價高企不下,亦是中產階層移民原因。她表示,客人只要賣掉香港的小型單位,利用該筆資金已可在外國買下獨立屋。

Mary Chan又指,香港的中產階層每逢夏季從海外旅遊歸來,就會厭倦香港擁擠的街道,以及持續增加的學費,從而萌生移民念頭。她指近期查詢移民的電話多得無法應付,要不停加班。

有得走好走啦#bye#

--

我都想走:-( :-(

警黑同謀,ICAC變東廠,政治力量壓迫市民對不公義事情發聲:-( :-(

香港有意識到問題既人,唔係冇,但更多人只抱住,政治關我乜尻事心態。

從上屆立法會選舉,地區直選上,泛民對土共,得票已經冇晒優勢就知(區議會(2)功能組上,泛民得票只係多共狗小小(5%都冇))。。。。


不出十年,香港就會變成大陸其中一個城市,最多只係一個方便大陸人將錢,由黑漂白既地方:-( :-(

----
經濟增長移民潮續撐加國樓市
上半年加拿大房屋銷售平穩,受惠於持續經濟增長、歷史性低息環境及新移民資金帶動,預期下半年及明年成交價量齊升。
文:勤智

雖然2013年首季房屋銷售量較去年第四季持平,但月份銷售趨勢於首季末開始改善,今年第二季增長速度加快,因此加拿大房地產協會(CREA)最近上調本年全年房屋成交量至44萬3千宗,雖然年度整體數字仍較去年減少2.5%,但已較之前預測有所改善。CREA又預期明年售屋量續升4.7%至46萬4千宗。事實上今明兩年預測數字亦較10年移動平均線低(圖1),存在向上空間。更值得留意的是全球最宜居城市排名第三的溫哥華所在英屬哥倫比亞省明年成交預測強勁增長近10%冠絕各省(表1)。樓價方面,CREA基於第一季價格上升較預期強勁及高價屋銷售量上升而上調今明兩年樓價整體升幅至2.1%及1.8%。

經濟基本因素正面
加國經濟基本因素正面給予樓價充份支持。整體職位增長繼續改善,由預期2013的1.3%增至明年的1.6%,失業率下降至7.2%,新一份聯邦預算案志在扭轉赤字,並無進一步調控樓市措施,但就未來基建投入470億加元(下同),省市亦會投入相應資金支持各基建項目,此舉有利房地產。另外預算案新增一項就業援助金,提供資金予改善在職工作技能及培訓以填補職位空缺嚴重的行業,行內普遍認為國民收入今明兩年繼續增長,有利樓房需求,支撐樓市。

利率仍處歷史低水
加拿大按揭與房屋公司(CMHC)預測本年一年期按揭利率維持3至4%,而五年期則5%左右,雖然短期利率有上升壓力但整體利率仍處歷史低水平。但除非利率大幅飇升,利好經濟因素將抵消及蓋過利率上升的負面影響。另外,到今年7月底為止,借貸機構發放的按揭證券(MBS)額度已達660億,即全年額度850億的近八成,間接協助樓市升溫。8月初,CMHC已收緊按揭借貸機構最大擔保總額控制總量,但有行家認為,此舉只能影響那些首次買房、同時只能支付很少首期款的人,令房貸風險減小,但房市不會大幅度降溫,對華人買家影響更小。


移民潮撐高檔住宅
按人口計算加拿大是吸納移民率最高的國家之一,過去五年每年平均有25萬人成為居民,且趨勢持續,其中華人佔大多數。據非官方統計,主要大城巿如溫哥華、多倫多等華人購屋佔整體15至20%,且鍾情高檔住宅。《大紀元》前期已報道中國貪官富豪擲千億在美國購屋,相信加國情況亦不遑多讓。眼見中共政權不穩,又對國內教育制度信心全失,官富紛紛把資金及子女送到加、美、澳等國。悉尼市中心最近就有一宗大陸投資者買給其子女教育及移民所用的破紀錄金額住宅成交。中共肆無忌憚地入侵香港特區事務,加上狼英引進文革式批鬥,引發新一輪移民潮,加國向來是港人移民首選,此趨勢又再支撐加國樓巿。溫哥華的超豪新地標住宅Trump Tower年底開售,勢將成為炫富必爭之地,亦會帶動當地樓市氣氛。但值得留意的是新移民資金可能集中個別板塊及城市,其他地區板塊只能間接受惠。◇

