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美好之家 在這美好能言的網上為,真,善,美,愛。為社會謀求繁榮。興盛

2010年6月29日 星期二

中國人有一句話不見棺材不流淚,香港政改沉船誰之過?

中國人有一句話不見棺材不流淚,香港政改沉船誰之過?

人性飄搖爭名奪利,只顧眼前開心快樂話之明天天塌,以強攻硬闖漫罵挑釁欺老弱少;如同黑道說:加入我地會保護你,劈友預埋你,不去就劈你?…咁樣…你加埋我嗰份吧!

咪搞我。最終迫虎跳海死過你睇。大局未定7.1…良知的表達又怎少得你?這個時刻除了表達還能幹什麼?一個極端的階段,只有表達才可得到想要的。如果吝嗇腳步後悔難期。

誰說過「民主派的人少說半句當幫忙?」為民主大喊小聲的如我等,為了幫忙而潛水,就是為了幫忙。其實早料到港人耽湎於樂日不見棺材不流淚至死方驚的精神,半步難行,

將墮入23之迷網中而不自拔;網上言詞隨時綠化,港成無聲之港人成無聲之人也許是自食其果吧!… 「50年不變」一刻半點表達的機會是國家給予的珍惜與否好自為之!

「50年不變」這承諾除香港外別處難求。港人應珍惜這訴求,但要平和免傷大體小則牢獄大則傷亡,唯一可代腳步尋求。民意是不論什麼派別的是港人自身的要求,你不求誰給你,嗌有何用亂有何用?只有腳步行出了你的所求!
------------------------------------
香港人最終追求的是國家的諾言與信譽

革命來時天翻地覆,革命過後人仰馬翻!從前無絕對,如今絕對權。人心思變來革命,後果發達變秦時。

最終目標普選路。兜兜轉轉還原步,路線圖仍爭不倒。堂堂大國應守信,一紙薄書顯堂皇。前事胡亂為名利,如今團結求真理。無理欺騙世界人,國之堂皇信譽彰。


回到從前 2010年07月04日

今年七一遊行人數五萬比去年少,是○三年(二十三條立法逼近眉睫時)五十萬人的 1/10。冒 33℃上街的民眾百感交集,流汗流淚還表示心中流血。遭政黨蒙騙、出賣的人特別憤怒。電視上播映實況,有喊聲:
「爭取民主二十年,一鋪變咗民建聯!」
一聽,似曾相識。若干年以前,不少老左派慨歎:
「革命革了幾十年,一切回到解放前!」
難以接受?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變調變卦變臉變遷,一度支持和付出過者,終得面對時移世易。今日中國大陸貪官,過的就是解放前人人嚮往的腐敗生活:名、利、權、勢、酒、色、財、氣。樓股經濟飛躍,何必革命?誰要當無產階級?「黑五類」抖起來,「紅五類」受騙了嗎?也不算,是對人性期望過高了。別相信政治,別相信政客,正如所有在愛河中遇溺者不再相信愛情一樣的自然反應。
港府公佈授勳名單,引起極大爭議,只要當過「起錨」應聲蟲和為煲呔塗脂抹粉者多獲慰勞。內中還有玄機:張文光證實,六月中旬政改方案表決前,港府有意授勳,民主黨以現時尷尬「不是理想時間」而回絕。心虛?日後某年總有「理想時間」……

(李碧華)

------------------
解謎 2010年6月28日星期一

  月來的謎團,似乎終於解開。
  為什麼政府竟會大舉落區為反對爛方案的小市民築起最佳舞台,為什麼高官突然失控似的要跟群眾鬥大聲,為什麼爛騷一幕不如一幕卻還演下去,為什麼煲呔有「以鵪鶉蛋撞向高牆」的氣慨單挑余大狀,為連串公關災難來個壓軸KO? 這些所謂破格的劣質推銷技量,現在看來,大概都是為了造就今日的「妥協」— 接受民主黨改良方案。
導演這場群戲的,當然是阿爺。煲呔被編做小丑甲,先是面不紅、耳不赤的拿出五年前的發霉臭飯,葱花也沒多加半條就翻炒上碟。理應早預到會再給打回頭的了,卻還要帶同臭飯遊街示眾,好讓公眾決意捱餓。另一邊廂,又跟你邊討價還價,邊派小丑乙丙丁戊事先張揚談判不會有結果,把期望管理超額完成。導演或許還怕獨腳戲不夠迫真,索性找來對家廚神踩低自己,把臭冷飯數得更臭。只是,小丑甲演技尚待磨練。他被余KO後的慘敗宣言,竟然比他的辯論貓紙,說得更動聽、雀躍,彷如興奮地向阿爺匯報:「任務完成! 我犧牲自己,成功令支持爛方案的都轉呔反對了! … 班建制派不得不屈服的了!」
如此,爛方案盡失民心,建制派的面再黑,也惟有接受阿爺「屈服」於強大民意壓力下,不啍一聲的贊成改良方案。

張貼者: 繆美詩 rachel miu 於 下午12:54 1 意見
標籤: 政客, 政府 http://msrachelmiu.blogspot.com/

--------------------------------------------------
蘋論:維護自由有責 港府勿變鋼鉗 2010年07月05日

美國國務卿希拉莉早前在波蘭出席一個民主和人權國際會議時表示,歐洲的鐵幕已隨着蘇聯解體而不復存在,但是,必須提防的是一些政府的「鋼鉗」( Steel Vise)正摧殘公民社會和人類精神。新鮮出爐的「鋼鉗」政府名單,包括俄羅斯、中國、古巴、津巴布韋等。
在這些「鋼鉗」政府中,中國政府封殺言論自由、封殺新聞自由的行徑,不只令港人有唇亡齒寒之感,甚至身受其害。今日是新疆烏魯木齊 7.5騷亂一周年,但內地傳媒噤若寒蟬,對事件迄今語焉不詳,而香港三名記者去年在新疆採訪示威事件時竟被指煽動鬧事,就是其中一宗典型事件。
烏魯木齊騷亂發生後,中國當局調整了治疆策略,撤換了主政新疆 15年的黨委書記王樂泉,還讓東部 19個省市分別結對在經濟上援助新疆 12個地(州)的 82個縣(市),試圖以懷柔政策安撫民心。但是,一如國際特赦組織近日呼籲中國政府就 7.5騷亂展開獨立調查時所強調,沒有令人信服的獨立調查,不滿和不信任就會繼續存在。
新疆的互聯網服務在去年騷亂後就被中斷,直到今年 5月中旬才恢復,而多數論壇仍未獲准重開,網民言論仍受到嚴厲管制。今日是在去年騷亂中喪生的近 200人的忌日,但在當局封殺下,內地網站、論壇見不到任何弔唁文章、字句,處處顯示中國當局未改鋼鉗本色。中國官方一直指摘疆獨分子策劃 7.5騷亂,但一直未能說明一場起初的和平示威,為甚麼會演變為造成近 2,000人傷亡的騷亂?新疆當局逼於輿論壓力,已釋放三名被捕的香港記者,但為甚麼迄今不還他們一個公道?
由於貧富兩極分化、社會衝突加劇,無意放棄一黨專政的共產黨,顯然只會加強而不會削弱對言論自由、新聞自由的箝制,不會停留於新疆、西藏等敏感地區、敏感事件。令人不安的是,這種箝制對香港的影響越來越直接,已超越北上港人的範圍。香港記協昨日發表新一期言論自由年報,認為本港的言論自由受壓、政府越來越不包容不同的聲音。不能不警惕,特區政府在打壓言論自由方面會否步上北京後塵,逐步加入鋼鉗政府的行列。
香港記協關注港府打壓言論自由的兩大舉動,一是擴大拘捕及檢控示威者,二是越來越常以傳媒吹風會取代記者會,導致資訊不公開及透明度低。如果將這類舉動與新疆當局的舉動相比,可以看到,雖然嚴重性相差甚遠,但思路、手法並無二致。在香港示威衝突越來越頻密之際、在記者採訪示威抗議現場遇到越來越多阻礙之際,對港府限制言論自由、限制新聞自由的行動,不能再抱着等閒視之的態度。
2012政改方案的通過,不等於香港的政制問題、民主問題已經塵埃落定。相反,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在香港真普選的路線圖、法定時間表問題上採取拖字訣,只會刺激民怨,引爆更多示威、抗議。一旦港府重蹈北京覆轍,走上鋼鉗政府之路,越打壓言論自由,就會引爆越多抗爭,越打壓示和平示威,就會引爆越多衝突。
周一至周六刊出

(李平)

2010年6月24日 星期四

「公投」、「起義」、「解放」一錯再錯更難為,現金交易最實際。民心所向要澄明,團結邁進雙普選。

「公投」、「起義」、「解放」一錯再錯更難為,現金交易最實際。民心所向要澄明,團結邁進雙普選。

五區公投本無事,起義解放嚇嚫人。現金交易怕難期,橫死掂死死下去。…只差一點更完美,可嘆人心好勝累,可嘆人性怕輸驚!

如能保皇相較量,結果或會更驚人。無畏無懼現兜兜,何需失分失禮人?爭取普選今後誰領風騷?新人舊人各自主一起革起來。行出五十萬,一紙薄書或不難!


聯署要求民主黨履行押後表決兩星期的承諾(請廣傳) 星期三, 六月 23, 2010民主黨之前多番表示,說要求政府押後兩星期才表決政改,讓市民有更多時間去理解方案云云;何俊仁如今卻說,決定權在政府,真的嗎?
「何俊仁指要求政府押後兩周表決政改方案(商台)2010年6月22日 星期二 00:46
民主黨主席何俊仁表示,雖然黨大會通過支持改良方案,但他會應黨員要求,向政府提出可否押後兩周表決政改方案,但承認決定權在政府,不過他認為,方案已得市民支持,只要越明白,就會有越多人支持。」
何俊仁律師,基本法附件一、附件二規定,政改必須得到立法會全體議員的三分之二才可以通過;亦因此,如果民主黨堅決要求政府押後兩星期,甚至不惜缺席會議,令政府無法掌握三分之二的多數票,那麼政府就非要答應你押後兩星期的要求不可,因為他們不夠票。
今日的民主黨,令這麼多最初願意理解你們的「改良方案」者都要高聲否決,責任就在民主黨的態度本身--原來曾蔭權說起錨,你們就一定要起錨?原來中共說一你們就要做一,中共就二你們就二做二嗎?你們沒有自由意志的嗎?民主黨說沒有檯底交易,那麼為何你們要好似當年通過廿三條,好似要通過高鐵,好似要通過強拍一樣,急就章在市民都未知咩事,在沒有充份討論辯論的情況之下,就要強迫市民收貨呢?如果說政府以往這樣做是極度粗暴,你們今日的行為又和政府的行為有何分別?
因此,請何俊仁兌現你的承諾,給予市民兩個星期的思考時間;政府接不接納押後,的確決定權在政府;但出不出席立法會,決定權就在你自己;民主黨通過黨員大會支持你們投票,不代表你沒有自由意志去不去開會;你們決定集體不開會,特區政府就不會夠票通過,就必然要接納你們推遲兩星期的要求。
只有寶藥黨、不良銷售才會強迫人限時簽約;真金不怕洪爐火,如果真相如你們所說,怕甚麼推遲表決?如果提名權要推遲到十月你們都收貨,為何表決推遲兩星期,你們就不敢做呢?
何俊仁,靜待你的回應,請拿出行動,而非用廢話來敷衍我們。
聯署人:
林忌, 星屑醫生歐陽英傑, 陳景輝, 方潤, 范國威, RebuildHK Freemn, 鄧小樺, 黃世澤, 麥天豪(麥當奴), Sony Chen, Raymond Lam, Danny Mah, Samual Chen, Andrew Tsai, Matthias Leung, Win Lie, David Chiu, Ray Chan Chi Chuen, Rick Tang, Raphael Wong, Kelvin Lee, Kmeddy Ng, Jeremy Chu, dankei, Sam Kong, Kenneth P. Wong, Woodkid Lee, Joanne Choi, Adrian Sai-wah Tam, 陳欣儀, Elton Chiang, Jacki Dominic Lee, Yap Kin, Paul Chak, Keung Chen, Hudson Yau, aaron Yu, Lingling Zhu, Tong YK Chan, Louis Ng, Chris Ko, Anderson Tsoi, Mba Constant, Tom Cheung, Ngali Lam, Hannah Tse, Giriguru Kiriko, Bank Chan, Jacky Lim, Richard Hsu, Hayward Chan, Michael Leung, Wai Lo, Chang Ting-kwan, Alexander Yan, Po Cheung 張家和, Gab Tang, Alex Tong, 馮景恆, Joey Ho, Philip Wong, Philip Yeung, Hang Tung Chow, Debby Chan, Charlie Lok, Chris Chan, Ernest Ng Derek Ng Kim Fung, Pricilla Wong, Johnny Cheung, Rico Lee Long Sing, Choi Ching Mui, 古文翰, Tinkin Kwok, Patrick Leung, George Yau, Dora Wong, Robert Chak, Julian Fung, Tsang Ling Fung, Hannnee Chan, Sonus Cat, TY Yeung, Bcbobo Chan, Wilson Chan, Sherman Cheng, Yau Kwan Kiu, Yuen Wah Tse, Singho Lawrence, Yuen Wah Tse, Eric Yim, Tina Lee, Au Nok-hing 區諾軒, Monique ManYee, Tony Choi, Wan Hoi Wing, 福貓, Benny Lee, Frankie To, Seven Ⓥ SixTwo, Om Ni, Chis Wong, mono koo, Francis Chan, Samuel Lai, Kam Kam Kam, Chun Ho Cheng, Ying Wong, Gordon Lau, Tony Lung, Gordon Lau, Eric Tsui Sing Yan, Brian Cheung, Nicholas Yim, Man Man manman, Ingrid Tang, Mtyguhu Chui, Vincent Tang, Terry Lui, Andrew Wan Siu Kin, Raymond Chow, Thomas Lai, Tiffany Leung, 任永強 Yam Wing Keung, Robert Lai, Juliana Wong, Bing Wong, Vincent Wong, David, 小紙, Mr. A Ng, Green Fong, Summui Cheung, Nathanie Ng, David Lo, Ivan Cheung Bing Wing, Ana Tsang, Gemma Yip, Timwaver Luk, Henre Mc, Kurt Tam, Tradce Chan, Sai Cheung, Joe Kam-Fung Wong, Brian Chung, Michael Ko, Julie Wong, Donald Don, Wong Carlos, Yuen Wan Fei, Jess Chark
另外還有 Facebook Group 聯署的五百幾人
請在此留言或到 Facebook 留言加入聯署
伸延閱讀:6 月 22 日:何俊仁指要求政府押後兩周表決政改方案6 月 19 日:何俊仁冀押後表決 讓市民多了解 張貼者: 林忌 於 6:23 上午

2010年5月20日 星期四

循序漸進 還是 循序漸退?全民選舉加一席也沒有,功能組別減一席也沒有

循序漸進 還是 循序漸退?全民選舉加一席也沒有,功能組別減一席也沒有。還要用公帑大力推銷!民心所向到底是循序漸進 還是 循序漸退?
難道共產主義是先統戰後霸皇硬上弓?全世界人民在看這場好戲。香港人不是全跪拜主義!有能力的難道無路可逃?如若通過煲呔方案立即可通過23條、莫講七百億造高鐵就算七千億港人都無權過問這是必然的後果。

港人不貪祇希望加一席減一席就這點點希望也要被霸王硬上弓?香港要與大陸同化都應要循序漸進,而不是霸皇硬上弓。

爭取問題要清明,硬打亂撞實無功。因些亂撞無彎轉,出了問題人人受。以為作夢實倒夢,尋夢大體要尊重。齊心樣樣可事成,爭名奪利無好過。
理念博弈顯不同,同理不念莫張狂。拆彈不來易受傷,天網有眼而不漏。秦皇今日在西天,西方看來更堂皇!人民有權齊投票,沒有人權何來共。
煲呔代表不投票,全民卻步剩五拾;五人五十一人拾,十九直選三十人。各人拾萬三百萬,建制只得七十萬。人民呼聲特高昂,如要保持港現況。
人民力量好思量,如要叩頭無路乞。霸王硬上無潦日,淘盡河井變孤城。『循序漸進 變 循序漸退』何來信用之可言!

市場快樂有期指,保八絕應無問題。炒上炒落風云變,紅軍崛起又如何。半壁江山槍穩住,人民歡笑樂無憂。


蘋論:承認失敗,才能從中吸取教訓 2010年05月19日 (50人)瀏覽人次:9,267回應:0

五區補選公投落幕,不同政治取向的人對結果有不同解讀。但從「公投」的意義來說,應該說這次變相公投運動是失敗了。失敗並不可怕,正如筆者在投票前一天的文章所說,「忠於自己,就算選舉輸了,也是贏了」。忠於自己,包括忠於自己所面對的事實。因此,發起補選公投的公社兩黨,首先要承認失敗這事實,才能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最終讓「失敗」成為「成功」之母。承認失敗對發起公投者不好過,對支持者也不好過,包括自始至終支持的筆者在內。但我們不能因為難過而否定事實: 17.1%投票率,是無論如何不算成功的。
失敗的原因,當然首先因為這不是真正公投,而是藉辭職補選製造出來、無法理依據也不會強制執行其結果的變相公投。實際上只是一次數量化的民意表達。多數市民未能認識變相公投的意義,生活繁忙也無暇去了解。對許多市民來說,五議員辭職再參選,感覺上無意義和浪費公帑。因不了解而不投票是很自然的事。曾特首和林局長騎劫未投票選民的意向,暗示不投票就意味他們反對公投,若他們真相信如此,那麼不妨由政府正式舉辦一次有效公投,看看投票率會有多少。相信他們吃了豹子膽都不敢。
變相公投失敗的另一原因,是泛民陣營的組織鬆散和意見分歧。多元化和意見紛紜本是民主團體的普遍狀態,它們不可能像專制政黨那樣一個聲音貫徹始終,一支竹竿插到底。但泛民面對的,是比他們強大百倍的政黨,其組織力及各級服從性均無與倫比。因此,在發起變相公投之前,泛民之間必須作周詳的溝通,在取得共識之後才能向外宣佈及採取行動。很明顯,這次變相公投只是由社民連在媒體提出,事前沒有與泛民各政黨協調。公民黨加入也沒有與其他泛民政黨包括社民連商議。於是出現最大泛民政黨民主黨的不參與,更有不從大局出發而斤斤計較爭佔泛民道德高地之議論。在投票日儘管仍有民主黨議員喊咪助選,但這種個人行為與整個黨的投入,根本是兩回事。從種種迹象來看,不參與辭職補選的泛民政團,很難說他們希望看到公投成功。
變相公投失敗還有一原因,是補選工程太粗疏。公社兩黨基本上各自為政,沒有統一部署。對政府和建制派的打壓,並沒有在每一步都予以研究,作出反制。比如,對發起變相公投的原因與意義,就未能提出一個簡單明確讓人一看就明白的解釋,對浪費公帑的說法和特首高官杯葛投票,也沒有即時提出有力反駁。在外國、在台灣,選舉工程都是有嚴密組織、不斷進行細密研究並由候選人作出及時反應的工程。公社兩黨這次聯合搞變相公投的鬆散無序,不僅不會在專制政黨中出現,即西方民主政團也極為少見。
以上幾點,都是筆者想到的這次公投失敗的致命原因。必須面對這些原因,由泛民各政團坐下來認真檢討,才有可能吸取教訓,由失敗而走向成功。許多人把這次失敗歸咎於特府、建制派各政黨以及眾媒體,在中央吹雞之下一致杯葛冷待。這是人所共見的原因。對這種打壓,大聲抗議是沒有用的。最重要是正視對手的強勢及其嚴密的組織紀律性,從而有更好的心理準備。


變相公投運動有沒有成績?當然有。藉公投而讓市民增加了對真普選和廢功組的認識,是其一;大量年輕人的崛起與投入運動,更為香港的民主運動開啟了未來。
毛澤東曾對年輕人說: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柢是你們的,你們年輕人朝氣蓬勃,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託在你們身上。
毛最終是自毀了「希望」。而我們則從這次變相公投,看到香港未來民主的希望。
李怡 周一至周六刊出

.......................................

探針:打死狗講價 2010年06月10日

果然不出所料,民主黨和中央談判無功,政改方案一無寸進。連「讓步空間十分之小」的本地立法層面,都必須在保證通過政府方案之後才可以商榷,一句話就是「打死狗講價」。事已至此,責難民主黨棄「總辭公投」而自取其辱已無甚意義,連閉門溝通都未嘗試過,怎知此路不通?畢竟民主黨已盡了他們的那份努力,談判失敗只能讓港人更明白專制政體的本質。
民主黨高層在談判過程中和溝通失敗之後,都聲言並非通過可與中央「魚雁傳書」的人士隔空傳話,而是和有真正身份的負責人士進行實質性商談,中央的確「有的人」對民主黨方案(一人一票產生區議會功能組別)感興趣,覺得可以考慮。卻終因無法擺平黨內「自己人」的反對意見而作罷。筆者對此毫不存疑,共產黨裏還有過胡耀邦、趙紫陽呢,更有一位曾被胡耀邦看好為未來總書記的朱厚澤,驀然回首,他們都壯志難酬,先後鬱鬱而終。
記得八十年代胡耀邦曾「讓一部份人先民主起來」,先在知識分子成堆的中國社會科學院搞試點,實行無記名投票,為避嫌姑且稱之為「民意測驗」,在政治研究所、馬列主義研究所、文學研究所率先推行,得票最高者分別是嚴家祺、蘇紹智、劉再復,他們便被任命為所長。胡耀邦遭罷黜,民主試驗猝然中止。結果其後這三位所長都捲入八九民運,末了全部流亡海外。
趙紫陽又做過甚麼?他接任總書記後在試行黨內「民主評議」,由黨員對領導幹部打分和填寫意見,迹近黨內投票。惜乎彼時八九民運已山雨欲來,未及開花結果就被徹底取消。事隔二十一年,始聞高喊「思想解放」的汪洋在廣東再實行負責幹部「民主測評」,範圍卻縮小為幹部之間互評,特別是正職副職之間互評,竟有九成市委、區委、縣委書記得到「優秀」和「稱職」的測評結果。別看官僚們平素勾心鬥角,每到此刻卻是官官相護,一堂和氣,皆因事涉他們的利益與前程。如此「民主」,酷似中央的香港政改方案,即由區議員提名及投票選舉功能組別議員,選出來的必是吹吹拍拍的小廝。
綜合上述,試問連自己「黨內民主」都做不到的共產黨,又怎會開恩賜予老百姓民主權利?至於民主黨所言,北京擺不平「自己人」的反對聲音,包括香港建制派和工商界既得利益者。此說大謬,那些人當然反對,但他們的意見對中央一點也不重要,只緣他們從來都是沒有骨頭的軟體動物。如果說工商界既得利益者還算是中央「統一戰線」的一翼,那麼建制派和中央則是不折不扣的主奴關係。所以他們的立場態度,甚至遠不及泛民特別是香港市民的集體意志那麼重要。明白這點,香港人就知道自己應該要甚麼,應該做甚麼了。

孔捷生
逢周一、四刊出

暴政起茅捩橫折曲,政改迷債杜撰人民。民不聊生價二萬,居屋無期妖魔化。人工貳十張于人,無恥言論滿街飛。乞人憎領砸死人,循序漸進成廢話。萬乘之埠如斯下場,國為民開埠踐人民。一步不進強加於民,國殤何期惟民自化。

政府沒誠信,民主怎起錨? 2010年06月11日

政府鋪天蓋地的總動員去宣傳政府的二○一二政改方案,稱為起錨行動。所以不論大街小巷、火車地鐵,都見到起錨的海報和宣傳品。打開電視、扭開收音機,也會見到和聽到政府的宣傳政改廣告,甚至動員明星協助,其中一位有參與廣告拍攝的足球明星事後更表示後悔。
在 人大決定的框架下,表明二○一二立法會選舉,功能組別和直選比例維持各一半,使直選比例不能像以往的立法會選舉般有增長。在政制難以循序漸進的先天性不足 下,政改方案根本難有進步。再者今次的方案比○五年的方案更為倒退,如○五年承諾取消區議會委任制,今次沒表示;○五年的方案,特首提名委員會增加八百人 到千六人,但今次只增加四百人,四大界別各增一百人,但提名門檻卻由一百人增至百五人。所以今次的二○一二方案,根本是毫無進步的方案,但特首為首的一眾 高官卻把一個沒有進步的方案包裝成有進步的方案,那根本是一個假進步方案。那政府是在推銷假貨和賣假貨,猶如無良海味店把螺片包裝成鮑魚去賣一樣可惡。

如祈福黨叫人盲目迷信
政府這樣賣假貨,是欠缺誠信的表現,由一個欠缺誠信的政府帶領香港的民主起錨,民主又怎起錨呢?
政 府的所謂落區宣傳工作,只是叫市民信政府,要通過今次的方案,香港的政制才可以有進步,而不是推銷和解釋政府的方案內容有何進步之處,這可能是高官們也找 不出方案內容有何進步之處,所以就像寶藥黨、祈福黨那樣叫人只要盲目迷信他們,便可帶來福氣和平安,而不是像一般推銷員那樣,是推銷產品的長處。

高官落區只是自我陶醉
再 看曾蔭權、唐英年與示威者鬥大聲、鬥叫口號的情況下,可發現政府根本是無心聆聽反對聲音和意見。政府一日不虛心聽不同及反對聲音,一日不能令反對方案的市 民信服。除了少數沒被追擊的政治助理或副局長能夠派單張和接觸市民外,政府落區行動可謂完全失敗,甚至帶來反效果。你看曾蔭權發了瘋似的,發爛渣的稱支持 的是大多數,反對的是少數,要支持者給些顏色給反對聲音看看,明指反對方案的市民不理性和是在阻住巨輪轉,即阻住地球轉。可見政府落區只是在自我陶醉,自 我感覺良好,以及卑鄙地醜化反對方案的市民為不理性和阻住地球轉,帶頭製造分化,使社會更分裂和更不和諧,這根本不是一個真正以民為本和負責任的政府所 為。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應是親自虛心的去聆聽反對聲音和與他們溝通,去了解他們的訴求,而非不去溝通,反而去醜化他們,製造社會分化。
「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我們的一眾政府高官沒有誠信地帶頭賣假貨,是香港的恥辱。有良知的我們又怎能支持政府這些賣假貨的可恥行為呢?

武大郎
自由撰稿人


探針:普選的諾言與謊言 2010年06月11日

廣東俗語云:「誰人靠得住,豬乸會上樹!」意即這個人很不可靠,不值得信賴。用這句話套用在中共的普選承諾,再貼切不過。
北京收回香港前,向國際及香港人承諾,港人最終普選自己的立法會及行政長官,並在《基本法》寫明這個政治諾言。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喬曉陽,周一在北京召開記者會表明,《基本法》沒定義普選,而他認為,核心就是保障人人享有平等的選舉權,也就是選舉權的普及而平等。
但 他話鋒一轉:「一如國際上的一般理解,有關選舉的權利是允許法律作出合理限制的。我認為,未來兩個普選辦法既要體現選舉的普及和平等,也要充份考慮符合香 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律地位,與香港行政主導的政治體制相適應,兼顧香港社會各階層利益,以及有利於香港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前面的「普及而平等」只是煙 幕,後面對普選的重新定義,才是主菜。
普選這個簡單概念,猶如甚麼是人類,喬先生卻搞得非常複雜,硬要摻進三大雜質──體現行政主導、兼顧各階層 利益、有利經濟發展。這些「雜質」足以淡化一人一票、每票份量均等的普選本質。中共當初向港人承諾時,既沒附加條件,也沒說新定義,到了兌現承諾時,就露 出尾巴來,偷換概念,重新定義。
這是中共一貫伎倆。四十年代,中共對民主自由人權說盡好話,其宣傳機器,不知刊出多少讚頌美國民主制度的文章。一 九四五年九月,毛澤東到重慶出席「國共和談」,接受路透社記者提問何謂「自由民主新中國」時,他說:「它的各級政府直至中央政府都由普遍、平等、無記名的 選舉所產生,並向選舉它的人民負責。它將實現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則與羅斯福的四大自由。」
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九日,中共與各黨派召開籌備建政的「全國政治協商會議」,會上通過建政的《共同綱領》,當中承諾建立「新民主主義國家」,其第十二條寫明:「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由人民用普選方法產生之。」
中 共這類還政於民的承諾,多如牛毛,但結果呢?這些諾言迄今還是空話,卻從來沒公開道歉及解釋。十多年前,中共終在農村及推行村民直選自治的村委會及鄉鎮人 大代表,但在提名時,設置諸多關卡,篩選及變相欽定候選人,未投票已知結果。本來,選舉制度是要配合及協助選民,令選舉公平公開地進行,但在中共手中,卻 變成篩選候選人、控制結果的利器。這就是中共對待普選的態度。

張華
逢周二、五刊出

張炳良稱不應妖魔化 倡限量復建居屋 助白表戶 2010年06月11日

【本報訊】行政會議成員張炳良表示,近年居屋不斷被妖魔化,成了樓市下滑的代罪羔羊,認為復建居屋絕不會拖垮樓市。他指日後新落成的居屋,應以白表人士為主要對象,而且每年限量推出,避免影響樓市。
政府對是否復建居屋尚未表態,身兼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的行會成員張炳良,昨日在房委會周年特別會議上,卻為居屋政策大平反。他指近年不斷有人將居屋妖魔化,尤其是前特首董建華的「八萬五」年代,適逢本港樓市低迷,居屋便成為拖垮樓市的代罪羔羊。


建議每年推四千單位
他 指出,居屋政策一直是福利政策,並非與商爭利或助人致富,更絕不是要拖垮樓市,供應居屋目的是讓公屋住戶上車,騰出公屋單位予其他輪候者。本港一直是私樓 主導,政府房屋為副,跟新加坡情況剛好相反,質問過往 30多年,居屋何曾拖垮過樓市,而復建居屋甚至未必可以壓抑樓市高企。
他表示樓市一旦脫韁,壓力必在政府身上,而政府提供有限度的資助讓部份市民上車,不失為有效解決方法。他說未來的新居屋的主要資助對象,可以由綠表人士改為白表人士,但同時限制每年推出居屋的數目,以免令發展商誤會居屋是與民爭利。
另一委員李華明指,現時很多超出申請公屋入息上限的市民,根本無法長期承擔日益高昂的私樓租金,居屋是協助他們上車的主要途徑,若每年只復推三至四千個居屋單位,相信不會拖垮樓市。不過,代表發展商的置業國際主席蔡涯棉認為,要解決樓價太高及上車問題,最有效是政府增加土地供應量,至於復建居屋須仔細考慮,一旦復建須決定是短期性質還是長期措施,及能否確保仍有足夠土地興建公屋。

2010年2月10日 星期三

恭然勁喜,發奮圖財。虎落平年,祝成心願!

恭然勁喜,發奮圖財。虎落平年,祝成心願!

今代還存秦箇樣,語音穿過上重天。人云邪徑復依舊,老耳自然得庇全。自主人權寰宇宙,民創世界繫人權。人權自得天而賜,獨為操縱不自然。

人心不古:感嘆現今的人,失去古人的忠厚淳樸。現今世情是非攣曲,金錢至上,可攣可曲不可直;金錢攣的吸引,直暫不全人性恍惚穿金戴銀!扭曲的規律,攣曲了地球。要直要攣自所求,攣者自絕要叩頭。直者自由天下去,攣者低首莫籌謀。黃色基礎好淒涼,秦朝時代遭坑殺。人治社會永難除,金銀滿屋祇頷首。理念與否折了人,人在大地不應求。只看幣是屈又圓,懶理天塌與地穿!

君不須防人不肖,眼前鬼卒皆為妖。秦王徒把長城築,禍來禍去因自招。

小平同志釋世事,灰飛煙滅在天堂。共產無情鞭屍去,子食父母不留情。人在還有人情在,一言堂去似飄零。左少右些中間好,可保父母養親兒。

鄧小平曾經表示:「實行一國兩制的構想,香港幾個不變:社會制度不變、法律基本不變,生活方式不變,保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自由港地位。除了派軍隊以外,不向香港特區政府派出幹部。派軍隊是為了維護國家的安全,而不是去干預香港的內部事務。我們說話是算數的,不搞小動作。不但九七年時不變,我們講五十年不變。五十年不變,影響不了大陸的社會主義。我很有信心,一國兩制是行得過的。」他也曾以「馬照跑、舞照跳」形容五十年不變的情形。 鄧小平還表示:說「五十年不變」是因為一代人只能管五十年,再長的時間要由下一代管了。 1984年,中英簽署關於香港問題的《中英聯合聲明》
如果連鄧小平的說話都不算數,應要信誰?中國有今天的崛起全在於中國偉人《鄧小平先生》對世界事務的肯定,國際對鄧小平帶動的中國的肯定『誠信、信心、信用』中國對國際的信譽是絕對不可扭曲的 … 如果有些人將中國偉人《鄧小平先生》肯定算數的說話如耳邊風扭曲過去 … 全世界人會相信新中國嗎!… 人而無信枉為人,國而無信多戰亂。『世界無信,公義何來?』!!!!!!!!!!!!!!!!!!!!!!!!!!!!!!!!!!!!!!!!!!!!!!!!!!!!!!!!!!