----

香港的國際社會支持中英聯合聲明(有事鍾無艷,無事夏迎春)恍如無物 17/9/2013

香港的國際社會支持中英聯合聲明(有事鍾無艷,無事夏迎春)恍如無物   17/9/2013

事實上中英聯合聲明才是確立香港地位最重要的文件,才是香港在國際社會立足的根據。要不是當年英國大力游說國際社會支持中英聯合聲明,承諾確保香港的制度、自由與生活方式不變,承諾確保香港享有高度自治,國際社會未必願意接受香港的轉變,香港的過渡也不會如此順利。既然英國有這樣獨特而重要的角色,她關注香港政制發展實在理所當然,梁振英及一眾建制派人士有甚麼理由說三道四呢?

作者: 不具名
14.09.2013 12:13
别幼稚了,实质是对抗北京的“民主派”想由选民提名当候选人,北京要按基本法由提名委员会产生候选人,即通过提名委员会排除反抗北京的“民主派”候选人后,其他尊重北京中央政府的候选人再普选就OK了。
作者: 不具名
16.09.2013 06:01
支持香港独立,中共独裁政府想把香港变成贪官腐败没有民主人权和言论自由的臭港,那是白日做梦!
香港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英国更有权帮助香港人民实行不选,中共企图安插腐败官员压制香港人民自由,任何国家都有权干预!

作者: NANSHA
16.09.2013 01:36
香港是中国的,关英国什么事?要它支持什么啊
跟贴
作者: 不具名
16.09.2013 08:45
"一国两制"一出笼,就知它是鬼话,是骗人的东西。共产党怎么可能让香港实行真正的民主制度!
跟贴
作者: 段备 发自: 洛杉矶
16.09.2013 05:25
中国是中国人民的,中国人民想投票决定自己的领袖都做不到,都要被”决定“,这是侮辱人民的智商
跟贴
作者: 不具名
16.09.2013 04:48
人权大于主权,民生大于社稷,懂不懂,五毛。
跟贴
作者: NANSHA
16.09.2013 05:38
民权大于主权,那现在阿富汗伊拉克的老百姓的死活有谁去管?卢旺达几十万人被杀的时候人权在哪里?

作者: 中华紫微 发自: 中国
15.09.2013 12:13
中共是宁要宇宙真理的假普选,也不要走邪路的真普选。彰流十足氓本色。



作者: 不具名
14.09.2013 04:50
马英九打不了这张牌,这就如同国际社会上,“达赖牌”只有美国可以打,只有法国、英国、德国可以碰,其他国家如果有非分之想,则必然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现在马英九民意支持度这么低,他居然还敢拿王金平开刀。如果在随后的任期中马英九再犯错——这是百分之一百的概率——民众对他的不满会加倍涌来。假如明年“七合一”选举失利,会令马英九连本带利偿还。到时他不仅是提前跛脚,恐怕连2016年的主导权也会丧失。至于他任期到后,更会变成孤家寡人。 

宋鲁郑

作者: 不具名
14.09.2013 17:59
香港本來就是佈置給臺灣看的“一國兩制”櫥窗。

現在連這個假櫥窗,中共也容忍不下去了。

一旦臺灣接受共匪“統戰”,中共就可以拆掉香港的“一國兩制”櫥窗,直接實行“黨委書記負責
制”就行了。



Peter Lee 分享了 1 條連結
中國「強烈不滿」英國外交次官談港普選
更新時間 2013年9月16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08:47

北京批評英國外交次官斯懷爾有關香港普選的言論,對其文章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英國外交及聯邦事務部國務大臣斯懷爾周末在香港《南華早報》與《明報》發表署名文章說,英國在香港普選問題上「隨時凖備提供任何支援」。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星期一(9月16日)說,斯懷爾「就香港政制發展說三道四」,而中國「不允許任何外部勢力干涉」。
此前,美國新任駐香港及澳門總領事夏千福(Clifford Hart)也曾就香港普選問題表達關注。洪磊說,中方要求有關國家停止以任何形式干預香港的內部事務。
洪磊還稱,香港曾遭受英國的長期殖民統治,但政權移交後,《基本法》保障了香港人的所有權利和自由,香港政制發展根據《基本法》和中國全國人大的有關決定「穩步推進」。
在洪磊表態之前,中國外交部駐香港公署也回應斯懷爾的文章說,外國政府和官員「不應指手畫腳,妄加評論,更不得干預」。
駐港公署稱,香港政制發展「不需要任何外國提供所謂的『支援』,要求各國「謹言慎行,不發表有損香港繁榮穩定的言論」。
「插一杠子」
中共《人民日報》旗下《環球時報》星期一也發表社評說,英國對香港表現熱心可以理解,「但英國政府做政治表態時應當謹慎和自重,這是它應有的一份外交文明」。
《環球時報》還指責香港泛民主派說:「可以預見,『普選之爭』隨著2017年臨近將會風波迭起,但泛民派不可能將特區政府和中央壓倒。」
「因此泛民派很歡迎英美力量過來插一杠子,儘管這也不會有什麼實際作用,但總能幫著壯壯聲勢。」
社評還說:「經常有人拿一個質問揶揄英國政府:你們現在關心香港的民主,早幹什麼去了?港英時代的港督都是女王直接任命,什麼時候聽過香港人的意見?」
「說英國人在推動香港民主的問題上『動機不純』,邏輯是縝密的。」
斯懷爾的文章發表後,香港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與行政長官梁振英先後表態稱,香港無需英國協助處理普選問題。
(撰稿/責編:葉靖斯)


那些沒有回鄉證者不斷地發夢(想當凸首)加人聯共行列賣港求榮者,連(回港證也沒有)不是發夢,是什麼?




Peter Lee recommends an article.
香港基本法委员:反北京者无法担任行政长官

台北 — 香港基本法委员说,北京不会让反对中央的人担任香港行政长官。香港大学法律学院教授,同时也是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委员陈弘毅,在基本法研讨会上表示,北京当局在普选行政长官上,不接受违抗基本法的方案,而且也不会委任与之对抗的人担任香港行政长官。

陈弘毅说,香港市民与泛民主派要了解,北京拥有对香港行政长官的实质任命权,不会委任与之对抗的人出任行政长官。他表示香港市民与泛民要了解北京方面有对话的诚意,但北京愿意在香港实行的普选,必须要符合基本法,以及中国全国人民大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相关决议,并不是国际标准模式的普选。

目前香港的行政长官是由一个一千两百人组成的选举委员会选出,再由北京任命。人大常委会要求,即使在2017年举办行政长官普选,但选举过程必须符合基本法,候选人必须由一个提名委员会产生。香港泛民主派担忧提名委员会将排除北京不满意的候选人,所以由香港大学法律学者戴耀廷发起“占领中环”(占中行动)的公民抗命行动,争取对候选人不设限制。

==========================
Peter Lee recommends an article.
英国公开表态支持香港走向真普选

香港 — 英国外交及联邦事务部国务大臣施维尔(Hugo Swire)星期六表示,认同香港民主普选的具体内容要在《基本法》规定下进行,但是任何方案应予以港人一个真正的选择,让港人真正主导自己的未來。施维尔强调,“过渡到普选符合香港的最佳利益”。