隻首諾言以破產,轉圜餘地也全無。被迫公投來表態,實事無奈也無從。誠信何止抵萬金,關乎港人要定心。
----------------------------------------------------------
民主的定義 2010年02月10日

美國國務院舉行 Twitter徵文比賽,邀請世界各國網民以不多於 140字為「民主」下定義,結果由湖南的 29歲網民周曙光勝出,他以 52個中文字論民主贏了全球,有評論說,這是給鎮壓民主的北京當局莫大嘲諷。我倒覺得由沒有民主權利的大陸百姓贏得,十分正常。享有民主權利的國家或地區,民主對他們來說,就像空氣一樣,太習慣了可能根本不感覺到它存在,又或者覺得定期投票這種公民權利有沒有與自己的生活不大相干,甚至反而會覺得民主雜音太吵,社會爭論太多,影響效率。相反,沒有民主的國家,人民盼民主,更覺民主可貴,並會想出民主的種種好處來。周曙光獲勝的全文是:「民主就是獨立的個體和獨立的組織在文明社會中使用除暴力外的透明手段爭取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逐漸完善的遊戲規則。」老實說,我不認為這是很好的關於民主的論述。首先,這 52字的句子實在太長,沒有標點分隔,不是好的中文(繙譯成英文的句子,反而短些,並加了標點,容易讀得多),一氣呵成地讀來也不好懂。要我改一下,至少可改為:「民主是文明社會的一種遊戲規則,它是獨立的個體或組織為爭取利益最大化,而在使用非暴力的透明手段過程中逐步完善的。」字稍多,但應較易了解。其次,這段話沒有提到「選舉」這種最重要的民主手段,因此專權政治的國家也可以自說自話地宣稱有這種遊戲規則。我認為最簡要地說明何謂民主的,當推已故哲學家卡爾.波柏( Karl Popper 1902~1994),他說:民主所指乃是憲法提供的一種機制,讓全民得以經由定期的(普及平等)選舉,而不必經由流血革命(或內部權爭)來替換掌權者。 李怡

蘋論--譚案顯示:國家政權等同豆腐渣工程 2010年02月10日

早前報載 2010年奧斯卡獲提名的名單,較少報道獲提名「最佳記錄短片」的,有一部是關於 08年四川地震的影片,英文片名是:《 China's Unnatural Disaster: The Tears of Sichuan Province》(中國非自然的災難:四川的眼淚),製片人是在紐約市立大學任教的華裔教授夏明和鄺治中,導演是美國著名記錄片導演 Jon Alpert和他的助理 Matthew O'Neill。影片由 HBO投資,製片人給影片起了一個中文名字:《劫後天府淚縱橫》。在 YouTube上,可以看到影片的片段。它最特別的地方,是全片沒有旁白,話音全由當地災民的直接談話組成。夏明等四人在川震第十天前往災區,親見家長們控訴校舍的豆腐渣工程,為死難的子女討正義。他們原想拍攝天災,結果拍出了「非自然的災難」,即人禍。這部獨特的電影,極可能在奧斯卡獲獎。全世界都會透過影院、 HBO電視頻道,看到四川地震中人禍,而唯獨在中國看不到。不僅看不到,而且昨天還把最早揭露川震中校舍工程質量問題的譚作人,判了五年徒刑。譚作人案去年 8月審理,期間有香港記者遭公安在酒店扣留,藝術家艾未未前來聽審被拒更遭毆打。審理隔 6個月才宣判,昨天香港記者也遭到粗暴對待。法院以譚作人的六四文章定罪,沒有提及豆腐渣工程。顯然,這是經過 6個月的中共高層考量,而作出政治的而非法律的決定。譚作人的六四文章寫於 07年 5月。而他是在 08年川震後,深入災區,收集死難學生數據, 09年 2月,他呼籲對校舍工程質量作調查,「確認每一個班級,每一所學校,每一個鄉鎮,每一個縣市,每一個地區遇難學生的真實資料。」這些資料,本應是政府有責任去收集確認的,但政府不但不做,反在譚作人提出這呼籲後一個多月,把他拘捕了。當局以他的六四文章定罪,顯然是因為明眼人都會看到,若以「確認遇難學生真實資料」為由,控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實在太勉強了。譚的獲罪,名為六四文章,實為他對川震受難者的人道關懷。譚作人的六四文章,是 07年 5月寫成的。 89年他在北京,見證了六四的全過程。他在文章中說, 18年來他無數次衝動着寫作的念頭,但提起筆「都寫不下字」。為甚麼 07年 5月他寫了呢?「這要感謝一位叫馬力的香港先生,因為 2007年 5月 15日,他用一些不負責任的言論,侮辱了你的智力,踐踏了你的記憶。他讓你想到了惡,而不是美。你想告訴他,你想記住的,只是美。 1989年,中國人民以前所未有的美麗,譜寫了中國當代史的華美章節。它留給世界的,是大愛的人性光輝和大美的真理價值。」在這篇題為《 1989:見證最後的美麗──一個目擊者的廣場日記》中,譚作人寫他在廣場所見到的互相扶持、互相救護的人性的美麗,寫目睹的事實而不帶仇恨,相反還引用劉曉波《絕食宣言》所提到的「我們必須以一種民主式的寬容精神和協作意識來開始中國的民主建設。民主政治是沒有敵人和仇恨的政治」。
文章的警句很多,例如,文章提到「改革開放」之後的「偉大」轉型:「從此沒有美惡是非對錯,只有貧富強弱輸贏,以發財致富為最高理想,以最大利益為終極價值。首先壞起來,才能富起來,不能富起來,也要壞起來。這是悲,還是喜?」當年大學生在廣場的堅守,「守住的不是廣場,而是人的尊嚴和價值。這是當今發展中的中國,最為欠缺的東西。」89年中國「最後的美麗」,在坦克機槍中消失了。譚作人反對並揭發豆腐渣工程,結果被判「顛覆國家政權罪」,按邏輯來說,他反對的,等同於他要顛覆的。因此法院的宣判顯示,國家政權也就等同於豆腐渣工程了。豆腐渣工程:堂皇、虛假、脆弱,還加上恐懼──暴力,正正是來自於恐懼。周一至周六刊出
(李怡)

2010年1月31日 星期日

自私的人性,塌樓的原因。不見棺才不流淚,死人蹋樓不精神

自私的人性,塌樓的原因。不見棺才不流淚,死人蹋樓不精神。人性最大的弱點,常人應要珍惜他。大地與人性,人為的災難

舉止異常 驚動主人逃生 冧樓前哀鳴 靈犬救兩命 2010年01月31日
【本報訊】「如果唔係 Elmo,我同女友都可能葬身冧樓廢墟。」土瓜灣馬頭圍道恐怖塌樓造成四死兩傷慘劇,冧樓前的一刻,災場四樓上演一幕靈犬哀鳴勇救兩位主人的感人故事。與女友僥倖逃過一劫的陳先生,昨日抱着 3歲大狗女 Elmo講述逃命經過,心有餘悸。他說當時與女友及愛犬,以 30秒從四樓逃離瞬間夷為平地的災場。 記者:李偉民
勇救兩位主人的狗女,名叫 Elmo。據住在倒塌樓宇四樓狗主陳先生表示, Elmo平時很聽話且十分「黐身」,在家裏幾乎是形影不離。「前日下午 1點, Elmo突然不斷『嗯、嗯、嗯』咁叫,仲間中吠叫,行為同平時好唔同。」陳先生表示,當時他正打機沒有理會, Elmo隨即衝入房向正在酣睡中的女主人「旺旺」吠叫。「如果有人瞓覺, Elmo從來唔會嘈嘅。」陳先生覺得奇怪,於是入房查看,當時發現 Elmo目露驚恐,望着牆壁及天花。此時,陳先生才見到牆身及天花出現一條長長的裂痕,並有批盪不斷掉下。
裝修工拒上樓:好危險
放大圖片

狗主陳先生說:「如果唔係 Elmo,我可能俾人掘出嚟喇。」 李偉民攝
樓宇剛倒塌一刻,塵土飛揚,瓦礫堆積高達兩層樓。 讀者提供圖片
陳先生即致電業主講述情況,並要求業主着裝修工人前來查看,但業主只給他一個裝修工人的電話號碼,陳先生致電該號碼卻無人接聽,惟有跑到樓下地舖找裝修工人。由於找不到工人,陳先生只好再跑回四樓家中,這時見到原來那條裂痕已擴大,闊度可塞入一隻手指。「我再落樓搵裝修工人,呢個時候見到兩個咬住牙籤啱啱食完飯嘅工人喺樓下。」陳向兩工人表示樓上天花及牆壁出現裂縫,並要求兩人上樓查看,但兩工人耍手擰頭說:「好危險,唔上喇。」似乎預知有危險。
30秒「四樓跑到落樓下」
放大圖片

20小時後大部份瓦礫移走,剩下搖搖欲墜的梯級和梯間的信箱。 梁偉權攝
陳續說:「當時我企喺中國銀行側邊,見到棟樓外牆有磚頭冧緊落嚟!」他即時一口氣跑上四樓,帶着女友與愛犬衝落樓,當他們就快跑到對面馬路時,背後即傳來「轟、轟」聲,隨即捲起大團煙塵。「好彩,我只能講一聲好彩,呢次多得 Elmo,如果唔係佢不停地咁嘈,我可能唔理佢繼續打機,咁我可能俾人掘出嚟喇,抵我咁錫佢。」陳先生溫柔地拍着 Elmo說:「由四樓跑到落樓下,我估至多 30秒,遲多幾秒就慘喇!」在赤鱲角機場從事空運工作的陳先生透露,他與女友五年前租住現場四樓一個 180呎一房一廳單位,月租 2,300元。至於是次塌樓造成的損失,他說:「執番條命就好好彩,如果一定要講損失,就喺屋企有幾部電腦,其中一部仲係啱啱買嘅。」
犬隻感官比人類靈敏
對於靈犬救主的行為,香港職業犬隻訓練員協會會長劉錦豪指出,犬隻的感官比人類靈敏很多倍,當四周環境出現不尋常變化,犬隻會發出警報,通知同類或主人作出防備或逃走。他解釋,犬隻在塌樓前已聽到牆身裂開的聲音,感覺到樓宇有不正常的震盪,更可能已嗅到牆身裂開後發出的氣味。犬隻若發現四周可能存在危險時,會作出不尋常的動作,例如狂吠、哀鳴,甚至用爪去抓主人等。
靈犬救兩主人示意圖
放大圖片

1)前日約下午 1時,小狗 Elmo不停向主人陳先生哀鳴,目露驚恐
放大圖片

2)陳先生發現天花及牆壁出現一條長裂痕,還有批盪不停掉下
放大圖片

3)他到樓下找裝修工人,發現外牆有磚頭掉下,工人拒絕協助
放大圖片

4)陳先生見情況危急,即快速跑上四樓家中通知女友
放大圖片

5)陳先生帶着女友與 Elmo奪門逃出,以不足 30秒衝落樓下

拆牆工人或被控誤殺 2010年01月31日

【本報訊】馬頭圍道塌樓意外發生後,各界均質疑意外原因是有人進行工程時誤拆大廈的主力牆柱,以至大廈整幢塌下。警方消息稱,重案組探員已向多名當時正在清拆僭建物的工人錄取口供。有法律界人士指出,若有證據證明該批工人明知有問題仍繼續清拆導致他人死亡,有可能被控誤殺罪。
已錄取口供 暫無人被捕意外現場的住客及街坊均表示,大廈倒塌前一刻曾見負責清拆僭建物的工人慌忙逃出大廈,事後工人蹤迹杳然。警方消息稱,負責調查的西九龍總區重案組探員,已成功接觸當時在場的工人,並已替工人錄取口供。消息稱,警方暫不會採取行動,待屋宇署提交報告後,若證實塌樓涉及人為疏忽,警方將採取拘捕行動。大律師陸偉雄稱,肇事的唐樓樓齡逾 50年,工人理應知道樓宇殘舊,而且結構可能存在問題,若工人明知仍繼續鑿牆拆柱,以至造成意外,一旦警方掌握足夠證據,可控告工人誤殺,最高判刑為終身監禁。陸偉雄表示,過去曾有人因工程引致嚴重意外被控謀殺。
93年墮籠 維修工判囚資料顯示, 93年北角地盤的載人籠下墜引致 12人死亡案,地盤安全督導和籠維修技工被控誤殺罪成,分別被判入獄 1年和 1年半,涉及載人籠的公證行更成為本港首間被裁定誤殺罪的公司。至於受塌樓影響的住戶和商舖,也可向肇事單位業主、工程承判商及保險公司作出民事索償。

塌樓前一刻 仍在家苦讀 阿濤大學夢埋在瓦礫中 2010年01月31日 【本報訊】「 1月 29日,阿濤離開了,我們為你默默送別,曾經一起歡笑、玩樂,永遠掛念……我們的好朋友。」 20歲的童慶濤是馬頭圍道塌唐樓中最年輕罹難者,噩耗傳來,相依為命的母親崩潰入院,昨晚 60名好友及師長相約到佛堂夜祭故人,追憶這名昔日中學校園品學兼優、精通書法運動的陽光大男孩,只是大家都惋惜苦讀的阿濤終無緣一圓大學夢,留下永遠遺憾。 記者:冼偉倫、關英傑
洋名 Toni的阿濤與母租住馬頭圍道 45號 J座一樓一單位,去年畢業於油麻地天主教新民書院,與阿濤由中一至中七一直同班的好友阿華憶述故人往事:「阿濤成績優異,中五選修理科,但又係中文學會嘅副會長,多次奪得書法冠軍,每年成績名列三甲,可算文武雙全。舊年高考失手但冇氣餒,家一面讀副學士、一面自修中七,打算重考高考,點知飛來橫禍。」
放大圖片

塌樓意外中最年輕死難者童慶濤,其生前好友在 facebook設群組悼故友,並張貼其生活照。
20歲的童慶濤前晚被救出時,已告死亡。
放大圖片

阿濤家人前晚在現場認屍後,情緒激動。
生前學校風頭躉
放大圖片

虞老師(右)指阿濤寫得一手秀麗中文字及勤學,時下青年難得一見。
阿華說,故人已去,他及一眾舊友最痛心濤媽要承受喪子打擊,希望她節哀順變。他說阿濤 7年前與母由內地來港,母子感情要好,年紀輕輕的阿濤十分生性和孝順,立志入讀大學找好工作改善生活。近日更在餐廳兼職,幫補家計。昨日阿濤的好友撰寫悼文追述故友生平,追憶這名成績優異,精於足球及籃球運動的學校風頭躉軼事;可是一句句安息、一聲聲懷念,不能改變阿濤離世殘酷現實。前日下午 1時 43分,阿濤正在家中苦讀,唐樓倒塌一刻來得突然,他未及逃生已葬身瓦礫沙泥中,同住母親因外出避過一劫,濤媽回來看着小山般高的瓦礫失聲痛哭。 9小時後,消防員挖出阿濤屍首,證實他是第三名遇難者,濤媽看着愛子屍首出土一刻哭成淚人,更因激動過度要入院。經過一晚休息,昨晨濤媽強忍傷痛出院,即時到尖沙嘴一家佛堂為兒子進行法事超渡,希望他早登極樂。至於與阿濤同窗七載的阿華亦致電濤媽,證實了好友罹難的噩耗,其他師長同學昨晚在 facebook設群組緬懷故人,並相約拜祭。
舊同學夜祭故人
放大圖片

童慶濤的好友,昨晚相約到佛堂拜祭故友,希望阿濤安息。 冼偉倫攝
昨晚 7時, 60名阿濤生前師長舊友在尖沙嘴港鐵站會合,去到佛堂上香夜祭故人,其間各人分批到佛堂上香,場面哀傷。曾與阿濤在中文學會共事的中文科虞老師亦有來上香,他最欣賞阿濤好學不倦及不驕傲性格,更難忘是他小小年紀竟寫得一手秀麗鋼筆書法,又積極參加校內活動,無論運動會或聖誕晚會都有參予,十分難得。無暇到來拜祭的友人則在 facebook留言,其中一名曾與阿濤就讀兩年預科的女同學便記下生活點滴「我永遠都會懷念我哋中六、七嗰陣一齊 heehee haha的日子,互晒英文功課貼紙多,雖然有啲幼稚,但真係好開心,多謝你教我 chem同 bio」。另外又有友人憶述難忘阿濤「讀書專注同球場上矯健的身影」,「仍然記得阿濤和女友分手時找我哭訴,我成了他的聆聽者,他的心聲,將永遠放在我心」。阿濤家境清貧,不幸身故,亟待各界援手。

2010年1月21日 星期四

君不須防人不肖,眼前鬼卒皆為妖。秦王徒把長城築,禍來禍去因自招

小平同志釋世事,灰飛煙滅在天堂。共產無情鞭屍去,子食父母不留情。人在還有人情在,一言堂去似飄零。左少右些中間好,可保父母養親兒。

鄧小平曾經表示:「實行一國兩制的構想,香港幾個不變:社會制度不變、法律基本不變,生活方式不變,保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自由港地位。除了派軍隊以外,不向香港特區政府派出幹部。派軍隊是為了維護國家的安全,而不是去干預香港的內部事務。我們說話是算數的,不搞小動作。不但九七年時不變,我們講五十年不變。五十年不變,影響不了大陸的社會主義。我很有信心,一國兩制是行得過的。」他也曾以「馬照跑、舞照跳」形容五十年不變的情形。 鄧小平還表示:說「五十年不變」是因為一代人只能管五十年,再長的時間要由下一代管了。 1984年,中英簽署關於香港問題的《中英聯合聲明》
如果連鄧小平的說話都不算數,應要信誰?中國有今天的崛起全在於中國偉人《鄧小平先生》對世界事務的肯定,國際對鄧小平帶動的中國的肯定『誠信、信心、信用』中國對國際的信譽是絕對不可扭曲的 … 如果有些人將中國偉人《鄧小平先生》肯定算數的說話如耳邊風扭曲過去 … 全世界人會相信新中國嗎!… 『世界無信,公義何來?』

!!!!!!!!!!!!!!!!!!!!!!!!!!!!!!!!!!!!!!!!!!!!!!!!!!!!!!!!!!
隻首諾言以破產,轉圜餘地也全無。被迫公投來表態,實事無奈也無從。誠信何止抵萬金,關乎港人要定心。
=============================================
君不須防人不肖,眼前鬼卒皆為妖。秦王徒把長城築,禍來禍去因自招。
車公對高鐵早有預示
2010年01月21日

劉皇發正月初二在車公廟為香港求得下籤一支,當時解籤之說紛紜,各有各講。及至己丑年末,新一年庚寅立春前之際,高鐵事件掀起巨大風波。回顧年初之籤文,原來車公對
此早有預示,重溫籤文如後:

君不須防人不肖,眼前鬼卒皆為妖。秦王徒把長城築,禍來禍去因自招。
「君不須防人不肖」:這是替香港求的籤,是以「君」者,當然是指特首曾蔭權及其管治班子,以及一眾有強烈執政聯盟影子之建制派和功能組別立法會議員。一樁高鐵事件昭昭反映,在一大堆懸而未決的疑問裏,罔顧人民合情合理的質疑,而匆匆投票通過動用六百六十九億元,即等近每個香港人一萬元之天文巨款的保皇黨與功能組別議員,儼如胡亂揮霍祖業的二世祖,是何等的不肖!本來,為君者當應防範不肖之人,然而現在特區政府卻與此等議員同一鼻子出氣,相互配合,何只「不須防人不肖」,簡直是互為不肖,香港何其不幸!
好大喜功豪花公帑「眼前鬼卒皆為妖」:議員的天職,本是監察政府,為民意把關。可惜現時立法會內之保皇黨及以扭曲之政制而奪得議席之功能組別,在整個高鐵撥款中既沒有以理智雄辯是非,也沒有憑良知作關鍵抉擇,而只是一條心為高鐵護航,對目前方案依然千瘡百孔的現實視而不見,成了特區政府下一顆只懂一直向前衝的卒子,難怪惹來群眾「妖」聲四起!「秦王徒把長城築」:秦始皇特徵有二:一曰專制,反對聲音聽不到耳朵裏;二曰好大喜功。現在秦王勢要築起二十六公里的「移動長城」,罔顧此鐵根本乃時速不能超過二百公里的「非高速鐵路」之事實,不理現時往福田區的交通供過於求的狀況,胡亂堆砌九萬多之乘客人次,嚴重樂觀評估廣州搭客乘高鐵到西九的機率,好大喜功豪花六百六十九億元,卻不仔細考量,而且沒有交代建成此一大白象後,將面對長期虧損這可能性極高的問題時有何對策。車公全詩的核心,一字記之曰:「徒」!此為徒然、徒勞無功之意。高鐵前景,可想而知。
錯估形勢禍由自取「禍來禍去因自招」:政府一直往自己臉上貼金的所謂精密策劃,開放諮詢,出來的客觀效果卻是瘡疤處處。功能組別議員捲入利益衝突中,大角嘴區的問題現仍是冰山一角,最可笑者莫如萬眾焦點所在、可能令高鐵淪為根本沒有效率的交通工具之「一地兩檢」問題,在傳媒踢爆前政府原來根本未曾考慮過。及至撥款最後一日會議,鄭汝樺猶在說「這問題已回應了十四次,答案是:現在沒有答案。」一個大原則之所在,如果未有答案,撥款便不該通過,直至有明確解決方案為止,這是ABC的邏輯吧!整個方案內裏疑點重重,對外政府則錯估形勢,誤判民意,形成尖端對立,那不是「禍來禍去因自招」是甚麼?高鐵,真是一支下籤!正是:車公顯靈早預示,泥足深陷不自知!
阿蟬自由撰稿人
---------------------
年輕人已明白政制虛偽

150選委及專業人士促撤政改 2010年01月21日

【本報訊】近 150名特首選舉委員會委員和專業人士,發表「不要功能界別,不要假普選」聯署聲明,要求政府撤回政改諮詢方案。早前透過辭去高教界選委一職,向政府推出翻叮方案表達不滿的浸會大學副教授杜耀明呼籲,若政府真有誠意推動真普選,不想見到全港市民就政改問題舉行公投,就應在本月 27日前,撤回至今缺乏普選路線圖的政改方案。
年輕人已明白政制虛偽
有份發起今次聯署的高教界選委鍾劍華表示,聯署聲明已醞釀一段時間,多名參與聯署人士有鑑於近日高鐵撥款事件,清晰凸顯功能組別造成的不公平,故決定提早發表聲明,聯署人遍及法律界、資訊科技界、工程界、教育界等多界別選委和專業人士。另一高教界選委戴高禮指出,從近日反高鐵的連串抗爭中,反映香港越來越多年輕人明白到經濟上的不公平,跟政制上的不公平密不可分,「是一個銅幣的兩面」,指當社會不斷強調競爭會帶來進步同時,年輕人卻要被迫接受毋須競爭、自動當選的功能組別議員,「令越來越多人看到當中的虛偽而感到不滿」。

--------------------

港人反高鐵背後的集體潛意識 m.對題『大白像』才真是潛意識所在。過去西九『天幕』的所謂天幕,單在每年維修費就是幾千萬。要這樣一個天幕來幹麼?

作者:鳳凰衛視來源:鳳凰網 來源日期:2010-1-16
  核心提示:在鳳凰衛視資訊台《總編輯時間》中,呂寧思引述香港學者觀點,分析了香港人反對高鐵建設的經濟、政治原因。他指出,香港人反對高鐵背後是對香港大陸化的擔憂,對身份喪失的焦慮。以下是節目內容:
  首先表明立場,作為香港居民,我是贊同和支持建設廣深高鐵香港段的,理由很簡單:香港作為全球首屈一指的發達都市,興建高鐵是新時代的要求。不過,這並不影響我想去認真聽聽反對興建高鐵人士的意見,特別是那批八零後的香港孩子們的想法。而倘若讓本人去說服這批年輕人,似乎就更需要舍身處地去理解對方的思路,而不是簡單以我們這一代人或者官員的思維去語重心長地簡單宣傳所謂整體利益。當然,肯定是輪不到我這類說起廣東話來如同腦殘智障的人,去說服香港八零後。
  《亞洲周刊》最新刊登林沛理先生文章,值得一讀。林先生文章題目是《反高鐵究竟反甚麼》,他寫道:香港特區政府大概做夢也沒有想到,一個創造大量就業、志在與高速發展的大陸經濟進一步融合的基建工程,會變成一個動員八十後年輕人上街、凝聚各界反政府力量的鼓吹性議題。面對來自四面八方、越來越清晰可聞的反對聲音,親政府的智庫和行政會議成員,以至特首曾蔭權本人,一味只懂得訴諸香港人的經濟理性,反映了他們對轉型中的香港社會以及它的深層次矛盾,簡直全無頭緒。在一個貧富懸殊、經濟利益分配嚴重失衡,以及極少數人擁有壓倒性不公平優勢的社會,政府遲早會被人民從奢談整體利益的道德高地上拉下來。從經濟學的角度而言,整體利益作為推行某種政策的理據,其假設是水漲必定令(所有)船高。
  可是,經驗告訴香港人,水漲固然可以讓某些人乘風破浪、馳騁萬裡,但另一些人卻可能在當中沒頂。去年香港的樓價平均升幅高達三成,有樓的人自然笑逐顏開,但本來已經買不起樓的人卻益發絕望。耗資接近七百億港元的廣深港高鐵香港段一旦上馬,在施工期間與落成之後,無疑會為香港帶來一定的經濟利益;但按照現時的權力架構,這些利益的分配、工程成本的支付,以至工程的界外效應和補償的安排,又是否符合公平與合乎比例的原則?
  長久以來,香港的土地和房地產政策向地產商的利益嚴重傾斜,樓宇建築和買賣的法例更彷佛專為地產商牟取暴利而設。可是,市民對此一直逆來順受,沒有人為抗議樓價不斷攀升而包圍立法會。這是因為地產商早已緊緊扼住香港經濟的咽喉,而太多香港市民透過置業和樓宇按揭成為樓價攀升的受惠者,社會似乎沒有大規模反地產商和反樓價的共識。在這個意義上,反高鐵運動的重要性在於它所發揮的示範作用:反高鐵陣營的核心分子不過數千,已經令政府窮於應付;試想香港過百萬的無殼蝸牛一旦組織起來,將會導致甚麼社會和政治後果。事實上,反地產商和反樓價的集體意志在社會早已存在,它的行使只需要一個有效的工具,而大多數是無樓一族的八十後世代,大有當這個工具的條件。
  林先生認為,反高鐵不是一場經濟利益的爭奪戰,所關乎的也不只是社會公義的問題。在一個集體潛意識,但也深具像徵意義和浪漫色彩的層面,反高鐵的活躍分子發動的,是一場一方面要保衛香港身份;另方面要重塑香港價值的兩面戰。九七後香港以令人膽戰心驚的速度向大陸靠攏和歸屬,香港仍然保有它的法治與自由,但隨著它對大陸經濟近乎病態性的倚賴,兩地的文化差異正在不斷縮小,而香港獨特的文化身份也變得岌岌可危。作為一個像徵,沒有甚麼比將香港與深圳和廣州串聯成一個緊湊整體的高鐵,更有力、更戲劇性地把香港“只是另一個大陸城市”的身份彰顯出來。從這個角度看,至少在反高鐵人士的心目中或潛意識裡,反高鐵要反的不僅是高鐵,也是無止境、不加思索的香港大陸化趨勢。由於這個趨勢已經無可挽回,反高鐵的行動也似乎只能夠像保衛皇後碼頭一樣,是一個美麗、蒼涼但最終改變不了現實的手勢。
----------------
評論:
回復:港人反高鐵背後的集體潛意識
自古民不患寡而患不均啊
用戶:czrn 發表於:2010-1-19 11:34:00回復:港人反高鐵背後的集體潛意識
這麼多個論壇,數這裡的發言比較理性些了,但看來看去,也是大部分在對政府進行批評與指責,難道我們的政府這麼些年來真的是越來越差嗎,我想,放到文革時期,政府的支
持率也不會這麼低吧,什麼原因?為什麼人人都只看壞不看好?
用戶:teotgk 發表於:2010-1-19 0:50:10回復:港人反高鐵背後的集體潛意識 文章很精彩。高鐵成了要與大陸“接軌”的政治符號,反高鐵就是“反接軌”,反“大陸化”。有些做法也的確令人反感,比如“23條”,在香港通不過,就在澳門通過,明顯
是向香港施加壓力。何必逼人太甚!
用戶:gxc2008 發表於:2010-1-17 23:55:17回復:港人反高鐵背後的集體潛意識香港80後反的不是”高鐵“,是對日趨”大陸化“的一種恐慌。
用戶:andywei 發表於:2010-1-17 21:30:26回復:港人反高鐵背後的集體潛意識雖然你們可能有點看不起我們大陸的八十後,但我支持你們。
用戶:jianlin 發表於:2010-1-17 18:43:16回復:港人反高鐵背後的集體潛意識相比之下,大陸的四萬億投資也不過是開一個國務院會議就拍板了,多爽啊!可是,這就是香港,一個具有公民社會基本條件的地區。民眾可以比較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意願,
尤其是八零後。-一一一一這就是公民社會與極權政治的區別。
用戶:墨汀 發表於:2010-1-17 11:58:09回復:港人反高鐵背後的集體潛意識分析很有道理。必須深入思考的一個問題是,香港人為什麼反對大陸化?“大陸”為什麼讓香港人如此厭惡? 那麼大陸香港化行不行呢?以我的態度而論,行!很多人也會說行。不少人想方設法到香港生一個孩子然後上香港戶口,就是明證。可是,仍然有很多特權利益者會說,不行
。用戶:林明理 發表於:2010-1-17 11:03:37回復:港人反高鐵背後的集體潛意識現在的港人比起大陸人還幸運些,至少擁有上街抗議的權力,在大陸,你試試看。用戶:謝勇森 發表於:2010-1-17 8:41:59回復:港人反高鐵背後的集體潛意識從這個角度看,至少在反高鐵人士的心目中或潛意識裡,反高鐵要反的不僅是高鐵,也是無止境、不加思索的香港大陸化趨勢。由於這個趨勢已經無可挽回,反高鐵的行動也似乎只能夠像保衛皇後碼頭一樣,是一個美麗、蒼涼但最終改變不了現實的手勢。 -----------文字寫得挺好,但如果把香港反高鐵僅僅歸因於反大陸化,理由還是比較空洞的。這裡忽視了港人對港府在高鐵決策上親權貴、遠俗民,漠視港人權益,濫用納稅人公帑(全程26公裡花費700億投資,是香港回歸以來最大的一個投資項目)等做法的憤怒和無奈。相比之下,大陸的四萬億投資也不過是開一個國務院會議就拍板了,多爽啊!可是,這就是香港,一個具有公民社會基本條件的地區。民眾可以比較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意願, 尤其是八零後。
用戶:abcde 發表於:2010-1-17 8:17:35
=============
香港高鐵點起80後心頭火 作者:梁家權 來源:南方人物周刊 來源日期:2010-1-17

  高鐵搞出軒然大波,完全出乎香港特區政府意料之外
  香港特區政府的高官原以為從2009跨進2010年,最難搞定的是關於普選時間表和路線圖的政治改革爭議,他們做夢也沒料到,為修建廣深港高鐵拆遷一條小村,竟然掀起一場近年罕見的群眾運動。
  “四縱四橫”的高速鐵路落成聯機,從香港到北京,僅需8小時,往上海也只要6小時,是現在車程的1/3時間,若計算往機場的交通折騰和安檢候機需時,坐高鐵比搭飛機所花的時間不會多出太多,高鐵的經濟效益毋庸置疑;高鐵直奔廣州也不過48分鐘,比在市區內塞車的時間可能還要短,珠三角生活圈融為一體,指日可待。可以說,修建高鐵對香港大有裨益。
  高鐵香港段的設計方案,總站設在西九龍市區,行駛專用隧道,對地面建築和道路影響甚微,僅在鄉郊的新界元朗建一個地面的列車維修處和緊急救援站,需要拆遷菜園村,特區政府想速戰速決,向村民提出頗高的現金賠償和居所安排,相比其他收地補償算是非常優待。家園被毀,有些居民的情緒當然不是用錢能完全撫平的,但特區政府認為村民這一關不難闖。
  還記得1989年香港未回歸,港英政府推出包括興建赤鱲角機場、機場鐵路、青馬大橋等十大基建項目的“玫瑰園計劃”,耗資1500億港元,牽涉的收地賠償更多,當年香港社會已經很大程度擺脫殖民地唯命是從的心態,哪有不抗爭之理,但擾攘了一輪,工程還不是如期開展?政府強橫,但畢竟依法行事,受影響的居民最終也要無奈接受。山東煙台市那對被稱為“最牛釘子戶”的劉君光夫婦,他們抗爭了8年,上過北京討公道不果,今年1月更去香港申冤。某種程度上,香港的拆遷戶比較“幸福”了!
  高鐵搞出軒然大波,完全出乎特區政府意料之外,是現在的修建方案生不逢時。
這方案最早於2007年提出,當時估算造價395億港元,須知曾蔭權這年連任特首,聲言以“強政勵治”治港。但至2009年底高鐵方案須拍板,因材料及通脹因素,造價颷升至669億港元,升幅接近6成,市民無不嘩然,加上有一班這年頭在政改問題上與政府對著干的民主派和反建制人士,怎會放過這個黃金機會?
  工商專業團體說政客“騎劫”(粵語,綁架打劫之意)了不肯就範的菜園村村民來挫折政府的威信,為自己撈政治本錢。事實是村民一開始便得到許多團體關注,協助組識游行抗議,令抗爭活動從不曾休止。
  不過,政府與反對派一攻一守,從來都是民主體制必由之路,不足為奇,文明國度不應存在政府說了便算數的情況,更何況香港這個已走向民主開放型的社會,政府應做的是將決策過程盡量透明化,有足夠的咨詢,經社會廣泛的討論,醞釀出共識才行事。
  問題是這次由一個基建問題激化為政治問題,過程之快,矛盾之深,除了互聯網絡力量驚人之外,最主要是社會上幾代人之間欠缺互信和利益衝突所致。
  特區政府推出高鐵方案,在主流媒體做了很多宣傳工夫,奈何忽略了利用網絡工具,結果反對者利用幾乎不用花成本的網上社交群組和博客區結集力量,猛批政府的方案,並且號召行動,發動連番的群眾運動,成效之大可從包圍立法會的大規模抗議可見。
  網絡只是工具,能挑起澎湃情緒的,是糾纏得愈來愈深的社會矛盾。支持政府高鐵方案的工商專業團體,被視為是從中得到利益的一群,這班人大都是50年代後出生的“50後”,現時在社會上占有重要位置,簡單說,他們都有名有利有權,最愛安穩無紛爭的環境,所以不滿事事把社會和經濟問題政治化。
  可是,網絡世界最大的一群是80年代以後出生的“80後”,他們讀飽書剛出頭,卻在社會上占不了多少甜頭,頭頂上50後的人還很精壯不會退,他們想往上爬,但根本無位置可鑽,心中的怨氣愈積愈多,其中一條出路是要求在社會和政治問題上參與,甚至分權。於是當第一個人走出來,自然很快刺激到更多後來者,要求“公眾參與”的聲音愈來愈大

  民主社會,沒有人敢說“公眾參與”是壞事,但參與的本質原來是幾代人之間的對抗角力,對社會的影響便不容忽視。
  “解放後”、“文革後”和改革開放“80後”出生的幾代中國大陸人,看到小香港發生的高鐵風波,會有什麼想法?
================
再談香港高鐵,八零後 作者:閭丘露薇 來源:瀟湘晨報 來源日期:2010-1-15

  上個星期這個時候,幾位香港自稱”八零後”的年輕人用苦行的方式,表達自己反對興建高鐵的訴求,要求立法會議員們不要通過政府關於高鐵的預算.結果,上個星期五的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會議,經過了六個多小時的”拉布”戰役,要在這個星期五繼續開會討論.這次預留了十個小時的開會時間,希望最遲在星期六,可以進行表決.
  所謂的拉布策略,就是立法會議員們透過提問,拖延投票的時間,只要在法定時間之內沒有問完所有的問題,那麼是不會進行投票這個議程的.這也算是在知道沒有辦法改變投票結果的情況之下,反對的議員們的一個技術性戰略.因為政府手裡面已經有足夠的支持票數,但是對於政府還有支持的議員們來說,這又是必須要走的程序.
  確保和尊重程序的公正公平,在一個民主社會是最基本的一點,也正是因為這樣,特首曾蔭權在星期四的立法會咨詢大會上上表示,雖然大家非常著急的希望這項撥款能夠通過,但他必須尊重財委會的程序.
  即便民意調查的結果顯示,大多數的被訪者同意興建高鐵,也不能因此堵塞反對者表達的渠道.我一直覺得,所謂的民主,就是由大部分人選出小部分人,同時弱勢群體還有個人利益能夠得到保障。上個星期五的立法會門外,聚集了上萬名的反對高鐵和支持高鐵的團體以及民眾,他們用喊口號,拉橫幅,甚至是街頭劇表演,以及唱歌的方式,來表達不同的訴求.
雖然警方計算的反對高鐵的人數,遠遠低於組織者聲稱的一萬人,但是至少有一點,反對高鐵的人並不是政府,甚至一些媒體所標簽的”八零後”年輕人,反對者來自不同的社會階層和年齡階層.
  支持和反對的各自出招,即使不是希望說服對方,至少是希望能夠表達.這讓人看到香港社會漸漸往前走的一面.因為從天星碼頭只有年輕的反對者們單薄的聲音,以及個別團體激烈的街頭抗爭的行動,到現在能夠展開積極熱烈的社會討論,不管是在媒體輿論上,還是在立法會內,甚至是在街頭上,參與的團體越多,民眾越多,看到的不是亂像,而是香港社會向著公民社會邁進的希望.
  上個星期的文章裡面,談到了自己對香港八零後年輕人的一些看法.在過去一個星期裡面,一直在想,他們站出來,或者他們表達不滿,是不是因為整體生存壓力的增加?其實每個年代的人,生存壓力用不同的形式存在著,區別只是在於物質上的豐厚多少,因此,這不應該成為年輕人表達不滿,要求更多的主要原因.
  更主要的還是來自於精神層面,因為社會在不斷的進步,就好像二十年前,同性戀是一個禁忌的話題,而現在已經理所當然的可以公開談論,甚至到了同姓婚姻是否合法的層面,年輕人擁有的價值觀,是一些現在已經不再年輕的人無法想像或者超越的.
  就好像互聯網的出現,讓具有創造能力的年輕人可以用干淨的途徑獲得財富和成功,不同於過去,依靠房地產,或者其它的實體經濟來進行資本的原始積累.也因為這樣,過來人無法接受,或者理解一家商業企業可以對自己有”不作惡”的要求,因為在過來人的人生經驗裡面,商場是赤裸裸,不講道義的,一切都是虎口奪羊的你死我活的競爭.也因為這樣,在一些看不慣年輕人的過來人眼中,年輕人這樣做不會是因為信念,而是為了沽名釣譽,這樣的言論在這些年的多個辯論場所都可以聽到,或許,是因為這些過來人已經從理想主義,磨成了徹頭徹尾的功利主義
  這種理解,在不同的社會同樣適用,只不過,不同的社會環境,給予民眾表達的空間大小不同.香港其實可以做得很多,可以從台灣那裡吸收多年社會運動累積的最佳經驗,同時又可
以利用台灣所沒有的優勢,那就是獨立的,還沒有被政治化的司法,為大家做一個示範,如何合理合法的透過不同的手段,來進行博奕.
  幾名年輕人正在進行的120小時的斷食抗議,只喝水不進食,一直到新的一次會議結束,希望能夠吸引更多的人到立法會門外表達反對的意見,目的當然不是抗議行為本身,而是爭取更多人的關注,或者感動更多的人站在自己這一邊,增加博奕的資本和話語權.給那些表示反對的立法會議員增加支持,也給那些支持的立法會議員還有官員增加心理壓力,期待對方能夠良心發現。
  堅持程序的正義,結果對於反對的一方來說,最理想的狀態,雖然還是不認同,但能夠接受.況且,通過博弈,說不定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因為會發現,原來還有其他的更好的選擇,但是大家之前沒有嘗試去考慮過。

2010年1月6日 星期三

煲呔面聖受肯定,轉頭肯定中聯辦;夾心之人莫再煩,這樣才算受肯定

小平同志釋世事,灰飛煙滅在天堂。共產無情鞭屍去,子食父母不留情。人在還有人情在,一言堂去似飄零。左少右些中間好,可保父母養親兒。


鄧小平曾經表示:「實行一國兩制的構想,香港幾個不變:社會制度不變、法律基本不變,生活方式不變,保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自由港地位。除了派軍隊以外,不向香港特區政府派出幹部。派軍隊是為了維護國家的安全,而不是去干預香港的內部事務。我們說話是算數的,不搞小動作。不但九七年時不變,我們講五十年不變。五十年不變,影響不了大陸的社會主義。我很有信心,一國兩制是行得過的。」他也曾以「馬照跑、舞照跳」形容五十年不變的情形。 鄧小平還表示:說「五十年不變」是因為一代人只能管五十年,再長的時間要由下一代管了。 1984年,中英簽署關於香港問題的《中英聯合聲明》


如果連鄧小平的說話都不算數,應要信誰?中國有今天的崛起全在於中國偉人《鄧小平先生》對世界事務的肯定,國際對鄧小平帶動的中國的肯定『誠信、信心、信用』中國對國際的信譽是絕對不可扭曲的 … 如果有些人將中國偉人《鄧小平先生》肯定算數的說話如耳邊風扭曲過去 … 全世界人會相信新中國嗎!… 『世界無信,公義何來?』


隻首諾言以破產,轉圜餘地也全無。被迫公投來表態,實事無奈也無從。誠信何止抵萬金,關乎港人要定心。

!!!!!!!!!!!!!!!!!!!!!!!!!!!!!!!!!!!!!!!!!!!!!!!!!!!!!!!!!!!!!!!!!!!!!!!!!!!!!!!!!!!!!!!!!!!!!!!!


煲呔面聖受肯定,轉頭肯定中聯辦;夾心之人莫再煩,這樣才算受肯定。四百萬薪袋定定,香港繁榮又安定


飛哥說得好:做香港特首應有據理而行實事求事的精神氣魄『一國一制、一國兩制』在港的一制理應實事求事,才不會橫生枝節『就因胡塗混帳,一特區兩管治團隊;才會攪出個大頭佛「遊行隊伍直衝第二管治單位」真的亂作一團。』到底一國兩制還是三制?


雪地鴻爪:井水犯河水
恭喜煲呔曾!賀喜煲呔曾!今年終於過了一次開心的元旦,示威大軍沒有包圍禮賓府,也沒有衝擊政府總部,而是朝着西環而去,想像煲呔曾餵錦鯉時,可以一邊吹口哨、一邊哼起快樂小調:我是精叻香港仔,只要隨手一指引…… 是的,這次元旦遊行演變成一場衝擊中聯辦的騷亂,煲呔曾這個幕後總導演的功勞不可抹煞。首先,當局批准了這場蓄勢已久的遊行;其次,當局允許遊行目的地為中聯辦總部,而不是慣常的政府總部;其三,當局與示威者經過一輪談判後,允許示威者將一副諷刺北大人是「法西斯」的紙棺材抬到中聯辦門前,示威行動在高潮中結束。
很明顯,這個高潮是在港英餘孽與洋奴漢奸的交媾之中達到的。為此,煲呔曾事先也做了不少工作,赴京面聖前,煲呔曾特別安排了一場傳媒訪問,被問及政改等問題時,煲呔曾否認自己不守「玩鋪勁」的諾言,然後扮出一副苦臉,抱怨自己做夾心人。
那意思明顯不過,即煲呔曾是支持泛民要求的,無奈北大人不批准,他胳膊扭不過大腿,實在有不得已的苦衷啊。這一招借力打力、移形換影果然有效,港人的怨氣果然發洩到西環去了。
煲呔曾導演了這場井水犯河水的大戲,成功金蟬脫殼,將港府施政無能的焦點轉移,演化為中央與香港、一國與兩制之間的矛盾,北大人遭陷害,但有苦說不出。因為港府安排了逾千名警力保護中聯辦,顯得盡心盡力。先摑人一巴,然後再摸一下,既討好泛民,又向北大人邀功,精叻香港仔的功夫果然到家。
香桐仁

李鵬飛﹕我們需要向北京說不的特首
2009-04-30
【明報專訊】中聯辦研究部長曹二寶在中央黨校的刊物上撰文,說香港有兩支管治隊伍,一支是香港建制隊伍,一支中央幹部組成的隊伍。曹二寶的講法,已經是扭曲了鄧小平當初收回香港的原來構思。如果是中聯辦自己的意思,那就是想奪權,將以往桌子下做的東西放上桌面;更甚的是,中央黨校是習近平(相關)管的,如果這篇文章是政治局或政治局常委習近平的意思,那麼香港的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一國兩制已經玩完。
什麼是兩支管治隊伍?全世界沒有一個地方是有兩支管治隊伍的。中聯辦行文的用心,就是想奪權,將以前在桌下做的影響選舉、安排選舉、影響行政會議成員委任等等,全放在桌面上做。如果真的是兩支管治隊伍,到時有事誰還會去找曾蔭權(相關)?曾蔭權政府就會變成傀儡政府、偽政府。
這些事情都不是憑空臆測的,過去的事例比比皆是。就如新行政會議成員的委任,我自己親自觀察到劉皇發的委任,是中聯辦的意思,是政治交易,是政治酬庸。但是,曾蔭權想找盛智文(相關)入行會,叫他放棄加拿大護照,但上面一句「為什麼找個外國人」,便不行了,曾蔭權沒有據理力爭,證明他不是話事的人。明明特首委任行會成員是內部事務,他不能夠話事,便真的是桌下形成第二支管治隊伍,現在曹二寶的意思,就是要拿上桌面去奪權。
說到底,有兩支管治隊伍,就是因為曾蔭權無能,在立法會又沒有票,中央不放心曾蔭權的管治,曾蔭權也不敢去據理力爭。你見到曹二寶文章一出,中央沒有人出來澄清,中聯辦沒有人出來澄清,港府都是支吾以對,可想而知現在情形壞到哪個地步。

第一二任特首 已成傀儡政府
還有一點,李柱銘(相關)看了文章,擔心共產黨治港,我就認為,只要對方公開自己黨員身分,而又是由市民選出來的,他是共產黨員,又有什麼問題?我到現在都不明白,為什麼在香港的共產黨員,要遮遮掩掩做地下黨員。
曾蔭權還只剩下3年多任期,我更關心的是2012年的特首人選。第一二任的特首已經成為了傀儡政府,香港人所需要的第三任特首,最基本的條件,必定要是一個能夠向北京說不,會據理力爭的特首。
敢向北京說不的特首,絕不是搞對抗,也不會是一個只為民望搶風頭的特首。這樣的特首,才是真正體現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架構,不會違反鄧小平收回香港的想法。
即將來到的第三屆特首選舉,我做節目時一定會逐個問他們,你是否共產黨員,你又能否向北京說不,據理力爭。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

濟世狂言:卵官如此依法施政

特區長官「視民望如浮雲」,無獨有偶,內地有官僚視民眾為雞蛋。據傳媒報道,黑龍江省東寧縣縣長任侃曾在縣政府召開的棚戶區改造動員大會上,對抵制拆遷居民發出警告:「不要以卵擊石」,此語被網民說成「卵民論」。 日前,香港一群貧苦兒童將一粒又一粒的雞蛋擲向煲呔曾畫像大嘴,說是「扶貧交白卷,請特首食零雞蛋」,這一幕,我們可以說成為「卵官論」。
這個世界,到底民是卵還是官是卵?或人人平等,官和民都是卵?在我眼中,「卵官論」是真理,官與民為敵才是「以卵擊石」。多年前,特區政府裝模作樣成立了扶貧委員會,後來連裝模作樣都不要,取消了這個委員會。從此聽不到官僚扶貧,只說要「支持特首依法施政」,實際就是要大家「扶阿斗」,扶到今天,如何?竟然同泛民政客配合,讓遊行示威隊伍到中聯辦去演習「反攻大陸」。這樣的官和雞蛋有甚麼分別?這個行動是不是「以卵擊石」?
事態如何發展還是值得我們留意。看看今後的「七一大遊行」之類泛民政客是不是故技重施?特區政府又大大方方指引方向?在他們眼中遊行隊伍是「石」,中聯辦才是「卵」?元旦事件發生後,甚麼行政會議、立法會有沒有討論一番?是誰的「偉大勝利」?紙棺材抬到中聯辦,共產黨旗幟被焚燒……煲呔曾有甚麼感想?「依法施政」,原來就是這麼回事。回歸十二年,比英治時代更不如,當年英人還強調「要和鄰近地區搞好關係」。
劉濟昆
----------------------------
冷靜與熱情之間 2010年01月04日

元旦遊行,社民連衝擊中聯辦,翌日千夫所指,多份華文報章口誅筆伐。一時亢奮,當然豪氣干雲。假如衝突只關乎個人,如過往長毛單人匹馬抬棺材,反正見怪不怪,倒無大礙。可是現在社民連,象徵着五區總辭,一個需要廣泛支援而非少數簇擁的全民民主運動。在港人特重理性、溫和的氛圍下,社民連成員動輒訴諸肢體碰撞,只會予不少對社民連及總辭將信將疑的中間選民一個「攪屎棍」、「衝動鹵莽」、「有破壞無建設」的壞印象。眼下總辭已尚欠清晰,再加這次順藤摸瓜,總辭形象極可能因此大打折扣,要揹上「激進」、「搗亂」等負面字眼,予人口實。
收復民意失地非易事畢竟不是人人都可以、都願意是其是非其非,能將總辭之意義、執行及成效,與個別參與人士的態度、行為區分開來,獨立處理。一語貫之,社民連及少數衝動派的行為,不但無法令市民遷怒於政府的森嚴佈防,反而會令公眾對此多餘行徑嗤之以鼻。再加上個別言論抓緊港人怕亂的死穴,危言聳聽,將單一衝突誇大成天下大亂的序章,無限上綱。社民連往後要為總辭收復民意失地,殊非易事。再來看港人對所謂「激進」、「粗暴」的看法。假如港人認為示威期間的肢體擾攘是粗暴,中央歷年以釋法否決,以護法恫嚇,又何嘗不是粗暴干預一國兩制、高度自治?雖說前者硬橋硬馬,後者綿裏藏針,但兩者同樣違背港人意願,後果同樣非港人樂見(以嚴重程度言,後者大石壓死蟹,顛倒、箝制民權,比前者所謂的「無法無天」更可怖、影響更深遠。若然抗議激烈是無法無天,釋法恫嚇就是有法無天),何以有些人對前者就節哀順變,對後者就殺聲震天?筆者不認同社民連以激為進,但一究「激進」得以「抬頭」的原因,千錯萬錯,還不是政府專斷、中央偏聽,令部份港人窒息太過,了無期望?今日的劍拔弩張,錯在人多卻勢弱的港人,還是權大但理屈的中央?過份指摘泛民,盲目相信「強勢」和諧,和那些不但啞忍獸夫強暴女兒,更勸之逆來順受以保全家的愚昧婦孺,有何分別?
眼下需要是振奮人心由下向上的民主抗爭,既要策略及部署上的理性,更要對民主矢志不渝的感性,缺一不可。感性過火,運動會昏頭轉向,隨時出軌;理性太過,又會令屬弱勢的自己處處被動,進退失據。抗爭不果日久,會消磨民眾決心,提早犬儒,妄自菲薄。港人不喜歡郁手郁腳的感性,亦厭於單調示威步步為營的理性。眼下抗爭需要的,是新猷,不是粗野;是期盼,不是厭惡;是振奮人心,不是怒髮衝冠。這就是香港。
嚴櫻自由撰稿人
=========================================
加拿大政治新星肯尼 A+2010年01月04日
加拿大CTV電視台評審○九年哈珀政府團隊表現,哈珀獲 A-,屬高分,加拿大人暱稱他為「政壇不倒翁」。他的老友、政壇好夥伴、公民及移民部長肯尼( Jason Kenny)更獲 A+,可喜可賀,顯示民主憲政下的政黨後繼有才,並非功高震主。早有報刊評論,他是繼哈珀之後,問鼎保守黨黨魁和總理寶座的最有希望者之一,同時,對剛剛成功訪問中國的哈珀政府的內政外交的肯定和鼓舞。肯尼曾經是加國最年輕的國會議員之一,曾任多元文化部長,據聞哈珀總理與他友誼長久,對他言聽計從,英文報刊《多倫多星報》稱其「推動政策最迅速」。日前香港曾特首上京述職,溫總理要曾特府處理香港的「深層次矛盾」,特首能不能為港人向中央要求,任內迅速解決政改向民主方向發展,首先廢除立會「功能組別」這民主路障,設定高度民主的「特首提名委員會」等等,讓港人一人一票雙普選,通過普選路線圖,相信香港深層次矛盾會迎刃而解。中加政治格局雖然不同,但執政者的民望與政績掛上鈎,這一點肯定相同。肯尼這位少壯派經典之作是,促進保守黨政府對華人「人頭稅」、「排華法」在哈珀政府任內,總理在國會歷史性正式向華人道歉賠償,這項棘手工作,肯尼是最大推手,居功至偉,連華人部長陳卓愉都汗顏,讓旅加華人可以揚眉吐氣地慶祝加拿大國慶日。此舉還成功影響澳洲及美國對同類事情的解決。在中加互動中,哈珀和肯尼注重加拿大的國家利益和價值觀的完整。肯尼自小被父親送入寄宿學校讀書,同學中有華人子弟,基本是移加港人,交往中略懂中文詞彙,喜歡中餐,認為「中華文化也是存在一部份」,可謂對中國充滿感情,最有意思還是○五年初的事:「肯尼是加拿大保守黨員,不遠萬里,來到中國,肯尼走上燈市口,後來找到紫陽家(趙紫陽去世),不幸遭到(警員無情)驅趕」,他其實是學習白求恩的人道關懷而已。趙紫陽也是中國人民,中國歷史,中國富強,中國走向世界不可抹煞一部份,而且是光輝的亮點,肯尼一向最關注人的權利,人的尊嚴。肯尼必定記起,還有半個月,便是趙紫陽五年祭。海內海外,相信有很多個肯尼惦記他,惦記中國。紫陽千古,肯尼 A+。
易邦多倫多自由撰稿人
=========================================

莫名其妙元旦遊,誰個讓他衝進去。一港之事一地曾,何故衝了去西環?離題脫節爭普選,一人做事一人當。衝動坐大無好過,累民累物反害事。


棄政府總部而取中聯辦 改遊行終點具深層意義
 【明報專訊】民主派今年元旦大遊行,終點由過往的政府總部改到中聯辦,民主派此一「棄取」極具象徵和實質意義,不但進一步削弱特區政府的管治權威,同時把爭取普選的矛頭指向中央政府,民主派、甚至特區整體與中央的關係會更加激化。遊行終點由中環改到西環,牽動「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深層次矛盾,會怎樣觸動香港整體格局,尚待觀察,初步而言,我們認為並非吉兆。
 中方不再自覺 港人不再自制
 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漸行漸遠?
 1984年,中英就九七之後香港問題達成協議後,過渡期間的新華社香港分社和回歸後中聯辦會否成為另一個權力中心,一直是敏感議題。回歸前,新華分社自覺程度很高,即使有團體不滿港英政府的施政向其申訴,新華分社會清楚表明幫不上忙,勸說團體向港英政府申訴。回歸之後,到2003年七一50萬人大遊行之前,中聯辦嚴格遵守不干預香港內部事務,絕不說三道四,而香港民間也因為避免邀請中央干預內部事務,自制地盡量避免遊行到中聯辦請願示威(涉及內地的事項除外)。
 現在民主派就政制問題,捨棄特區政府,遊行到中聯辦向中央提出訴求,顯示民主派改變了策略。另外,昨日遊行隊伍還有提出反對高鐵、爭取解決雷曼事件等訴求,情是否反映港人不再介意中央干預,是值得關注的發展之一。
 遊行終點由政府總部改到中聯辦,不但使中聯辦的「第二個權力中心」角色浮現,中聯辦與示威者的互動形態也使人關注。不說別的,在政府總部,示威者就算在鐵欄上綁絲帶,政府總部人員不會阻止,只在人群散去後才清除。但是在中聯辦就不一樣了,日前支聯會到中聯辦要求釋放劉曉波,在鐵欄上綁黃絲帶時,中聯辦內的保安人員即場用剪刀剪斷絲帶,有示威者聲稱因而受傷。這個雖屬小節,卻也反映特區政府與中聯辦應對示威者的取態不同。
 昨日遊行之後,政治取態激進的社民連及其支持者衝擊警方的防線,雖然現場警隊人數多於示威者,但是示威者要衝擊中聯辦,警隊則在保護中聯辦,日後衝突會否加劇和惡化,是值得關注的發展之二。
 特區政府切勿竊竊私喜
 「傀儡」形象不利施政
 民主派捨棄特區政府,轉而向中聯辦要求「還我普選權」,就此,不知道行政長官曾蔭權和其他官員有何感想,若特區政府因為民主派的矛頭轉向中央而竊竊私喜,就大錯特錯了。首先,雖然中央牢牢掌握政制安排,但是特區政府執行中央的意旨,因此,民主派實際上也結實地摑了特區政府一個耳光,揭穿特區政府無權的一面。其次,此事突顯了特區政府的傀儡角色,而「傀儡政府」形象不會止於政制問題,會衝擊和貶損特區政府的管治權威,其日後施政更是舉步維艱。
 至於中聯辦成為民主派爭取普選的對象,乃客觀現實使然。因為曾蔭權與特區政府無權,即使中聯辦把如何應對推給特區政府,但是不會因而減輕中聯辦的角色,因為特區政府只是傀儡,中央又不與民主派接觸、溝通,民主派最後咬不放的仍然是中聯辦。因此,就事態而言,這是回歸之後,民主派藉政制問題與中聯辦首次正面「接觸」。雖然可能只是隔空接觸,因為中聯辦可以堅持相應不理,但是民主派透過向中聯辦提出訴求,仍然會激化與中央的矛盾。
 2003年七一大遊行之後的一段時間,港人對中央認同的程度高過特區政府。原因除了中央以一系列政策措施幫助香港經濟走出困境,還有是中央自回歸之後,兌現了不干預香港內部事務的承諾。但是七一大遊行之後,中央調整了對港方針,採取所謂「不干預,但有所作為」的做法。雖云不干預,中聯辦官員不再低調,特別在選舉時,中聯辦幕後操盤已是公開秘密。自此,港人對中央的評價就不若過往了。
 中央在港「無為」,在港人心目中的評價高過「有為」時,這個現象,值得中央咀嚼。總之,香港政制安排是港人與中央的「終極矛盾」,這個矛盾若能化解,則港人與中央的關係將會無比和諧融洽。要解開政制困結,我們再重申下列兩途:
 化解政制「終極矛盾」
  重塑港人中央融洽和諧
 (1)確認2017年的行政長官普選,門檻不高過現行安排;另外,確認2020年的立法會普選沒有功能組別。只要確認這兩點,則港人就會相信2017和2020年的普選是「真普選」,就會放心了。
 (2)民主派的政治能量不會消失,中央總要面對這股政治能量。因此,中央不應視與民主派的矛盾為敵我矛盾,處理與民主派的人民內部矛盾,不應埋首鬥爭,要以和風細雨式的統戰為主導。中央應該透過與民主派接觸、溝通、對話,尋求解決政制問題的分歧。
 未來一段日子,政制問題的熱度肯定逐步升溫,中聯辦的角色不會消減,而問題的本質和處理,涉及「一國兩制」會否進一步漸行漸遠。我們希望中央能夠拿出大智慧,處理好民主派捨特區政府而去的局面,使香港的「一國兩制」重新走上正軌。

2009年12月24日 星期四

全民求取普天樂,禁聲無疑滅地球。富國掾門把乞賣,懶字頭上有把刀。


小平同志釋世事,灰飛煙滅在天堂。共產無情鞭屍去,子食父母不留情。人在還有人情在,一言堂去似飄零。左少右些中間好,可保父母養親兒。
鄧小平曾經表示:「實行一國兩制的構想,香港幾個不變:社會制度不變、法律基本不變,生活方式不變,保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自由港地位。除了派軍隊以外,不向香港特區政府派出幹部。派軍隊是為了維護國家的安全,而不是去干預香港的內部事務。我們說話是算數的,不搞小動作。不但九七年時不變,我們講五十年不變。五十年不變,影響不了大陸的社會主義。我很有信心,一國兩制是行得過的。」他也曾以「馬照跑、舞照跳」形容五十年不變的情形。 鄧小平還表示:說「五十年不變」是因為一代人只能管五十年,再長的時間要由下一代管了。 1984年,中英簽署關於香港問題的《中英聯合聲明》
如果連鄧小平的說話都不算數,應要信誰?中國有今天的崛起全在於中國偉人《鄧小平先生》對世界事務的肯定,國際對鄧小平帶動的中國的肯定『誠信、信心、信用』中國對國際的信譽是絕對不可扭曲的 … 如果有些人將中國偉人《鄧小平先生》肯定算數的說話如耳邊風扭曲過去 … 全世界人會相信新中國嗎!… 『世界無信,公義何來?』


隻首諾言以破產,轉圜餘地也全無。被迫公投來表態,實事無奈也無從。誠信何止抵萬金,關乎港人要定心。

冷漠無情自私受,有步不行苦命哉。齊齊祈福能轉運,中環起步要齊來。命運在你手邀求,同心才能把運改。滅了聲音有乜好,如有冤情誰來訴?不仁不義滿天飛,人民魚肉釜上悲。


人無信而不立:無信用公義何來?這只會害民害國害全世界。 世人如能:眾為同一步變天也齊來,世上無難事只要眾有心。『世間無信,公義何來?』
強權與公理:強權往往出於小圈子的操縱,公理自在人心。… 當強權蓋於全人類時,人類應作何應變,這是必然應有的步驟,為『公義』挺身而出 … 沒『公義』世界將會滅亡!
★何謂『公義』如:賣貨不給驗貨之類。… 這是信用問題或作賊心虛的表現。…★又如:我們發明了蛋,這蛋我們不會用來壓人的;轉頭就用蛋擲人。這亦是信用問題。
道德經二章簡版 ★美善相分隨,有無難易見;長短高下分,音聲前後應。晴空天地人,無為自然通;無言來教化,萬物泉源開。道生而不佔,道養而不恃;功成而不退。
作為人類在世上是哪麼簡單:上帝生大地人類定公義:公義是上蒼的賜予,背棄了公義無疑是自取滅亡。上蒼是會收回的。『環保不環保世界在你手!』

----------------------------

15國政府挺劉曉波《○八憲章》冤案審結 聖誕宣判 2009年12月24日

中國異見人士劉曉波被控「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案件昨在北京開審,引起國際社會高度關注。西方 15個國家駐華使館代表罕見地現身法庭外,聲援劉曉波,創下同類案件開審,獲西方多國代表到場聲援之先河。美國政府更一日內兩次發表聲明,要求中方馬上釋放劉曉波。而數十名內地民眾和異見人士也突破封鎖,到場聲援。劉曉波的辯護律師丁錫奎證實,法庭將於明日聖誕節對案件作宣判。 中國組
劉曉波案昨日上午在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開審。因外界高度關注,當局極度緊張,大批軍裝和便衣公安周圍佈防。近百名海外媒體記者到場採訪,但被當局限制在距法院門數十米遠區域外,無法接近法院。法院四周遭大範圍封路,禁止無關車輛進入,有民眾搭的士到法院門口停下,甫開門即被公安按下塞返車內,下令馬上離開。
放大圖片

有聲援劉曉波的民眾搭的士到法院門口,甫下車即被公安抱頸按頭塞回車內。 路透社
放大圖片

有內地寃民乘機示威,高舉「言論自由英雄無罪」橫額,高呼「曉波萬歲!」 路透社
拒多國駐華代表旁聽
放大圖片

公安將欄杆上聲援劉曉波的黃絲帶扯下。 美聯社
美國、歐盟、加拿大、德國、澳洲、英國、新西蘭等國家駐華使館的代表,以及國際人權組織代表,昨日更現身法院門外,要求入庭旁聽,但法院以「滿座」為由拒絕。歐盟代表、瑞典外交官 Nicholas Weeks透露,昨至少有 15個國家駐華使館的代表到場。美國駐華大使館一等秘書梅儒瑞( Gregory May)昨在法院外對媒體宣讀聲明,促請中國當局公平審判劉曉波案。他說:「我們呼籲中國政府立即釋放劉曉波,並且尊重中國人民選擇和平表達政治意見的權力,以及國際認同的基本的人道精神,包括被告受審時,應遵循公平透明的原則。」同日,美國駐中國大使館發言人史雯珊( Susan Stevenson)也發表聲明,指美國政府對北京當局開審劉曉波表示關切。她指,根據所有公開證據,當局對劉曉波的指控,僅是他簽署並支持尊重人權和民主改革的《○八憲章》,呼籲中國政府立即釋放劉曉波。
官不給劉充份時間自辯
獲准旁聽的劉曉波弟弟劉曉暄透露,劉曉波在庭上有自辯,他完全否認控罪,但法官以時間不夠為由,不給他充份時間發言。劉的辯護律師之一莫少平指,除《○八憲章》外,當局從劉曉波數百篇文章,上百萬字中,選出六篇共 300多字作為罪證,「是典型的斷章取義。」昨日還有數十名內地民眾和異見人士突破當局封鎖,到法院外聲援劉曉波。中國政法大學教師、維權律師騰彪表示,他也有份參與簽署《○八憲章》,當局若判劉曉波有罪,意味他也有罪,他願與劉同擔刑責。北京市民宋在民則打出聲援劉曉波的橫幅,高呼「民主萬歲!言論自由萬歲!曉波萬歲!」他稱不認識劉曉波,但他是為自己的未來鬥爭。至於早前表示要到法院聲援劉的天安門母親丁子霖、張先玲,及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的秘書鮑彤等,昨都被國安堵在家,不能出門。據內地法律,當局對劉的控罪刑期最高 15年。有報道指,當局利用聖誕節宣判,以減少西方輿論在假日氣氛對劉案的關注度。 06年,著名維權律師高智晟被判刑是 12月 22日; 07年維權人士胡佳被捕是 12月 28日。兩宗案件都是在聖誕節前後宣判。
國際聲援劉曉波
放大圖片