施维尔说,要顺利解决政改问题,需要多方对话与合作,因此英国随时准备提供任何支援。

施维尔表示,9月15日是第6屆“国际民主日”,所以以亚洲国务大臣身份,在香港南华早报何明报上发表《选举、民主和香港的未来》文章。这是英国首次公开表态支持真普选。

此前,美国新任驻香港总领事夏千福曾几次表态,支持香港在符合基本法、人大常委会相关决定以及香港人民意愿的情况下,迈向真正普选。

香港民主党创党主席、资深大律师李柱铭表示,英国政府早就应该为香港普选问题发声。他认为,随着英国表态,香港政改问题有望提升到国际层面。不过,香港亲北京的人士批评英国是干涉香港事务。而港府官员也表示,在普选问题上不需要外国提供任何支援。

施维尔今年6月曾访问香港,会晤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等香港官员。今年5月保安局長黎栋国访问英国时,也曾与施维尔会面。

----
Peter Lee 分享了 1 條連結

蘋論:英美關注香港普選理所當然 
16/9/2013

英國外交及聯邦事務部國務大臣施維爾(Hugo Swire)不過對香港落實真普選表示關注,不過說準備為香港實行普選提供支援(the UK stands ready to support in any way we can)就惹來特區政府高層及不少建制派人士炮轟。梁振英昨天就高調的說特首普選是中國人的事,不需要英國政府或任何外國政府的支持。親中第一大黨民建聯主席譚耀宗則說英國在政改沒有角色,不多加評論已算是幫忙。身為《基本法》委員會成員的劉迺強更批評英國政府在慷他人之慨。做法極不應該。也許未來幾天,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或官員還會再向施維爾及英國政府發炮。

老實說,批評英國政府對香港事務包括普選問題指指點點的政府官員及建制派政客要不是患了健忘症就是腦筋不清不楚。英國是九七年前管治香港的國家,是設立香港現時憲制地位的關鍵力量,也是中英聯合聲明的簽署國。換言之,香港跟英國不僅有深厚的歷史、政治、文化淵源,英國對香港九七年後的發展更負有不可推卸的條約責任。特首普選是香港政制發展歷程中的大事,是涉及香港按中英聯合聲明及《基本法》落實高度自治的重大變革,英國政府當然有責任、有必要提出她的看法,並要求北京信守承諾。梁振英、譚耀宗、劉迺強早在八十年代就參與香港過渡事務的討論,深知英國的角色及責任,他們有甚麼理由反對英國官員關注香港的發展呢?這不是得了健忘症又是甚麼呢?

事實上中英聯合聲明才是確立香港地位最重要的文件,才是香港在國際社會立足的根據。要不是當年英國大力游說國際社會支持中英聯合聲明,承諾確保香港的制度、自由與生活方式不變,承諾確保香港享有高度自治,國際社會未必願意接受香港的轉變,香港的過渡也不會如此順利。既然英國有這樣獨特而重要的角色,她關注香港政制發展實在理所當然,梁振英及一眾建制派人士有甚麼理由說三道四呢?

更重要的是,香港在民主政制發展上仍處於起步階段,既缺乏建立制度的經驗,又沒有具體操作的知識,隨時因考慮不周而出現困難,又或是增加不必要的磨擦。英國是老牌民主大國,本身的民主政體運作成熟暢順,也曾協助不少國家及地區包括前殖民地落實普選;她的經驗與知識正好彌補香港的不足,正好可以讓香港少走冤枉路。梁振英等人怎麼把英國的善意支援拒諸門外,甚至視為甚麼政治陰謀呢?難道他們認為單靠專制的中共政權及毫無民主素養的建制派就能讓香港民主政制開花結果?

另一方面,香港是個國際大都會,有大量不同國家的公民及投資者在香港居住及生活,國際社會對香港的穩定及長遠發展有關注是理所當然的事,國際社會透過交流及討論令香港政制發展更順暢同樣合情合理,北京以至特區政府根本不必反應過敏。要是有一天英、美等國對香港的情況不聞不問,對香港的發展毫無興趣,那才是香港的末日。

回歸前多位英國首相包括馬卓安等曾一再表示英國不會放棄對香港的責任,英國不會讓香港孤單上路(Walk alone)。現在香港正處於落實高度自治,邁向全面民主的關鍵時刻,英國政府及國際社會更沒有理由袖手旁觀,更有必要扶香港一把,令香港順利落實一套符合國際公認標準的民主政制。