美國駐華大使一等秘書梅儒瑞(中)在法庭外發聲明,促中方釋放劉曉波。 美聯社
《美國》美國政府針對劉曉波案,多次強烈譴責中國政府嚴重侵犯人權。總統奧巴馬上月訪華時,當面向國家主席胡錦濤要求釋放劉曉波。美眾議院更在 10月份以大比數票通過決議,敦促中國釋放劉曉波。美駐華使館人員昨更現身法院門外,要求中方立即釋放劉曉波。
《歐盟》歐盟輪值主席國瑞典在 12月 14日,代表 27個會員國發表聲明:鑑於人權的國際義務,以及中國憲法對言論自由的保障,歐盟要求中國無條件釋放劉曉波,並停止騷擾和逮捕《○八憲章》的其他聯署人。
劉曉波案事件簿
23/12/09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劉曉波案,並拒絕外界旁聽,聖誕日宣判11/12/09當局正式起訴劉曉波,罪名為涉嫌「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罪證包括撰寫《○八憲章》和另外六篇文章08/12/09劉曉波被移交北京市檢察院審查起訴23/09/09北京市公安局宣佈對劉曉波延長偵訊三個月23/06/09被以涉嫌「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正式逮捕08/12/08被北京市公安局從家中帶走,次日被以涉嫌「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刑拘08年底劉曉波起草並發起簽署《○八憲章》,該憲章原計劃同年 12月 10日世界人權日發佈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
蘋論:北京當權者才是被告 2009年12月24日


北京當權者昨天把拘禁多時的內地異見分子、維權人士劉曉波先生帶上法庭,控告他顛覆國家政權罪。北京當權者以為,把劉曉波送上被告席,自導自演一場「法庭戲」就可以堂而皇之的處罰劉先生,就可以利用個案殺一儆百,阻嚇其他人像劉曉波先生那樣不捨的追求人權自由,阻嚇其他人公開發出維權的呼聲。可是,北京當權者錯了。昨天站在被告席的不是劉曉波,不是維權人士,而是北京當權者自己,而是中共領導層自己。他們才應當為本身的罪行、違法行為承擔責任。第一項罪行是無理阻撓劉曉波的妻子跟劉曉波會面。從一年前被捕後,劉曉波的妻子劉霞一直未能跟丈夫會面,一直無法跟丈夫說句話,只能透過辯護律師互通訊息及問候。到昨天劉曉波的案子開審,劉霞身為妻子,作為跟劉先生關係最密切的人,理應有權到法庭跟丈夫見見面,理應有權坐在旁聽席了解案情。誰知道北京當權者居然以不成理由的理由把劉霞軟禁在家,不讓她離家半步,不讓她到法庭跟整年不見的丈夫會面。這種肆意剝奪家人旁聽權利的做法,這種硬生生阻隔夫婦會面的做法根本是濫用權力,是侵權行為,是嚴重罪行。第二項罪行是黑箱作業,秘密審訊。司法公義除了程序恰當公平外,也需要是看得見的公平,也需要讓公眾看得到。昨天劉曉波案的審訊過程卻完全不符合有關要求。家屬、朋友絕大部份被拒諸門外,一般公眾連接近法院也不可能;想採訪案情的傳媒則被擋在三十米以外的採訪區,無法直接報道案件審訊的過程。關注案件及中國人權狀況的國際組織成員、外國駐華使館人員同樣無法進入法院範圍。換言之,除了北京當權者欽點的極少數人有機會旁聽案件詳情外,絕大部份人被蒙在鼓裏。這種漠視司法程序公正性,大搞秘密審訊的做法怎能不是罪呢?北京當權者第三項也是最關鍵的一條罪狀就是違反憲法,無理剝奪包括劉曉波在內的中國人的基本人權與自由。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國公民享有各項基本人權自由如言論自由、集會自由、結社自由……等。劉曉波先生起草《零八憲章》要求中國政府改善人權,邀請社會各界參與聯署不過是行使中國憲法賦予的公民權利,不過是體現國際人權公約確認的基本權利而已,本身既合法又合憲,根本沒有任何理由被追究。而且,劉先生在起草、聯署的過程中都採取理性和平的方式,沒有任何暴力成份或破壞活動,沒有對社會治安造成威脅。只是,北京當權者根本容不下這些合憲合法的行為,去年底悍然拘捕劉先生,昨天則以顛覆國家政權罪起訴劉曉波。這種無視憲法、無視公民權利及自由的做法才應該被追究,才應當被拿到法庭上治罪。據說,劉曉波案將在明天宣判。我們不知道選擇在聖誕節宣判是不是要借節日氣氛淡化國際社會的反應。我們知道的是,真正有罪的不是劉曉波,而是北京當權者!周一至周六刊出
(盧峯)
-------------------------------

探針:銀色聖誕,黑色憤怒 2009年12月24日


聖誕節前夕歐美多國普降大雪,然而冰雪冷卻不了氣候會議之後的公眾憤怒。英國首相白高敦斥責北京政府「劫持了哥本哈根會議」,這只是醞釀和積聚於會場內外的焦躁與悲情終於爆發的序曲,今後隨着空洞無物的哥本哈根協議細節商討進程,國際間的爭端還將一再升級。筆者把來龍去脈簡化──中美兩國是世界上最大溫室氣體排放國,中國排放量佔全球百分之二十一點五;美國佔百分之二十點二;第三位俄羅斯佔百分之五點五;第四位印度佔百分之五點三;第五位日本佔百分之四點六,這三家的碳排量加起來也不及中美任何一家(以上均為○六年數據)。不言自明,哥本哈根會議是否成功,中美態度最關鍵。惜乎中美一開始就激烈爭吵,令本來就時間緊迫的會議充滿悲劇氣氛。中方堅稱本國的廢氣排放是○五年才攀升上去的,此前地球八成溫室氣體都是發達國家的「歷史欠賬」。筆者不欲糾纏道德指責,全盤認同中方說辭。與會各國是要解決問題,不是來開批鬥會。好有一比,當香港市民爭取普選,北京羅列自鴉片戰爭以來西方殖民主義罪惡,再加上李肇星名言,民主普選「你爸媽有嗎?你爺爺奶奶有嗎?」再化繁為簡,哥本哈根會議失敗的三大要素,第一是要求各國承諾減排時間表,北京強烈要脅非剔除不可;第二是已經取得共識的減排目標,到二○五○年全球減排百分之五十,發達國家在同一時間必須減排百分之八十,這條也在北京強烈反對下從協議中勾銷;第三是各國減排必須有國際機構的測量、報告、核查,中方強烈反對這三條準則,堅稱靠政府監督和法律管制就足夠了,特別是「可核查」這條涉及國家主權云云。當奧巴馬到會力陳如無國際監督「任何協議將只流於空談」。溫家寶和楊潔篪咬幾句耳朵,竟怒形於色拂袖而去,中方席位只留下低級別代表。不管發達國家有幾多「歷史欠賬」,歐盟諸國有誠意減排;奧巴馬比他的前任更願意為環保作出承諾,儘管受到國內諸多利益團體的掣肘,但他沒有反對至二○五○年全球減排廢氣百分之五十,發達國家同一時間內減排百分之八十這個協議條款,反對的是中國。哥本哈根會議連目下這個近乎倒退的協議方案都幾乎出不來,溫家寶約見印度、巴西、南非三國領袖試圖整合新興工業國的立場,力抗歐美。已經會晤過溫家寶的奧巴馬聞知後竟單刀赴會,不請自來,溫總完全沒有想到美國總統也玩「白撞」,他讓奧巴馬等了足足半個鐘頭,但「四國同盟」卻被破局了。於是北京乾脆與哥本哈根會議割袍絕裾而去,宣佈自己的減排目標是根據「國情」訂立的,不和哥本哈根協議掛鈎,也不和別國攀比。換言之就是我自己幹自己的,不接受任何條約約束,國際核查更提也休提。會議流產內幕,英國首相不會是最後一個爆料者,接下來整個世界的悲情與憤怒開始升騰了。
孔捷生 逢周一、四刊出

------------------------

強詞有理:原地踏步又如何


煲呔曾說今次政改如再原地踏步,將會是一個悲劇,這未免言重了。原地踏步就原地踏步吧,沒有甚麼大不了的,這算不上甚麼悲劇;要說悲劇,也只是他個人的悲劇。老實說,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政客要搞搞震,是不以煲呔曾的意志為轉移的,不管他如何惺惺作態,如何悲悲戚戚,終是枉然。 有趣的是,煲呔曾說今次政改方案如過不了關,他將無法向市民交代。問題是,無法交代又如何?難道他會落台謝罪?這幾年來,港府無法向市民交代的事可多着呢,煲呔曾還不是晚晚都「瞓得好」,還不是照樣做他的特首,住他的禮賓府,餵他的錦鯉。
其實,一切的一切,皆是煲呔曾自己惹的禍,要不是他當初頭腦發熱,揚言要「玩鋪勁」,泛民政客也不會死咬不放,政改也不至於陷入這種進退不得的窘局。辛棄疾詞云,「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如今的煲呔曾,即使已識盡愁滋味,恐怕也沒有心情說「天涼好個秋」。
如果說政改原地踏步是悲劇,那麼,這個悲劇已是無可避免,煲呔曾與其繼續在這方面糾纏,不如在經濟和民生方面「玩鋪勁」,尤其是他的十大基建和六大產業,儘管郵輪碼頭終於開工,但其他基建大計依然無影無蹤,他再不盡快兌現自己的承諾,就真的無法向市民交代。
陳競立

--------------------------

笑罵由我:端出實在貨色
煲呔曾受訪談政改方案空話連篇,「政改再原地踏步是悲劇」,這誰不懂?如何避免原地踏步,才是眾人關心的事。 避免原地踏步,當然要官方與民間妥協,但你也不能只要人家妥協,自己原地踏步。所以他說:「政改方案還有討論和修改空間,但幅度並不大。」這種話聽來就像哄小孩子,也就是說,政府畫定一個聊勝於無的修改「空間」,那範圍有多大,卻不能讓你們知道。
這種官民捉迷藏遊戲,筆者最不耐煩。口袋裏有甚麼東西,何不一次過端出來?你有暗盤在手,把它公開,讓公眾心中有數,可接受就接受,不接受就拉倒,豈不痛快?
現在民間一套想法(其實也是各說各話),官方也一套想法,大家就像京劇《三岔口》裏的摸黑對打,打來打去都是砍空氣。
政府留着一手,準備到最後關頭才露出來,主要是擔心太早披露,底氣沒有了,到時民間又有更多要求,政府就沒有退路。但政府的底盤是甚麼,公眾無從知悉,政府又如何取得大多數民眾的支持?
政府預先設定讓步空間,而且不準備有更多妥協,那又做甚麼諮詢?諮詢的意思是要吸取民間的意見,如果計劃修改「幅度不大」,修改要在政府預定的範圍內,那是不需要問公眾意見的,只要把最終的底盤甩出來,強迫公眾接受就是,因諮不諮詢結果都是如此。
黎民觀

----------------------------

濟世狂言:官僚叻於出席儀式


大學問家傅斯年曾表示,他想寫一篇《中國官僚論》。他說,中國向來臣妾並論,官僚的作風就是姨太太的作風。「官僚的人生觀:對其主人,揣摩逢迎,諂媚希寵;對於同儕,排擠傾軋,爭風吃醋;對於屬下,作威作福,無所不用其極。」今之香港特區官僚,將這些特點發揮得淋漓盡致。 從電視上看各種慶祝儀式,香港官僚比任何人都表現出色,尤其有中央大人物所在的場合。但是,儀式之後,又是原形畢露,對於屬下和民眾,作威作福;一旦屬下和民眾有出色表現,如將足球踢進龍門,他又可將一切功勞歸於自己。
共產黨創辦人陳獨秀寫過一篇《除三害》,「三害」中有一害就是官僚。他說:「我所說的官僚乃是中國式的官僚。一生的志願,長在謀官做,刮地皮,逢迎權貴,欺壓平民。國法是甚麼,官規是甚麼,地方的利弊是甚麼,人民的苦樂是甚麼,一概不問;一心只想發點財,回家享福。其中厚臉的角色,還要自誇有經驗,重道德。拚命的勾結門生故舊,把持政權……」如果我問:「香港有沒有這類官僚?」相信讀者都能夠一一列舉出來,只是「畫公仔不必畫出腸」。
澳門回歸十年,有長足進步;香港回歸十二年,時時聽到長官吹牛皮放大炮,不久前大吹「股市穩步上升,樓價穩步上揚」一類,近期股市可以連續一星期都下跌,長官就沒有話說了。
澳門有足夠權威,可以禁止香港政客入境,香港長官說是關心,問澳門當局,答曰「依法辦事」,香港長官能奈其何?
劉濟昆

-----------------------

笑看天下:靠估容易又一年


政府預算年年靠估,一味靠嚇話會有大量財赤,再放風明年經濟可能會有第二波危機,總之先封後門,閂定水喉。庫房水浸,百姓渴死,如此「審慎理財」,快快趣趣又一年,老朽相信煲呔曾會改口:估唔到烏吓烏吓都做到特首。 政府年年預算都叫人失笑,今年財政非但不會出現年初預算的近四百億元赤字,反而可望錄得逾五十億元盈餘,財政儲備料達五千億元以上。政府無論赤字還是有盈餘,總之就係睇唔到窮人,無視大部分市民面對衣食住行加風,一於裝聾扮啞。
清朝湖廣總督張之洞說:「舊者因噎而食廢,新者歧多而羊亡。舊者不知通,新者不知本。不知通,則無應敵制變之術;不知本,則有非薄名教之心。」香港政改,一味內耗,正處於新、舊交替的「夾縫」中,「不知通、不知本」是其最佳寫照;如今連處理民生亦「不知通、不知本」,百姓只好自我執生。
老朽要學會以「一日」為中心,今日事今日畢,不要保留不舒服的感覺,不要把恨意帶到明天,這樣才不會「後悔」活在香港。既然政府盲毛治港,老朽一介布衣,只好與「歲寒三友:秋褲、火鍋、被窩」為伍。這是一條轉發頻率頗高的微博,內地知名網民胡淑芬有詩曰:「我要去南方,去一個溫暖的小鎮,和一個姑娘成一個家。寒冷的北方,不會有人約黃昏後的愛情,只有熱被窩裏的姦情。姑娘,請在南方等我,我脫了秋褲就來。」
老朽一把年紀,不過人老心不老,我不介意大家叫我「搞鬼朋友」!
施友朋

中國人長期沈睡的根源

美国兰德公司对中国人的分析
美国兰德公司是一家著名的非盈利的研究机构,为美国官方提供“客观的分析和有效的解决方案”。最近,他们公布了一份对中国现状分析报告,即有肯定,也有严厉批评,值得国人反省。本文观点来自兰德公司亚太政策中心。 如果20世纪的中国是一个富裕和统一的国家,我们会有一个完全不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我们就不会有第二次世界大战而是第二次欧洲大战。中国能够阻止日本侵略或者打败日本。美国在这些冲突上的花费从根本意义上会减少很多,因为珍珠港事件不会发生。我们和整个世界,更不用说14亿中国人,一个多世纪以来,已经为中国的弱小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世界需要一个健康的中国。
中国的需求对日本走出衰退起到了促进作用。日本状况给世界经济带来了风险。关于这一点,怎么说都不夸张。日本巨额的债务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逐渐波及到全世界。在中国有力的帮助下,危险似乎已经过去。中国全球化给美国带来了很多影响。最明显的是,中国成为美国商品最大的市场。
 可口可乐早就完成了那个看上去像是神话的目标:卖10亿瓶可口可乐;曾经嘲笑中国梦的通用在中国卖了很多的别克汽车,在困难时期,中国带来的利润占通用利润的很大一部分;中国联想购买IBM个人电脑业务,(联想就不应该高价购买IBM,收购也可以,但要低价...)挽救了这个垂死部门的工作岗位。中国提供更低价的生活必需品给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尤其是对我们不是那么富裕的居民而言。有迹象表明由于能够购买中国低价的出口货物,低收入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可能提高了5%到10%。
中国金融体系的不合理意味著中国建造了垂死企业,导致巨大的生产力过剩。(我认为;生产力硬件投入过大软件投入过少,政府面子工程投入过大)近些年来,中国财政政策上的反复无常导致过度建造,对铁、铝、水泥和其他原材料产生了巨大的需求。日本人和现在的中国人看上去似乎会买下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但是当你看到他们的财政状况的潜在问题时,你会发现一个黑洞。日本人在90年代陷入了这样一个黑洞,至今还在努力地爬出来。中国人很多年后仍将会为目前这种无节制的狂热的购买行为感到心痛。
目前,中国面临著巨大的挑战。中国的银行是我们所知道的世界上最糟糕的银行。中国每一代,都有相当于美国规模的人口从农村涌入城市。每年,都有1200—1300万新工人加入就业大军。在制造业,生产力对就业的影响比我们国家要严重得多。到202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会使工作人口与不工作人口的比率成为世界上最糟糕的,比日本更甚。如果没有特效的新政策的话,中国的经济在那个时期就会狠狠地撞墙。到2020年,以我们的标准来看,它会是一个非常穷的国家。
中国人缺乏诚信和社会责任感。中国人不了解他们作为社会个体应该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普通中国人通常只关心他们的家庭和亲属,中国的文化是建立在家族血缘关系上而不是建立在一个理性的社会基础之上。中国人只在乎他们直系亲属的福址,对与自己毫不相关的人所遭受的苦难则视而不见。毫无疑问,这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道德观势必导致自私,冷酷,这种自私和冷酷已经成为阻碍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最关键因素。
  中国从来就没有成为一个法制社会,因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守法行为格格不入。中国人老想走捷径。他们不明白这样一个事实:即成就来自于与努力工作和牺牲。中国人倾向于索取而不给予。他们需要明白一个道理:生活的真蒂不在于你你索取多少而在于你能给予社会和你的人类同胞多少。
大多数中国人从来就没有学到过什么是体面和尊敬的生活意义。中国人普遍不懂得如何为了个人和社会的福址去进行富有成效的生活。潜意识里,中国人视他们的生活目的就是抬高自己从而获得别人的认知。这样一来,一个人就会对"保有面子"这样微不足道欲望感到满足。"面子"是中国人心理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它已经成为了中国人难以克服的障碍,阻碍中国人接受真理并尝试富有意义的生活。
这个应受谴责的习性使得中国人生来就具有无情和自私的特点,它已成为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
  中国人没有勇气追求他们认为正确的事情。首先,他们没有从错误中筛选正确事物的能力,因为他们的思想被贪婪所占据。再有,就算他们有能力筛选出正确的事情,他们也缺乏勇气把真理化为实践。
中国人习惯接受廉价和免费的事物,他们总是梦想奇迹或者好运,因为他们不愿意付出努力,他们总想不劳而获。很少有中国人明白一个事实,就是威望和成就是通过一步步努力的工作和牺牲实现的,不付出就没有所得。简单来说,如果是为了谋生,那一个人只有去索取;但如果是为了生活,一个人必须要去奉献。
  由于在贫穷的环境下生长并且缺少应有的教育,大多数中国人不懂得优雅的举止和基本的礼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着装笨拙粗鄙却不感到害羞。他们在青少年时所受的教育就是如何说谎并从别人那里索取,而不是去与别人去分享自己的所有。
中国所谓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国家。但无限制生育政策所带来恶果使得中国成为了无限廉价劳动力的输出国。这些输出也包括那些受过教育的劳力输出,除了他们的教育水平,实则和其他一般苦力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中国大规模生产的便宜产品降低了输入这些产品的地区的商业信用度。由于技术落后,管理失败,中国制造的单位能耗要比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高出很多。因此,随着出口额的增加,中国在扩大生产的同时丧失着宝贵的能源。同时,这种行为也严重的污染了环境,使中国变为全世界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国家。
目前中国正在遭受着资本主义社会2大邪恶的折磨,即环境的破坏与人性的丧失。由于中国人天生的贪婪的本性,它们可以毫无保留的接受资本主义的阴暗面即无止境的追求利润,忽视人的尊严。中国人对西方的技术与产品狂热追求却对西方管理文化所强调的坦率,直接,诚实这些品质漠不关心。
由于中国文化不鼓励敢于冒险这种优良品质,所以中国人极力避免冒险,他们也不想寻求机会来改善自己的生活。中国人对于生活的平衡性和意义性并不感兴趣,相反他们更执迷于对物质的索取,这点上要远远胜于西方人。大多数中国人发现他们不懂得"精神灵性","自由信仰"以及"心智健康"这样的概念,因为他们的思想尚不能达到一个生命(补:即肉体和灵性的并存)存在的更高层次。他们的思想还停留在专注于动物本能对性和食物那点贪婪可怜的欲望上。
在中国人的眼中,受教育不是为了寻求真理或者改善生活质量,而只是身份和显赫地位的象征和标志。中国的知识分子从别人那里得到尊敬并不是因为他们为了别人的幸福做过什么,而只是因为他们获得占有了相当的知识。事实上,他们中的大多数只不过是一群仅仅通晓考试却从不关心真理和道德的食客。
  中国的教育体系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一种失败和耻辱。它已经不能够服务于教育本应所服务的对象:社会。这个教育体系不能提供给社会许多有用的个体。它只是制造出一群投机分子,他们渴望能够受益于社会所提供的好处却毫不关心回报社会。
中国可以培养出大批的高级能人才,但却很少可以培养出合格的可以独立主持的管理级专家。服务于一个公司或者社会,光有技术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勇气,胆量,正直和诚实的领导才能,这恰恰是大多数中国人所缺少的品性。正如亚瑟.史密斯,一位著名的西方传教士一个世纪前所指出的,中国人最缺乏的不是智慧,而是勇气和正直的纯正品性。这个评价,虽然历经百年,如今依旧准确诊断出中国综合症的病因。
大多数中国毕业生对选择出国并为外国工作不会感到内疚,事实上他们首先欠下了中国人民在教育上为他们所做出的牺牲。随着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破坏和逐步衰弱,大多数的中国人,包括受过教育的人都徘徊在精神和内心世界的路口,像迷失的狗一样不知何去何从。
------------------------------

融入人類的普世價值:應以誠信、公義先行,蘇聯老大哥以先行一步,可惜其後繼者因文化獨斷卻離題地步向反其道而行墮入萬劫不復人性貪婪行列 … 馬列反資以共享,國家走資離民眾。自然步伐會隨來,祇有誠信求公義;可享萬世太平年,人類社會應互助。脫節離題反從前,深淵回天如隔世。世上誰個願為奴,人權價值普天行。


《蘋果日報》:蘇俄兩代總統的人道情懷 2009年11月17日


柏林圍牆倒塌二十周年,在十一月九日的慶典上,德國總理默克爾向應邀出席的前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表示感謝說:「這要歸功於你。」此一感謝,戈爾巴喬夫可謂當之無愧。柏
林圍牆的開放,肇因於這位當時的蘇聯總統兼蘇共總書記的「新思維」─其核心為民主與人道主義的理念。有論者指出,當年柏林圍牆倒塌,蘇聯以至今天的俄國在某種意義上是「受害者」。但現任俄國總統梅德韋傑夫,這位一九六五年九月出生的年輕元首,不僅出席了慶典,還發表評論稱:「柏林圍牆是一種標誌,它是分隔兩個陣營、兩種文明、兩種價值觀和分割整個歐洲的標誌。柏林圍牆的倒塌,代表了一種世界範圍的走向聯合的趨勢,也是歐盟走向聯合的最重要一步。」
決不為史太林平反梅德韋傑夫在不久前,更旗幟鮮明地表達了迥異於極權主義的價值觀。針對今年國內為史太林喊寃的人數大增,他在視頻博客和電視台上說,二戰前的二十年裏,史太林讓很多人受到政治迫害,但至今還有人說,這是為了某種最高國家目的。「我堅信,任何國家的發展,它的任何成就、宏圖,都不應當以人的痛苦和損失為代價。任何東西都不能高於人生命的價值。任何迫害都沒有理由。決不允許在恢復歷史正義的名義下替消滅自己人民的人平反。」在此之前,從一九九一年蘇聯解體起,每年十月三十日被列為紀念俄國二十世紀受政治迫害者的日子。其中絕大多數死於史太林的魔掌之下,為數達二千萬人,在全球僅次於毛王朝無辜受害的四千萬喪生者。梅德韋傑夫還說:「對民族悲劇的記憶同對勝利的記憶,一樣神聖。」
中共藐視人命價值反觀大陸中國,一貫視人命如草芥。鎮反、土改等殺人近千萬,文革死於非命者亦不下數百萬。六四前夕,當局更揚言:「殺二十萬人頭換二十年穩定。」這一切均冠以「革命」的理由,即「為了某種最高國家目的」。其藐視「人生命的價值」,簡直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除政治迫害外,一九五八年大躍進之後三年的大饑荒,至少有三千七百五十萬人命喪黃泉。然而中共紀念建政六十周年,對此和文革浩劫等悲劇均隻字不提,妄圖將之從民族的集體記憶中抹去。甚麼時候中南海掌權者能夠仿效俄國首腦與時俱進,與國際接軌,尊重普世價值,真正把以人為本落到實處,而不是把黨的利益置於首位,那才意味着中國崛起的開始,而平反六四應是第一步。天安門城牆上的毛像也應除下,連同其屍體送進歷史的垃圾堆。那將意味着拆除已有六十年歷史的北京「柏林圍牆」──中共精心構築的把大陸民眾和民主自由分隔的人為障礙。
張成覺自由撰稿人

-----------------------------
犯禁只為三個字,刑期未免得人驚;誠信、公義平天下,愛戴隨來民有福。

劉曉波犯禁文章節錄 (明報)2009年12月26日 星期六 05:05【明報專訊】

《中共的獨裁愛國主義》
尊民愛民、特別是尊重和保障民眾用和平的方式置疑、批評、甚至反對政府決策的權利,才有資格代表由民眾利益彙集而成的國家利益,也才可以稱之為愛國政府,才有資格倡導愛國主義。然而,一個獨裁政權的愛國恰恰相反,它高調提倡愛國主義卻從來不尊重不愛護國家的主體——人民。
即便現在的中共是世界上最大的政黨,但六千多萬黨員與十三億人口相比,也僅僅是少數,怎麼就能那麼大言不慚地宣稱「代表人民和國家」。中共之所以一直自奉為「國家、民族和人民」的天然代表,絕非真的「替天行道」,而是要維護獨裁強權及其既得利益。
凡是獨裁政權,都喜歡倡導愛國主義,而獨裁愛國主義不過是禍國殃民的藉口而已。中共獨裁政權提倡的官方愛國主義,是「以黨代國」體制的謬論,愛國的實質是要求人民愛獨裁政權、愛獨裁黨、愛獨裁者,是盜用愛國主義之名而行禍國殃民之實。
《難道中國人只配接受「黨主民主」》
做人的箴言云﹕人,生而自由、平等。導致普遍的奴役和不平等的,決不是因為統治者過於強大或過於英明,而是因為被統治者們的跪下。難道三叩九跪的皇權時代已經廢除了一百多年的今天,國人還自我作踐、找出種種理由為自己的跪姿辯護?僅僅是小康的恩惠和允許富人入黨的開恩,難道就使國人只會以下跪叩謝來顯示獨裁者的高大和恩典嗎?!
自由中國的出現,與其寄希望於統治者的「新政」,遠不如寄希望於民間「新力量」的不斷擴張,民間尊嚴在觀念上和法律上得以確立之日,就是國人的人權得到制度性保障之時。
《通過改變社會來改變政權》
經過了二十多年的改革,由於中共在政治上的權利自私,也由於民間力量的分散,短期內還看不到任何足以改朝換代的政治力量,官權內部看不到戈爾 巴喬夫或蔣經國式的開明力量,民間社會也無法聚積起足以抗衡官權的政治力量。所以,中國向現代自由社會的轉型過程,必然是漸進的曲折的,時間的漫長也可能超出最保守的估計。
同時,相對於中共政權的強勢而言,民間社會仍然弱勢,民間勇氣不夠及其心智還很不成熟,民間社會還處在最初的發育過程之中,因而也無法在短期內培育出足以替代中共政權的政治力量。在此情况下,中國政治體制及其現政權的改變,任何急功近利的計劃、綱領乃至行動,只能是難以兌現的空中樓閣。
非暴力維權運動不追求奪取政權的目標,而是致力於建設一個可以有尊嚴地活著的人性社會。即通過改變民間的生存方式——愚昧而懦弱的、甘於奴役的生活方式——來致力於獨立公民社會的擴張,首先致力於在官權控制薄弱之處擴展民間社會的空間和資源,其次用不間斷的非暴力反抗來壓縮官權控制的社會空間,再次通過民間代價的累計來加大獨裁官權的統治成本,形成民權進一分、官權縮一分的漸進格局。總之,中國走向自由社會的路徑,主要依靠自下而上的漸進改良,而很難乞靈於自上而下的「蔣經國式」革命。自下而上的改革需要民間的自覺,需要自發的持續的且不斷壯大的公民不服從運動或民間維權運動。也就是說,追求自由民主的民間力量,不追求通過激進的政權改變來重建整個社會,而是通過漸進的社會改變來逼出政權的改變,即依靠不斷成長的公民社會來改造合法性不足的政權。
《多面的中共獨裁》
後毛(澤東)時代的中共政權,雖然獨裁依舊,但並不狂熱,而是理智的獨裁,愈來愈精於利益計算。特別是六四 大屠殺後,任何努力都無法緩解中共意識形態的急遽衰落,加上跛足改革帶來的唯利是圖、普遍腐敗和兩極分化,更使政權的合法性危機雪上加霜,以至於,即便是獨裁化民族主義的煽動,也無法真正凝聚民意民心。所以,中共維持政權的主要方式只能乞靈於經濟高增長和利益收買。沒落的帝制傳統、腐朽的拜金主義和垂死的共產獨裁相結合,演化為那種最壞的掠奪型資本主義和現行的灰色統治方式,極端機會
主義的統治也使今日中共獨裁呈現出模糊多面的特徵。
然而,實用靈活的操控方式,由於其徹底的機會主義性質,恰恰表徵著獨裁政治的末日景觀——制度本身的漏洞百出,統治的合法性及其效力的迅速流失——統治者和被統治者基於唯利是圖的權宜性合作。小康承諾購買到的效忠,恰恰是爛透了的靈魂,在利益至上的驅動下,幾乎沒有一個官員是清白的、沒有一分錢是乾淨的,沒有一個字是誠實的。所以,中共的這一切手段,都是獨裁者維持最後統治的權宜之計,根本無法長久地支撐這座已經出現無數裂痕的獨裁大廈。
《獨裁崛起對世界民主化的負面效應》
要消除獨裁中共的崛起對世界文明的負面效應,就必須幫助世界上最大的獨裁國家盡快轉型為自由民主的國家。對於全球民主化的偉大事業來說,中國是整個佈局上的關鍵一環,盤活中國,滿盤皆活。所以,是任由綁架了十幾億人口的中共獨裁繼續腐蝕人類文明,還是將世界上最龐大的人質從奴役下解救出來,不僅是中國人自己的當務之急,也是所有自由國家的當務之急。
一旦中國變成自由國家,對於人類文明就將具有難以估量的正面價值,它必將是繼蘇東極權帝國的世界性崩潰之後,再次帶來殘存的獨裁體制的又一次世界性雪崩,朝鮮、緬甸、古巴、越南 等獨裁政權將難以為繼,那些固守獨裁體制的中東國家也將受到強烈的震撼。
《對黑窯童奴案的繼續追問》
胡溫上台以來,最愛表演的就是「親民秀」, 廢除收容遣送、改變應對SARS 的決策,人權寫進憲法、免農業稅,走鄉串戶,替民工討薪、為農民賣桃、下礦井中過三十、穿舊旅游鞋、多次為民間疾苦流淚……通過壟斷媒體的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胡溫多少還積累點親民的形像。然而,親民是臉上的和電視鏡頭前的,而冷酷是骨子裏的、黑箱決策中的。
此次「黑窯奴童」罪惡的曝光,再次戳穿了胡溫的問責諾言和親民神話。胡溫政權之所以如此冷血,並不是個別官員的缺少人性,而是獨裁制度本身的野蠻性質造成的。只要是獨裁制度,就永遠學不會敬重生命和維護人權;一個把維持壟斷權力作為第一要務的統治集團,也不可能珍惜包括孩子們在內的國人生命。正因為獨裁制度及其政府不把人當人,才會發生如此令人髮指的違法犯罪行為。
總之,獨裁權力是冰冷的,眼睛只盯著烏紗帽的大小官員,不可能是溫暖的。自從中共掌權以來,中共歷代獨裁者最在乎是手中的權力,而最不在乎的就是人的生命。如果沒有制度性變革,黑磚窯式的罪惡,非但不能連根拔掉,甚至連枝葉也掉不了幾片。

2009年12月22日 星期二

只有腳步能傾訴,代表心跡好過無

小平同志釋世事,灰飛煙滅在天堂。共產無情鞭屍去,子食父母不留情。人在還有人情在,一言堂去似飄零。左少右些中間好,可保父母養親兒。

鄧小平曾經表示:「實行一國兩制的構想,香港幾個不變:社會制度不變、法律基本不變,生活方式不變,保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自由港地位。除了派軍隊以外,不向香港特區政府派出幹部。派軍隊是為了維護國家的安全,而不是去干預香港的內部事務。我們說話是算數的,不搞小動作。不但九七年時不變,我們講五十年不變。五十年不變,影響不了大陸的社會主義。我很有信心,一國兩制是行得過的。」他也曾以「馬照跑、舞照跳」形容五十年不變的情形。 鄧小平還表示:說「五十年不變」是因為一代人只能管五十年,再長的時間要由下一代管了。
1984年,中英簽署關於香港問題的《中英聯合聲明》

如果連鄧小平的說話都不算數,應要信誰?中國有今天的崛起全在於中國偉人《鄧小平先生》對世界事務的肯定,國際對鄧小平帶動的中國的肯定『誠信、信心、信用』中國對國際的信譽是絕對不可扭曲的 … 如果有些人將中國偉人《鄧小平先生》肯定算數的說話如耳邊風扭曲過去 … 全世界人會相信新中國嗎!

隻首諾言以破產,轉圜餘地也全無。被迫公投來表態,實事無奈也無從。誠信何止抵萬金,關乎港人要定心。
==========================================================

有聲無聲檕腳步,不想學澳總出動。只有腳步能傾訴,代表心跡好過無。


有些人形容激進與保守是分裂這其實言過其重了…一個家有兩三兄弟出了爭拗是家常便飯只要仍同心為這個家出聲便是好兄弟了。最終還不是同一目標。


公務員事務局前局長王永平昨日接受網上電台訪問時表示,現有功能組別議席不符合普選原則,「如果唔符合,點解仲要加多幾個位?」他建議作為普選過渡方案,政府應維持現有立法會議席數目,再將現存★『區議會立法會議席選民基礎擴大』,由區議員互選,改由逾 300多萬選民一人一票選出;同時將有關選舉方法,在教育、法律、醫療、衞生服務和社會福利五個功能界別落實,讓泛民身先事卒為功能組別選舉帶來「普選化」。他又指政府建議新增五席區議會功能議席,對最終落實普選目標並無幫助。


正如:王永平前局長所說區議員互選應改由逾300多萬選民一人一票選出,五功能界別落實,帶來『普選化』。…先至是真的政改方案。…現時推出的是不符合普選原則;被『煲呔、條條揈』說成最好的方案。前任高官都說不符合、根本五席區議會互選絕大部分是保皇派所選出的就是『區議會保皇黨(議席)』,這又何來公平、普及!分明騙人。

目前全港市民遭受同一命運就是被『煲呔、條條揈』出賣,明明是倒退騙局還要叫我們上哪自掘墳墓的車,如果上了他們的車又會說成七成人讚成的政改方案。到時莫講17-20加倍都未知有沒有期。…東又係選西又係選,點解唔普選『區議會五席』?還要呃港人幾耐?…『絕對是誠信破產』。


元旦大遊行:還我普選權 獲准中聯辦外搭台集會 2009年12月22日

【本報訊】中央政府銳意將香港「澳門河蟹化」,借意壓低港人普選訴求。泛民主派明年 1月 1日舉辦的「還我普選權」元旦大遊行,正是港人力拒被貶為「澳門第二」的好機會;泛民主派更成功向警方申請在遊行終點中聯辦正門外「搭台」舉行小型集會,並呼籲遊行人士在中聯辦外綁上黃絲帶表達對普選的強烈要求。

綁黃絲帶表心願
放大圖片

繼 04年後復辦的元旦大遊行,集合地點會由維園改為中環遮打花園,終點也由政府總部移師至中聯辦,讓市民直接向中央駐港機構發出吼聲。集合時間在下午 3時正,主題顏色定為黃色,遊行者可以穿上黃色衣服或者戴上黃色飾物參與。主辦單位民主動力與泛民主派早前曾與警方召開兩次會議,獲答允安排封鎖至少一條行車線,並在中聯辦外「搭台」舉行小型集會。主辦單位屆時更會向所有遊行人士派發黃絲帶,呼籲遊行人士將代表普選心願的黃絲帶綁在中聯辦鐵閘外 反倒退政改方案以「還我普選權」為主題的遊行,具體四大訴求為爭取落實雙普選、取消功能組別、反對區議會政改方案,以及要求交出普選路線圖。民主動力召集人蔡耀昌強調是次遊行非常重要,「呢個係政改方案出台後,最有機會凝聚普選聲音嘅機會」,特別是政府最快明年 7月向立法會提交政改方案,「今次遊行有助為反對倒退政改方案打好基礎」。蔡耀昌續稱,中央將香港「澳門化」之心昭然若揭,建制派又積極動員支持者力挺政改方案,強調目前正是市民反對中央扭曲港人意願的大好機會,呼籲市民積極參與,「要話畀中央聽:香港人係有尊嚴嘅!」


泛民主派元旦大遊行
日期: 2010年 1月 1日時間:下午 3時地點:中環遮打花園行人專用區集合主題:還我普選權遊行路線:遮打花園出發,沿電車路遊行至西區中聯辦,並在中聯辦門外綁上黃絲帶建議衣飾:黃色預計人數: 10,000人資料來源:民主動力
恢復誠信是社會共同願望 2009年12月21日 蘋果日報

近來,引起人們普遍關注的,除了官員們的貪污腐敗以外,恐怕就是整個社會誠信喪失這件事了:形形色色的假貨充斥市場,各種各樣的有毒食品不斷出現,欺詐行為五花八門,假證件滿天飛,欠債不還,學術界抄襲剽竊成風。長此以往,我們賴以生存的空間還能維持下去嗎?我們的社會何以會走到這種地步?有人的回答是市場經濟大潮的冲擊,資本主義的氾濫,引導人們「向錢看」的結果。如果真是這樣,那麼那些市場經濟比我們成熟得多的國家裏,誠信豈非要喪失殆盡?恰恰相反,他們的市場經濟就是建築在誠信的基礎上的,正常交易都藉此進行,經濟也藉此而發展。
為政者要維護好風氣那麼真正的原因是甚麼?我想,北宋文學家、政治家蘇軾向宋神宗上的萬言奏章中寫道:「國家之所以存亡者,在道德之淺深,不在乎強與弱。曆數之所以長短者,在風俗之厚薄,不在乎富與貧。……是以古之賢君,不以弱而忘道德,不以貧而傷風俗。……故臣願陛下務崇道德而厚風俗,不願陛下急於有功而貪富強。使陛下富如隋,強如秦,……謂之有功可也,而國之長短,則不在此。夫國之長短如人之壽夭,人之壽夭在元氣,國之長短在風俗。……願陛下愛惜風俗,如護元氣。」從這些話裏,至少可以看出兩點意思:第一,良好的社會風氣是長治久安的基本保證。第二,為政者必須全力維護良好的社會風氣,切不可急功近利,尤不可為實現一己之私利,為達到政治目的而不擇手段,置社會良好風氣於不顧。而良好社會風氣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誠信。為政者必須以維護誠信為首務,身體力行,為民作則。否則,一旦誠信遭到破壞,必對社會造成極大的損傷。有一句大家都很熟悉的話,叫做「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因為榜樣會對人們起着示範和引導的作用。而為政者的榜樣作用更為顯著。當今社會誠信的缺失,實在和過去當政者未能維護誠信的良好風氣,甚至自己不誠不信有關。例如,有人為了使自己永遠「大權獨攬」,不擇手段鬥倒了一個又一個政治對手。在他那裏,豈僅是輕諾寡信,食言自肥,而且公然破壞法紀,甚至以「和尚打傘,無法無天」自詡。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在上者如此,在下者為了迎合上意豈不群起效尤?想當年大躍進,全社會被籠罩在當政者製造的謊言中,然而隨之而來的真相卻是幾千萬人餓死,誰要是敢對謊言有半點質疑,立即會遭到整肅。人們為了自保,不得不按着官方的調子說假話,自欺欺人。從此不講誠信,說假話成為瀰漫於全社會的風氣,年復一年,以致成為一種痼疾。
恢復誠信須由上而始今天,恢復誠信已經成了全社會的共同願望。善良的人們為了恢復社會的誠信紛紛獻計獻策,然而收效甚微,因為這些都是治標之舉,對於造成誠信喪失的根本原因絲毫沒有觸動。須知今日誠信之喪失既是由上而始,那麼它的恢復也必須由上而始。如果只是對下不對上,對民不對官,在上者要求平民百姓去力糾時弊,而自己卻依然故我,言而無信,欺上瞞下,黑箱操作,玩弄大眾於股掌之上,那麼,所謂恢復社會誠信只能是一句空話而已。
朱之輔大陸學者
--------------------------------------
政府當港人白癡,「我哋選佢嗰陣,係因為佢話會玩鋪勁,但家並無玩鋪勁,而係整鑊杰嘢畀香港人嘆!」
特首選委蔡堅 嘆錯信煲呔
2009年12月21日

【本報訊】特首曾蔭權提出的政改諮詢方案,違反其政改「玩鋪勁」的競選承諾後,昨日有曾投票支持他的選委直言感到受騙,認為政府的政改諮詢方案不但未有交代何時取消立法會功能組別,連如何落實真正普選的路線圖亦欠奉,令人感到特區政府當港人白癡,「我哋選佢嗰陣,係因為佢話會玩鋪勁,但家並無玩鋪勁,而係整鑊杰嘢畀香港人嘆!」
專業團體促撤功能組別醫學界選委蔡堅和來自學界、醫學界、區議員等十多名專業人士昨日召開記者會,表明專業人士要求盡快取消功能組別。曾投票支持曾蔭權出任特首的蔡堅表示,個人支持政制向前發展,但前提是政府須交代如何和何時取消功能組別和區議會委任制,「我相信任何有良心的專業人士,都會願意放棄功能組別。」蔡堅透露,早前出席一個專業聯盟會議時,十個專業團體中,有九個表明不應再保留功能組別,認為曾蔭權未有履行選舉承諾,推出民主倒退的政改諮詢方案,無疑是當港人「白癡」,令他感到十分失望。醫學界立法會議員梁家騮昨日出席一個政改論壇時稱,仍要就政改取態諮詢業界,但他個人認為現時功能組別選舉並不公平,個人亦不反對市民爭取 2012年雙普選。他又直指,政府至今多番迴避如何在 2020年落實立法會普選時取消功能組別,「佢哋諗緊方法,令功能組別可以喺 2020年繼續留喺度,再喺普及同平等呢度做少少文章」。為改善現時制度,梁建議立法會表決政府提出的議案時,亦應與議員提案一樣引入分組點票制度。

2009年12月21日 星期一

環保之戰凶且猛三百億打造香港無污染道路

小平同志釋世事,灰飛煙滅在天堂。共產無情鞭屍去,子食父母不留情。人在還有人情在,一言堂去似飄零。左少右些中間好,可保父母養親兒。

鄧小平曾經表示:「實行一國兩制的構想,香港幾個不變:社會制度不變、法律基本不變,生活方式不變,保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自由港地位。除了派軍隊以外,不向香港特區政府派出幹部。派軍隊是為了維護國家的安全,而不是去干預香港的內部事務。我們說話是算數的,不搞小動作。不但九七年時不變,我們講五十年不變。五十年不變,影響不了大陸的社會主義。我很有信心,一國兩制是行得過的。」他也曾以「馬照跑、舞照跳」形容五十年不變的情形。 鄧小平還表示:說「五十年不變」是因為一代人只能管五十年,再長的時間要由下一代管了。
1984年,中英簽署關於香港問題的《中英聯合聲明》
如果連鄧小平的說話都不算數,應要信誰?中國有今天的崛起全在於中國偉人《鄧小平先生》對世界事務的肯定,國際對鄧小平帶動的中國的肯定『誠信、信心、信用』中國對國際的信譽是絕對不可扭曲的 … 如果有些人將中國偉人《鄧小平先生》肯定算數的說話如耳邊風扭曲過去 … 全世界人會相信新中國嗎!

==========================================================

環保之戰凶且猛三百億打造香港無污染道路


董伯視上曾探問,是否想當特首唻;斷言拒絕功夫無,如若為宦保環保。奉祿盡獻環保事,環保之戰凶且猛。為民求褔家山壽,萬年地球保長青。環保事業全推動,可保後世永無愁。綠色地帶盡保留,人口漸減成真理。環保不成人何用,越多痛苦越凶殘。老聃看事順天意,前知後覺弊則新。轉軌為環保天地,環保事宜大過天。

其實香港地像我等心之人何其多,大地在陸沉義無反顧為救地球應當仁不讓。人能生存於地球上理應愛護地球,如果不珍惜地球等於不尊重子孫後人,難道要子孫後代接受突而其來陸沉危機之苦,當這危機到來時已無法挽救大多已要葬身大海!這是可預見的將來,既知大限將至為何不從今動手請救地球?

這生能到地球一遊真是人生樂事,地球無限美態其中靜動佳宜,雪山飛嶺大海環遊,清優綠林無邊曠野,飛天遁地無所不能;雖窮也可樂在其中。人不貴貧與富,大難來時往哪逃?

三百億可為香港變身成最先進道路環保化城市:只要將那高鐵轉軌便可騰出三百億
任何若有志於請救地球又能參選特首者肯奉獻於環保作出最大力度的人,任何一人也應投他一票,實事實做不像哪些口講講的無所事事。其實最簡單的承諾莫過於當今香港電動車這概念,如三百億用於這環保上三幾年全港七八成也可用上環保電動車:其名字『強積分電動環保車』電油車如不轉用實行扣分制按污染對地球傷害計。政府注資大力推動科研上必能更進一步到時這三百億資本或可使全港現時用的電油車可半費或大半費直接轉用『強積分電動環保車』叉電三腳插頭隨處可裝應沒難度,這概念未嘗不可。

--------------------------------

強詞有理:牆內開花牆外香 2009/12/20 東方日報-龍門陣

哥本哈根氣候峰會吵吵鬧鬧,最後只能達成一紙完全沒有約束力的所謂協議,令人啼笑皆非。其實此乃意料中事,各國同床異夢,各懷鬼胎,能取得實質成果才怪。反而對於香港來說,今次會議並非一無所得,理工大學研發的電動車My Car被大會選為接載與會者的穿梭車輛,可謂出盡風頭。這再次證明,牆內開花牆外香,香港研發的科技產品,港府當成草,外人卻當成寶,豈不怪哉! 正如科技大學前校長朱經武所說,香港不是沒有發展科研的潛力,也不是沒有從事科研的人才,無奈港府目光短淺,對科研資助似有若無,又不願將科研成果發展成產業,結果一切都是白搭。就以理大研發的這款電動車來說,據說技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連洋人也予以充分肯定,但港府卻不懂得推動在本港大量生產,捉到鹿不識脫角,你說蠢不蠢。
難為當局還口口聲聲說要發展甚麼創新科技產業,真是笑死人。本港研發出世界一流的電動車,港府卻寧願用日本貨,創新科技產業怎麼發展?還有,本港大學研發出又平又快的頭髮驗毒技術,港府卻寧願斥巨資購買外國儀器,創新科技產業又從何說起?講就無敵,做就無力,是港府官員的最大特點。
魯迅說:「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問題是,港府坐而論道,連走也懶得走,路又從何而來?

陳競立
------------------------------

My Car電動車代步大計 (星島)2009年10月28日 星期三 06:30(綜合報道)

(星島日報 報道)由香港理工大學 研發的MyCar上周正式在港開售,售價九萬七千元,不算貴,很想買一輛。問題是我家地庫停車位沒有插座充電,返工只能泊爛地停車場,怎辦?
  文:彭志揚 圖:美聯社、路透社、新華社 、星島圖片庫
  MyCar的推出,相信每一位本地車迷的心情都感到特別興奮,甚至想立即擁有一輛。定價九萬七千元,相比汽油車來說不算便宜,同價錢已可買輛很慳油的二手本田 Jazz。但我作為香港人,覺得以相當於一枚勞力士Daytona手表的價錢,能買到一輛由港人研發的電動車,其實又不貴,即使車子沒冷氣、很基本,但仍十分值得支持。
  購買MyCar之前,各位先要想想你的用車習慣。以我自己為例,現在每天駕駛須沿觀塘繞道進入東隧往筲箕灣 ,有九成路段為70km/h限速公路,但法例只能容許MyCar在50km/h或以下速限的道路行駛,加上我家及公司泊車地點都沒充電設施,要把MyCar成為My Car的夢想,似乎暫時難以實現。不過,據EuAuto表示,稍後將會推出加強版,包括配用了鋰電池以及裝有冷氣的型號(約售十五萬元),而四座位、有冷氣及時速達80km/h的版本,也會於明年面世。好的,希望我的電動車代步計畫,可於兩年內實現吧!
  MyCar CV.2規格
  動力:鉛酸電池+電動馬達,後驅
  性能:極速64km/h,可爬20%坡道
  充電:約六至八小時(220V)
  續航力:100km至110km
  耗電費:$0.15至$0.22/km
  售價:$97,000起
  查詢:2334 7331
  網頁:www.euauto.com.hk
  ■EuAuto行政總裁鍾倩玲(圖)透露,MyCar在港開售首天已售出十一輛,大部分為大公司客戶,預計明年可售出二百輛。
  ■以MyCar為基礎商用小貨車Commerciali(左)。
  ■MyCar暫時只可在50km/h速限道路行駛。
  ■財政司 長曾俊華 (圖)指,電動車可為本地帶來商機。
  ■MyCar生產線位於東莞塘廈,明年將拓展規模。
  ■上周六部MyCar列隊往九龍灣宣傳造勢,場面壯觀。
  ■中控台設電力及行車資訊顯示屏。
  ■車廂陳設簡單,但透明頂令空間感大增。
  ■全港首位MyCar車主,合和董事總經理胡文新(圖)。
  ■鉛酸電池版本約需六小時才可充滿電。

港產My Car明開售 基本版$97000

本港中小企與理工大學研發的港產電動車My Car,將於明日開售,最高時速達六十四公里,明年初將推出升級版,最高時速八十公里。生產商指電動車發展潛力大,未掌握本地銷情,便決定再引入電動小貨車及觀光車,預計最快明年首季成事。為加大生產量,車商正與內地企業商討合作,進行大量生產及技術轉移。
港府早前宣布引入三十架日本電動車,主要供給政府及集團使用,小市民未能受惠,而明日開售的My Car,是本港市民可購買的首部電動車。

引擎設於車尾箱


三腳充電插頭


錶板設於軚盤左方


車頭蓋可揭起放雜物

加推小貨車觀光車
My Car由中小企EuAuto及理大研發,東莞生產,今年八月獲運輸署批出牌照,但因車速有限,不能行走高速公路;加上目前「叉電站」不多,下月九日中電才於黃大仙龍翔中心停車場設首個公共充電站,而鑽石山荷里活廣場及九龍灣EMax的充電站,則於本周末起為一款日本電動車提供免費停車及叉電。

電動小貨車期望最快可於明年首季或第二季引入本港。

但EuAuto行政總裁鍾倩玲指出,My Car在港未開售已有十多張定單,其中港鐵、機場管理局及理大各訂三部,亦有一名城中名人垂青My Car;因市場潛力大,公司決定率先引入電動小貨車及觀光車。
明年初推出升級版
該部名為My Car Commerciali的電動小貨車,號稱為全球首部使用鋰電的小貨車,今年初在歐洲市場推出,已售出一百部,可用作售賣小食、送牛奶及收集垃圾等,最高車速達六十四公里,不計兩名乘客,負重達三百公斤,擬於明年首季或第二季引入本港。
至於My Car,市民明日起可用電話或網上預約試車及訂購,預訂四十五日後交貨。基本版最高時速六十四公里,首次叉電八小時,可行八十至一百公里,售價九萬七千元;如改用鋰電及加裝冷氣,售十五萬元。明年初的升級版則最高時速達八十公里,充滿電可行一百六十公里,並可加裝冷氣,現未定價,估計約十六萬元。車內電池一般使用兩至三年,新電約售一萬八千元,車商正研發四座位及「快叉」款式。

2009年12月20日 星期日

澳門滅聲真正好,嫖賭飲吹樣樣齊;無聲黑錢尋勝地,轉頭白過白雪山

小平同志釋世事,灰飛煙滅在天堂。共產無情鞭屍去,子食父母不留情。人在還有人情在,一言堂去似飄零。左少右些中間好,可保父母養親兒。

鄧小平曾經表示:「實行一國兩制的構想,香港幾個不變:社會制度不變、法律基本不變,生活方式不變,保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自由港地位。除了派軍隊以外,不向香港特區政府派出幹部。派軍隊是為了維護國家的安全,而不是去干預香港的內部事務。我們說話是算數的,不搞小動作。不但九七年時不變,我們講五十年不變。五十年不變,影響不了大陸的社會主義。我很有信心,一國兩制是行得過的。」他也曾以「馬照跑、舞照跳」形容五十年不變的情形。 鄧小平還表示:說「五十年不變」是因為一代人只能管五十年,再長的時間要由下一代管了。

1984年,中英簽署關於香港問題的《中英聯合聲明》

如果連鄧小平的說話都不算數,應要信誰?中國有今天的崛起全在於中國偉人《鄧小平先生》對世界事務的肯定,國際對鄧小平帶動的中國的肯定『誠信、信心、信用』中國對國際的信譽是絕對不可扭曲的 … 如果有些人將中國偉人《鄧小平先生》肯定算數的說話如耳邊風扭曲過去 … 全世界人會相信新中國嗎!



澳門滅聲真正好,嫖賭飲吹樣樣齊;無聲黑錢尋勝地,轉頭白過白山。可惜監察已全無,貪官奸商打橫行;抬高樓價迫民悲,國家無聲政制好!

隔牆有耳:澳門良心打回原形
2009年12月20日

澳門回歸 10年,今日係新特首崔世安登基大日子,亦係佢眼中釘、審計署前審計長蔡美莉退下來嘅時候。


搵晒自己友埋班

崔世安今日「登基」,管治班子全部係自己友;佢嘅眼中釘美麗姐亦由今日起打回原形。

人稱「美麗姐」嘅蔡美莉曾高分貝批評崔世安做社會文化司司長期間監察不力,發生東亞運場館建築費嚴重超支醜聞,日前公佈任內最後一份審計報告,終極一擊勁插崔世安做司長時領導嘅教育暨青年局浪費 1.4億元公帑,大快人心,因此被譽為「澳門良心」。
崔世安管治班子搵同聲同氣自己友埋班,「美麗姐」冇得留低打回原形,返回統計及普查局做顧問,上周五美麗姐最後一日返審計署上班,逐一同下屬講拜拜,雖然冇搞官式歡送會,不過近百個曾與她共事、現職及離職嘅同僚,羅漢請觀音為佢舉行告別宴,席間大家重溫共同監察政府卻吃力不討好嘅往事時,真係又欷歔又感慨,搞到美麗姐鬼咁感動。
臨別贈言,澳門審計署網頁日前發放《審計長蔡美莉盼特區審計工作堅持獨立和專業》文章,美麗姐撰文感謝一班同佢「同甘共苦」嘅同事,因為澳門回歸後創立審計署,大家做開荒牛由零開始,工作十分不容易。
香港審計署被視為監察政府「照妖鏡」,部門對遭審計署查數誠惶誠恐;澳門官員對幫佢哋算賬嘅審計工作卻唔係幾合作,連立法會都唔多關心官僚大花筒問題,美麗姐對此一直耿耿於懷,卸任前佢鼓勵審計署人員繼續堅持獨立、客觀、公正、專業、謹慎、廉潔奉公嘅工作原則,加強推廣政府部門節約公共資源嘅文化。

網民轟用人唯親
唔少澳門人對於美麗姐被打壓好激氣,有人喺 facebook發起「反對吹水安迫蔡美莉審計長下台」群組, 800人力撐美麗姐,網民批評崔世安用人唯親,連唯一敢唱反調嘅官員都棄用,安插馬仔進駐廉署、審計署兩部門,將兩個應該獨立運作嘅部門收歸旗下,日後澳門恐怕更加黑暗,哀號「陽光何時照射我們土地?」
pf_lee@appledaily.com

2009年12月19日 星期六

讚成高鐵建於錦上路慳回數百億兼環保

12月18日談論主題 讚成高鐵建於錦上路慳回數百億兼環保

公義 …?『誠信、信心、信用』隻首誠信以破產,假裝包裝香江受。雷曼商界毋定罪,迷債苦主葬身亡。高鐵停錦破到西,何來環保用意無;金錢如同水倒海,包裝說明成孤島。深港機鐵都兩站,一站高鐵水浸島。七百億資債務長,投資無道稅隨來。
捩橫折曲無所不用其極。現今香港社會淪落到凡事扭曲、歪理鋪天蓋地的地步,過去港英時期試問學校哪須驗毒嗎!…… 試問作為一個人沒有誠信可說是怎立於世! 作為香港中國人有誠信還怕什麼?所爭取的不外乎是『公義』,但隻首條條的楷模以令港人無地自容。一個有誠信的人被迫大話連篇,年青的被送上廣告去賣大話。… 年青人站起來對大話說不,這陣子是你們說不的時候!—— 李澤楷也支持普選。如有真普選我願意投『李澤楷一票』。
★《直選》李澤楷也支持直選 … 如果有直選,選李澤楷也是好的人選因他也要真普選★假如他做得不如理想,自然五年後有人替代。
資訊科技界候選人李澤楷(香港首富李嘉誠的次子),在投票前夕高調表示支持「真民主」,提名行政長官候選人時會考慮候選人是否支持2012年雙普選,引起一番議論。
★飛哥如是說:特首在競選承諾中答應要徹底解決普,如果他不能解決2017和2020的普選,他的誠信會破產。★《直選》田少好正氣。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
有死,民無信不立。”
子貢問一個國家的大政方針是什麼,孔子說:要讓老百姓有溫飽,即富國;要搞好軍隊建設,即強兵;要樹立起老百姓的生活信念。如此則可以了。
子貢感到當有主次,便問“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孔子說:那就先舍掉軍隊建設吧。子貢又問:“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孔子便說:那就讓他們挨餓吧
。從古到今哪有不死人的呢?但要讓生活延續,如果不樹立起生活信念,就是那些還存活的人也就真的站不起來了。

隻首諾言以破產,轉圜餘地也全無。被迫公投來表態,實事無奈也無從。誠信何止抵萬金,關乎港人要定心。

===================================================


素求!者:真誠的請求。『惟有樸忠之素,既久而猶堅』。「跨世代之苦行」惟有年青一代能做到!… 年青世代如能秉持以恆公義、和平平等隨之而來。

反高鐵 跨世代苦行 灌溉未來
2010年01月06日

【本報訊】雙手盛滿種子,珍而重之,全神貫注,緩步前行。敲響沉實鼓聲, 19位來自不同世代、跨越各階層的反高鐵人士,低頭不語,默默細數,每當踏到第 26步,他們就雙膝一屈,低頭默禱。他們「始於足下寸土」,希望以行動、用決心感動更多市民後天一起包圍立法會,爭取議員投票否決高鐵撥款申請,為香港「灌溉一滴不漏的未來」。昨日天氣轉冷,領頭的 80後青年黃衍仁脫掉鞋子,僅穿單薄的襪子,帶領眾人冒着寒風、頂着細雨,展開四日三夜的五區苦行。「我有信心可以堅持到 8號(星期五),用我哋嘅身體,好平靜咁去感染更多人。」示威者默念兩遍「始於足下寸土,灌溉一滴不漏的未來」就聞鼓起步。


《反高鐵四日三夜行動開始 下跪》領頭的黃衍仁只穿上單薄的襪子上陣,他有信心能完成四日三夜的行程。
放大圖片
雙手捧着稻米種子, 26步一跪一拜,反高鐵人士希望以苦行感動更多市民關心事件。陳亮華攝" src="http://hk.apple.nextmedia.com/images/apple-photos/apple/20100106/small/06la2p13.jpg">
《反高鐵四日三夜行動開始 跪拜》雙手捧着稻米種子, 26步一跪一拜,反高鐵人士希望以苦行感動更多市民關心事件。陳亮華攝
「 80歲後」長者議論紛紛
放大圖片


毋須再疾呼口號,他們留住力氣,任途人議論紛紛,慢慢前行。「嘩,個棺材喺邊呀?」「超!共產黨要你起,你哋嘈都冇用 o架!」「又唔係喎,如果要拆你屋企,你死人都反抗啦!」 80後青年的行動,引來路邊一班年約「 80歲後」的老伯各自表述。其他義工幫忙派發傳單,向途人解釋高鐵工程的問題。80後青年的決心,重燃了多位 60後人士的激情。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助理教授梁旭明說,反高鐵行動牽繫菜園村命運、政府資源分佈,「青年人唔係一定好激烈,可以用好和平嘅方式,喚起更多人關心。我行得幾多得幾多啦。」科技大學學者陳允中、香港大學司徒薇也有參與其中。
80後青年「喚醒好多人」
獨立電影導演崔允信表示,他是在 07年保衞皇后碼頭運動中,認識了部份 80後青年,「係佢哋喚醒咗好多人,關心香港嘅發展。」 78歲的菜園村村民尤伯伯,昨也一拐一拐跟着隊尾,老人家風濕骨痛,未能下跪。「一啲都唔辛苦,其實就算唔使拆菜園村,我都反對咁樣起高鐵呀!明明有可以慳番 300億嘅錦上路方案,點解要使 669億呀?」大批軍裝、便衣探員在場監視。苦行者花了兩小時,完成上水的行程,乘港鐵往大埔繼續苦行。苦行者今日將朝 8晚 9,在元朗、荃灣、葵芳各區繼續前行,牧師馮智活及一批基督徒學生會到場打氣。

-----------------------------------------------------------
讚成高鐵建於錦上路慳回數百億兼環保

一班想要工作者:大聲疾呼『要工作』。我也要工作,不對抗、求公道與公平。但絕不拆人家園,毀人美好原居地,這是做人的原則。
毀人家園冇天裝,落井下石更不仁;菜園村這些美好優越綠色環境與原有的人情味是金錢不可替代的。
貓痕華:高鐵到錦成孤島?簡直是黐人說夢,高鐵到錦全港善。直搗心臟會炸爆,價比港珠大橋大。環保不保天與地,廣未達心成孤島?
高鐵:明知急不及待為什麼不一舉兩得?…到錦上路轉軌2-3年只三兩百億、起碼快幾年!…而且可不搞亂彌敦道及附近街道原來已擠塞的街道環境及大角嘴挖地可能造成地陷的危機;大角嘴是舊式的填海區舊式的樓房。
唯一可解釋:就是利益相關的在營私舞弊,假公濟私;才會急不及待通過長達5-6年的高鐵建造方案。
香港之會亂就是這班營私舞弊的在假公濟私找著數。如真為香港好又怎會為直搗九龍心臟擾亂油尖旺全區的交通而不顧?
香港原本人人和平相處可是自97回歸後產生出這些既得利益者才會亂作一團,唯一可解決就是要平衡社會利益均衡才可兢兢業業,然後可長治久安。
--------------------------------------
苦行的反高鐵青年…青年們的沉默為公義而求公道的『苦行』見證香港年青一代是有能力達至普選和平路,不亢不卑。這些恆心毅力豁達與通透,推動著社會達致極至的境界。

高鐵戰訊:反高鐵青年苦行開始──轉念,始於足下寸土
週三, 2009-12-16 19:55 — 朱凱迪

「八十後反高鐵青年」今日下午四點開始一連三日圍繞立法會的苦行。起步時有六人。他們沒有發言,沉靜肅穆,橫額上書「轉念,始於足下寸土 / 灌溉一滴不漏的未來」。手掌護着種子和白米,每行廿六步就俯身舒展,如此繞行立法會一周要二十多分鐘,他們準備一直行一直行,直至立法會財委會在十二月十八日完成會議。
青年不像港鐵,沒錢在各大報章賣全版廣告壯聲勢,他們更需要你的支持。你可以陪他們走一段,或者做其他支援工作。無論什麼時候,都歡迎你來到立法會。1218請假包圍立法會 ‧ 反高鐵 ‧ 停撥款,下午一點半見。


●菜園村村民亦已在立法會和皇后像廣場中間的空地築起了「石崗菜站」,旁邊還有一塊菜田,明天下午一點至兩點和五點至六點,村民會在現場示範耕菜田和接枝法,大家亦可嚐嚐菜園村的特產香蕉和芒果。天氣冷,老人家們千萬要保重。相片後補。
照片:細森攝;底下圖像:華欣
--------------------------------------
引用:[代貼] 土地的憂愁.運動的火焰︰整整一家人上街去 週五, 2009-12-18 00:38 — 李智良 http://www.inmediahk.net/ 文︰菜園村支援組參與者 陳秉鳳、譚棨禧 另題為〈土地的憂愁〉,刊於《明報》.世紀,2009年12月18日
廢話連篇,拆人村落冇陰公 ——曾蔭權︰《施政報告 2006-2007》
「重視家庭是我們的核心價值觀念,和睦家庭是和諧社會的基石。……我們的社會政策,繼續會以支援家庭、鞏固家庭和促進家庭成員的福祉為核心。」
今天,高鐵規劃刊憲僅僅一年,六百億公帑撥款行將表決。未知街頭巷尾裡日夕勞役的家庭,會否記得三年前的秋天,曾蔭權這段大刺刺的屁話?
從元朗石崗菜園村起步的抗爭,星火燎原。鐵路沿線居民,悲憤又活潑的青年抗爭者,沉默工作、準時交出稅金卻遭到政府欺騙、蔑視的巿民,每個無法好好生活的家庭,慢慢點亮一場公民運動的可能。一年下來,它向我們每天重複的秩序不斷發問︰土地與人的關係可以是甚麼?鄉郊生活能如何擾亂、啟發城巿規律?真正堅實的家庭價值如何驅使一整整的家人上街示威?最是關鍵的時刻,讓我們回到菜園村,看看一家最是平凡的抗爭者。
*六十年代初,謝家搬到這裡。簡潔的深棕色大閘,後面有狗吠聲,幾所外牆已沾染濕氣的平房,然後是晾衣間和種滿作物的小後園,通向微微發臭的河畔。這就是十幾個香港平民的一生,人的家園。(陳淑安攝)
楔子︰從掙扎存活的力量出發
--------------------------------------
一年造價竟可高了幾百億?是否黐人說夢!