盧峯
周一至周六刊出
----

英國發聲支持普選 李柱銘:係公道話 
指京曾游說歐美撐聯合聲明 早將問題國際化 

2013年09月18日
■李柱銘指他手中的《基本法》草稿,最初是包括由香港選民投票決定特首的選舉辦法,但後來有關條文遭刪除。李家皓攝
【本報訊】英國外交及聯邦事務部國務大臣施維爾(Hugo Swire)撰文撐香港真普選,亦準備隨時提供支援,遭中國外交部強烈駁斥。力撐英國發聲的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指,英方的文章讓爭取民主的港人知道,「香港唔係冇人理,起碼有人講句公道話」,總好過任由北京「閂埋門打仔」;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亦指,英國政府有責任密切留意由聯合聲明衍生出來的《基本法》的落實情況。
記者:姚國雄
李柱銘昨日出席D100節目後表示,英國作為1984年簽署《中英聯合聲明》的一方,但由當年鄧小平承諾的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淪為共產黨治港,普選一拖再拖、任由中央篩選特首候選人,「如果當年英國人知道香港會搞成咁,我肯定英國簽唔落手」。
對於施維爾的撐港文章,李認為文章來得既遲,亦不夠力,英方應在文中提出質疑:「點解你(中方)可以將香港搞成咁?點解拖延香港民主?點解𠵱家唔係港人治港?」而英國最有效的支援方法,是以簽署國身份向另一個簽署國中國政府表明,須遵守《中英聯合聲明》承諾,放手讓香港人自己解決普選問題。

陳太:英有權留意聲明執行情況

李柱銘相信施維爾的文章會引起國際社會關注,以防北京亂來:「呢篇文章等我哋香港爭取民主嘅人感覺𠵱家唔係冇人理,起碼都有啲人講番句公道話,唔足夠都好過冇,寫咗好過唔寫,唔係完全閂埋門打仔。」
對於有評論英國文章將香港普選問題國際化,李柱銘直指是中央率先將香港問題國際化,因為當年中英雙方為爭取國際支持聯合聲明,中國背後四出游說美國、歐洲、日本、澳紐等大國支持,對於前英國首相馬卓安曾說,若《中英聯合聲明》出了甚麼問題,英國會交由聯合國處理,李認為英國擔心開罪中國,未必會這樣做。
香港2020召集人陳方安生,表態支持英國政府的文章,認為英國作為《中英聯合聲明》的簽署國,英國政府不但有權利,更加有責任密切留意聯合聲明的執行情況,當中包括由此衍生出來的《基本法》的落實進展。
陳太認為,施維爾的文章只是稱落實普選的時間及模式是港人、特區政府和北京中央政府的共同責任,並支持這個過程,「(文章)不應該受到梁振英如斯強烈及負面的回應」。

----

  … 但得道多助,我們在世界上並不孤立 …

蘋論:英美對港新姿態反映了國際趨勢   18/9/2013

英國外交及聯邦事務部國務大臣施維爾(Hugo Swire)撰文撐真普選,強調任何方案應予香港人真正主導自己的未來,他特別提到,英國隨時準備提供任何支援。施維爾一石擊起千重浪,連日來他的言論受到特區政府、中國外交部、中共官方報章和香港左報的連番攻擊。其中梁振英的回應很奇怪,他說,過去經驗清楚顯示,任何外國官員想參與、干預香港政制問題,支持或影響甚麼人,只會適得其反。「適得其反」的具體意思是甚麼?是認為外國官員越支持香港真普選,中共當局就越要搞假普選嗎?還是外國官員越想影響香港人爭取真普選,香港人越不想要真普選呢?
不過,還真有民主派人士擔心外國政府就香港民主化提出援助,會把事件搞壞,說中央政府同香港民主派要建立互信,外國政府要好小心。其實,與中央建立互信,只是某些民主人士的一廂情願。民主黨主席劉慧卿看來也覺悟了,她表示:現時民主黨與北京政府有何互信可言!她和李柱銘都認同英國有責任確保《中英聯合聲明》得以落實,現在才發聲,已經是遲了。
英國現在發聲是否已經遲了?還是「遲到好過冇到」?須從中國和香港的形勢發展去分析。
先說大陸形勢,中英簽署聯合聲明時,中共在鄧小平支持下,胡趙主政,開始走改革開放的道路,西方分析家一般相信中共的經濟改革終會促使政治改革,中國的開放會讓西方的價值觀進入大陸,從而使中國與西方文明接軌。這過程中,大陸亟需要香港這一個通向西方的門戶,而只有維持香港既有的自由、法治、廉政、高效等優勢,才是有利於大陸改革開放的門戶。西方國家一方面相信香港回歸後,中共為自己利益會信守聯合聲明,另方面也透過中英兩國把《聯合聲明》送交聯合國登記,各國發表聲明支持,以及美國國會通過《香港關係法案》等方式,使香港回歸後置於某程度的國際監督之下。基於這種認知,縱使香港回歸後漸有中共干預的迹象,英美仍保持克制。
從香港形勢來看,回歸後儘管在行政、立法和新聞自由方面發生溫水煮蛙的變化,但由於法律制度不變,使香港在獨立司法保障下,仍然維持「基本不變」的表象,因而使英美對香港的「大陸化」缺乏警覺。
然而中國大陸的發展,並沒有依循西方世界的主觀意願。政改不僅停滯,甚而在權力與金錢高度結合之下,發展出權貴資本主義,形成以貪腐結盟的統治集團。貪腐集團紛紛把家屬子女和髒錢送往國外,而留在大陸的有80%是所謂「裸官」。這是全世界從未有過的現象。

中共把貪腐擴展至香港,並把香港作為洗錢基地和移民跳板。在香港上市的國企沒有一家被廉署或警方商業犯罪科調查,相反它們之中倒有在大陸被揭發貪腐。貪官只關心洗錢與移民,不會理會國家發展。香港保持新聞自由、法治、廉政等原有的價值不但不被中共權貴珍惜可為國家作貢獻,反而成為他們貪腐的絆腳石。中共藉一次次的釋法來壓制香港民主發展和踐踏司法獨立,對新聞界施加影響和壓力,與廉政專員飲宴打交情,以種票、種人操弄選舉,警察打壓記者採訪與市民示威,政界商界對中共頂禮膜拜,自由行施行十年摧殘社會面貌,顯示香港已在中共權貴資本主義的侵蝕下沉淪。梁振英上台更是特區政府淪為黑社會主義政權的標誌,特府配合中共權貴,正在摧毀香港的原有文明。
中國大陸把這種貪腐趨勢、道德淪落推向國外,許多國家和企業在中共「有錢大晒」的利誘下底線失守,中共軍事力量威脅周邊國家,劣質文化禍害整個世界文明,西方有識見的政治人物不可能看不到。隨着梁振英上台,隨着龍獅旗幾年前開始飄揚及越來越被認同,隨着民主運動向本土化方向發展,隨着年輕人從反共到反中到反蝗的守護家園意識的抬頭,美英兩國派出重量級的駐港總領事,以親近香港民間的方式活動,今年舊曆年英美總領事分別製作賀年視頻,講廣東話拜年,這些都不應視為個人風格,而是代表英美兩國尋求市民認同,是對港政策的改變。
英美可以對香港人作甚麼支援?英國以《中英聯合聲明》來和香港現狀對照,訴諸聯合國和國際社會,美國手握國會通過而中共當年沒有提出異議的《香港關係法案》來與北京交涉,中共若不予理會就要付國際代價。當然,爭取民主必須靠香港人自己,而不能依賴外援。但英美的表現,反映國際社會的趨勢。香港人為挽救香港沉淪,奮起作守護本土的爭取真普選運動,儘管人數和力量看來難敵龐然大物的對手,但得道多助,我們在世界上並不孤立
李怡
周一至周六刊出

----


追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