財委會押後表決高鐵撥款 (明報)2009年12月18日 星期五 20:30
立法會 財委會主席劉慧卿 晚上七時許宣布休會,押後審議和表決高鐵撥款,下次財委會會議在一月八日。
財委會下午三時開始審議廣深港高鐵六百多億撥款,由於用了大部分時間討論議員的利益申報,審議撥款申請只有個多小時,到了七時,仍有十多名議員等候發言,會議須要押後,另訂時間續會,而下次財委會會議在一月八日。
在財委會審議時,多個團體將在門外示威。委員會宣布押後審議後,他們表示歡迎並認為是他們的勝利。
立法會自周三起已有一批反高鐵、保衛菜園村的市民在立法會外駐紮,今日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審議高鐵撥款,已有數百人在立法會外示威。
在今日辯論期間,泛民議員指高鐵造價太高,不符經濟效益。運輸及房屋局 局長鄭汝樺 表示,廣深港高鐵造價高,是因為原來估價是一年前定,現時物料價格貴了,所以申請的撥款增加。
泛民議員又要求處理議員是否涉及利益衝突及能否投票。法律顧問表示,財委會可以繼續,因鐵路事宜小組的決定與財委會審議撥款,沒有直接關係。
公民黨 議員湯家驊 要求聘獨立專家就高鐵方案向議員提出意見的動議,以27對23票被否決。
(即時新聞)
--------------------------------------
港高鐵環評遭質疑 2009/07/23 大紀元 > 香港報紙新聞 > 港澳新聞
一直極具爭議的十大基建之一,港直通廣深港高速鐵路,全長26公里,連接香港和廣州,預計最快在今年底動工,2015年竣工。高鐵由西九龍總站通往皇崗,合計要砍伐樹木5,500棵,受影響達53公頃的自然生態環境。
港鐵最新向環保署提交的環評報告指,高鐵項目無可避免將石崗原本農地土地改為鐵路用途,石崗菜園村村民強烈反對。有環保團體質疑環評報告的獨立和實效性,不贊成香港段路線由西九龍鑽挖地底直達內地。
環保觸角發言人譚凱邦表示,新的環評報告顯現兩大的問題:第一是報告中沒有說明項目是否值得做:「在整個項目中,報告指工程路線會伸延至西九龍,如果以現在的走線來說,我認為有部份的工程根本是不需要做。我們一直不贊成路線伸展到西九龍,因為需要挖掘多條隧道貫穿西九龍,其間會製造大量的垃圾石頭,這些實質的污染,是需要處理的。」
接駁西鐵可慳幾百億
他續說:「雖然港鐵表示,垃圾石頭會用作填海之用,其實政府填料庫仍有大量的沙泥可用,估計整條管道約有幾萬噸的垃圾石頭產生,處理費用亦造成龐大的支出。」
另外,譚凱邦質疑環評報告的獨立性,因為報告是港鐵委托顧問公司完成。他批評政府在缺乏足夠的民意諮詢下,一意孤行,付出達600億的龐大公帑實施工程:「政府只懂去做工程,但在市民的生活質素上的提升就很少做到;另一方面,西鐵仍未飽和,從西九龍至錦上路一段工程,其實可以從柯士甸站到錦上路就可以了,可在西九龍設專列,行西鐵路軌去錦上路,在錦上路過對面轉車就是了。我相信不會有太多的市民經常到廣州。」他建議政府這樣做,可慳回幾百億經費,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工序,因此鐵路亦可早些竣工,是兩全其美方法。
環保團體本土行動成員朱凱迪亦質疑港鐵的環評報告的可信性,他表示,港鐵的環評報告是委托自己顧用的公司做的,最終,報告都是會贊成興建高鐵的:「這就說明了香港的環境影響評估是有一定問題,最後他們只會自圓其說,一定會說這些影響是不可逆轉的、不是不可彌補的,又會說可以紓緩的,都是這些。」
元朗石崗菜園村村民反對收地問題仍未解決,環評報告表明,將石崗原本農地土地用途,興建修車廠及緊急救援站。菜園村將被鏟平,村民將被迫遷,石崗菜園村關注組主席高春香質疑環評報告的數據,對於報告指有5千5百棵樹將被斬,高春香說:「菜園村一帶有50萬平方呎的林地,村民作了初步的估計,屬於村範圍內的樹木已有1萬1千多棵,有村民已在村內記錄及拍下各種動物、雀鳥及昆蟲。政府遷拆菜園村,會將所有在這裏存在的動、植物連根拔起,香港將會少了一個後花園。這是我們的家,幾代人都住在這裏,我們堅持不遷不拆,保衛家園到最後一刻。」◇



讚成高鐵建於錦上路慳回數百億兼環保

一班想要工作者:大聲疾呼『要工作』。我也要工作,不對抗、求公道與公平。但絕不拆人家園,毀人美好原居地,這是做人的原則。
毀人家園冇天裝,落井下石更不仁;菜園村這些美好優越綠色環境與原有的人情味是金錢不可替代的。
貓痕華:高鐵到錦成孤島?簡直是黐人說夢,高鐵到錦全港善。直搗心臟會炸爆,價比港珠大橋大。環保不保天與地,廣未達心成孤島?
高鐵:明知急不及待為什麼不一舉兩得?…到錦上路轉軌2-3年只三兩百億、起碼快幾年!…而且可不搞亂彌敦道及附近街道原來已擠塞的街道環境及大角嘴挖地可能造成地陷的危機;大角嘴是舊式的填海區舊式的樓房。
唯一可解釋:就是利益相關的在營私舞弊,假公濟私;才會急不及待通過長達5-6年的高鐵建造方案。
香港之會亂就是這班營私舞弊的在假公濟私找著數。如真為香港好又怎會為直搗九龍心臟擾亂油尖旺全區的交通而不顧?
香港原本人人和平相處可是自97回歸後產生出這些既得利益者才會亂作一團,唯一可解決就是要平衡社會利益均衡才可兢兢業業,然後可長治久安。
--------------------------------------


苦行的反高鐵青年…青年們的沉默為公義而求公道的『苦行』見證香港年青一代是有能力達至普選和平路,不亢不卑。這些恆心毅力豁達與通透,推動著社會達致極至的境界。

高鐵戰訊:反高鐵青年苦行開始──轉念,始於足下寸土
週三, 2009-12-16 19:55 —
朱凱迪

「八十後反高鐵青年」今日下午四點開始一連三日圍繞立法會的苦行。起步時有六人。他們沒有發言,沉靜肅穆,橫額上書「轉念,始於足下寸土 / 灌溉一滴不漏的未來」。手掌護着種子和白米,每行廿六步就俯身舒展,如此繞行立法會一周要二十多分鐘,他們準備一直行一直行,直至立法會財委會在十二月十八日完成會議。
青年不像港鐵,沒錢在各大報章賣全版廣告壯聲勢,他們更需要你的支持。你可以陪他們走一段,或者做其他支援工作。無論什麼時候,都歡迎你來到立法會。1218請假包圍立法會 ‧ 反高鐵 ‧ 停撥款,下午一點半見。

●菜園村村民亦已在立法會和皇后像廣場中間的空地築起了「石崗菜站」,旁邊還有一塊菜田,明天下午一點至兩點和五點至六點,村民會在現場示範耕菜田和接枝法,大家亦可嚐嚐菜園村的特產香蕉和芒果。天氣冷,老人家們千萬要保重。相片後補。
照片:細森攝;底下圖像:華欣
--------------------------------------
引用:[代貼] 土地的憂愁.運動的火焰︰整整一家人上街去 週五, 2009-12-18 00:38 — 李智良
http://www.inmediahk.net/ 文︰菜園村支援組參與者 陳秉鳳、譚棨禧 另題為〈土地的憂愁〉,刊於《明報》.世紀,2009年12月18日
廢話連篇,拆人村落冇陰公 ——曾蔭權︰《施政報告 2006-2007》
「重視家庭是我們的核心價值觀念,和睦家庭是和諧社會的基石。……我們的社會政策,繼續會以支援家庭、鞏固家庭和促進家庭成員的福祉為核心。」
今天,高鐵規劃刊憲僅僅一年,六百億公帑撥款行將表決。未知街頭巷尾裡日夕勞役的家庭,會否記得三年前的秋天,曾蔭權這段大刺刺的屁話?
從元朗石崗菜園村起步的抗爭,星火燎原。鐵路沿線居民,悲憤又活潑的青年抗爭者,沉默工作、準時交出稅金卻遭到政府欺騙、蔑視的巿民,每個無法好好生活的家庭,慢慢點亮一場公民運動的可能。一年下來,它向我們每天重複的秩序不斷發問︰土地與人的關係可以是甚麼?鄉郊生活能如何擾亂、啟發城巿規律?真正堅實的家庭價值如何驅使一整整的家人上街示威?最是關鍵的時刻,讓我們回到菜園村,看看一家最是平凡的抗爭者。
*六十年代初,謝家搬到這裡。簡潔的深棕色大閘,後面有狗吠聲,幾所外牆已沾染濕氣的平房,然後是晾衣間和種滿作物的小後園,通向微微發臭的河畔。這就是十幾個香港平民的一生,人的家園。(陳淑安攝)
楔子︰從掙扎存活的力量出發
--------------------------------------

一年造價竟可高了幾百億?是否黐人說夢!

財委會押後表決高鐵撥款 (明報)2009年12月18日 星期五 20:30
立法會 財委會主席劉慧卿 晚上七時許宣布休會,押後審議和表決高鐵撥款,下次財委會會議在一月八日。
財委會下午三時開始審議廣深港高鐵六百多億撥款,由於用了大部分時間討論議員的利益申報,審議撥款申請只有個多小時,到了七時,仍有十多名議員等候發言,會議須要押後,另訂時間續會,而下次財委會會議在一月八日。
在財委會審議時,多個團體將在門外示威。委員會宣布押後審議後,他們表示歡迎並認為是他們的勝利。
立法會自周三起已有一批反高鐵、保衛菜園村的市民在立法會外駐紮,今日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審議高鐵撥款,已有數百人在立法會外示威。
在今日辯論期間,泛民議員指高鐵造價太高,不符經濟效益。運輸及房屋局 局長鄭汝樺 表示,廣深港高鐵造價高,是因為原來估價是一年前定,現時物料價格貴了,所以申請的撥款增加。
泛民議員又要求處理議員是否涉及利益衝突及能否投票。法律顧問表示,財委會可以繼續,因鐵路事宜小組的決定與財委會審議撥款,沒有直接關係。
公民黨 議員湯家驊 要求聘獨立專家就高鐵方案向議員提出意見的動議,以27對23票被否決。
(即時新聞)
--------------------------------------
港高鐵環評遭質疑 2009/07/23 大紀元 > 香港報紙新聞 > 港澳新聞
一直極具爭議的十大基建之一,港直通廣深港高速鐵路,全長26公里,連接香港和廣州,預計最快在今年底動工,2015年竣工。高鐵由西九龍總站通往皇崗,合計要砍伐樹木5,500棵,受影響達53公頃的自然生態環境。
港鐵最新向環保署提交的環評報告指,高鐵項目無可避免將石崗原本農地土地改為鐵路用途,石崗菜園村村民強烈反對。有環保團體質疑環評報告的獨立和實效性,不贊成香港段路線由西九龍鑽挖地底直達內地。
環保觸角發言人譚凱邦表示,新的環評報告顯現兩大的問題:第一是報告中沒有說明項目是否值得做:「在整個項目中,報告指工程路線會伸延至西九龍,如果以現在的走線來說,我認為有部份的工程根本是不需要做。我們一直不贊成路線伸展到西九龍,因為需要挖掘多條隧道貫穿西九龍,其間會製造大量的垃圾石頭,這些實質的污染,是需要處理的。」
接駁西鐵可慳幾百億
他續說:「雖然港鐵表示,垃圾石頭會用作填海之用,其實政府填料庫仍有大量的沙泥可用,估計整條管道約有幾萬噸的垃圾石頭產生,處理費用亦造成龐大的支出。」
另外,譚凱邦質疑環評報告的獨立性,因為報告是港鐵委托顧問公司完成。他批評政府在缺乏足夠的民意諮詢下,一意孤行,付出達600億的龐大公帑實施工程:「政府只懂去做工程,但在市民的生活質素上的提升就很少做到;另一方面,西鐵仍未飽和,從西九龍至錦上路一段工程,其實可以從柯士甸站到錦上路就可以了,可在西九龍設專列,行西鐵路軌去錦上路,在錦上路過對面轉車就是了。我相信不會有太多的市民經常到廣州。」他建議政府這樣做,可慳回幾百億經費,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工序,因此鐵路亦可早些竣工,是兩全其美方法。
環保團體本土行動成員朱凱迪亦質疑港鐵的環評報告的可信性,他表示,港鐵的環評報告是委托自己顧用的公司做的,最終,報告都是會贊成興建高鐵的:「這就說明了香港的環境影響評估是有一定問題,最後他們只會自圓其說,一定會說這些影響是不可逆轉的、不是不可彌補的,又會說可以紓緩的,都是這些。」
元朗石崗菜園村村民反對收地問題仍未解決,環評報告表明,將石崗原本農地土地用途,興建修車廠及緊急救援站。菜園村將被鏟平,村民將被迫遷,石崗菜園村關注組主席高春香質疑環評報告的數據,對於報告指有5千5百棵樹將被斬,高春香說:「菜園村一帶有50萬平方呎的林地,村民作了初步的估計,屬於村範圍內的樹木已有1萬1千多棵,有村民已在村內記錄及拍下各種動物、雀鳥及昆蟲。政府遷拆菜園村,會將所有在這裏存在的動、植物連根拔起,香港將會少了一個後花園。這是我們的家,幾代人都住在這裏,我們堅持不遷不拆,保衛家園到最後一刻。」◇

2009年12月12日 星期六

反對倒退2012政改方案

●小平同志釋世事,灰飛煙滅在天堂。共產無情鞭屍去,子食父母不留情。人在還有人情在,一言堂去似飄零。左少右些中間好,可保父母養親兒。

鄧小平曾經表示:「實行一國兩制的構想,香港幾個不變:社會制度不變、法律基本不變,生活方式不變,保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自由港地位。除了派軍隊以外,不向香港特區政府派出幹部。派軍隊是為了維護國家的安全,而不是去干預香港的內部事務。我們說話是算數的,不搞小動作。不但九七年時不變,我們講五十年不變。五十年不變,影響不了大陸的社會主義。我很有信心,一國兩制是行得過的。」他也曾以「馬照跑、舞照跳」形容五十年不變的情形。 鄧小平還表示:說「五十年不變」是因為一代人只能管五十年,再長的時間要由下一代管了。
1984年,中英簽署關於香港問題的《中英聯合聲明》
如果連鄧小平的說話都不算數,應要信誰?中國有今天的崛起全在於中國偉人《鄧小平先生》對世界事務的肯定,國際對鄧小平帶動的中國的肯定『誠信、信心、信用』中國對國際的信譽是絕對不可扭曲的 … 如果有些人將中國偉人《鄧小平先生》肯定算數的說話如耳邊風扭曲過去 … 全世界人會相信新中國嗎!


公義 …?『誠信、信心、信用』隻首誠信以破產,假裝包裝香江受。雷曼商界毋定罪,迷債苦主葬身亡。高鐵停錦破到西,何來環保用意無;金錢如同水倒海,包裝說明成孤島。深港機鐵都兩站,一站高鐵水浸島。七百億資債務長,投資無道稅隨來。
捩橫折曲無所不用其極。現今香港社會淪落到凡事扭曲、歪理鋪天蓋地的地步,過去港英時期試問學校哪須驗毒嗎!
…… 試問作為一個人沒有誠信可說是怎立於世! ..........★『不論任何國家與人民,如無信用:對世界祇會帶來不幸,尤其核武時代。』 作為香港中國人有誠信還怕什麼?所爭取的不外乎是『公義』,但隻首條條的楷模以令港人無地自容。一個有誠信的人被迫大話連篇,年青的被送上廣告去賣大話。… 年青人站起來對大話說不,這陣子是你們說不的時候!—— 李澤楷也支持普選。如有真普選我願意投『李澤楷一票』。
★《直選》李澤楷也支持直選 … 如果有直選,選李澤楷也是好的人選因他也要真普選★假如他做得不如理想,自然五年後有人替代。
資訊科技界候選人李澤楷(香港首富李嘉誠的次子),在投票前夕高調表示支持「真民主」,提名行政長官候選人時會考慮候選人是否支持2012年雙普選,引起一番議論。
★飛哥如是說:特首在競選承諾中答應要徹底解決普選,如果他不能解決2017和2020的普選,他的誠信會破產。★《直選》田少好正氣。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
有死,民無信不立。”
子貢問一個國家的大政方針是什麼,孔子說:要讓老百姓有溫飽,即富國;要搞好軍隊建設,即強兵;要樹立起老百姓的生活信念。如此則可以了。
子貢感到當有主次,便問“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孔子說:那就先舍掉軍隊建設吧。子貢又問:“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孔子便說:那就讓他們挨餓吧
。從古到今哪有不死人的呢?但要讓生活延續,如果不樹立起生活信念,就是那些還存活的人也就真的站不起來了。

隻首諾言以破產,轉圜餘地也全無。被迫公投來表態,實事無奈也無從。誠信何止抵萬金,關乎港人要定心。
==========================================

正名標題:愈行越遠民難望,主題並無鬩牆來。反對倒退2012政改方案『香江政改老千化,當奴請坐條條揈。讒言弄勢掘頭路,趙高控港鹿為馬。』
再解:得失時機要通便,言情小說更通明。夾硬出恭連血落,落花流水是無情。
公投過急好濕滯,民意本底未到齊。不合方位攢搞揈,最終目標也全無。欺世盜名學當奴,強迫症發冇回頭。

---------------------

作為一個小市民感到在現時僅有的三分之一『能為港人訴求有所成擔的議員』首要必須要保住發聲權,否則等同滅了香港聲音!將會使香港變成(紐淪落港)了,貪者盡貪、富者更富,貧者更貧。港人約三分之一已在貧窮線下,對港政胡亂花錢直達心臟的(高鐵)真的很無奈!在現時還在『金融海嘯』未完全渡過的今日,(高鐵)以到達錦田,何以一定花多數百億穿地而過?在醫療上和辦學上愈覺落後的同時為何不張(高鐵)直達所謂的心臟慳回的金錢用在更有用的地方?
一般港人根本對政治是冷感的一般都不談政治,但關心自己的命運是否變成『禁若寒蟬』,未回歸前有些港人為怕『寒』有些早已求了外國護照;祇有這些大多數政治冷感的人對國家還存希望對鄧小平的決心深信不異『希望在人間』對政治冷感的港人何來遊行上街訴求的亂?一般人祇希望香港能自由而已,對政治何來有興趣之可言?董華事件只因他不懂轉膊(港人變了負資產)才會上街遊行。如今『隻揈』的所謂政改方案也是照顧富人與既得利益者而設亦沒有跟隨偉人『鄧小平先生』所定(循序漸進)而行,與『董效應如出一轍』像沒有轉圜餘地似的。在這如此不平等制度下只會貧者更貧,富者更富、貪者更貪!何況在今次推出的政改方案是如假包換的迷債倒退方案。… 而市民大多希望能有『循序漸進的政改方案』可是一如大多市民感覺到現時的社會「小圈子特權團體已在國家之上可以呼風喚雨似的祇要諂媚弄影已能代表國家說話這班(講人代表)一如過去像董假傳聖意期後被踢爆。」真令人擔心不知是真是假!這無疑是(講人自講國家受),對國際層面起著極大的破壞;因而陷國家於不義!『誠信、信心、信用』面對國際已全無。
在隻首甜睡不應求的情況下:議員們提出公投一事本應無可如何,『但可否保本求利?』如有任何差遲這是你們揀的我們受!… 在這段鬩牆期間,遊行請願人數或許預知如何。


曲則全。  註:能忍受委曲吃虧,而抱定真理的人,最後必有圓滿的一天。
 枉則直。  註:能忍受屈枉而抱定真理的人,最後必有理直的一天。
 窪則盈。  註:能夠常守低處下位,不自高自大的人,則日後總有圓滿成功的一天。
 弊則新。  註:能守舊不弄新花樣的人,才能永遠常新。
 少則得。  註:對於一切聲色物欲等愈能減少的人,愈能保全本真而理得。
 多則惑。  註:盡力貪求物質不厭的人則愈有煩惱。
 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註:因有以上幾項,所以聖人之處事,才抱著永遠不變的真理,作為天下行事之式樣。
 不自見故明。  註:處事不自是己見的人,才是真正明白道理的人。
 不自是故彰。  註:處事不自為己是的人,才能發揚自己的光大起來。
 不自伐故有功。  註:所行的事成功了,而無妄心貪功才是真正有功。
 不自矜故長。  註:處事雖然很有能力,但是不自誇能的人,才是真正能幹的人。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註:講到了處事,處處不與人爭長短,而別人自然也就不來與其相爭了。
 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註:古之所謂曲則全等六句話,豈是虛假之言嗎?(不是虛言的)。
 誠全而歸之。  註:所以我們就應該誠心不二,歸依到這個真理來。

元旦轟然在中區,齊心協力求路圖。普天同慶有絲帶,打造未來的自由。

蘋論:總辭公投處於山重水複疑無路境地 2009年12月16日

由於民主黨否決參與,「五區總辭,變相公投」可說去到「山重水複疑無路」的境地了。全力支持公投的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也說公投成功率大打折扣,認為社民連及公民黨有需要再就公投運動從長計議。但從民意來看,自稱民主派選民,目前支持公投與反對公投的比例不相伯仲,而支持的稍高。社民連與公民黨均表示不會放棄,但承認難度增加。無論如何,民主黨大會使泛民的參與公投明朗化。社公兩黨遇難而上,若成功,更凸顯多數投票者的意願是民主真普選,而不是支持政黨或個人,因為社公兩黨是拉不起這麼高的支持度的。尤其社民連,他們有一批激進抗爭的支持者,但在泛民選民中只是少數。倘若在艱難中結出成果,那麼對泛民的激勵作用非同小可。只是民主黨可能會被不少選民離棄了。但縱使公投失敗,泛民的公投支持者也會歸咎民主黨,故民主黨一樣會失去光環。儘管民主黨主席何俊仁不承認泛民分裂(他說「大家只在策略上有分歧」),但實際上在公投議題上是分裂了。這種分裂對泛民極不利,對香港民主前景也不利。為此,筆者籲請泛民三黨在當前形勢下,拋棄前嫌,重新修補關係。民主黨應以積極助選來挽回聲譽,而社公兩黨亦應主動邀請民主黨助選。(何俊仁表示,是否助選視乎會否獲社民連邀請。)公投派提出「五區總辭,變相公投」,無疑是一個極具創意的爭取真普選的主張。但他們也必須承認,提出這主張有思慮不周之處,例如對公投的訴求、組織、時機、經費等,都沒有聯絡各泛民黨一起討論,就倉卒提出去馬。不僅對擁有最大樁腳的民主黨不尊重,對廣泛動員民眾也沒有好處。就總辭公投的發展,筆者謹在此提出一些管見。首先,是公投的訴求,必須以最大公約數號召民眾。 2012年雙普選或功能組別存廢,都未必是最好訴求。筆者認為,針對當前形勢,最好的訴求是「護法」,也就是捍衞《基本法》。前天,基本法委員劉迺強提出「香港政治制度的改變權力,不是在香港」,而是「權在中央」。不久前,另一基本法委員譚惠珠表示,「普選」的定義由中央詮釋。另有內地法律專家和高官均表示,保留功能組別也是普選。這些言論都有違《基本法》。香港政治制度是由《基本法》規定的,既不是中央也不是特區的權力可以改變。要改變選舉方式,也得依《基本法》所宣示的條文。「普選」在《基本法》包含的兩個人權公約中有明確定義。香港要繼續實行法治,市民就必須在《基本法》受到侵害時起而護法。這是總辭公投能取得市民最大公約數的訴求。其次是組織,鑑於社民連的激烈抗爭形象未必被多數選民受落,因此筆者建議在社公兩黨之上建立一個全面規劃總辭公投的領導組織。這組織最好由非直接參與的學者或法律專家牽頭,社公兩黨固然要參與,民主黨最好也有人以個人名義參與。由此產生一個真正為民主護法公投而不僅是為社公兩黨成立的組織。其三,總辭公投的時機,為求妥協,可選擇在否決政改方案之後。這樣可有更充裕時間準備。其四,筆者希望總辭者和補選者仍盡可能參考筆者所提「鋼鐵團隊」的陣容。當然,筆者所提的民主元老都年事已高,要他們繼續為民主獻身,有點不近人情。這只能看他們願不願在暮年之時仍為民主身體力行了。
其五,可採取奧巴馬競選時大量吸納小額捐款的方式,以護法公投組織的名義收集 20元以上的捐款,通過捐款來發動市民投票。一切要泛民頭頭坐下談。路是難走的。但山重水複疑無路下一句,不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嗎?只要泛民各黨求大同存小異,細心策劃,全力以赴,總辭公投仍有望成功的一天。周一至周六刊出
(李怡)
-----------------------
民主黨搞絕食 2009年12月16日


【本報訊】日前否決參與五區公投的民主黨,逾十名成員昨天起於銅鑼灣時代廣場門口靜坐 10天,四名黨員更會進行 100小時馬拉松式絕食(圖),呼籲市民參加明年元旦大遊行,力促特區政府早日取消功能組別。多名黨領導包括主席何俊仁及副主席劉慧卿到場為行動揭開序幕,高呼:「一齊撐,一月一齊行!」曾顯華攝


-----------------------
法律界促政府 澄清普選定義 2009年12月16 日


【本報訊】 19名法律界選舉委員會成員昨天發表聯署聲明,批評左派陣營近日肆意扭曲普選定義,辯稱普選不等於要取消功能組別,並力促特區政府盡快公開澄清,保留功能組別是否等同普選;前任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則會去信立法會功能組別議員,要求他們諮詢選民是否支持改革選民基礎。
陳景生:不包括功能組別聯署人之一、資深大律師陳景生昨稱,聯合國《公民及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基本法》徵求的意見稿以至中央出版有關《基本法》導論的書籍,也清楚闡釋普選定義不包括功能組別,認為不少政界中人近日指普選可以解作「普及但不平等的選舉」,顯然是「指鹿為馬」。他指《基本法》已對普選有清晰說明,毋須中央釋法,並指政府若不澄清普選不包括功能組別,反映 2017年及 2020年的普選承諾只是空話,政改諮詢亦只帶港人「行一條歪路」。民間策發會召集人陳方安生也稱普選不應包括功能組別,現正去信有公司票的功能組別議員,要求有關議員諮詢界內選民,是否支持在選民基礎上進行改革,例如將公司票轉為董事票等。
=========================================

王永平 我的2012年立法會選舉方案

2009年12月02日 00:00 閱讀(1024)回應(36)
上篇文章提出如何改善今次政府拋出的特首選舉方案。今篇文章分析政府的立法會選舉方案不足之處,然後提出我的建議。
先從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在立法會發言介紹政改諮詢文件時的一句擲地有聲的說話開始。他說:「至於普選立法會的模式,我們認為現行的功能界別選舉未符合『普及』和『平等』的原則。」既然現行區議會功能團體的互選模式不符合普選原則,政府現在增加區議會功能界別的議席,對達至普選目標無幫助之餘,更會增加將來須把功能議席取消或「普選」化的困難。這個所謂「區議會方案」如何說得上是「更加進步」?這恐怕亦是政府不願討論2012年後如何邁向普選的原因。
政府解釋區議會方案為立法會注入新的民主元素,因為民選區議員是直選產生。後來民建聯補充說區議員擁有350萬選民的基礎。就讓我們理性討論政府及民建聯的理據是否成立。首先,不是350萬選民一起選出405名區議員。每名區議員的選區選民人數不逾2萬人。事實上,有資格的選民只是選出他們認為可以在區內為他們服務的區議員;他們再沒有資格決定哪位區議員適合做參與全港性的政策及立法事務的立法會議員。因此,由區議員互選出來的立法會議員沒有獲得350萬選民的授權,甚至沒有他們區內萬多或者幾千選民的明確授權去做立法會議員。這樣的小圈子選舉,如何稱得上「普及」和「平等」?說這些互選的區議員可以代表350萬選民出任立法會議員,根本是混淆視聽,顛倒邏輯。
唐司長說:「這個不增加『傳統』功能界別議席的安排,可以通過有較廣泛選民基礎的區議員的參與,來增加功能界別選舉的民主成分。」政府不可能認為區議員功能界別確實或可能符合「普及」和「平等」的原則(如果我說錯,請政府說清楚,讓市民死心)。這正正涉及今次立法會選舉安排必須正視的關鍵問題:如何開始解決而不是增加阻礙達致普選目標的不民主因素。
符合「普及」和平等」的原則的最基本要求是每個成年的市民都有平等的投票資格。現在的矛盾是中央政府一方面承諾香港可以普選全部立法會議員,另一方面卻沒有表示功能界別議席會在普選時全部變為分區直選議席。那麼,有沒有方法可以暫時保留功能界別而把這些議席普選化?我認為今次政府提到的區議會方案可以「優化」而成為一個其他功能界別跟隨的模式,下面細說。
既然政民建聯推銷區議會方案的口號是「350萬選民的代表」,我們為甚麼不順水推舟,進一步把它變成事實。與其由區議員互選哪位可晉升立法會,我建議全部有質格投票選區議員的選民以一人一票的方式選出他們心儀的區議員成為立法會議員。這個模式符合功能界別的原則,因為只有區議員才可以成為候選人。一人一票的選舉安排亦符合「普及」和「平等」的原則。
現在泛民議員對政改方案大肆批評,商議連串抗議行動。我認為更加積極的做法是拿出一個比政府更民主、更得民心的方案讓市民選擇。泛民派的基本立場是取消所有功能界別議席,但卻總不願意以身作則,犧牲自己的議席,美其名是保留否決權。但不少務實的市民傾向相信他們同樣是維護既得利益。我剛才提到的區議會優化方案,其實同樣適用於其他功能界別。但基於實際情況和循序漸進的原則,我認為可以首先選擇泛民議員當選的幾個功能界別。這不是岐視泛民,而是讓他們體現比民建聯更崇高的民主理想。簡言之,在法律界、教育界、醫學界、衛生服務界、社會福利界及區議會界,候選人資格維持是界別中人,但投票的選民則變成全體香港分區直選的選民。即使不增加立法會的議席數目,這個建議會把六成議席普選化,比政府建議的「民主」成分還要高。更重要的是這些議員都是一人一票選出來。這建議不違反人大決定,因為決定全文沒有規定現時的功能界別選舉方案不能改變。
假如這個建議獲得通過,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到2016年,立法會功能界別可以「普選」多10個功能界別議席,然後到2020年,立法會可以把其餘14個議席普選化(即一人有31票),或視乎實際情況,把全部30個功能界別議席取消,變為分區直選議席(即回復一人一票)。但這個普選路線圖可以不在現時討論。
我不知道泛民議員會否考慮我的建議。其實民建聯和工聯會亦可以率先把勞工界的三個議席和另外他們佔優勢的功能界別普選化。但我不會把希望放在後兩者身上。
我想談談另外兩關乎立法會選舉的議題。一是議員數目,二是議員的國籍。政府建議把立法會議席增加10席至70 席,主要是因為增加直選議席,便須增加功能界別議席,以符合人大對直選與功能議席的比例須維持不變的規定。但從實際的工作需求來看,立法會議員數目是否需要增加,大有疑問。現在不少議員的確疲於奔命,但亦有議員只間中出現議事廳,遑論工作,而後者多數是毋須向廣大市民負責的功能界別人士。把功能界別普選化,一定可以同時增加議員的積極性。所以我對增加議席數目有所保留,特別是因為後果是增加現時功能界別的議席。
有關國籍問題,政府說可以考慮維持非中國籍和持有外國居留權的香港永久性居民參選12個功能界別議席。我認為這個為了順利過渡的安排應該循序漸進地消失。我們要求副局長放棄外國居留權以示承擔,我們同樣應該要求在香港回歸十多年後,立法會議員應該義無反顧地為香港市民服務,所以,我建議這項安排可以在2012年時減至8席,以期作出最終取消的預告。
總括來說,我的2012年立法會選舉方案是:
1. 立法會議席維持60席不變
2. 區議會功能界別及另外5個功能界別(例如教育界、法律界、醫生界、衛生服務界、社會福利界)的選舉方法變得普及和平等,即由現時有資格在分區直選立法會議員的選民以一人一票方式,分別選出6個界別的立法會議員。該6個功能界別內的候選人須與有關的界別有直接聯系,例如法律界的候選人須是大律師或律師。(提名候選人的具體方法可以進一步研究,但這些細節不難解決。)
3. 現時非中國籍和持有外國居留權的香港永久性居民可普選的12個功能界別議席減至8席。
只要宣傳得宜,上述建議應該得到不少無權的單票市民支持。我希望泛民議員,特別是持有功能界別議席的民主鬥士,可以身先士卒,作出比總辭或否決更大的承擔。
==============================================

王永平 我的2012年特首選舉方案

2009年11月25日 00:01 閱讀(1357)回應(24)
上星期三(11月18日)政府推出《2012年行政長官及立法會產生辦法諮詢文件》後,特首回答記者提問說:「我們今次的方案比起2005年所討論的方案更加前衛、更加進步、更加民主。」(見政府11月18日的新聞公報)。 就行政長官產生辦法而言,三個「更加」不符事實。當時記者是質疑今次政府的建議是否「翻叮」上次的方案。我的答案是:比「翻叮」還差。假如將2005年的特首選舉方案比喻為一個雜菜粉絲煲,今次政府從微波爐拿出了的是少了雜菜的粉絲煲。
上次政府建議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下簡稱「選委會」)的人數由800人增至1600人;選委會內四個界別(即工商、金融界;專業界;勞工、社會服務、宗教等界;及包括立法會議員、區議員、鄉議局代表、人大及政協代表的「政界」)的委員數目分別由原來的200人增至首三界別的300人及政界的700人。政界增幅最大的原因是政府把全數區議員都變成為選舉委員。
今次政府建議的選委人數只是增至1200人,而每個界別同比例增至300人。在政界新增的100個議席中,「大部份」分配給區議員。所以我說這是個少了雜菜的粉絲煲。政府的如意算盤是否先壓價,然後經過一番討價還價,補回雜菜,再次「翻叮」2005方案?這策略是否有效另議,但總不能把明顯退步的建議說成「更加前衛、更加進步、更加民主」吧!
儘管如此,我樂意響應特首的呼籲,為了香港的整體和長遠利益,以理性、開放、包容的態度尋求共識。「我」只是一介平民,或是早前特首強調會聆聽其意見的「個別其他人士」。這篇文章會討論特首選舉安排,下篇文章會觸及更複雜的立法會選舉。
我的全套政改建議以三個原則為基礎:一,建議內容符合《基本法》及我理解的2007年人大常委會的決定(下簡稱「人大決定」);二,建議比2005年的政府方案更加民主;三,建議更配合2017年普選特首及2020年普選立法會議員的目標,包括避免或著手解決一些與普選原則不符的障礙。
在特首選舉方面,《基本法》第45條規定普選須由「一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按民主程序提名後產生」。一般的詮釋是2017年普選特首的提名委員會會以2012年的選委會為基礎。這亦符合45條有關實際情況和循序漸進的規定。再看人大決定,除了不容許2012年時普選特首外,我看不到任何有關來屆選委會的人數或組成的規定或限制。換句話說,政府可以「廣泛代表性」為目標,大幅增加選委會的人數及改善其民主成分。
先說選委會的人數。2005年時政府建議的1600人,不是憑空想像,而是根據當年的公眾諮詢結果。由政府成立的政制發展專責小組於2005年10月發表的第五號報告書清楚指出,支持把選委會人數增至1600人比增至1200人為多。我不相信現時民意會比2005年時更保守。所以今次政府建議的1200人,明顯是缺乏理據,亦徒招人非議。
為了容易達致共識,我建議選委會人數可以由現時的800人增至1600人,(即與2005年的政府方案相同),但這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我們要關注的是如何把選委會變成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委員會,以期配合將來普選特首時須組成提名委員會的規定。在這方面,把全部民選區議員納入選委會肯定會增加後者的代表性。這亦是2005年的方案比之前安排進步的地方。但「翻叮」2005年的方案並不足夠,因為這沒有解決現時選舉委員會內不少組成部分缺乏代表性的問題。另外,政府建議每個界別都增加人數的「均衡參與」原則亦值得商榷。
先說代表性。現在選委會內絕大多數的界別或組別委員都不符合「廣泛代表性」。首先,不少委員(例如金融、工商界)是由團體或公司提名及選出,沒有界別內的基層人士參與。第二,委員數目的代表性不相稱,例如漁農界與勞工界同樣可選出40名委員。第三,選舉委員的方法百花齊放,沒有劃一的原則可說。事實上,我認為將來的提名委員會的組成及選舉安排需要全盤檢視,再作公眾諮詢,不應「翻叮」2012年的選委會。
再說「均衡參與」。《基本法》沒有規定2007年後的選委會內每個界別的人數都須相同。人大決定亦沒有規定2012年的選委會內四個界別的委員數目的比例維持不變。事實上,政府2005年時的建議已經改變了之前每個界別的委員數目都是一樣的安排。因此,今次政府以「均衡參與」為名,建議每個界別的人數增加100人,以期維持之前的比例不變,是沒有法律依據,亦自打嘴巴。
基於上述分析,我認為可以利用新增的800名委員來增加選委會的代表性。因此我建議,撇除全部入圍的民選區議員外,其餘新增的委員都須由由在此界內及組內工作的個人而非團體選出,以便為日後的提名委員會奠定廣泛代表性的基礎。為了保障既得利益,現時近800名的委員選舉安排可以維持不變。
有關提名特首候選人的安排,政府建議維持現時的提名門檻,即選委會的總人數的八分之一不變。換句話說,以1600人為例,提名門檻為200人。我認為維持小圈子選舉規定的提名門檻不變,不能充分體現普選包含的民主和包容精神。所以我建議把提名門檻降低至十分之一。我不相信這少少的改動,會為特區或中央政府帶來不能解決的麻煩。但這卻會令港人看到實質的進步。
總括來說,我的2012年特首選舉方案是:
1. 選委會人數由現時800人增加至1600人
2. 全部民選區議員成為第四個界別的當然委員
3. 首三個界別的人數各增至300人,而第四界別的人數可增至700人。但不計自動當選的民選區議員,其餘新增的委員須由個人(即有份在界別或組別內工作的人士)按人一人一票選出。
4. 提名門檻由現時的八分之一降低至十分之一。以1600人的選委會為例,160人(不分界別)可提名一名特首候選人。
我認為我的建議比政府現時提出的方案更民主及更能配合2017年普選特首的目標。
參考
政府11月18日的新聞公報
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0911/18/P200911180234.htm
=========================================

以卵擊石全豪氣,全民聳動處處來。但求一願以足矣,何必胡攪亂晒龍。

網站編輯 王岸然:總辭、補選、公投是直接民權
直接民權(direct democracy),是比我們天天叫嚷的代議民主更進步的民主觀念,香港的《基本法》中有直接民權的安排嗎?自然沒有,但香港人希望有直接民主,希望一腳踢開代議政客,直接自己決定香港的事務嗎?當然希望。所有民主或不民主地區的人民皆有這個願望,但社會制度的形成,必然出現一個坐擁權力的政府,一個在制度之中得益的建制,不希望有直接民主的出現。
香港的民主發展,看制度是很慢,看那些傲慢低質的政府官員,看那些只知為建制資本家利益投票的功能組別議員,誇誇其談,天天歪理,香港人不能不沮喪。香港已經引入代議政制二十五年,立法會由全委任發展為全面選舉產生,還有一半是直選,但香港的貧富懸殊、政府專權的情況,不因政制的開放而改變,甚而更差,亦是說,民主政制沒有帶來社會更多的改變,這是港人必須深思的。
口號變成事實
但香港人也有值得自傲的地方,陰差陽錯,港人發展出一套直接民權的觀念,這由二○○三年的七一開始,人民有力量由一句口號變成一個事實。《基本法》中當然沒有對特首的罷免權,泛民的政客也沒有一人在當時敢叫出「董建華下台」的口號,今天人人將歷史的光環往自己的頭上戴。但真正英雄是人民。董建華事實上被人民罷免了,他並非因為腳痛而下台的。
對筆者而言,更多的直選議員全不重要,就算二○一七年真的可以普選特首,我也不會特別高興,公民社會的興起,直接民權思想的出現,才是民主的真義所在。 12月9日 10:48

2009年12月10日 星期四

等待水浸的臨來,貪婪得來水浸街。人類無知只求財,懶理同類水浸哉。廿年高速狂進步,百年難改的災害。
2009年12月10日

尊子
引用
全球56報刊就氣候問題發表聯合社論
simon/示芒 8th Dec 2009, 01:57 歐盟/泛歐, 歐洲以外 (49 Reads)
一個號稱是亞洲世界都會的城市,城內傳媒全部缺席,身為傳媒工作者的網主也感到汗顏。倒是內地也有2份參與,而其中一份是「地方報」《南方都市報》--可見一旦內地傳媒業開放後,華南(包括香港)的輿論領袖將是《南方都市報》,其餘香港報章都要靠邊站。
說完無聊事情,不妨轉貼這篇文章,給大家看看--先旨聲明,轉貼這篇社論,不是說大家應毫無不保地支持對抗暖化,究竟全球暖化是否嚴重、相關科學證據是否真實等,大家仍應抱著開放態度來看,重點是大家應對這個議題有更深入的認識。
另:以下社論的中譯版及上面的logo都來自台灣雜誌天下,英文版可以去英國衛報

今天,來自全球45個國家的56家媒體前所未有地站在一起,共同來表達一個強烈的聲音。我們一起這樣做,是因爲全球人類社會正面臨著一項巨大而急迫的挑戰。
我們必須立即攜手採取果斷措施,不然,氣候變化將會肆虐我們的地球,並威脅到所有人共同家園的繁榮與安全。在過去的時間中,這種危險已經變得清楚可見,而且證據也已經開口說話:過去14年的11年中,地球的溫度屢創新高,北極冰層開始融化,而去年高漲的油價與糧價,更描繪出未來經濟世界的可怕面貌。
在科學期刊中,人類是否爲氣候變化的元兇已經無須討論,學者們更關注的是我們還剩多少時間來阻止這場浩劫的降臨。然而,直到今日,全球各國對於氣候變化的應對措施仍是無力且三心二意的。
氣候變化的産生根源可以回溯到數個世紀,而其影響後果更是將延續永遠。我們能否馴服這隻氣候變化的怪獸,未來的14天成為重要關鍵。我們呼籲聚首在哥本哈根的192個國家的代表們不要再猶豫,不再陷入爭論,不再彼此指責,而是應該抓住機會解決這個現代政治中的極大缺憾。這不應是一場富裕國家與貧窮國家之間、或是東方與西方之間的爭論,氣候變化的影響波及所有人,因而也需要所有人共同攜手解決。
科學是複雜的,但事實卻是清楚的。全球必須採取措施,讓全球溫度上升的幅度不高於2攝氏度。這個目標要求全球排放達到頂峰,並在未來五到十年之間逐步下降。如果我們無所作爲,最謹慎預測的上升幅度只要三到四度的氣溫上升,則將令大陸乾旱,農地變爲沙漠,半數以上的生命物種可能消亡,更遑論數以百萬計的人口將被迫遷徙,許多國家的領土被淹沒於海平面下。
多數人對哥本哈根會議能夠産生一份完整且內容完整的公約抱有懷疑。只有在美國總統歐巴馬給予全力支持、美國政府改變多年來的不合作態度後,實質性的進展才可能發生。直至今日,美國國內的決策仍對全球影響巨大,因爲美國總統只有在國會通過後才可能全力執行氣候變化的承諾。
但是,聚首在哥本哈根的政治家們能夠、也應該在公平、實效的基礎上就一些基本議題達成一致,更重要的是應發表一個時間表,將這些共識轉變成具有強制約束力的公約。這樣的公約應能在明年六月在德國波恩舉行的下屆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上正式發佈。如同一位氣候變化談判者所說:「我們可以讓談判時間延長,但我們不能容忍從現有成就的基礎上後退。」全球氣候變化公約的核心應是,已開發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以下兩點達成共識:如何分擔應對氣候變化的義務,以及如何分配新近産生的珍貴的資源——在氣溫上升至危險水平前我們還能排放約1萬億噸碳。
已開發國家習慣於運用數字說明,如果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不共同採取積極的措施,那麼因應全球氣候變化仍是空談。但已開發國家是大部分現存於大氣層中的碳的始作俑者,自1850年以來75%的二氧化碳是已開發國家排放的。這樣的歷史事實應得到正視,每個發達國家必須承諾在未來十年間進行大幅減排,使其碳排放量遠低於1990年時的水平。
發展中國家常常指出,歷史問題並非由其造成,且貧困地區將成爲氣候變化的最大受害者。但如果無所作爲,他們將成爲新的碳排放源。因此,發展中國家也必須承諾採取有效且可量化的減排措施。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國——美國和中國最近發佈了減排目標(儘管距離預期尚有差距), 這是向正確方向邁出的重要第一步。
未來社會正義也要求已開發國家拿出更多的資金,向貧窮國家轉讓清潔技術,幫助他們發展低碳經濟,應對氣候變化。同時,未來氣候變化合約的架構已經明晰,那就是建立強制的多邊監測機制,對森林保護給予合理的回報,對「出口碳排放」進行可信的測量,以使應該對氣候變化的責任在産品生産國與消費國之間得到合理的分擔。而且,個別已開發國家所應承擔的責任也須與其承擔能力相對應;例如新加入歐盟的國家通常較「原歐盟國家」貧窮,他們的負擔就不應高於「原歐盟國家」。
毫無疑問,向低碳社會的轉型耗資巨大,但比起拯救全球金融危機的花費卻低了數倍;當然,如果無所作爲,未來我們付出的代價將更爲慘痛。我們中的許多人,尤其是生活在已開發國家的人們,將被迫改變生活方式。以往那種飛機票甚至比去機場的計程車費便宜的時光已經不再。我們在購物、飲食、旅行前需要更加明智地抉擇。我們將需要爲能源消費付更多的錢,同時也更少地消費能源。
實際上,向低碳社會轉型會讓我們擁有更多。已經有一些國家意識到,這種轉型可以帶來經濟增長、就業以及更高的生活質量。資本的流向已經說明了這點:去年,投資在可再生能源的資金首次高於投資於用化石燃料發電的資金。
若要在短短十餘年間改變人們舊有的高碳生活方式,我們需要在技術和創新上取得歷史未有的突破性成就。相比起登月計劃與核導彈研發這類衝突與競爭的産物,未來的低碳競賽更應是一場全球攜手的努力,並讓全人類共同受益。
因此,在哥本哈根會議上,全球各國就氣候變化取得的突破性進展,將是一場樂觀對悲觀的勝利,一場遠見對短視的勝利,一場美國前總統亞伯拉罕﹞林肯所言的 「人性中善良天使」的勝利。
正是這種精神,讓全球56個媒體報紙站在一起,發表這份共同的社論和呼籲。如果我們這些具有不同國家與政治立場的媒體,都能就我們認為該做的事取得共識,我們相信我們的政治領袖們也將能取得共識和一致性。
在哥本哈根聚首的全球政治家們正影響著歷史對我們這代人的評語:這一代人看見挑戰並勇敢地應對;或者是,那一代人如此愚蠢,看著災難步步臨近卻束手待斃。
我們期待他們做出正確的選擇!

香港有乜

陳茂波對年輕會計師的最後一擊 立法會議員對調查甘乃威事件意見紛紜 09.12.2009 16:03

引用
立法會內會主席劉健儀在立法會上,提出譴責民主黨甘乃威,無理解僱女助理的動議。獨立議員謝偉俊就提出終止議案,要求停止調查。民主黨的甘乃威,重申無因為求愛不遂而解僱女助理王麗珠,並公開女助理被解僱前三個月,對她的工作監督紀錄撮要,包括提到對方,拒絕出席一些會議。甘乃威說會配合調查。 部分議員贊成調查事件,亦有人反對。其中會計界的陳茂波說,今個月初,王麗珠公開一份陳情書,內容跟甘乃威的說法,有很大出入,因此改變立場,支持調查事件,還各方一個清白,否則便是不公義。
當年輕的會計師人人擔心緊自己冇左份工,不停放所謂的「 no pay leave 」,實際上卻要在家用自己的電同設備在家做公司野的時候,我地有位垃圾到唔垃圾的陳茂波,走去浪費納稅人的公帑,去調查一件冇原告的桃色糾紛。
泛民主派對呢種冇天理的行為,一點都唔識玩;點解唔發動群眾要求立即調查李國寶的婚外情,再調查霍震霆的離婚案,再調查曾鈺成的新任妻子,和佢的工作有冇關係?一年前雷曼事件初初發生果時,大家記唔記得呢班契弟講 D 乜?成班保皇黨人人話咩立法會唔應該干預司法云云,一年後甘乃威和助理的私人糾紛,點解佢地又要干預?乜立法會又變左法庭咩又?
當陳茂波「好得閒」,走去理人家事的時候,佢充耳不聞而家年輕會計界的聲音--幾個公共專業聯盟執委委員、香港會計師公會會員,投書明報,踢爆會計界又搞假咨詢,偷偷摸摸打算簽賣港協議,令以後大陸來港上市的公司,唔再需要由香港的會計師做佢地新上市的申報或上市後之每年審計工作--嘩!香港點解係國際金融中心?就係因為我地有可信可靠的審計的制度,有高度的監管,有幾十年的可靠度,令國際投資者放心投資;為何大陸的股票要來香港上市?為的就係國際的信任--中國共產黨的監管,有幾多人信呢?連奶粉都可以管到咁,連地震後的重建都可以係豆腐渣,中共一日冇民主冇自由,上海在呢方面,永永遠遠都冇可能追得上香港。
偏偏我地香港就係有呢 d 賣港賊--要把香港金融中心的最後優勢雙手斷送,理由令人發笑:「陳茂波認為,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能容納兩個金融中心,面對經濟環境變化和挑戰,香港必須放遠眼光,並制訂未來十至十五年的具體發展策略」--乜唔係話中國好很大,中國人口特多咩?點解歐盟都可以有幾個金融中心,但係成日話乜都例外,又可以唔行民主,又可以冇自由的中國,突然間又乜都唔得?
陳茂波:「如果落實港交所的建議,內地註冊公司即使在港上市時,只需採用內地會計準則的帳目以及只聘請內地會計師行核數。他認為,接納內地會計準則以及認可內地會計師行已是大勢所趨,如果香港抗拒有關建議,內地企業也可以選擇不來香港上市」哈哈哈哈哈!內地企業可以唔去美國做生意添!拉內需就得啦,內地企業可以登月,可以上火星,可以在冇自由、冇民主、冇任何監管,令到全世界相信!香港的優勢,原來係同大陸合併?香港優勢,原來係乜都用大陸人就可以解決問題?
對,內地會計師可以收香港人的人工來香港做野,香港會計師都可以收大陸人的人工,返大陸做野o架;我地呢 D 所謂代表業界,代表專業人士的代表,原來係咁樣去代表佢地的會計界的;哈哈哈,譚香文係膠--包括在王麗珠件事膠到冇朋友,但最起碼唔敢同意埋呢 d 無良地到飛起,把年輕會計師份工都推到冇埋的事情掛?
末日近了,香港年輕人的前途,各行各業都全部被中共吞噬了;點解新加玻可以唔使同大陸合併,卻做到金融中心?點解新加玻可以唔使同大陸合併,都可以保持到工業?中共與佢地的代理人,一直都係度講大話呃香港人--香港的未來,從來唔係靠咩「背靠祖國」,而家香港變成了當年的意大利城邦熱拿亞,又或者威尼斯,成功在於其和大國分離,消亡在於其被大國吞併;比較新加玻和香港,當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點解新加玻做得到,香港乜都做唔到呢?由九七回歸以來,中共係香港做 D 乜?
新加玻係一個專制的家長政府,但係李光耀卻係真心為新加玻人;香港都係一個專制的冇民主政策,但係由董建華到曾蔭權,卻全盤出賣香港人;功能組別的所謂議員--有如陳茂波,佢為業界爭取左乜?佢為年輕的會計師做左乜?原來係簽訂賣港協議,把香港最後幾個有得做的行業,都賣埋畀大陸人!
對,所以屋話冇錢起,學位話冇錢加,有病話冇錢醫,塞車話冇錢改善,環保話冇錢搞,所有的錢--大拿拿六百六十九億,就用來起條高幹鐵路!一百億就可以增加 9% 的大學學位,由 18% 增加到 27%,佢地話冇錢;五十億就可以起條新過海隧道改善塞車,佢地話冇錢;要收全港市民強醫金,政府都只係出五百億,其他要問市民收,香港係乜?就係中共的次殖民地。一班土共以及賣港賊,就霸佔垃圾會,為打壓政敵不遺餘力,明明冇原告,佢地都可以開先河,去浪費公帑審議甘乃威的私事!卻對香港人真正關心的事情,不屑一顧。 張貼者: 林忌

2009年12月2日 星期三

濟世何來問句興,積點難忘留後世。家山餘蔭也堂皇,何必迫民晒日光!

小平同志釋世事,灰飛煙滅在天堂。共產無情鞭屍去,子食父母不留情。人在還有人情在,一言堂去似飄零。左少右些中間好,可保父母養親兒。

鄧小平曾經表示:「實行一國兩制的構想,香港幾個不變:社會制度不變、法律基本不變,生活方式不變,保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自由港地位。除了派軍隊以外,不向香港特區政府派出幹部。派軍隊是為了維護國家的安全,而不是去干預香港的內部事務。我們說話是算數的,不搞小動作。不但九七年時不變,我們講五十年不變。五十年不變,影響不了大陸的社會主義。我很有信心,一國兩制是行得過的。」他也曾以「馬照跑、舞照跳」形容五十年不變的情形。 鄧小平還表示:說「五十年不變」是因為一代人只能管五十年,再長的時間要由下一代管了。
1984年,中英簽署關於香港問題的《中英聯合聲明》
如果連鄧小平的說話都不算數,應要信誰?中國有今天的崛起全在於中國偉人《鄧小平先生》對世界事務的肯定,國際對鄧小平帶動的中國的肯定『誠信、信心、信用』中國對國際的信譽是絕對不可扭曲的 … 如果有些人將中國偉人《鄧小平先生》肯定算數的說話如耳邊風扭曲過去 … 全世界人會相信新中國嗎!



公義 …?『誠信、信心、信用』隻首誠信以破產,假裝包裝香江受。雷曼商界毋定罪,迷債苦主葬身亡。高鐵停錦破到西,何來環保用意無;金錢如同水倒海,包裝說明成孤島。深港機鐵都兩站,一站高鐵水浸島。七百億資債務長,投資無道稅隨來。
捩橫折曲無所不用其極。現今香港社會淪落到凡事扭曲、歪理鋪天蓋地的地步,過去港英時期試問學校哪須驗毒嗎!…… 試問作為一個人沒有誠信可說是怎立於世! 作為香港中國人有誠信還怕什麼?所爭取的不外乎是『公義』,但隻首條條的楷模以令港人無地自容。一個有誠信的人被迫大話連篇,年青的被送上廣告去賣大話。… 年青人站起來對大話說不,這陣子是你們說不的時候!—— 李澤楷也支持普選。如有真普選我願意投『李澤楷一票』。
★《直選》李澤楷也支持直選 … 如果有直選,選李澤楷也是好的人選因他也要真普選★假如他做得不如理想,自然五年後有人替代。
資訊科技界候選人李澤楷(香港首富李嘉誠的次子),在投票前夕高調表示支持「真民主」,提名行政長官候選人時會考慮候選人是否支持2012年雙普選,引起一番議論。
★飛哥如是說:特首在競選承諾中答應要徹底解決普,如果他不能解決2017和2020的普選,他的誠信會破產。★《直選》田少好正氣。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
有死,民無信不立。”
子貢問一個國家的大政方針是什麼,孔子說:要讓老百姓有溫飽,即富國;要搞好軍隊建設,即強兵;要樹立起老百姓的生活信念。如此則可以了。
子貢感到當有主次,便問“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孔子說:那就先舍掉軍隊建設吧。子貢又問:“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孔子便說:那就讓他們挨餓吧
。從古到今哪有不死人的呢?但要讓生活延續,如果不樹立起生活信念,就是那些還存活的人也就真的站不起來了。

隻首諾言以破產,轉圜餘地也全無。被迫公投來表態,實事無奈也無從。誠信何止抵萬金,關乎港人要定心。


余若薇就「五區請辭」的公開信 – 做應做的事

連日來,收到不少贊成或反對公民黨參與「五區請辭」的市民來信或電郵,包含各種複雜的情緒,鼓勵、信任、祝福,責罵、疑惑、失望,我都一一回覆。那些沒有留下回郵地址的,我就在這裡公開答覆。
有公民黨支持者感到費解,為何公民黨與社民連成為同路人?我說,長期以來社民連非常嚴厲地公開批評公民黨,特別是我們參加07年特首選舉及08年立法會功能組別選舉之時,我不回駡,相信市民自會判斷。公民黨與社民連風格不同,將來亦會如是。公民黨一直以來的信念是「民主長路,寸土必爭」,面對一個食言的特首,一個毫無誠意的「翻叮」政改諮詢,我們如何能夠動員市民一起要求政府落實真普選?除了「五區請辭」之外,目前還未見更好的方法。不能因為社民連,而全盤否定這方式。
亦有公民黨支持者擔心,泛民議員辭職後未必能夠全部通過補選重返議會。我說,要有十足勝算才去做,是不現實的;抱着民主理念的人,就要信任人民的智慧和抉擇。公民黨去年參選立法會時,主要政綱之一是爭取普選,倘若公民黨參與「五區請辭」,並非背棄支持者,而是貫徹競選承諾,盡最大努力與市民一起去爭取真普選。
有人認為,不是已經有了普選時間表嗎,泛民還在鬧什麼?我說,現在問題不單只是時間表,這次政改諮詢,政府建議增加功能組別議席,唐英年司長堅稱這是「朝著普選方向邁進」。近日陸續有特區政府官員、基本法委員會港方及內地委員放話,明示長久保留功能組別,譚惠珠更坦言何謂「普選」要由中央決定。公民黨擔心下一步是人大再次釋法,解釋「普選」,偏離國際定義。梁振英急急降溫,說爭議可留待下屆政府解決。但從以往經驗,人大釋法可以快至數月甚至數星期完成,我們事後才反對已經太遲。趁政府現在把增加功能組別議席的2012政改方案諮詢公眾,「五區請辭」可用「真普選必須取消功能組別」為主題。近日,有些建制派人士表示願意参加補選,這真是求之不得,市民正好就功能組別存廢問題,作對焦辯論後全民投票,也許可以避免一場釋法的災難。
有人認為,泛民不如談判,政治是妥協的藝術。我說,公民黨一直以來持開放態度,希望與當權者談判如何處理功能組別問題,可是,面前只有一堵牆,不見溝通之門。我們深知,沒有人民力量支持的談判是沒有結果的,而沒有原則的妥協,只會走向黑暗,「五區請辭」不是脫離議會,而是向公眾提供辯論和直接參與的機會,一人一票變相公投方式,把港人的意願量化,比民意調查更充實。這是一場全民皆兵的運動,每位支持或反對功能組別的市民都可參與拉票助選,輸贏均是民意。
亦有人認為,泛民議員倒不如留守立法會,憑23票的實力否決政府提出的2012政改方案。我說,公民黨像絕大多數市民一樣,希望政制發展持續前進。但即使否決了方案,政制原地踏步,依然無助推進真正的普選,徒添市民的無力感,倒不如發動群眾運動,在關鍵時刻向政府表態,民主運動才可向前。
上周六,公民黨會員大會以大比數通過授權執委會可以採用「五區請辭、補選」策略以爭取真普選。我們會繼續以最大決心及誠意與民主派朋友溝通,探討如何能團結一致,同心同德,以最強勢陣容推進這民主運動。
民主運動從來是強弱懸殊,手段可以理性而和平,但本質必然是抗爭而非祈求賜與。我們身在議會,必須心在群眾。我們爭取的是公平公正、守法的政治制度,維護每個人的尊嚴,無分貴賤,掃除一切不平等的障礙。今天,在此民主抗爭的關鍵時刻,我們更要目光清晰,明辨本末,平靜而堅定地做我們應做的事。
公民黨黨魁 余若薇
------------------------------------
社民連公民黨擬一月辭職
2009-12-08
原刊於2009年12月8日信報財經新聞 政策政情
繼公民黨會員大會日前通過授權執委會可透過「五區請辭」策略爭取真普選後,該黨與社民連在推動「五區請辭」上似乎又向前一步。社民連負責「五區請辭」工作小組的副主席陶君行昨天透露,該黨與公民黨之間已初步就辭職補選的時間達成共識,大致上會於明年一月中下旬推行。具體時間會按原計劃在本月二十四日公布。
早前表示要在明年五月,待完成新一年全港選民登記才進行辭職的社民連昨天召開黨團會議後透露,社民連與公民黨兩黨的「五區請辭」已達成初步共識,擬將辭職時間定於一月中下旬。至於為何定於此時期,社民連主席黃毓民表示,一方面擔憂五月辭職,將要進行耗時約四到五個月的補選,「恐怕會被政府陰(算計)到」,因為一旦政府明年七月向立法會提交政改方案,而補選還未完成,恐怕會失去投票機會。
另一方面,他表示,其實二月初進行辭職可能是更佳時機,因為經過四個月的補選時間,將會於六月初作出投票。而六月正好碰上六四周年紀念,加上「七一效應」,相信可更好凝聚選舉氣氛。
此外,兩黨在補選的政綱上亦已初步訂立主題為「落實真普選,取消功能組別」,但社民連仍會繼續堅持二一二雙普選,公民黨則傾向若二一二沒有雙普選亦促請政府交出普選路圖。黃毓民表示,兩黨會以最大的包容來促成「五區請辭」。
至於本周日將召開會員大會決定是否參與「五區請辭」的民主黨,該黨副主席劉慧卿昨天在一個政改論壇上表示,民主派去年立法會競選政綱也有爭取雙普選,選民當時已投票反映他們爭取民主的意向,因此她認為毋須再搞一次選舉來證明民意。她又重申,即使民主黨不參與「五區請辭」,亦不代表該黨不支持民主。
另外,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林瑞麟昨天出席中華總商會一個午餐會時表示,社會可以繼續討論功能組別的存廢問題,惟本屆特區政府不會就此作出結論,相信由二○一七年普選產生的特首去決定會較容易取得社會共識,成功的機會亦較高。他又說,本港對政改五部曲「未嘗試走過一圈」,希望明年提交立法會的政改議案可以獲得通過,順利完成五部曲,推動政改向前■

------------------------------------
拍屁股走人 2009年12月08日

中國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誰都知道,因為領導打黑,成為當今大陸紅人。「薄總」的民望很高,富有魅力,連講話也一反官場常態,很有幽默感。薄熙來最近講話,指出貪腐固然是中共的「致命傷」,但作風蛻化,都是「慢性病」。有的幹部雖然沒貪污,但「作風蛻化」,一樣會把社會葬送掉。何謂作風蛻化呢?薄熙來給中國式官場畫像,十分傳神:「一是講話作報告,不動腦筋,大話、空話、套話連篇,還不時拼出個四六句,不知所云。二是習慣當『甩手掌櫃』,做二傳手,層層批轉,不幹實事。三是以會議貫徹會議,文件落實文件,工作飄浮。四是上情不明,下情不清,『拍腦袋』決策,『拍胸脯』保證,出了事,『拍屁股』走人,當『三拍幹部』。五是報喜不報憂,專揀好聽的說,講成績誇誇其談,講問題一帶而過。六是懶懶散散,鬆鬆垮垮。上班一杯茶、一枝煙、一個電話聊半天。七是不讀書,不學習、玩遊戲、炒股票,『鬥地主』(註:大陸流行的一種手機電腦遊戲)。八是鋪張浪費,辦公室越裝越豪華,小汽車越坐越進階。九是處事圓通,只當木匠──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是不當鐵匠──硬碰硬。」薄熙來不但能打黑,還是脫口秀之王。這番指示──可精煉歸納為「薄九點」──重慶如何,因是鄰近地區,香港人不要干犯內政,但薄總呀,您的話,說到香港七百萬人民的心坎上了喲。講話報告,大空套話連篇。薄總,不知您有沒聽過:香港國際都會、新精英主義、第三條路、打造高科技八萬五中醫中藥港呢?「鋪張浪費,辦公室越裝越豪」,請薄總來香港調研一下:添馬艦用地,塞車填海,正在打造一棟二百億元的「政府新總部」呢。至於高官「二傳手」,「層層批轉,坐而論道」:各部門民生搞成這個樣子,因為「高官問責制」,就是「甩手掌櫃制」,身在四川,看透香港,如煉就西藏活佛天眼通,薄總真神人也。至於「三拍幹部」,更叫人拍大腿:「拍腦袋決策,拍胸脯保證,出了事,拍屁股走人」──薄總呀,興建迪士尼樂園,就是拍腦袋拍胸脯的產物,喪權辱國,特府永久賠錢,「決策」的,早就拍屁股走人了,但還當了「政協副主席」,薄總您怎麼說?「三拍」既然有獎賞,今日曾特首也到了即將「拍屁股走人」的人生至高境界,六百億的高鐵和政制改革方案,把區議員分成上下優劣兩等,皆屬即將「拍屁股走人」之前的高潮巨獻。薄總什麼時候來香港訓話呀?直教人秋水望穿。「輕輕的我走了,正如薄熙我輕輕的來。我拍一拍屁股,不帶走一片手紙的雲彩。」當特首,只短短幾年,一杯茶、一枝煙,鏞記飯局心戰聊聊天,瞧,一輩子,就這麼過去了。
(陶傑)
全民齊心求公義,有路無圖捉迷藏;當奴請搭條條揈,一搭直到西天來。手執護照無路去,被迫求存公義來。富人隻隻持護照,哪怕共產一條龍。

▼公投過急好濕滯,民意本底未到齊。不合方位攢搞揈,最終目標也全無。欺世盜名學當奴,強迫症發不合群。一盤散沙被言中,不離不棄為全民。

泛民爭普選活動 李柱銘促市民參加 元旦大遊行踢走功能組別 2009年12月07日

【本報訊】北京學者、特區高官以至建制派陣營,近期接二連三開腔扭曲「真普選」定義,試圖為功能組別在 2020年立法會普選後「變種」存在鋪後路,泛民主派堅持真普選產生的立法會不容功能組別繼續存在,昨天起一連 25日在銅鑼灣時代廣場外舉辦馬拉松式「還我普選權」活動,透過論壇及連串活動還原真普選面貌。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呼籲市民參加元旦大遊行,合力踢走由小圈子產生的功能組別。記者:許偉賢、林俊謙
各大泛民主派政黨將在未來 25天輪流「進駐」時代廣場,透過一連串論壇、座談會及短片戳破政改諮詢方案的陷阱,確立真普選的定義,揭露功能組別如何窒礙特區朝普選路進發,並呼籲市民參與明年 1月 1日的元旦大遊行,齊心為特區民主發聲。
「為咗自己同下一代」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昨天親臨時代廣場,為「還我普選權」活動揭開序幕。曾任《基本法》草委的李柱銘憶述, 85年他循法律界功能組別參選立法局時,港英政府已經說明功能組別只屬過渡安排;但事隔 25年後,功能組別卻仍然「健在」,他嘆道:「《基本法》草委當年有共識,就係有普選就冇功能組別;冇人諗到到咗 2007年(《基本法》訂明可以實行普選的年份)都仲會有功能組別!」近日不少言論嘗試為功能組別符合普選原則狡辯,李柱銘諷指「如果咁講都成立,香港一早有普選啦。」他批評特區政府交出的 2017年及 2020年所謂普選時間表,欠缺落實詳情,無疑是一張未能兌現的陰司紙,力促市民參加明年元旦大遊行,親自踢走功能組別:「一日無真普選,香港點會有真正嘅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同高度自治?
大家為咗自己同下一代嘅將來, 1月 1日唔可以唔出嚟行!」
村民怒斥功能組別公民黨黨魁余若薇狠批政府扭曲普選定義,猶如在球賽進行期間不斷移動龍門遷就入球,認為要求保皇派功能組別議員取消功能組別議席,「就好似問隻火雞贊唔贊成有聖誕節,根本係唔可能嘅事」,認為爭取真普選必須靠人民力量。多名菜園村居民昨天特別到場聲援,怒斥功能組別議員漠視民意,支持高鐵撥款,令村民痛失家園,憤稱:「功能組別係
遺害人間嘅毒藥。」
-------------------------------
公投過急好濕滯,民意本底未到齊。不合方位攢搞揈,最終目標也全無。欺世盜名學當奴,強迫症發不合群。一盤散沙被言中,不離不棄為全民。

Central Walk:中央似乎力推「五區公投」2009年12月07日

近期政界中人紛紛開盤,打賭泛民主派的「五區總辭、變相公投」行動會否爛尾收場?最初不少人均押重注,指最終只會有社民連三人出戰,公民黨不會與他們一起「癲」;但公民黨似乎冇打退堂鼓迹象,不少人又將注碼重新押在如期推行之上。最近更有人笑稱應新增中央是否暗中推動「五區公投」的賭盤,事關中央官員及學者近期的言論,似乎為五區公投行動煽風點火。
左派保功能組別成標靶有政界中人向單仁講,近期留意到一個極古怪的現象,就是中央似乎極力支持泛民主派舉辦五區公投,有意無意間為泛民陣營提供彈藥。該人士不諱言,雖然「翻叮」 05年方案「殘渣」的有關 2012年選舉政改諮詢方案惹人不滿,但未算引起社會強烈反彈。奇怪的卻是在此氣氛極為平靜的政改討論期間,北京學者以及本港左派中人先後發表功能組別符合普選原則的歪論,逐漸惹起港人不滿,也令泛民主派在此役政改諮詢戰場上有了一個聚焦的標靶。小市民對功能組別向來都有意見,覺得他們都是向權貴傾斜;若泛民主派主打踢走功能組別,則肯定會得到較多市民共鳴,因此打倒有關功能組別廢存的「歪理」,無疑能得到不少市民共鳴。
疑藉機鏟除社民連三子有泛民主派人士認為,北京學者在此敏感時刻發表力挺功能組別,同時大力「褒澳貶港」,儼如無間道般為泛民主派催谷五區公投,令大家對北大人「免費送大禮」舉動議論紛紛,認定中央是借此時機鏟除社民連三子,因為不少人分析,單憑社民連與公民黨之力,很難在五區補選全勝;五區公投的另類受益人,正正是將社民連視為眼中釘的北大人。由此
看來,中央力推五區公投,不是理所當然嗎?
(單仁)

隻首無能心顫室,一人一句打冷顫。左一句乜一句襪,左穿右聾講聽盲。為何不以文字上,一目了然心胸中;何需心顫兩頭痕,一港之皇應有力,何用每次要上堂!加些減些一兩席,難道也要到天堂!?當奴功力本有餘,堂主一聲騰騰震。左些右些兩頭騰,無主孤魂怎稱皇!條條推莊當奴受,還加鋪路舔糖糖;胡須甩掉在天堂,空有一生福與祿。濟世何來問句興,積點難忘留後世。家山餘蔭也堂皇,何必迫民晒日光!


張炳良﹕政改,不再蹉跎! (明報)2009年12月2日 星期三 05:25

【明報專訊】普選 及政改問題,纏擾香港社會四分之一世紀,就算2017及2020年實行行政長官 與立法會 「雙普選」,也接近回歸後「一國兩制 50年不變」的中段了,若民主化困局仍持續下去,只會令特區管治逐步空洞化、社會進一步分化、及年輕一代政治異化。所以,我們不能不呼籲各方﹕不再蹉跎!

實事求是,打從上世紀80年代中英談判及《基本法 》討論起,北京 中央政府對香港實行全面普選,一直存有疑慮,因此,2007年爭取到全國人大 常委會決議2017/2020年可實行雙普選,可謂得來不易,不應動輒貶之為虛假承諾。與其還再糾纏2012年雙普選,倒不如因勢利導,確保2017/2020年順利雙普選。

政治關乎「可行之藝術」

政改既受《基本法》及全國人大常委 會決議在憲制上的約束,也同時受制於政治上的「3角牽制」——即任何對選舉方法的修改,非得中央、特首及立法會3方共同首肯不可,而立法會內因要取得三分之二大多數票,也就等於說具備三分之一「關鍵少數」票的泛民主派 和功能組別保守派,也同時持有否決權,而變成一個「4個否決權」的局面。

如此格局下,推倒任何一個方案十分容易,要凝聚跨黨派、跨階層政治共識,可說難上加難,否則只有原地踏步。但政治關乎「可行之藝術」(the art of the possible),從政者需有全局視野與政治勇氣,致力推動突破解套,而非處處流於個別黨派利益。

受制於2007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的框架,2012年任何政改安排,也脫離不了(一)行政長官仍須由選舉委員會選舉產生;(二)立法會作任何改變也好,地區直選與功能選舉的議席仍各佔一半。政府提出新概念「區議會 」功能組別增加5席(只由民選區議員選出),以造就增加5席地區直選議席,以局部擴大民選基礎成分,就算談不上什麼大步向前,也總不能說成民主倒退。

固然,社會上仍有不少新主張,探討如何在人大常委會的框架下把民主成分「至大化」——包括能否把現有各工商專業功能組別重組成「大功能組別」,或擴大現行功能組別的選民基礎等,這些皆可在3個月諮詢期內充分討論,不過,其可行性視乎能否取得現行功能組別的普遍支持,否則縱得泛民的支持,失掉其他的,也湊不到三分之二多數票。

弔詭之局是,如果再像2005年般,今次又不能達成各派政治共識,則怎有信心,在下次即2016年及2020年之前的政改討論,會更有把握進行妥協?若互不信任、互為否定地蹉跎下去,中央所給的雙普選時間表,真的會因為缺乏立法會三分之二多數支持而落空;如是,除了證明「自我應驗之預言」外,又真正為香港、為民主起著怎樣的實質作用呢?

「雙普選」時間表的兩條爭論

「雙普選」時間表爭論,說到底是兩條﹕(一)2017年行政長官普選的關鍵在於提名門檻;(二)2020年立法會普選的關鍵在於取消功能組別。

特首提名門檻問題上的糾纏,源自仍有不少人預期中央會在提名機制與名額上設置篩選,以防止泛民代表參選。中央既給出普選時間表,就應已有準備泛民參選;况且2017年特首首次普選,若排除擁有立法會選舉六成選票的泛民陣營參選,只會令普選在社會上及國際上先天失去認受性,使當選者權威受挫,對有效管治毫無幫助。中央若理性行事,應不會自討苦吃。要驅除陰謀理論,應做好2012年特首選舉 的門檻,讓主要參政力量均有出線機會,而2017年維持門檻不變,這樣便有助突破。

盡早棄掉保留功能選舉念頭

2020年取消功能組別,乃達至普選立法會之前提。可是,要既存功能組別自我廢除,說易行難,需極大游說與談判,而以區議會民選議席「冲淡」功能票,乃路徑之一(見本欄11月18日文章分析)。無論如何,中央政府不應在取消功能議席問題上予人猶豫之感。對不少經歷1980、1990年代政制爭議的香港上一代、及時下理想與憤怒混雜的年輕一代而言,「功能選舉」差不多等同民主倒退與政治特權的符號,要他們接受功能選舉也可符合普選要求,看來只會把問題愈弄愈糊塗,既輸掉論述、也失掉對話空間。

盡早棄掉保留某種形式功能選舉的念頭,社會上才會有空間去全面而建設性探討「如何普選」將來60席或更多議席的立法會。有人憂慮,一旦普選,是否只會基層代理人當選?世界上所有民主議會都見不到這種結果,但讓各階層各黨派都看到均衡參與的機會是重要的,否則他們就不會認受新制度。筆者過去曾主張,立法會應擴大至90席——30席小區「單席單票」、30席中區「比例代表制」、30席全港「單一名單」選舉——以確保議會不會淪為小區利益主導,並有利政黨發展。退(或進)一步,海闊天空。功能議席的存廢,也是一念之差而關乎政改成敗啊!

(代郵﹕報載,陶君行 先生說民主黨 「民主不倒退、議會不撤退」口號來自本人。其實,當年(九七回歸前夕),我在民主黨內提出的完整口號是﹕「反倒退,不撤退;立足群眾,廣交朋友」,當中並吸納了其他黨友的意見。「不撤退」不單指議會,也表示不會因回歸而撤出香港,因當時流傳民主黨人士會流亡海外也。)

作者是行政會議 成員

---------------------------------
魔鬼系列者:即是包裝成門面華麗也。如何包裝?

門檻:門的地伏,越高越難跨過!… 現包裝到1200個比800個加多4百既得利益者。即泛民由最少100人提名增至150人“泛民”者=非保皇派。只得原先一成。如何跨越?

直選5席:飛哥料泛民最多獲“3”席。意即直選,非保皇派=人權保衛者勝算較高。保皇派者=既得利益團伙。如自動當選者或走阻勢力者及工商人利益得勢者等。

區議員互選5席:若全票制,一人投6票,相信泛民=人權保衛者等於0。因區議員大多是自動當選與既得利益者及功能組別的小人當選組。正常區議員是17000票選出一個。



取消分組點票是普選起步 ●功能組別30票等於代表全港市民?現有30席直選議員才是由全港市民選出!

政改的魔鬼系列完結篇 五區公投 發揮人民最大力量 2009年12月06日


飛哥質疑: 加高特首提名門檻 被質疑阻泛民參選 (明報)2009年11月19日 星期四 05:10

【明報專訊】政改方案中,特首選委會由800人增至1200人,各界別按比例增加100人,提名門檻則維持在八分之一,即由最少100人提名增至150人。這方案被泛民主派 批評是
提高門檻,以圖阻截泛民參加2012年特首選舉 。在2007年由132人提名參選特首的公民黨 梁家傑 質疑,這方案是倒退,是為了避免讓泛民參選人取得特首選舉入場券。
選委提名100個增至150
政務司 長唐英年 解釋,選委會由05方案的1600人減至是次方案的1200人,是因為要剔除102名委任區議員和保持選委會4個界別的均衡參與,故每個界別只增加100人。
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 李鵬飛 形容這招數很「毒」,選委會若增至1200 人,其中政界由405名區議員互選出100人,相信泛民無人能獲選。他慨嘆上次公民黨梁家傑千辛萬苦
才拉到100多票,今次要拿150張提名票根本沒可能,他嘲諷泛民連「輸晒都未知」,「2012年泛民怎樣投都無機會」。

新增5直選 李鵬飛料泛民最多獲3席

至於立法會 新增5直選及5個民選區議員互選功能界別,李鵬飛指泛民在新方案中難有勝算,如以一人一票以比例代表制選出,區議會 議席比例較少的泛民最多僅可拿1至2席;若以全票制,一人投6票,相信泛民「一席都拿不到」。至於新增5席直選,估計泛民最多只能拿到3席。
有意見擔心太多區議會界別會令立法會「區議會化」,唐英年強調,現時立法會也有15名議員同樣身兼區議員,並沒有出現「區議會化」的問題。
---------------------------------
政改的魔鬼系列之一: 冇普選路線圖 特區易走歪路 2009年11月30日

2012年政改諮詢文件出台後,坊間焦點集中在泛民主派「五區總辭、變相公投」建議引發的爭拗。但香港人要決定如何回應政府提出的所謂政改方案,就應先了解隱藏在方案中的「魔鬼細節」怎樣張牙舞爪。今起我們推出〈政改的魔鬼〉系列,逐一揭示及剖析方案隱含的問題和陷阱,捉鬼然後再看怎樣除魔。

拒絕交代如何逐步走向 2017年後真正雙普選的路線圖,是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認為方案內最大的妖魔:「冇路線圖,好易令特區走上『假普選』歪路嘅危機!」

李柱銘:冇法子唔驚
雖然中央承諾特區最快可以在 2017年普選特首、 2020年普選立法會,但在今次政改諮詢中,政府卻以不會處理 2012年後選舉安排為理由,拒絕交出由 2012年走向 2020年的普選路線圖。李柱銘接受訪問時稱,中央過去多次推翻對港人普選承諾,又不肯交代日後普選模式,「香港人冇法子唔驚,冇法子唔要中央承諾有普選路線圖。」
他以 2017年特首普選為例,說明政府交代普選路線圖的重要性,指出「例如喺特首候選人提名方式方面,何謂提名候選人嘅『民主程序』呢?會唔會出現畀你入閘(接受提名)但又唔畀你出閘(以提名程序阻止參選)嘅情況?」他強調政府必須較具體說明屆時的選舉會如何發展,才能令市民放下「是否有真普選」的心頭大石。
職工盟李卓人也指,沒有普選路線圖是今次政改諮詢最大「陷阱」,令市民不知道 2017年特首及 2020年立法會選舉會否出現真正普選,強調「我哋唔係要一個北京加設重重關卡,甚至保留功能組別、扭曲普選定義嘅假普選」,所以他認為中央必須交出普選路線圖。

學者要求有實質變革
所謂的普選路線圖,泛民陣營以及部份學者的要求有所不同。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稱,泛民提出的普選路線圖是要求中央承諾 2017年及 2020年雙普選符合國際標準,但學者普遍要求在功能組別中有「實質變革」,包括將現有功能組別合併,體現最終取消功能組別、走向全面普選的方向。他認為兩者的要求縱有不同,卻是一致地以邁向真普選為目標,中央政府不能再迴避。
本報記者


政改的魔鬼系列之二 余若薇:唔好跌入假普選道路 2009年12月01日

特區政府聲稱本港最快能在 2020年全面普選立法會,但當局心目中的「普選」,竟然與市民要求的一人一票不同,堅稱保留功能組別仍然可算「普選」;政改諮詢方案絕口不提功能組別存廢問題,似乎是要為永久保留功能組別的假普選鋪路,公民黨黨魁余若薇呼籲市民看清政府真面目,「唔好跌入佢哋設計嘅假普選道路!」
政改諮詢方案出爐後,先後有多名內地學者及左派中人闡述何謂「普選」。基本法委員會內地委員饒戈平表明普選立法會不一定要取消功能組別。原基本法草委顧問廉希聖則指立法會沒有了功能組別,未能體現均衡參與。身兼港區人大代表的基本法委員會委員譚惠珠更稱要由中央決定「普選」定義。他們的言論無非是力撐保留功能組別也是普選。
「負責推銷政改嘅(政務司司長)唐英年都話啦,即使未來普選立法會,只要所有人有兩票,都係公平、平等,其實已經講到明,政府根本想永遠保留功能組別,冇諗住取消。」余若薇昨指,政改方案其中一大陷阱,是沒有說明功能組別去留,為特區保留功能組別埋下伏線。

草委表明普選即直選
她表示,在內地學者及左派人士提出保留功能組別也屬「普選」後,特區政府隨即急急降溫,表明目前要聚焦處理 2012年選舉模式,普選定義由下屆政府處理,顯見政府也自知其普選定義未符國際標準,不欲露出馬腳。
事實勝於雄辯。公民黨翻查資料發現,一班基本法草委如王叔文及吳建璠等人在 2006年出版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導論》,其中一章寫明「立法會全民普選方式產生,即一人一票直接選舉產生立法會議員」,換言之,保留間選而非直選產生的功能組別,並不符他們心中的普選定義,這儼如向那些提出「功能組別也是普選」的專家學者們摑了一巴。
余若薇希望市民明白,保留功能組別並非真普選,「千祈唔好畀政府蒙騙!」
本報記者


政改的魔鬼系列之三:政府收集民意只是假諮詢 2009年12月02日

雖然特區政府推出政改方案,拒絕就 2017年普選特首、以及 2020年普選立法會方式進行諮詢,但政府也心知難擋民意要討論兩個普選訴求,表明願意收集有關民意,並作出總結。但有泛民主派人士指出,政府收集的民意,既不會提交中央,對下屆政府也毫無約束力;當局的說法只是轉移公眾視線,根本不是就 2017、 2020雙普選真正諮詢。

不肯承諾交給中央
負責推銷政改方案的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在政改諮詢文件中,承認政府留意到部份立法會黨派、社會人士及團體希望可盡早討論特首、立法會雙普選模式,政府為了回應有關訴求,答應在政改諮詢期間,收集到有關雙普選的意見,會作歸納和總結,並交給下屆政府參考。
有泛民成員指出,唐英年的說法顯示,泛民要求雙普選具體方式、確保舉行的是「真普選」,有民意支持。不過泛民批評,唐英年口中的收集雙普選民意,只是一種轉移公眾視線、為諮詢文件作政治化妝的做法,實際上中央及特區政府根本沒有作任何落實民意的承諾。
公民黨立法會議員湯家驊指出,政府所謂收集雙普選民意,是推卸對落實雙普選的責任,因為政府在諮詢文件中,既不肯承諾將收集到的意見,提交中央政府,說是交予下屆政府參考,也沒有任何約束力,「下屆政府就算拋落垃圾桶,完全唔理,佢都冇任何責任。」湯家驊認為,政府做法只為卸膊,「佢(政府)唔想處理雙普選,咪搞個收集民意嚟推卸責任。」

籲市民借勢逼政府
湯家驊認為,要針對特區政府對 2017和 2020年普選的假諮詢,市民應該借勢表達意見,逼特區向中央提交報告,啟動修改《基本法》附件程序,即時討論兩個普選模式,「只要有強烈民意要求,特區政府絕對可以按實際情況,再向中央交個報告,推動落實兩個普選模式程序,呢點特區政府完全可以做到!」 本報記者

政改的魔鬼系列之四 區議會方案 為建制派度身訂做 2009年12月03日

政府推銷政改諮詢方案時,吹噓新增五個區議會功能組別議席由民選區議員互選產生,可大大提高民主成份;但政府卻未有否定,會以全票制而非一人一票比例代表制產生有關議席,為建制派可在全票制下擁有絕對優勢鋪定後路,試問一個儼如為建制派度身訂做的方案,有何進步可言?難怪民主黨主席何俊仁不諱言如此「政治設計」,是完全方便左派日後「全面操盤」。

全票制左派勢壟斷雖然區議會民選議員是市民透過一人一票選出,但政府建議新增立法會五個區議會功能組別,卻只是間接地由近 400名民選議員互選產生;政府更以剔除委任議員的投票權為賣點,力指有關議席的產生方法具民主成份。但政府卻未有在政改諮詢文件中,說明這五個新增議席的投票方式,究竟會以「全票制」,即每名區議員就 6個區議會議席(現有的一席加上建議增加的五席)投足 6票,然後以最高票的 6位候選人取得議席,抑或由民選議員以一人只可投一票的比例代表制產生,隱藏了建制派可透過全票制下全取六席的可能結果。以現屆區議會為例,目前 405個民選議席中,民建聯與工聯會佔過 100席;連同其他自稱中立的隱形左派,建制派幾乎全面操控區議會;泛民只有未足 100席,數量完全被壓倒。

假如政府決定採用全票制,建制派要壟斷六席易如反掌。試問立法會再較目前至少增加五位建制派議員下, 2017年及 2020年要實行真正的特首及立法會全面普選,阻力不是大大增加嗎?
絕非民主進步方案「呢個區議會方案表面畀人睇好似好民主,但實際上係建制派有全面優勢,根本就勝券在握。」何俊仁昨稱,建制派憑藉龐大資源,能在極小選區中動員,「有時一個業主立案法團主席,睇嘅戶數都多過區議員,佢哋好易箍到人,咁多年都影響緊區議會個盤。」既然區議會被左派「攻陷」;他日要互選區議會代表,寥寥可數的泛民陣營怎能抗衡?何俊仁直斥政改方案為左派度身訂做,「唔可以話係民主進步方案。」


政改的魔鬼系列之五:參選特首門檻提高 泛民冇運行 2009年12月04日

07年特首選舉中,梁家傑取得過百選委提名進場與曾蔭權決戰,逼出曾蔭權在政改上「玩鋪勁」。市民希望 2012年特首選戰,繼續有泛民候選人出征,但此實現泛民候選人加入對壘的機會卻較 07年更微,因為政改諮詢文件建議將有權提名特首的選舉委員會人數增加 400席時,未有說明新增選委分佈在哪些界別;一旦大比例落入建制派操控的界別手上,參選門檻較 07年更高,必定如梁家傑所指「泛民一定冇運行」。政改諮詢文件雖建議將選委會人數由目前的 800人增加至不超過 1,200人,而新增的 400個選委名額會按比例落在四個界別身上。但政府始終未有說明,四個界別各自增加的 100個新名額如何分佈。若以目前情況來看,商界組別選委成員幾乎由表面獨立但實質親政府的建制派壟斷;無論新增多少名額,泛民染指機率微乎其微;第四組別包括港區人大及政協委員在內的政界也向由建制派操控,新增的選委也篤定成為民建聯及工聯會等左派陣營的囊中物。
只靠基層及專業界別泛民主派可以「進攻」的,其實只有基層及專業界別為主的兩大組別。曾經在 07年代表泛民主派披甲上陣的梁家傑指出,若果政府按比例在各組別增加選委數目,則泛民候選人仍然有成功取得足夠提名參選特首的可能性。但假若政府並非按比例而加數目,「例如喺專業組別中,大幅加畀中醫等可以俾政府駕馭嘅組別,睇怕泛民候選人都幾難得到佢哋嘅提名。」不能忽略的是,在擴大選委會人數之時,參選特首提名數目仍維持在八分一。若以 1,200人計算,即至少要有 150個提名,較 07年需要的 100個提名激增。梁家傑稱,政府最終若未按比例新增選委會議席,泛民主派必定「冇運行」,「泛民要入場選特首,肯定難過 07年!」

政改的魔鬼系列之六湯家驊:取消分組點票是普選起步 2009年12月05日●功能組別30票等於代表全港市民?現有30席直選議員才是由全港市民選出!

今次政改諮詢中,公民黨提出其中一個爭取雙普選訴求,就是要特首曾蔭權承諾,取消現行立法會的分組點票機制。公民黨認為,有關建議表面上似乎和政改無關,實際上是爭取普選路線圖、全面取消功能組別最可行、阻力最少的切入點,若特區政府在今次諮詢中,答應取消分組點票,可以為逐步全面取消立法會功能組別鋪路。《基本法》規定,現時由議員提出的個人議案或法案修訂,表決時須以分組點票方式點算,要同時得到功能界別及地區直選界別過半數議員支持,議案才獲通過。在分組點票時,即使一個組別過半數甚至全部議員贊成,但另一組別只要半數議員不贊成,個人議案依然被否決,以此計算,就算個人議案得到四分三議員支持,但只要四分一議員反對便可推翻。
減低功能組別影響力公民黨立法會議員湯家驊指出,表面上是否保留分組點票,與普選路線圖無直接關係,但為確保 2020年立法會有真正普選,取消立法會內功能組別是必要條件;公民黨提出取消分組點票,正是立法會循序漸進走向真正普選的重要切入點。湯家驊解釋,要於 2020年全面取消功能組別,不論是將議席逐步取消,或是用合併方式逐步減少功能議席數目,都可能惹來功能組別議員及界別人士反對,阻力較大。公民黨認為要為立法會取消功能組別鋪路,可以先從取消立法會分組點票入手,令所有議案只需立法會過半數議員支持,就可以通過,就杜絕四分之一議員即可否決個人議案。公民黨認為,若政府行出這一步,功能組別影響力會減低,到時反對功能組別壓力會減少,有利逐步合併及取消原有功能組別。湯認為,泛民要爭取普選路線圖,取消分組點票可視為普選路線圖的起步,「若果中央係真心想取消功能組別,就應該喺今次諮詢入面,提出取消分組點票,反正都係修改《基本法》附件二,若果咁簡單都唔肯做,又點令香港人相信會有真普選?」

政改的魔鬼系列完結篇 五區公投 發揮人民最大力量 2009年12月06日

【本報訊】今次政改諮詢中,泛民的公民黨及社民連,將透過立法會議員五區辭職,令全港市民可以透過補選投票,對爭取雙普選進行變相公投。雖然建議在泛民主派內,有不同意見,但兩黨均認為,香港人在過去 20年,已用盡各種方法爭民主,仍然無法成功,惟有用變相公投方式,發揮人民直接參與的力量。泛民五區公投建議,早於 2005年政改爭議時,已經有人提出。五區總辭、變相公投概念,就是由泛民在立法會五大選區中,各派出一名議員辭職,再透過五區補選,令全港選民可以就單一議題,例如是否支持政改方案,進行表決。雖然這不是正式公投,對政府也沒有法律的約束力,但在政治上卻可以讓全民對個別重大議題表態,直接反映出港人的意願。
最後手段爭取普選不過這種五區公投方式,並非所有泛民成員也支持,認為政治風險高。有份參與今次五區公投的社民連,副主席陶君行指出,過去 20年泛民已用盡各種方法,包括建制內抗爭、遊行及民調等,表達港人希望盡快有雙普選訴求,但最後不論是回歸前的港英政府,還是回歸後的中央政府,均漠視民意,現在只好用最後手段,讓香港人直接參與政改,以一人一票變相公投方式,表態是否支持不民主的政改方案,直接用選票向北京表達港人爭取雙普選民意。公民黨黨魁余若薇也說,五區公投與民調最大分別是,只要一啟動五區公投,那就是一場全民參與運動,將人民力量發揮到最大,她形容到時將會是「人人參與,全民皆兵」,由全港市民一起投入,直接向中央爭取雙普選。
增加北京政治壓力對於有人質疑五區公投並非真正公投,就算泛民大勝,中央也可以不理會,陶君行承認,就算公投勝出,北京仍然可以不理會,但他指出變相公投結果和民調不同,那是選民以一人一票表態,政治上對北京造成壓力極大,「中央政府可以繼續乜嘢都唔做,但係佢哋要承擔漠視香港人直接表態嘅後果!」
----------------------------
區議會方案違反民主原則 2009年12月05日

政改方案推出後,保皇黨的主要論據就是區議會主要由三百萬多選民選出來,所以由民選區議員再選出六個的立法會議員可以算擁有三百多萬的民意基礎。若果這個說法成立,那
麼現在的葉國謙應該是最有民意授權的了。但我可以和你賭一鋪,若果葉國謙現在參加一個單議席單票制的選舉,他是必敗無疑。為甚麼會這樣呢?因為這種間接選舉違反了一個
重要的民主原則,就是選民無法趕這個立法會議員下台。英國老牌工黨議員東尼邊因( Tony Benn)列出對一個擁有公權力的人應該問的問題:(一)你有甚麼權力?(二)你從哪裏獲得這權力?(三)你的權力是為誰而用?(四)你要對誰人負責?(五)我如何可以趕走你?很明顯,在一個民主制度,第二至第四個問題的答案應該是人民,而後一個答案應該是選舉。但現在的區議會方案卻解答不到最後一個問題。政府聲稱選出的六個區議員進入立法會擁有三百萬的選民基礎,但我作為區議會的選民,我實際上無法知道我投的區議員在立法會選舉中的投票取向,他當然可以告訴你他的投票
取向,但投票是暗票,我作為選民,根本無法監察。民主派的區議員也可以在互相交換利益的情形下投保皇黨一票,可以說,這六個區議員選出的立法會議員,他的選民基礎就只
有四百人,因為誰人在立法會勝出跟三百萬區議會選民的關係是微乎其微。所以實際這個界別的選民比漁農界的選民多不了多少。若果你把這四百除以六,每個席位實際上由六十
多個人就選出了,可以算是代表性最低的了。可以說,就算把選民人數最多的五個功能議席各加一席,又或把選民最少的五席取消,都會較這個區議會方案優勝,政府偏要推出這個為民建聯度身訂做的方案,司馬昭之心,路
人皆知。政府說,民主列車已經準備開出,但只可以以時速一公里行駛,他竟然敢保證數小時後到達一千公里外的目的地,你會上車嗎?
李德成公開大學電腦系副教授

追蹤者